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字星台、过廷,别号思黄。1875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下乐村。他家境贫困,幼时替人放牛籍以糊口。15岁时入私塾就读。1896年陈天华随父去新华县城谋生,后经人帮助得入资兴书院学习。1897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1903年3月,由求实学堂资助送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此间,他深受留日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的感染, 日以继夜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政治社会学说,并参加黄兴等人创办的《游学译编》杂志(月刊)和《新湖南》的编辑工作,鼓吹反清的民族主义思想。同年4月,沙俄帝国主义违约拒不撤走它在1900年侵入东北的军队,妄图长期霸占中国东北地区。陈天华异常愤慨,曾啮指写血书数十幅,以示抗议,留日学生掀起拒俄运动,组织拒俄义勇队,陈天华和黄兴一起被举为归国运动员。 5月,义勇队改名为学生军,陈天华为学生军的积极组织者之一,并于军部工作。清廷慑于学生军反对帝俄爱国运动的声威,勾结日本政府将其解散。他不屈服于日本政府的压力,乃与黄兴等人以学生军为基础,组织了革命团体“军国民教育会”,并将宗旨由拒俄改为武力反清,把斗争的锋芒直指卖国媚外的清政府。
在这期间,陈天华奋笔直书,伏案撰写爱国革命文章,号召人们起来反帝爱国,反清革命。他发表在5月24日及4月14日的上海《苏报》上的《敬告湖南人》与《复湖南同学诸君书》、呼吁青年要把救国付之于行动,不怕牺牲。是年秋,陈天华在东京撰写了有名的《猛回头》、 《警世钟》两本小册子。以激昂的爱国热情,以通俗流畅的文字,用弹词的形式,痛陈了中国面临被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的严重形势,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激烈地抨击了清廷的卖国罪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写道:
俄罗斯, 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
德意志,领胶州,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
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分;
清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①
陈天华透彻地阐明了爱国和革命,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关系,他指出: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州政府的吗?早已是各国的了。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洋人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州政府就立刻奉行”②。 “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那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我们分明是拒洋人,他不说我们与洋人作对,反说与现在的朝廷作对,要把我当做谋反的叛逆杀了” ③。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①。这就是说,清政府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朝权贵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奴才。因此,要反对帝国主义,就必须进行反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二者是不可分的。这就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革命认识。
陈天华热情地宣传了敢于同帝国主义斗争的革命思想。他说:“其实洋人也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我怎么要怕他?”“只要我全国皆兵,他就四面受敌,即有枪炮也是寡不敌众”,“只要我人心不死,这中国万无可亡的理”②。他号召人们“洋兵不来便罢,洋兵若来,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他。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巴,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齐把刀子磨快,子弹上足,同饮一杯白酒,呼的呼,喊的喊,万众直前杀那洋鬼,杀投降洋鬼的二毛子”③。他还在《猛回头》文中,提出了重武备,务实业,禁缠足等具体的反帝救国主张。
陈天华不仅热情洋溢的鼓吹革命,而且身体力行,积极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1904年2月15日,陈天华同黄兴等人一起,在长沙成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设同仇会以联络会党,设黄汉会以联络军界,他担任军队的运动工作。几经密议,决定于1904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寿辰之日,在长沙起事,并同时组织长沙、衡州、常德、岳州、宝庆五路起义军响应,陈天华被派江西运动巡抚营统领廖明缙顺从革命。由于坏人告密,湖南巡抚下令在全省大肆搜捕华兴会员,陈天华与黄兴等人逃往上海,是年底转赴日本。
