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艮寅,字松坡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邵阳人
  • 出生日期:1882年12月18日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近代民主革命者。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十四岁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唐才常等。1899年赴日,入东京大同学校,后入横滨东亚商业学校及成城士官学校,接受新思想,参加拒俄义勇队活动。1904年回国后,在江西、湖南、广西军事学堂任教官、监督及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等。1906年,任广西陆军小学总办。1908年起,任标统、协统。宣统三年(1911年)初赴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标协统。这一时期,蔡在政治上主立宪,又与同盟会籍的革命党人多相联系。1907年曾掩护黄兴等人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在昆明举兵响应,于11月出任云南军政府都督,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并出兵援助四川起义军。然在干预贵州独立活动时,答应立宪党人要求,派唐继尧到贵阳残杀革命党人。1913年“二次革命”中,暗中派兵入川讨袁(世凯)。是年袁调其赴京,加以软禁,任以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等职,实受监视。袁复辟帝制,蔡与梁启超密商,以去天津看病为名,化装逃出北京,潜回云南,联络各部力量,组成讨袁护国军,与唐继尧、戴戡等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自任第一军总司令,出征四川,屡获胜利,促使桂、陕、黔、湘等省纷纷独立,迫使袁取消帝制。蔡锷曾经提出:“军队是革命的首要资本”,战略上“以全军破敌为上,不得以土地城池为意”;战术上“攻者必须其力雄厚,士马精炼,军资完善,交通方便”,才能“必操胜算”,否则只能“徒先发而不能制人”。1916年袁死,任四川督军兼署民政长。同年7月,因艰苦转战,喉病复发。不久赴日治疗,11月8日逝于福冈大学医院。死后经国会议决国葬,其墓立于长沙岳麓山。著作辑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蔡锷作品

曾胡治兵语录 [ 蔡锷 ]

中国近代语录体兵书。蔡锷辑。191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石印本。1917年上海振武书局铅版印行。蔡锷(1882—1916),湖南宝庆(今邵阳)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从事军事教育工作。1911年在云南发动反清起义,1915年又参加护国战争。翌年病逝于日本。一生潜心军事研究,编撰有《军国民篇》、《五省边防计划》等多部军事著作。1911年初调任云南新军协统时,为加强新军教育,摘录曾国藩、胡林翼论兵言论,辑成《曾胡治兵语录》。共1.4万多字,分为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12章,每章后附按语。蔡锷在序言和按语中,阐发了对选将、用人、治军、作战等军事问题的主张和观点。认为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能耐劳苦,赏罚分明;练兵要严格要求,申明号令;兵机讲究持重稳慎,简练慎出;战法重奇正,强调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制定战略战术“须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主张中国对外敌作战,宜采取诱敌深入战略,“据险以守,节节为防,以全军而老敌师为主,俟其深入无继,乃一举而歼除之”。1924年蒋介石曾将本书增辑“治心”一章,加序言再版印行,作为黄埔军校学员教材;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曾出版《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作为八路军将士军事读物;1945年八路军山东军区又重印出版。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