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润寰,号泽膺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895年3月30日

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湘乡县人,1895年3月30日生于上海。1899年,蔡和森随家回永丰定居,13岁时入其堂兄开的蔡广祥店做学徒。1911年,他入永丰国民初等小学读书,一学期后跳级考入双峰高等小学。

辛亥革命后,蔡和森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一些革命党人的活动,萌发了救国救民思想,开始追求革命真理。

1913年初,蔡和森考入长沙湖南铁路专门学校,同年秋转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这里,他结实了毛泽东,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共同研究历史、哲学,深切关注社会问题。1915年,他转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同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后,蔡和森认真阅读钻研《新青年》杂志,在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下, 曾编出一部《近百年来国耻史》,引起强烈反响。

1917年6月,蔡和森于湖南高师毕业。为了探求救国的道路,他将全家迁入长沙,一面发奋自学,不断吸取新思想,一面与毛泽东等接触社会实际。他们逐渐认识到,要改造国家,非集合同志,组织团体不可。1918年4月14日,蔡和森、毛泽东等在蔡家正式成立了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组织新民学会。

此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来信,转告了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情况。毛、蔡立即在湖南着手这一工作,决定了“会友向外发展”的方针。

1918年6月,蔡和森到达北京,筹划勤工俭学事宜。与此同时,他积极探索当时世界的新思想和新学说,努力追求改造中国的革命道路。他拜访了李大钊,读了李大钊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他曾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表示了效仿列宁的意愿。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蔡和森积极组织在京湖南青年投入这一运动。 6月底,他回到长沙,一面宣传五四运动后北京的政治形势,一面介绍在京联络情况,发动湖南青年赴法。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及向警予等30余人由上海启程赴法,次年1月30日抵马赛,二月初到达巴黎,入蒙达尼男子中学。他刻苦攻读法文,仅半年时间,就“思想门路大开。以世界大势律中国,对于改造计划略具规模”。①他收集了马列主义和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小册子近百种,准备翻译后向国内介绍。

1920年7月,新民学会留法的13名会友在蒙达尼男中举行会议。蔡和森提出“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学会方针。在讨论改造方法和道路时,蔡和森力主“组织共产党,使无产阶级专政”②,并与以肖子昇为代表的改良派进行论战,使一部分原信无政府主义的会友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此外,蔡和森还帮助改组了李维汉、李富春等于1920年2月成立的“勤工俭学励进会”。该组织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较大,蔡和森主动与该会成员谈话,将自己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发展》、 《国家与革命》等介绍给他们,组织讨论。在他的帮助下,1921年8月“勤工俭学励进会”改为“工学世界社”,大多数成员转向马克思主义。

在此期间,蔡和森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一起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成为法国支部的创始人”。③尤其是在建党理论上,蔡和森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1920年8月、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次年2月给陈独秀的信中,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建党理论、路线及组织原则。

首先,蔡和森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和改造世界。他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世界对症之方, 中国也不能非此”。中国“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他还在给陈独秀的信中,论证了中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其次,蔡和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他指出:“我现认清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的反映,其重要使命在打破资本经济制度;其方法在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不获得政权,万不能得到经济解放”。因此他表示“和森为极端马克思派,极端主张:唯物史观,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第三,蔡和森主张必须首先建立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他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都做了较系统、深刻的论述。他认为,这个党必须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作战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必须采取彻底的革命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成为一切群众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此外,他还十分重视党的纪律,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是高度集中的组织, “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

蔡和森所论述的建党理论对于当时国内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正在酝酿中的建党活动,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1921年1月毛泽东在写给蔡和森的回信中,表示对他的观点完全赞同, “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1年底,蔡和森由于参与领导留法勤工俭学从事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卖国借款等斗争,被法国当局以“扰乱治安”为名遣送回国。不久,他即经陈独秀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上,特别注意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讨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1922年5月,蔡和森出席了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第一届执行委员。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民主革命政治路线。蔡和森出席了大会,并且是宣告起草人之一,对党的纲领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选为中央委员。

1922年9月,党的新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任主编。他以《向导》为阵地,先后发表署名文章130余篇,积极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复阐明反帝反封的革命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出“中国国民运动的真意义在反抗国际帝国主义”;①中国的政治问题非“完全打倒军阀,解除封建阶级的武装不能解决”。②

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确立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蔡和森拥护这一方针,并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他积极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他在《向导》上发表许多文章,揭露国民党右派,强调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后应保存党的独立性”。

