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466或472~527年)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约生于北魏天安元年(466)。父亲郦范,曾任青州刺史、尚书右丞。郦道元少喜读书及游览。成年后,曾任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御史中尉、冀州(河北省冀县)镇东府长史、鲁阳郡(河南省鲁县)太守、东荆州(河南省唐河县)刺史和河南尹等职。对任职之地的山川都作过详细的考察。任职期间,“做官清刻”,受豪强、皇族忌恨。北魏延兴二年,赴任关右大使,路上被叛官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时年62岁左右。
郦道元的一生,主要贡献在于《水经注》一书。书中对一千二百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地、支渠分布及河道变迁等作了十分详细的记载。此外,该书以河流为纲,广泛地记述了河流两岸的地理沿革、物产矿藏、风俗民情、城镇的兴衰、历史遗迹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等。《水经注》共40卷,三十多万字,是原书《水经》的20倍。该书不仅在地理方面作了陈述,而且还涉及其它科学领域,如古代的冶炼业、煮盐业以及农业等,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巨著,也是一部颇具文学特色的山水游记。书中除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外,还引用了400余种有关书籍,实地考察了许多河流山川、名胜古迹,保存许多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水经注》在中国科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许多学者先后对该书进行过专门、系统的研究,他们注释、校勘、考证、绘图,以致形成了专门的学术领域——“郦学”。由于《水经注》在文学上的独特地位,因而郦道元被推崇为游记文学的先驱。
除《水经注》外,郦道元还有《本志》和《七聘》等著作,惜其亡佚。郦道元热爱祖国的山河,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为祖国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值得后人的敬仰。清代地理学家刘献廷称《水经注》为“诚宇宙未有之奇书”。(《广阳杂记》卷四)。
40卷。北魏郦道元撰。成书于延昌三年(514)到正光五年(524)的十年之间。《水经》原是记我国古代河流水道的地理学著作,成书于三国时代。此书记载包括长江、黄河在内的河流水道共137条,每水一篇。至宋代,原书散佚。郦道元鉴于此书内容简略,辞不达意,缺乏旁通,而作《水经注》,注文20倍于原文,其学术地位超过了原书。《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名著。本书以记北方黄河为开始,前5卷均记此“河水”;第6卷以下,依次为北方“汾水”、“济水”、“清水”等;从第33卷起,以3卷的篇幅记“江水”(即长江);然后记南方诸河流,直至当时的日南郡二十余水。卷末记有《禹贡》所载山水泽地所在的方位。本书三十余万字,共记载大小河流1389条,若以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统计在内,则总数超过二千五百九十余条。郦道元不仅逐条说明各条河流的源头、流向、经过、支津、汇合,以及水文情况,而且对每一条河流域内的山川景物都作了详细的描绘。书中囊括了自然山水、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各方面内容,各地的风俗习惯、土特名产、动植矿物,以及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查看详情>>
北魏郦道元撰。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今属河北),官至御史中尉、关右大使。因感于《水经》(旧说汉人桑钦撰)“虽粗缀津绪,又关旁通”,故为此注,约成书于延昌四年(515)至孝昌三年(527)间。四十卷。郦氏博览群书,访渎搜渠,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征引四百三十六种图书、三百五十种左右金石碑刻,作了二十倍于原书的注释。水道由一百三十七条增至一千二百五十二条,纠正原著错误三十余处。在地理、历史、科技、文学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研究传注、方言、外来语也有重要价值。然亦有讹误,如沿袭原著的“黄河重源”说,南方诸水记载多纰缪,引用资料有怪诞之说。宋代以后渐形成研究《水经注》的“郦学”,清代为鼎盛期,约可分为考据、词章、地理三个学派。在传抄过程中讹脱甚多。明人朱谋㙔《水经注笺》、清人赵一清《水经注释》、清人戴震校定的武英殿本《水经注》、王国维《水经注校》都是著名的精校版本。光绪十八年刊行的王先谦《合校本水经注》以殿本为底本,汇集了明清各家校勘成果。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