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愿

休宁

沿革

休宁望县本汉歙县之西乡吴置新都郡析以为县号休阳治灵鸟山在今县西二里嗣主名休改为海阳移治万岁山今万安山是也晋武帝改为海宁宋大明八年省黎阳县并入海宁梁承圣中复置黎阳并割黟歙海宁以为新宁郡陈省新宁郡亦省黎阳隋大业中新安郡治于此改海宁为休宁义宁中郡迁治歙县唐武德初县治万岁山旧城开元二十八年析休宁置婺源县天宝九年县徙治西十三里则至今因之永泰元年盗方清陷州州民拒盗保于县之山险二年贼平又析置归德县大历四年省归德县本县在唐为上县本朝为望

县境

县在州西六十五里其境东西广长六十八里南北一百七十九里百二十步东至歙县界二十八里西至黟县界四十里南至衢州开化界百四十九里百三十步北至歙县界三十里东南到严州遂安界百二十六里西南到婺源界九十二里东北至歙县界三十里西北到宁国府泾县界百四十里

乡里

其乡十一其里六十忠孝乡在县西南其里孝芝宣仁怀义孝义安乐乡在县东其瑞安乐和孝嘉福吴田长汀积善良安乡在县北其里闲田安乐群贤移风还珠吉阳乡在县西其里兴善大和松溪鼓腹永和履仁乡在县西其里永康太平仁义仁德回溪黎阳乡在县南其里信行依仁合阳信安怀仁游山乡在县南其里方潭同化重信嘉禾忠义和睦乡在县南其里方溪兴教轻财富义长乐太清嘉善乡在县南其里奉正睦亲绍圣从善永丰千秋乡在县南其里千秋江津仙(□几)回口中平通里永庆和化承端虞芮乡在县西其里常乐靖安趋化新析淳义

户口

天禧中主户万三千八百二十五口二万四千六百三十九客户四十六口四百六十六未经界户三万二千八十经界户万七千八百七十六干道八年主户万九千五百七十九客户无

田亩

田园祖额十八万六千九百五十亩三角十四步屯田三百二十一亩三角十二步经界增多今为三十万三千九百六十四亩三角二十五步塘五百一十处堨二百一十处

租赋

夏税紬八百三十七匹三丈三尺三寸绢八千二百六十二匹一丈七寸布一千八百二十九匹一丈八尺绵五万六千八百二十一两四钱小麦一千八百四十七石七斗三升七合钱五千六百一十二贯六百八十二文军衫布九百七十二匹一丈七寸租课钱十五贯五百七十五文秋税糙米三万八千四百二石二斗三升八合盐钱一千五百二十四贯七百七文租课糙米一百九十三石一斗四合五龠熟米一石四斗七升和买紬三千五百二十五匹绢一万八百七十五匹

酒税

酒以绍兴九年所收为额计万八千二百七十四贯五百六十文商税按会要熙宁十年二千九百六十六贯二百一十六文今以绍兴十年所收为额计一千四百二贯四百七十九文坊场十处河渡无

城社

县城九里三十步其坊五海宁昼锦宣化惠化永宁社在县东南先是元丰末管干河北保甲马诚奏乞严天下社稷而县社在酒税务后湫隘不能容坛隤卜迁于城西数请于州及部使者不见听春秋祈报寄于佛庐及驿舍之庑绍圣四年长安张宓为令白转运使林邵得钱四万有奇于是始营五坛为庖库于其东□祭器焉庙学在县南绍兴六年陈尚书之茂为尉县人相率从授业乃以差出钱为屋五十楹