此外,蔡和森还分析了中国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工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台柱子。因此,他极力主张发展工农运动,并使之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坚”。他还与李大钊创办了北方党的刊物《政治周报》,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章。其中《何以救知识阶级》一文,是我党早期分析知识分子的重要文献之一。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蔡和森出席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提出了以罢课、罢工、罢市反抗帝国主义屠杀的策略主张。他还在《向导》上连续发表评论,揭露帝国主义暴行和阴谋,鼓舞了上海和全国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

同年10月,蔡和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赴莫斯科,以中共代表团团长的身份驻共产国际。1926年春,他应中共中山大学旅俄支部的邀请,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报告。这个报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产生以来的革命斗争历史,区分新旧民主革命两个阶段,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使命,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一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著作。

1927年初,共产国际为加强中共中央领导力量,决定蔡和森回国工作。4月1日,他途经长沙时,在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召集的万人欢迎大会上发表了演说,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和建立革命武装问题,随后前往武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于4月27日在武昌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蔡和森在会上和毛泽东等一道严肃批评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并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中央宣传部长。

同年5月18日和21日,夏斗寅、许克祥相继于湖北宜昌和湖南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蔡和森向中央提议以暴动对付暴动,六月又提出“两湖议案”,建议在两湖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乡村政权,发展工农武装,但都未被采纳。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蔡和森参加了“八七”紧急会议。他同毛泽东、任弼时等一起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会后,他离开武汉到北京,不久又迁驻天津,与王荷波等一起恢复北方局领导机构,改组了顺直省委和所属市委。他还在彭真协助下,多次赴唐山煤矿,领导工人运动。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蔡和森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在会上多次作了重要发言,总结了党在一战时期及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历史经验, 批评了党内“左”倾盲动主义,指出了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得出了在农村进行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和割据局面是可能的结论。在会议选举中,蔡和森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长。

中共“六大”结束后,他同李立三等回国,参与领导全党的工作。不久,由于受联共(布)党内反对布哈林斗争的波及,蔡和森在中共党内受到错误打击。由于他反对冒险进攻城市,被攻击为“右倾”,并被撤销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宣部部长的职务。1928年底,他因病重被党送往莫斯科疗养,并担任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

1930年上半年,中共党内发生了李立三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蔡和森被共产国际派回国内参加中央领导工作。9月,他在上海出席了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和党内同志一道纠正了李立三的错误。随后再赴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主席团会议。

1931年初,蔡和森回到国内,又遭到以王明为首的新的“左”倾错误的排斥和打击。他们没有恢复蔡和森的职务,派他去主持广东省委的工作。 3月,蔡和森服从组织决定到达香港,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积极开展工作。

是年6月10日,蔡和森在出席香港海员的一次重要会议时,被叛徒顾顺章认出,当即被捕。他在狱中受尽种种酷刑,但坚贞不屈,被残酷杀害,时年36岁。

蔡和森作品

社会进化史 [ 蔡和森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之一蔡和森的一部宣传阐释唯物史观的编译性著作。该书以摩尔根《古代社会》(当时尚无中译本)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蓝本(当时也无译本,仅有主要章节的中译文),联系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分析了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的历史过程,考察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人类社会各种政治经济关系之剖析,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崩溃、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成功”的结论。全书之首有“绪论”,即《有史以前人类演进之程序》;下分三篇,为《家庭之起源与进化》、《财产之起源与进化》、《国家之起源与进化》。蔡和森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一是生产、一是生殖。前者为一切生活手段的生产,如衣食住等目的及一切必要的工具;后者为人类自身的生产,简言之即传种。这两种生产的历史演进,一方面为劳动发达的程序;另一方面则为家族发达的程序。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人类生活和社会组织,“莫不为这两种生产所规定所限制”。全书三个篇章都贯穿了这样一条明确而清晰的线索,即家庭、财产和国家的产生、发展都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他在书中还多次指出,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宗教、伦理、法律、道德等都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人类发展的各历程,各有其自己的生产条件;因而每个时代亦各有其特殊的道德规律”。此外,这本书还分析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原始时代群婚和私有制下一夫一妻制婚姻的道德问题;阐明了阶级斗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社会进化史》初为蔡和森在上海大学讲授社会进化史课程所编写的讲义,于1924年出版,共3篇35章,约14万字。这部书同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样,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之作,亦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社会发展史,在当时对传播唯物史观发挥过重要作用。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