1905年7月下旬,孙中山由欧洲到达日本,提出联合各派革命力量,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的建议,陈天华十分赞成。他同黄兴一起会见孙中山,讨论建立统一革命团体问题,坚决主张华兴会与孙中山联合。 7月30日,孙中山邀请各革命团体成员及革命志士70余人,在东京召开筹备会议,陈天华为发起人之一,并同黄兴等人被推举为同盟会章程起草员。 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通过了由陈天华等人起草的《中国同盟会总章》,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的庶务,协助总理执行工作,陈天华为书记。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他参与编辑工作,并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发表了许多论文。在《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一文,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立宪派散布的“中国不适宜民主革命”的谬论,鲜明地体现了他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思想和坚定的信心。
1905年11月,应清政府的要求, 日本政府颁布了“取缔清朝留学生规则”,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激起了中国留学生的强烈抗议。陈天华、宋教仁、秋瑾等人力主全体留日学生返国,自己办学,以洗耻辱。以胡汉民、汪精卫为首的少数人认为“求学异邦,宜忍辱负重,不可轻率回国”。陈天华悲愤民权,逐决心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中国留学生,共同对敌。他在写成了三千余言的绝命书后,于1905年12月8日凌晨,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殉国,时年30岁。1906年夏,陈天华的灵柩运抵湖南,在革命党人的组织下,长沙学生及其他各界人士万余人,举行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葬礼,群众身着素服,手执白旗,高唱哀歌,一直把陈天华的灵柩护送到岳麓山。对人民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近代陈天华著。作于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初刊于日本东京。全书两万余字。指出当时中 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亡国灭 种就在眼前”的深重危机。呼吁“做官的”、“当兵的”、 “世家贵族”、“读书士子”、“富的”、“穷的”、“新旧两 党”、“江湖朋友”、“教民”、“妇女”等各个阶层、各种职 业的中国人警醒起来,投入到反对帝国主义和满清政 府的斗争,担负起救国的责任。本书曾多次为革命党人秘密翻印。清政府则多次下令查禁,上海当局并于 1904年制造了“警世钟案”,迫害书商。后编入《陈天华 集》。 查看详情>>
陈天华著。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下半年写成。共四章,初刊于日本东京。文中以弹词手法,描述了外国欺凌中国之惨剧,以唤醒国民迷梦,提倡独立精神。针对“无奈我们的同胞沉迷不醒,依然歌舞太平,大家自私自利,全无一点团结力”,要求我四万万同胞,“除党见,同心同德”。强调“无论是为士、为农、为工、为商,都不可丝毫扰害,都要极力保护”。特别强调“讲公德,有条有纲”,认为公德是立国强身之本,“若是大家都讲公德,凡公共的事件,尽心去做,别人固然有益,你也是有益”,“我看外国人,没有一个不讲公德的,所以强盛的(得)很”。指出“若还不讲公德,只讲自私,不要他人来灭,恐怕自己也是要灭的。”提倡男女平等、改善妇女受奴役的地位,“兴女学,培植根本”。指出“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说,真正害人得很”,认为中国女子没有知识,是根本坏了,因为“往往有大志的人,竟消磨于爱妻慈母,男子半生都在女子手里”。文中还从其他方面论述了爱国主义思想。收入《陈天华集》。 查看详情>>
中篇小说。清末陈天华(1875—1905)撰。八回,未完。天华有《陈天华集》已著录。此书叙舟山群岛“民权村”,三千余户人家。村有议事厅、医院、警察局、邮政局、公园、图书馆、体育会、蒙养学堂、中学堂、女学堂、工艺学堂、工厂、轮船公司等。村学堂总教习文明种有学生狄必攘、孙念祖,均为革命党。他们讲新学,倡“自治”,去外国留学,办报纸,联络会党,成立革命团体,开展各种革命活动。主旨去揭露清廷腐败及帝国主义侵略,宣传革命思想。并以一睡狮醒后穷追虎狼之情节,预示中国之光明前途。原载《民报》2—9号(1903—1904)。后收入《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三卷》及《陈天华集》。 查看详情>>
陈天华著。发表于《民报》1906年第2号。民主革命的宣传家陈天华曾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后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留日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八千名留日学生为抗议日本政府限止学生从事反清斗争的“规则”,举行停课,陈天华为唤醒同胞爱国心,洗刷日本报纸的污蔑,于12月8日蹈海自杀。本文是作者临死前所写的一封遗书。信中首先分析留日学生的情况,指出大多数学生“以爱国为念,刻苦向学”,国家以后将“转危为安”。但也有少数同学或以留日“为终南捷径,其目的在于求利禄”,或“学问未事,私德先坏”。并指出,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是“剥我自由,侵我主权”,在停课学潮中,希望全体学生团结一致。对于日本新闻界诬蔑学生“放纵卑劣”,作者认为,一要反对,二要引以为戒。接着说明自己决心“身投东海”,目的是为了勉励同学“坚忍奉公,力学爱国”,“养成实力,振兴国家”。最后阐述自己对某些革命问题的看法。全篇充溢着对祖国命运的深情关注,对留日同学的殷切期望,对日本反动当局的蔑视,渗透着悲愤难言的隐痛,字字血泪,读来感人至深。但其中也流露出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