官廨〔仓务驿附〕

县听在城内主簿尉听并在县听西南常平仓在县东南隅酒税务在西南隅良安驿在城内旧名万岁驿五畬驿在县南二十五里皇华驿在县南九十五里旧名憩贤驿

道路

道路有二一通郡城一通黟县界

山阜

率山在县东南四十里高五十七仞周二十一里率水出焉寰宇志引山海经云渐江出三天子都在率东盖此山也而郭璞亦云三天子都山在歙县界浙山出焉汉书地理志云浙江出黟县南率山东入海 【唐卢潘引此以解山海经中率山今地理志率山乃作蛮中不可晓】 是古有浙水之源皆由率山出而郦道元注水经云浙江水出黟县南蛮山中北径其县县南博山有石特起十丈上有剑杪时有灵鼓潜发又北历黟山又北径歙县东与一小溪合水出县东北翁山西径故城南又西南入浙江又东径遂安县南又左合绝溪溪水出始新县西南径县故城南为东西长溪溪有四十七濑东注浙江盖其详如此然郦道元引率山二字为蛮中故率浙江所发之源而直据黟县为文取黟县侧石鼓山为验县侧之水虽亦入浙江然未尝历黟山黟山之水自别流入歙则道元盖误也而率山之水出休宁界中者至歙县南歙浦然后合扬之水下而为浙江率水未至时歙县扬之水所并支川已多势自足以达矣要之此郡之水皆下为浙故自歙县言者出黟山自休宁者出率山自绩溪者出大鄣山自婺源者出浙山故黟山与大鄣山皆有三天子都及鄣山之名此其发源之著者余小水不可胜数而唐卢潘作庐江四辩以山海经庐江亦出三天子都特渐江在率东庐江入彭泽西故潘云今率山在歙县南连延而西曰浙岭浙水实出其阴又西走 【音奏】 彭泽凡三百里并水出山阳者皆西流汇于彭泽庐江远乎哉是必一水也潘尝为歙州刺史其所说亦必有据然言山阳山阴之水皆入彭泽则未为当大抵二山之水东南流者皆下为浙江西流乃入彭泽耳浙或作淛 【音制】 或作渐义并同

独耸山在县西五十里高三百仞周四十里有洞邃深唐干元闲尝投金龙

岐山在县西六十里高二百仞周二十三里石壁千尺凌霄花缕络其上华时如锦屏有室方十余丈垂瀑百仞西北半壁有大石桥亘两山其旁有深涧相传昔有碧莲花叶径尺自涧中流出唐天宝中有僧居之石室中犹有龛像讲台石梯之属干元中又有道士龚栖霞绝粒隐此山元和四年刺史韦绶感梦置精舍乃名石门下岩曰烂锦岩门上盘石曰云外座座东之岩曰标霞西岩曰晞阳座东之峰曰凌虚西峰曰逼霄又名岩在烂锦东者金翠岩前涧曰涤烦泉在烂锦前者曰澄心北望四里岩曰瑞圣而逼霄峰今号天柱峰云 【按石桥岩在岐山旧经既有岐山又别出石桥岩今合为一】 

灵鸟山在县西二里高三十仞周五里尝有凤出于此

方源山在县南百十八里高二百五十仞周三十里本名黄土山唐天宝六年改

鹿髀山 【新经作鹿脾】 在县西百五十里高二百六十仞周十五里昔有采药者遇老人须眉皓白指灵药示之乃遗鹿脾回顾失其所在

鸡笼山在县南九十里高百六十仞周十五里形如鸡笼祥符经云唐开元中有异道士谋卜居视黄山曰确而寒视飞布曰高而无辅至此山曰是宜为葬地高可至王侯不然者当致妖异时县人洪真师事之道士昼卧室中真窃视状如蛟龙候觉遂辞去道士亦去之鄱阳真遂迁父骨葬此山真居浙南回玉乡本好方颇能以小术动人乃潜谋起事州发兵捕杀数十人而真竟不获乃即回玉乡置婺源县以镇之

