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丰斯·都德(法语: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4日),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出身于破落的丝绸商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度过的,十五岁时因家庭破产而辍学,到一所学校当课外辅导员。十七岁到巴黎,开始创作生活。他最初写诗,然后当巴黎报社的采访员,后来一面在政府机关工作,一面从事写作。他的处女作是诗集《女恋人》。1866年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的问世和1868年第一部半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的出版,使都德在文学界获得相当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被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题材,他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小说。他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些戏剧和诗歌。他的许多作品具有重大的社会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对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持批判态度。如长篇《小东西》、《约克》(1876),揭露了资本主义教育的内幕;《月曜日的故事》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集;长篇《小弟弗罗蒙和长兄黎斯雷》(1874)、《富豪》(1877)展示了巴黎资产阶级投机家的丑恶生活;《努马·卢梅斯当》(1881)描写了政治冒险家的宦海浮沉。都德最著名的作品是《磨坊文札》和长篇《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前者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生活习俗和传说故事;后者通过戴达伦这个典型人物,对法国社会中的庸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一课》是《月曜日的故事》中最出色的一篇。都德是一个具有洞察力、富于抒情意味、文笔精炼的艺术家,善于运用隐蔽的讽刺和轻松的幽默。
《星期一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其中脍炙人口的小说《最后一课》,就是《星期一故事集》中的代表。《星期一故事集》,中有11个短小精美的故事,分别是:《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一局台球》,《小间谍》《布吉瓦尔的座钟》,《公社的阿尔及利亚步兵》,《拉雪兹神父公墓之战》,《小馅饼》,《圣诞故事》,《教皇死了》,《红山鹑的感愤》等。《星期一故事集》中,各个故事都十分精彩,引人入胜,普法战争不能说是大题目;丧权辱国,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割让给普鲁士,不能说是大题目;法国人的爱国主义,不能说是大题目。然而,都德却是用这一篇篇短小的故事来反映大的爱国情怀的,以至让我们众多读者都为他的《星期一故事集》所感动,叹服。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