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名:健尼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福建厦门
  • 出生日期:1910.5.14

高云览(1910.5.14―1956.6.13),现代作家。笔名健尼。生于福建厦门。父亲是荷属安 汶的老华侨,早年以开小酒店为生。酒店倒闭后,在商店 当小帐房,家庭生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十三岁毕业于青 年会小学,无力升学,1926年到上海,在同乡会馆办的无 需缴费的泉漳中学念书。在教师陈三民的教育下,对革命 有了认识,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时他热 爱普罗文学,并开始接触社会科学,写了一些文艺批评文 章发表在《申报》上。中学一年后,辍学回乡。后当记者 和教员。1927年至1932年,先后在厦门、漳州教书;由于 政治迫害,一再失业。1930年党领导的厦门大劫狱事件震 动全国,作者当时和许多党员有来往,以此为线索,以地 下斗争为背景,写成中篇小说《前夜》(上海湖风出版社)。 1932年夏重到上海,在公时中学教书,并参加左翼作家联 盟。在白色恐怖年代,曾一度退居回乡,脱离革命组织。 1937年底开始华侨生活,到马来亚麻坡中学任教务主任, 经常为《南洋商报》写稿,还参加过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 抗敌后援会活动,其间曾参加南洋华侨爱国领袖陈嘉庚组 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团,访问了祖国很多战地。返新加坡 后,发表许多报导抗战的游记和杂文。日本帝国主义攻陷 马来亚后,他和一些文化人撤退到苏门答腊,以经商为 掩护,继续进行抗日斗争,在流亡中写了小说《春秋 劫》,发表在马来亚横城的《现代周刊》上。日本投降后, 回到马来亚,这时东南亚华侨开始了反内战的民主斗争。 1946年在马来亚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被新加坡英当 局以“红色商人”之名加以逮捕,驱逐出境。1950年回国, 居住在天津。在历次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思想有了很大提 高。1952年后,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开始写反映1930年震 动全国的厦门大劫狱事件的长篇小说《小城春秋》,直至临 终前一小时还在写作。《小城春秋》,是一部用生命写成 的书。“把你手里的红旗交给我,同志,如同昨天别人把 他交给你。今天你挺着胸脯走向刑场,明天我要带他一起上 战地。让不倒的红旗,象你不屈的雄姿,永远鼓舞着我们 前进,走向胜利”。这是他最喜爱的主题歌。作者努力塑 造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富有乐观主义和坚贞不屈的英雄主 义精神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作品富于传奇色彩, 引人入胜。

高云览作品

小城春秋 [ 高云览 ]

当代长篇小说。高云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在中国当代文苑里,这是1部较早以长篇体裁表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和知识青年成长的作品。故事发生在1927—1936年间的海岛小城厦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御侮。《鹭江日报》副刊编辑吴坚在报上发表社论抨击投降政策,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石匠的儿子何剑平奋笔撰稿,抨击时弊。1933年春,吴坚到漳州任《漳声日报》主编,何剑平和地下党员、排字工人李悦搞起地下印刷所,办民众夜校。女学生丁秀苇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闽东游击区来的陈四敏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组织领导“厦联社”,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因叛徒出卖,四敏、吴坚、剑平先后被捕入狱。主管审讯的是吴坚当年的“拜把兄弟”赵雄。他一方面企图利用“兄弟情”软化吴坚,另一方面又利用书记员林书菌与吴坚的旧情去打动他,结果均遭惨败,林书菌反而成了狱内外党组织的联络人。为了营救战友,党组织了劫狱斗争。在战斗中四敏为了掩护剑平毅然跳海。越狱后,吴坚、剑平、秀苇转移到“山那边”去了,林书菌也逃出魔窟。作者虽未亲自参加1930年的厦门大劫狱,但惊心动魄的历史事实和英雄们的斗争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小说描述了投身革命的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对反面人物的刻划也有一定深度。在艺术上,作者善于选择精当的故事情节,运用简洁传神的对话和心理描写,使人物跃然纸上。在结构安排上,作者把动与静,正与反,公开与地下,个人与集体穿插叙述,借景衬情,格调隽永,富有传奇色彩。小说曾被译成多种文字,深受国内外读者欢迎。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