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222年-285年)西晋大臣、学者。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司马昭妹夫。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少有建功立言之志。初仕魏,为尚书郎,袭祖爵丰乐亭侯。累迁镇西长史。入晋,任河南尹,受诏定官吏考课制度,主张去繁密而就简易,每年一考,六年总结,积优者超用,累劣者黜免。又与贾充等定律令,并为之注解,与明法掾张斐的《律解》并行于世。转安西军司、秦州刺史,从征西将军石鉴讨陇右鲜卑之叛,因与鉴用兵意见分歧,遭奏劾,以侯爵赎罪。旋拜度支尚书,在朝七年,论安边,陈农要,定谷价,制课赋,又推广新式农具,奏上《二元乾度历》,于富平津建河桥,“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胸中无所不有。咸宁四年(278),继羊祜出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积极筹划灭吴。太康元年(290),与王铚、王浑等大举伐吴,他陈兵于江陵,旬日之间,累克城邑,南方州郡,纷纷归降。吴平后还镇襄阳,讲文修武,怀抚南士,又兴修水利,公私之田受益者万余亩,漕运直通巴陵(今湖南岳阳市)。他位居将帅,身不跨马,射不穿扎,行兵布阵,多用谋略,军中称之“以计代战一当万”。建功之后则著书立说,尤精《左传》,自称有“《左传》癖”。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10卷,是现存最早的《左传》注本,收入《十三经注疏》。同时参考众家谱第,撰《春秋释例》、《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太康五年(284),征为司隶校尉,赴洛途中病卒。追赠征南志大将军,谥曰“成”。原有集十八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杜征南集》。《晋书》有传。
《春秋》学著作。又名《春秋左传正义》、《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陆德明音义。六十卷。杜预注本名《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以往经、传各自单行,至杜预始将二者合并,兼为之注,故名“集解”。杜预能综观全书,以《左传》中“凡例”为据,故其注颇有条贯;又注重史事与典制,能以经传相互发明,所注大多剀切;注文也极简要明通。故此书行世后,汉魏诸旧注渐以淹没。但也有望文生义、疏于地理等弊。孔颖达疏本名《春秋左传正义》。 查看详情>>
讲述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人生胜经)》。《守弱学(人生胜经)》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情节性、生动性、可读性等特点。 查看详情>>
晋杜预撰,15卷。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将领、学者。曾任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当阳县侯。长于《春秋》、《左传》,此书外,另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今存最早的《左传》注本。杜预认为《春秋》经文的条贯必出于《左传》,《左传》的义例,总归于“凡”。《左传》称“凡”者五十处。皆为旧史之义例。孔子因之为《春秋》 一书之正例,《春秋》另有变例与孔子自为之例。大旨以为“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归总于凡”,故详考经义,阐释《左传》凡例。《四库总目提要》谓:“《春秋》以《左传》为根本,《左传》以杜解《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为门径,《集解》又以是书为羽翼。”原书已佚,今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古经解汇函》本 查看详情>>
简称《左传集解》,晋杜预为左氏《春秋》经传所作的注,原题《春秋经传集解》。凡30卷。西汉传左氏学者有张苍、贾谊、张敞、刘歆等人。东汉名师辈出,有陈元、郑众、贾逵、马融、延笃、许淑、服虔,颖容等。魏有王肃,董遇。晋杜预酷好《左传》,认为前儒大抵转相祖述,未尽通左氏学,并杂引《公羊》《榖梁》 以释传,自乱体例。杜氏专修《左传》,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合经传于一编,比其义类,条理凡例,采刘歆、贾逵、许淑、颍容之说以解经传,排斥服虔等人说。大而天官地理,细而方物典故,靡不剖析微细,敷畅旨趣,居于前儒之上。杜氏条理《左传》凡例50,别例49,括成大旨为三体五事。三体,一曰发凡正例,二曰新意变例,三曰归趣非例。五事,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行,五曰惩恶而劝善。(《春秋经传集解序》) 杜氏崇周公而抑孔子,认为《左传》发凡五十,皆周公旧例,其称 “书”“不书” “先书” “故书” “不言”“不称” “书曰” 等,方为孔子新例,称 “变例” ,故杜注往往强经以就传,并对弑逆之臣,多所迴护,是其一短。盖杜预为魏臣而奉晋纂,事理之必然,多为后世儒者所讥。但杜氏勤力于《左传》,为之条理定例和集解,使之成为一部有价值的经学,又为后世传左氏学者所宗,称其为左丘明之功臣。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