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陈守梅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1907.02

阿垅(1907.02~1967.03.21)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笔名紫薇花藕、S.M。浙江杭州人。自幼家境清贫,1925年去杭州一家绸布店做学徒,以紫薇花藕为笔名,在杭州的报纸上开始发表旧体诗和小品随笔。1928年考取上海工业专科学校。“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成为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第10期学员。1935年毕业,在军队服役。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面部受伤,全部牙齿几乎被弹片打碎。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在《文学》上以S.M为笔名发表自由体诗歌。抗战爆发后,开始写作报告文学,《从攻击到防御》等一系列战争纪实作品发表在《七月》杂志,被胡风编为《闸北七十三天》《第一击》,收入《七月文丛》先后出版。1939年辗转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准备学习后回到国统区从事情报工作,其间完成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征文《南京》(出版时改名为《南京血祭》),真实记录了南京保卫战的过程。

1941年初前往重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军务处二科少校参谋。后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1946年毕业后到成都军校任战术教官。后因身份暴露,不得不匆匆离川,流亡于上海、杭州、南京一带,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重庆,与胡风、绿原等结识,成为七月诗派重要的成员,诗集《无弦琴》被收入《七月诗丛》第1辑并于1942年8月出版。诗歌创作之外,还致力于诗歌理论的建设和批评活动,撰写了大量诗论,1951年结集为3卷《诗与现实》,由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另有《人和诗》《诗是什么》等诗论集。这些著作使他跻身于中国现代重要诗论家之列,他的批评也成为七月派诗歌的一次自我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编辑部主任。1955年因卷入“胡风案”而被捕,被判刑12年。在狱中因骨髓炎病发,1967年3月21日与世长辞。1980年彻底平反。

阿垅论诗,非常强调诗的时代性、政治性,同时也强调相比于其他文学形式,情绪和情感是诗最重要的特质,“诗主要是情绪的东西,并且是由诗人自己出来的之故,那么客观世界底形象就不是绝对必要的了”。他的诗作充满激情,又富于形象性,有沉郁悲愤的气质,其名作《无题》中的诗句:“要开做一枝白色花——/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似乎可以看作是七月诗派历史命运的隐喻。

阿垅作品

南京血祭 [ 阿垅 ]

长篇小说,阿垅著。《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是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纪实作品。由于种种原因,该作品直到1987年12月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该书是一部为南京之战雪耻的奇书。作者以自己的参战经历写下了这部长篇纪实小说,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这部充溢着血与火、悲愤与抗争的作品依然深深震撼着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民。《南京血祭》从全民抗战角度,正面描写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是当时的填补空白之作,也是对当时效力军国主义、美化侵略罪行、杀人不见血的日本“笔部队”的愤懑反击之作。作者是以带血的写作向世界宣告:“我不相信,‘伟大的作品’不产生于中国,而出现于日本;不产生于抗战,而出现于侵略!”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