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立者。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前曾在德国生理学家布吕克(Ernst Wilhelm Brüche, 1819—1892)的实验室工作,受其物理主义观点影响,认为心理能力是一种物质能力。1881—1885年与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布洛伊尔(Josef Breuer, 1842—1925)联合开设精神病门诊所。1885—1886年留学法国,师从法国精神病学家夏科(Jean Martin Charcot, 1825—1893),受到某些疾病障碍都有性基础的观点的启发。回维也纳后,在用催眠疗法治疗癔病时,发现产生癔病的原因有时无法用催眠法深入理解,于是开始精神分析研究。1895年与布洛伊尔合著《癔病研究》,应用抗拒、压抑、发泄、防御、移情等概念进行精神分析。提出精神分析的一项基本原理——压抑,即指把痛苦的观点或记忆从清醒的意识中排斥出去。1900年写成《梦的解析》,初步系统陈述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梦可能是重要的情绪材料的来源,其本质是愿望的满足。梦有外显的内容,又有隐藏的内容,在隐藏的内容中,被禁止的欲望以象征形式表现在外显的内容中。1901年发表《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论述舌误、笔误、遗忘等心理根源,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人的各种无意识的观念都表现着和斗争着,并有可能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1905年出版《性学三论》。1906年创办维也纳精神分析学学会。强调性对个人行为的关键作用。1908年创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1919年创办专门出版精神分析学书刊的国际性出版社,直到1938年为纳粹所封禁。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结构不仅有意识的部分,而且还有无意识的部分、且“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比意识更广阔有力,更原初、更根本、更重要,其中包含着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无意识包括各种原始的冲动、本能、欲望,其中最重要的是性欲。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并对人类文化、艺术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贡献。后期又修改了泛性欲主义理论。1923年发表《自我和本我》,它以无意识概念为基础,提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理论。后期还将人的本能归结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前者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后者则是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弗洛伊德还从精神分析学出发,提出对社会文化、道德等的看法,在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被广泛吸收和运用,产生巨大影响,他本人被西方学术界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1938年纳粹入侵奥地利后流亡英国,翌年死于伦敦。主要著作还有《精神分析引论》(1915—1917)、《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超越快乐的原则》(1920)、《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等。
又译为 《释梦》。精神分析学说初创时期的代表作。西·弗洛伊德著。1900年第1版 (德文)。在弗洛伊德生前共再版过8次。有英文、俄文、西班牙文、法文、瑞典文、匈牙利文、捷克文等多种外文译本。中译本台湾省学者赖其万和符传孝译。西·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的创始人。提出人格结构理论、潜意识理论等。主要著作还有 《精神分析引论》、《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等。本书共分7章。第1章介绍了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科学研究。第2章介绍了梦的解析方法。第3章提出了梦是愿望的达成。第4—7章分别阐述了梦的改装; 梦的材料与来源; 梦的运作; 梦程序的心理。本书系统介绍了梦的理论。涉及到梦的材料、来源、本质、功能、表现方法、象征性、程序、解析方法,以及围绕作者的性本能的核心观点而提出来的改装、凝缩作用、转移作用、校正、退化现象等许多问题。弗洛伊德为阐明自己的精神分析观点,使用许多自创的术语和概念。本书结构欠严密、层次欠分明,论述未能严格遵循逻辑顺序,各章节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论点重复交错。书中泛性论观的表述及行文艰涩,在初版后相当长时间里未能引起学术界充分重视,以后又有很大争议。但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有深远影响。 查看详情>>
精神分析社会学著作。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著。由“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病通论”3编28讲组成。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创始人。深受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影响,从社会有机体组成部分的个人内在的心理结构与具有既定客观强制力量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出发,对人的过失行为梦和神经病,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学分析。认为,人的过失行为、梦和神经病,表面看来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明毫不相干的,仿佛只是与个人心理、个人行为有关,但实际上,它们内在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强制和压抑这一视角,来考察过失行为、梦和神经病的社会原因。着重考察了神经病的起因及其治疗方法,认为,在文明社会中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普遍地受到社会风俗习惯和道德法律的压抑,被压抑的人的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里比多即性能量不可避免地要与文明社会相对立。从历史来看,社会文明越是发展,文明对性的压抑就愈是强烈。认为,由性压抑而产生的性的扰乱,是导致神经病的根本原因。神经病的精神治疗就是试图放松社会文明对性欲的压抑,“在性的放纵和无条件的禁欲之间选取适中的解决”。 查看详情>>
