皮日休(公元834年—公元883年)唐文学家、诗人。字逸少,后改为袭美,因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襄阳(今属湖北省)人。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在襄阳鹿门山读书,并从事耕褥。咸通四年(863)初离家出游,从襄阳出发沉汉水南下,先后达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抵至京都长安。长期的漫游为后来诗文创作奠下坚实基础。咸通七年(866)春至咸通八年(867)两次应进士举不第,离京都抵苏州,在苏州刺史崔璞帐下为军事判官。由此结识吴中名士陆龟蒙,吟诗唱和,成为诗友。咸通十三年(872)春后,回京都入朝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复出为毗陵(江苏省武进县)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参加黄巢的起义军。广明元年(880)起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以皮日休为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起义军兵败退出长安,皮日休不知所终。皮日休是我国文学史上唯一参加农民起义的诗人,他的思想中既有正统的儒家思想,又有激进叛逆精神,接受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这当是他后来能参加黄巢起义军的思想基础。在文学成就上,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创作很广泛,有诗、文及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论述。《全唐诗》中有诗四百余首,作品从内容到风格都很具有时代特色。早期作品继承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现实主义风格,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腐朽,反映民众疾苦,锋芒犀利,具有强烈的战斗性。稍晚作品多流露出伤感哀怨、低沉缠绵的情调。代表作有《橡媪叹》、《农夫谣》、《哀陇民》等。散文创作上推崇韩愈的“文以载道”的主张,强调文学的现实意义,反对浮艳绮丽的文风。政论小品颇具战斗性,如《鹿门隐书》托古讽今,一针见血。新旧唐书无传,五代、两宋的书籍《北梦琐言》、《南部新书》、《唐诗纪事》、《唐语林》、《郡斋读书志》等对其生平略有记载。今存《皮子文薮》。
《鹿门隐书》,是皮日休青少年时代在鹿门隐居时所作的针砭时弊、“讥切谬政”的著名小品文,也谓之杂文。全书60篇。细分为了警君戒臣、讽政劝世,暴露政治腐败、吏道黑暗、世风日下,指出士人道德缺失等方面;也可以说重点阐述了为君、为臣、为官、为吏、为士、为民、为学、为商、为事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查看详情>>
十卷。唐皮日休撰。此集是皮日休为了考试行卷而手自编定,他在序中说:“咸通七年(866)中,皮日休射策不上第,退归州东(今安徽寿县) 别墅,编次自己的诗文集《文薮》复将贡于有司。发箧丛萃,繁如薮泽,因名其书曰《文薮》焉。”共二百篇,为十卷。宋晁公武谓其尤善篇铭。今观集中书序论辨诸作,也多能原本经术。其请孟子立学科,请韩愈配飨太学二书,在唐人尤为卓识,不得反以词章目之。集中诗仅一卷。盖已见《松陵集》,不复重编,亦如《笠译丛书》之例。王士贞《池北偶谈》尝摘《鹿门隐书》一条,《与元徵君书》一条,均将世民二字句中连用,认为不避太宗之讳。此集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平易通俗的语言,充满现实性、战斗性。尤其是政论小品文,在晚唐大放光彩。鲁迅在评价《皮子文薮》时,指出他“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皮日休以儒家正统的继承者为任,对以后理学家们影响甚大。后人对该书整理,现存之版本竟达十数种之多,《四库全书》所收的是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共二百篇为十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亦作十卷。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