松萝山在县东北十三里高百十六仞周十五里山半石壁百余仞松萝交映

颜公山在县南九十里高五十仞周三十八里上有湖广五亩中多鲤鱼昔有颜公隐此山一旦乘风去岁若旱祷辄应

黄土山在县南九十五里高二百一十仞周十五里连五畬山有水北流过县南入衢州常山界

白际山在县南八十五里高五十二仞周八里东连歙县及严州遂安界

梢云山在县西二十三里高百五十二仞周五十二里武洪水出焉旧名郎山天宝六年改

游僊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平地特起四十仞周五里南有石壁削成数百尺阔四十余丈

白岳山在县西四十里高二百仞周三十五里中峰四起绝壁断崖松萝森霭顶有池水清彻可鉴池西石室方圆五丈寰宇志云白岳山峰独耸有峻崖小道凭梯而上其三面并绝壁三百余丈不通攀缘峰顶阔四十亩有故阶迹瓦器池水石室亦尝有学僊者居之其东北石壁五彩状楼台在空中势欲飞动又如神僊五六人凭阑观望久视之乃知非耳

蜜多岩在县西四十七里祥符经云木罅中出蜜昔长吏尝遣人取之梁任昉为太守遂止今不复有寰宇志云蜜岭有木蜜出木空石罅中所处险远长吏每遣百姓就采之任昉至罢焉祥符经以此岩为任昉罢取蜜处因以寰宇志所载附见然今人多指淳安县茶园头蜜山为即蜜岭此岩为蜜多恐自以僧居取梵语为称耳

石坼山在县西北四十一里高百二十仞周六里夹溪水出焉其岩石中坼

南当山在县西三十六里高八十五仞周四里

水源

率水出率山北流百七十里合吉阳水溉田三十顷

浙溪水出浙岭东流县南百一十一里溉田二十七顷一名渐溪古渐池也汉志云渐江水出黟县南东入海今岭属婺源而溪属休宁古皆属黟

方源水出方源山北流四十里合源坑水

源坑水出鹿髀山南流百五十里溉田三十一顷夹溪水出石坼山南流六十七里合吉阳水溉田十顷

五城水出县南三十里北流溉田四十顷寰宇志云傍有五城村古之大镇五城斜隅相对又有二大坟昔有人发之铁厚二尺纔破则雷雨晦冥人惧而止

南当水出南当山东流百五十里溉田三十二顷尼潭在县西北六十里澄彻百丈石壁???方?耸昔有尼居其侧

古迹

断石村在县西三里旧名吴口村西南有石壁下临深溪祥符经云昔两舟泊此潭一祭一否夜半有神人徙祭者之舟于北岸有石五丈自壁而坠碎其一舟其坠处今为石室因名断石村

废休阳县在灵鸟山上其故城基犹存

废海阳县在今县十三里万安山上

隋废海宁县在南当水口山下 【寰宇志又有废北野县今按北野自在歙县界中】 

祠庙

城隍庙中顺庙梢云庙在县东扬山庙在西龙王

庙游山庙在南夹溪庙在西北

道观

崇宁观在吉阳乡松溪里旧名白鹤观大观元年八月敕改

僧寺

普满禅院在忠孝乡孝义里旧名报国禅院唐咸通六年建大中祥符元年十月敕改

建初寺在忠孝乡孝义里旧名崇法寺唐咸通九年建国朝开宝九年改赐 【新经云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改赐与祥符经不同】 

新屯寺在黎阳乡合阳里唐贞观十年建 【新经天佑三年十二月建与祥符经不同】 

齐祈寺在和睦乡太清里唐会昌中建

石桥院在履仁乡太平里唐元和五年建先是刺史韦绶梦僧来谒曰能相记否绶不省僧言昔与公同修证今为二千石遽忘我耶绶问所居曰在公部下休宁之石桥岩旦问左右无知者索图经阅之岩在县西六十里有石室讲堂佛像遣视信然乃建精舍会僧元立以游方来问所须愿住此岩是为开山第一世

护国仁王院在良安乡万安里唐咸通八年建

星州院在嘉善乡睦亲里唐咸通中建 【新经正观十年二月建】 

吴山院在良安乡群贤里唐天佑七年建

蜜多院在履仁乡太平里唐干符元年建

阳山院在忠孝乡怀义里唐天佑七年建

烧香院在万安乡长汀里唐咸通十四年建

方兴寺在和睦乡方溪里唐贞观十年建

修善尼寺在忠孝乡良安里唐贞观十年建

嘉祥尼寺在忠孝乡宣化里唐光化二年建

贤宰

刘昙净

字符光彭城莒人父慧镜以孝闻昙净笃行有父风解褐梁安成王国左常侍父卒奔丧不食饮者累日绝而复苏哭辄呕血服阕因以成疾会有诏荐四科叔父慧斐荐以应孝行武帝用为海宁令昙净以兄未为县因以让乃除西安行参军

