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志祥、元善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怀宁县人
  • 出生日期:1880

陈撄宁(1880~1969),现代著名道教学者、仙道养生学家。原名志祥、元善,字子修,后改名撄宁。道号圆顿子,道教龙门派第十九代传人。安徽怀宁县人,世居安庆。自幼熟读儒典,考中秀才。后因患肺痨,跟从其叔祖学医,并开始试做仙道功夫。

1905年,考入安徽政法学堂,两年后因肺痨复发而辍学。此后立志求道,离家访师。他曾遍访佛门高僧,认为佛教修养偏于心性,对于肉体没有办法。于是转而广游道教名山,得到不少丹法口诀。

1912年至1915年,他在上海白云观通读明版《道藏》,进一步认识道家之全体。

1916年起,栖居名山修炼。

1918年,他积累资金,购置药物,准备外丹烧炼。

1922年至1932年,他进行了长期的外丹实验,未果,此后转向精研内丹之学。

1933年,张竹铭医师在沪创办《扬善半月刊》,陈撄宁任“答读者问专栏”主笔,他将道教丹学改称“仙学”,公开向全国读者介绍。

1953年10月,陈撄宁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陈撄宁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1960年,任全国政协委员。

1961年11月,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文革”期间,中国道协被迫停止工作,陈撄宁托病住在北京医院。

1969年5月25日,陈撄宁因病羽化,世寿89岁。

陈撄宁毕身从事道教理论研究和实践,重视道教人才的培养,成绩卓著。他早年撰有 《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功次第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等。晚年他指导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收集和整理道教文献资料,编写了 《道教知识类编》、《中国道教史提纲》、《道教起源》、《教理概述》等。

陈撄宁提倡仙学,提出要划清以炼养为主旨的仙学与道教的关系。

陈撄宁的仙学思想,除了传统道教丹学的仙道贵生、性命双修、重德重师等以外,还有以下特点:

一是把仙学与救国爱国相结合。陈撄宁提倡仙学的时代,正值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横行的时代,因此,他试图通过倡导仙学,以肉体证得之神通,战胜西方的杀人利器,从而复兴中华民族。

二是提倡实修实证。他认为:“仙学乃实人实物、实情实事、实修实证,与彼专讲玄理之事不同。”据此,他对旧的丹道理论进行改革,反对死后成就,提倡今生现得。

三是提倡仙学与科学相结合。陈撄宁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因此认为可以援引科学,以解释和改进仙学; 同时,他又认为科学与仙学相比,尚有许多缺陷,不能像仙学那样解决生死大事。

四是提倡道教改革。认为道教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而改进,否则将被科学作为迷信而打倒,而变传统的道教丹学为仙学,正是他进行道教改革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