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1227~1305),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幼孤,从叔父方瑑学,以诗见知于知州魏克愚,随魏至永嘉,复与制帅吕文德相厚。景定三年进士,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屡为贾似道抑劾,至德祐元年始改官通判安吉州。似道鲁港兵败,首上书劾贾,数其罪有十可斩,召为太常寺簿。以劾王爚、陈合,论福王不当入辅,出知建德府。德祐二年,举城降元,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至元十六年,赴燕觐见,迁通议大夫,依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归,不复仕。晚年寓居钱塘,既与宋遗民往还,也奔走于元朝新贵之门。倡讲道学,宗朱熹,然周密《癸辛杂识》卷上称其老而益淫,凡遇妓则跪之,略无耻心,有二爱婢,其一为人夺去,乃作《怅惋诗》揭之衢,人咸笑之。其晚节不修由此可见。元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平生于诗无所不学,初学张耒,次学苏舜钦、梅尧臣、杨万里,晚慕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而以陆游自比(戴表元《桐江诗集序》、方回《桐江续集自序》)。论诗力主江西派,推尊黄、陈,鄙薄晚唐、四灵、江湖诸派,其论多见于集中序跋及《瀛奎律髓》(《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二)。所作虽然“吟咏最多,亦不甚持择”(顾嗣立《元诗选·桐江集序》),大多作品流于平庸草率,其集中也有少量优秀诗篇如《岁除》、《初夏书事》、《九日》、《次韵夹谷子括吴山晚眺》等,则既有黄、陈古朴老健之骨力,又具吕、曾轻快活动之风调,更显示出陈与义乃至杜甫那样雄阔浑厚之气势,几乎是熔江西派艺术优长于一炉。方回是江西派最后一位正统诗人,他对江西宗旨的推扬,不仅在于创作实践,而且在于所撰《瀛奎律髓》一书之影响。该书去取品评“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顾嗣立《元诗选·桐江集序》),被视为典型的江西派批评论;又倡“一祖三宗”之说(《瀛奎律髓》卷二六),后世几乎成为江西派之代名词。所著有《璧流集》、《读易释疑》、《易中正考》、《皇极经世考》、《名僧诗话》等,已佚。又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已佚,今残存八卷,有《宛委别藏》影印旧抄本。其入元罢官后所作,收入《桐江续集》,原书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有清抄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四八一至三五○九录其诗二十九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洪焱祖《方总管回传》(《新安文献志》卷九五)、《元诗纪事》卷五。
唐宋诗选集。四十九卷。元方回编选。此书专选唐宋两代五、七言律诗,故称“律髓”;自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照奎之义,故称“瀛奎”。共计选诗二千九百八十九首,内唐代作家一百八十馀家,宋代作家一百九十馀家。方回“主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者杜甫,三宗者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但在选诗时,仍能注意到不同流派。入选宋诗,除江西派外,有西崑体、江湖派、四灵体,赞扬西崑作者杨亿“组织故事有绝佳者”。此书分四十九类,每类一卷,每类有题解,说明其性质和特点。然分类过于琐细,且以类选诗,往往强取充数。如卷九老寿类《睢阳五老图》等诗,并非佳作,亦被选入。然宋代诸集,不尽传于今者(如尤袤《遂初小稿》、潘柽《转庵集》等),颇赖此书以窥其鳞爪。诗后多附评语,保存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清中叶,纪昀撰《瀛奎律髓刊误》。纪昀在序文中,谓方回论诗有三弊:党援、攀附、矫激;选诗亦有三弊,为矫语古淡、标题句眼、好尚生新。在具体评论中,纪氏有否定,亦有肯定,尚称持平。纪氏论诗,亦宗杜甫。方、纪二人异中有同,合方、纪之评,扬短取长,有利于了解和学习唐、宋五、七言律诗。方氏之书,成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其后流传不广。明天顺间,龙遵叙守徽州,搜访得其传录全本,因校刻之。清康熙间,吴之振复刻之于黄叶山庄,“悬诸家塾以为的”(序),自是流传颇广。今天顺本尚存。《瀛奎律髓刊误》有清光绪间重刊本。 查看详情>>
诗文别集。元方回著。三十六卷。乃方回元时罢官后所作。卷一至卷二八是诗,卷二九至卷三六为赋、说、引、序、记等文。据集中《虚谷桐江续集序》称为二十卷,而《千顷堂书目》则著为五十卷,今考集中诗文,知此集非一次编成,系先有《桐江续稿》九卷,每卷百首;后又有十五卷本,再后乃有作者自序所称之二十卷本。但以上各元时旧本,均已残缺不全。故清修《四库全书》时,乃据其所得,重编为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总目》著为三十七卷,实为三十六卷)。集中《寄题桐君祠》小序说:“余守桐江七年,解官后留居五年,凡一纪而后去。”其后又数至桐江,感情颇深,因以“桐江”名其集。前人多以其降元屈节、人品卑下,对其作品每有非议。其实,方回诗作,不仅数量多,题材广,且能选取重大题材,深刻反映动乱的社会面貌,寄同情于战乱中的人民。今存《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元诗选》初集录其诗一百二十四首,题为《桐江集》。 查看详情>>
四卷。元方回 (1227—1305)撰。是编取《文选》所录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惠连、谢脁之诗并以次各为评论,评谢灵运诗,多取其能作理语者,又好评一字为名眼,仍不脱宋人旧俗。对其他人之诗的评论,不象《瀛奎律髓》那样持论偏颇,往往比较客观中肯,时有考订,但有的失之繁琐。时也有误引、附会之弊,大约是方氏晚年之作。有《永乐大典》 本、《四库全书》 本等。 查看详情>>
三十七卷,南宋末元初方回撰。阳山人,魏方翁曾撰《古今考》,未成而卒。咸淳三年,方回从魏了翁之子手中得其书手稿,乃推衍其意,撰成《续古今考》三十七卷。并载魏了翁原书,而各附论于条下,分别以鹤山(魏了翁号)先生曰、紫阳方氏曰加以区别。原书有目无文四条,方回补其“刘媪梦与神遇”一条。《续古今考》也以《汉书》本文标目,但不限于《汉书》所记,而于历代制度详加推衍。如,“拔剑斩蛇条”下,则附以“剑考”;“范增举玉玦”条下,则附“玉佩考”等等。借《汉书》所载名物,推求古制原委,而与史家本文并不相涉。魏了翁所考多在制度,方回所考范围十分广泛,并掺杂理学之语,如《高祖本纪》“宽仁爱人”四字,则广引程朱以来诸儒论仁之语,列目十二篇,一字之义推阐为一卷。该书征引广泛,考证精核,可供研究古代文化者参考。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