吕大防

字微仲京兆人治平三年以太常博士谪知县事先是大防为监察御史里行与侍御史知杂吕诲侍御史范纯仁等言参知政事欧阳修首倡濮议而宰相韩琦等附会皆当黜未报因各纳补官告牒家居待罪帝命合门以告牒还之又令中书降札子趣使赴台供职诲等缴还札子并前后所奏九状申中书坚辞台职至二月十四日帝阅诲等奏问执政当如何韩琦对曰臣等忠邪唯陛下所察欧阳修曰御史以为理难并立若臣等有罪即留御史若以臣等为无罪则取圣裁帝犹豫久之乃令出诲等曰不宜责之太重也于是诲降知蕲州纯仁通判安州大防有是命元佑中为首相

葛胜仲

字鲁卿丹阳人大观初由礼部员外郎议礼忤权贵出知县事勤恤民隐奖进士类识金公安节于童幼使与诸子偕学卒显当世胜仲后为大司成谥文康至绍兴中南兰陵陈之茂阜乡为尉邑人争从讲学乃相率出钱建庠校以其赢买书千卷之茂日至为诸生讲说其成就子弟多显名为达官邑由此益多学者自二公发之之茂又劝民甃县市内外数里城而不扰官至尚书

祁门

沿革

祁门望县本黟县地县西南有两巨石夹溪相对号阊门而东北有涌流左右云峰削成其中平坦周回数顷唐永泰元年土人方清作乱 【新唐书云苏州亳土人方清因岁凶为盗依黟歙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平之或云亳土人或云苏州豪土皆误也】 屯石埭城因权立阊门县以守之至明年平方清因其垒析黟县之六乡及饶州浮梁县地置以为县合祁山阊门名之曰祁门在唐为中下县本朝为望

县境

县在郡西百八十里其境东西广长百四十五里南北百五十五里东至黟县界五十里南至浮梁界九十五里西至浮梁界九十里北至池州石埭界六十里东南到浮梁界百四十里西南到浮梁界百八十五里东北到石埭界百一十里西北到石埭界一百有五里

乡都

其乡七其都二十有三制锦乡在西南其都和光遐岑日新安福归化乡在东其都归仁义成沙溪武山乡在南其都化成尤昌福广乡在北其都万石泉水善和孝上乡在西其都文溪顺定儒教仙桂上下乡在西上乡其都昼锦新丰下乡南塘安定而安福尤昌善和儒教四都又各分上下凡二十有三

户口

天禧中主户五千六百一十七口七千八百六十三客户三百有四口四百二十六未经界户二万五千九百有七经界万二千二百三十三干道主户万一千五百七十五客户三千九百六十一

田亩

田园祖额十九万九千五百六十三亩三十八步半经界为七十万有奇今为七十一万七千六百三十六亩二角六步塘二百三十七处堨九百七十五处

租税

夏税紬三百二十二匹六尺绢三千二百五十四匹八寸绵七千九十九两小麦二斗七升钱四千九百四十九贯七十四文秋税糙米万五千三百七十四石三斗五升五合盐钱五百六十一贯三百一十一文租课熟米三斗一升黑豆六斗和买紬千九百八十八匹绢五千五百一十二匹