古典精神分析学基本著作。弗洛伊德著。最初发表于1923年。后编入《弗洛伊德全集》(12卷本)第6卷,1924—1934年在维也纳出版。本书有前言和5章,3万余字。1—5章题目依次为:“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自我和本我”、“自我和超我”、“两类本能”、“自我的从属关系”。书中系统地论述了“三部人格结构”理论和“两类本能”学说。书中把人格或心理区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它是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的,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它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始终力图获得满足。“自我是本我在外部世界的直接影响下通过知觉一意识的作用发生变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性和常识,接受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因此它根据现实原则行事。其大部分精力用以控制和压抑来自本我的非理性冲动。它主张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它通过迂回的途径来满足这种要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它是儿童通过自我作用将双亲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内化的产物。它以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人格的动力学就在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交互作用。书中还认为,储存在本我中的能量就是生和死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即性本能或爱的本能,包括自我保存和种的保存诸种本能。死的本能表现为破坏、毁灭、侵犯等冲动,其任务是“把机体的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的状态”。这两种本能也是自我和超我能量的泉源。本书提出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前期人格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他的理论进入成熟阶段。国际学术界人士认为,本书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的描述不仅是“新颖的”,而且是“革命性的”。至少从使用的术语看,其后发表的所有精神分析著作无一不带有它的烙印。 查看详情>>
研究男女两性在恋爱、婚后生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学说,亦称为婚姻心理学、结婚心理学。可隶属于广义的家庭心理学。千百年来,爱情、婚姻一直是文艺作品的重要主题。对于爱情的专门学术研究,却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西方的爱情心理学是在奥地利医生、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本人亦曾出版过一本题为《爱情心理学》的小册子(其中三篇文章分别写于1910、1912、1918年),以性生理学为基础,阐发了两性关系问题。20年代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婚姻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20世纪中叶以来,关于爱情、婚姻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在许多国家不断有新的进展。男女双方的结合以及婚后生活,应当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因此,爱情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组织幸福美满的家庭,正确处理夫妻生活中的心理变化,都有着重要意义。爱情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未婚青年的择偶心理,恋爱的心理基础与心理历程,婚姻介绍中的心理问题,恋爱中止、失恋的心理反应,结婚的心理咨询,结婚的欲望与动机,婚后生活的心理调适,夫妻关系的心理类型,爱情转移的心理分析,第三者插足与爱情心理的稳定性,离婚者的心理,再婚者的爱情心理,单身老年人的爱情心理等。爱情心理学与家庭心理学有着内容上的交叉,但前者侧重于结婚前后夫妻双方的关系,一般不涉及家庭的其他成员。另外爱情心理学与性心理学、性别差异心理学亦有密切的联系。 查看详情>>
奥地利弗洛伊德著。本书是弗洛伊德阐明人类性欲本质和发展的论文集,着重论述精神分析的泛性论思想,由关于性变态、儿童性欲和青春期改变的3篇论文组成。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着某种天生的本能——性本能,这种性本能不仅与生殖器官,而且与皮肤、口腔、肛门等快感区有关,生殖活动只是性本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幼儿也有性欲,但与成人不同,不需要其它对象,由自己的快感区便可获得快感,表现为自我中心或称“自恋”。但是幼儿性欲被强烈地压抑和禁止时,性体验是模糊的,直到青春期才活跃起来。原始压抑和性欲潜伏期是人类社会化必经过程。成熟的性欲是指潜伏期性欲在青春期苏醒,以异性为对象,以有繁殖力的生殖器的性交为主的性活动。社会所称的性变态只是性本能中的一部分发展,这种发展使得病人将性感区转移至生殖器之外。神经官能症是由性问题处理不当而引起,用症状来表达性欲望,以代替正常的性行为,是性变态的负面表现。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及其潜意识活动的学说,虽为科学开拓出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但他的性本能决定论却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非议,以致他的两位得意门生荣格和阿德勒也为此离去自立门户。至于由泛性论引起的性解放和有关的道德问题,更促使人们给以严肃的对待。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