酒税

酒以绍兴九年为额万一千八百三十一贯六百四十七文商税熙宁十年二千九百八十八贯八百八十七文今以绍兴十三年为额一千八百三贯五百九十文

城社

县城周五里百四十七步坊曰迁善崇贤丰化升俊社在县西先圣庙在县南

官廨

县听在城东北隅丞听在西主簿尉听在西北监务听在西常平仓在县听南省仓在西北酒务在西南

镇场

大共镇在县北绍兴二十三年正月例罢收税坊场一处河渡无

馆驿

祁山驿在城内文溪驿在西六十里旧名大北驿

道路

驿路三东通黟县西通浮梁北通石埭界小路一南通浮梁界百二十里

山阜

祁山在县东北一里高四十仞周二十五里三面皆石壁中有石室高五丈广二丈名青萝岩亦曰栖真岩???方?有涌泉号乳泉味甘山西半壁昔有石丈余坠溪中坠处有龙骨存焉

大共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六十仞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

历山在县西八十五里高二百五十仞北接池州石埭界绝顶有池中有石焉北有管公明僊坛

举根山在县西七十里高九十仞

梅南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高八十仞与浮梁县分界水入饶州

主簿山在县西六十里高四十五仞西南接浮梁界方舆记云昔有黟县主簿巡历到此爱其幽奇遂解印隐居终身不返

新安山在县西九十里高四十仞

三新妇山在东北二十里高四十仞周二十六里方舆记云有三石峰望之如人每春雨初晴霞翠明媚则若彩服靓妆之饰

道人山在县北十五里高九十仞周二十九里半壁有岩岩前有池昔有学僊者居之

赤岭在县北百二十里高三十仞周十五里北属池州石埭县旧名血岭唐刺史冯宿改焉祥符经云赤岭下有大溪昔人为梁取鱼鱼不得下遂夜飞越岭而去人复于岭上张网其飞不过者皆化为石遇雨则赤故谓之赤岭而浮梁县亦因此得名吴都赋所谓文鳐夜飞而触纶盖此类云

武陵岭在县西四十里高三十五仞周二十八里始时道险陕扪萝葛乃得上唐元和中凿为盘道至今利之

五峰岩在东北十里昔有韩氏子坐禅于此常降乳虎

水源

大共水出大共山南流八十里溉田五顷三十亩西南流百二十里入浮梁界

大北水出历山东流五十八里合大共水溉田十七顷十七亩

小北水出举根山东流五十里溉田二十顷西入浮梁界

卢溪水出梅南山屈流三十七里合大共水溉田八十顷

新安水出新安山西流三十三里溉田五顷三十一亩入浮梁界

武亭水出武亭山南流四十五里合大共水溉田八顷四十亩入浮梁界

义城水出玉岭东入沂竹坑溉田二顷二十亩

赤溪水出鱼亭山西流五十里合大共水溉田十二顷八十亩

(鱼庸)溪水出武陵山西南流六十里入(鱼庸)口合大共水溉田一顷

阊门滩在县南十三里众水所注夹滩有大石对踊故号阊门自余怪石丛峙迅川奔注摧舻碎舳十尝七八经唐世两贤令路旻陈甘节疏导乃为安流

悬云滩在西南十五里奔浪洑流为艰险之最

古迹

梅鋗城在县西十五里沛公攻南阳遇吴芮之将梅鋗与偕攻析郦降之项羽相王以芮率百越佐诸侯封为衡山王都邾其将梅鋗功多封十万户即此也

祠庙

城隍庙在县城西吴长史祠堂在县东三里唐吴仁欢始因以置县者也范不娄庙在县西八十里方舆记云南朝鄱阳尉范不娄领数百人斫明堂木于吴山中木长数百尺川谷阻深不可出惧而据山作乱竟死于此斯亦不足祭已历山庙在历山下祥符经云昔管公明学道于此疑后人为立庙历口庙在县西(鱼庸)口庙在县南道人山主者庙在县北并未详

道观

洞元观在祁山之前相传梅鋗故宅今民闲所祭明府着古冠服旁为垂髫女子言鋗女得僊号梅娘云唐大历中置观名龙禅太平兴国九年敕改通元今为洞元

僧寺

悟法寺在制锦乡旧名万安寺唐咸通二年建相传是梅鋗墓今人犹指殿后砖甓为其处寺前有修径径外浅水水外高林过者多谓似天竺山灵隐寺前

崇法禅院在县城内旧名西林水陆院南唐时置太平兴国五年十月敕改

珠溪寿圣院在福广乡旧名珠溪资福院唐光化二年建大中祥符三年敕改有唐时谦禅师塔五六十年前尝迁之骨身宛然

忠国显亲下院在福广乡旧名霄溪资圣院唐干宁三年置大中祥符八年敕改永恩建炎初改今名

广福宝林禅院在僊柱上乡唐末有僧清素自言从五台来眉目端秀发覆额俶傥多异时县人郑传保据号司徒师造其垒求安禅之地传为言自紫溪入西峰有地数亩无人迹古木清秀涧中有洞穴神龙居之其旁可以安禅师曰吾今夕当飞锡往观之传馆之于楼扃鐍严甚比夜半失之及明寝自若也谓传曰吾已用锡表其处坤山而壬首自此以往者涉溪三十六度岭二十四传使人视之垄上新有行迹他皆如其言大敬异之为筑室百余闲白刺史陶雅请于杨氏号上元宝林禅院开坛度僧时光化二年也传尝以久旱结采为楼从师求雨师表竹于楼之四隅曰雨于竹外已而果然扬州旱令属郡遍祷群祀雅梦伟人自称汪王为雅言师乃水晶宫菩萨也有五龙可往求之乃请师师曰吾已遣施雨扬州三昼夜矣杨氏封禅大德住山十七年聚僧数百人一旦尽散其众而逝其骨身在今塔下始师尝作歌偈有文殊遣我来之语元丰三年赐号慧应大师饶州亦奏请赐神慧禅师绍兴十三年八月加神慧永济禅师先是杨氏遗师紫衣不受求锦袄着之每往还池阳有冯姥者见常迎劳为设酒乃脱袄为赠使遇祷雨旸出而浴之并锡杖铁笛戒牒皆见存而院以熙宁二年改寿圣宝林隆兴闲凡寿圣例改广福云

青萝院在福广乡青萝岩之下唐大历二年建大观中僧道清好为禅自以住山不能出乃私榜其院为禅院每使其徒出旁近招僧之游能为禅者使挂砵于此卒年九十余院有辟支佛舍利塔

历口资福院在孝上乡唐咸通二年建

石门禅院在制锦乡唐光化二年建

灵泉院在福广乡泉水里唐干宁三年建

崇福院在僊桂上乡唐咸通二年建

吉祥院在僊桂上乡唐龙纪元年建

普安院在僊桂上乡旧名永安唐咸通二年建熙宁三年六月敕改

横山尼寺在制锦乡唐咸通六年建

东松庵在县西三十五里官道上先是地当往来之冲而邸舍辽远暮行两山闲过者患之悟法寺僧子珣少游四方尝参云居心印禅师迨老而归乃当官道为庐舍数十闲设荐榻持薪水蔬米以劳迎四方之来者至则如归时熙宁闲也士大夫多为诗美之元丰中王荆公以江东提刑过此止宿亦留诗刻山中其后汪丞相以布衣去乡里及为少傅仗节归作诗曰万夫屹立若临冲四十年前谒上峰名遂归来人物改青青惟有岁寒松珣浮梁朱氏子以试经得度晚益精进昼夜坐禅闲则诵经尤好为西江月词诵法华满二万过有莲华生座下以足跳去之年八十一其徒永净继之继净者应升县人尤善遇客住庵二十余年整葺殆遍今年七十余

碑碣

新路记在县南十三里古堤上唐刺史范传正词今?

贤宰

吴仁

欢县人方清之乱仁欢率众破贼刺史公孙绰上其事代宗嘉之因置祁门县授仁欢朝散大夫石州刺史赐金紫旋拜本县令殁葬县西二十里

路旻

不知何郡人元和中为令凿武陵岭石为盘道又阊门滩善覆舟旻开斗门以平其隘号路公溪后斗门废咸通三年令陈甘节以俸募民冗石积水为横梁因山派渠余波入于干溪舟行乃安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