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克恭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辽西义州卫(今辽宁义县)人
  • 出生日期:1437

贺钦(1437—1510年),明学者。字克恭,别号医闾,世称医闾先生。辽西义州卫(今辽宁义县)人。原籍浙江定海。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对政事不满辞职。后起为陕西参议,因年老母死辞官。临行前上疏言不许宦官干预政事,并推荐陈献章。曾从学于陈献章。其学不博涉,专读四书五经小学,潜心读书杜门不出10余年,静思默想。强调反身实践,认为“事事物物各具本然实理,吾人之学不必求之高远,在主敬以收放心,勿忘勿助,循其所谓本然者而已。”(《明儒学案》)在哲学上提倡以静为本,动静分离,认为静可以独立,静者自给无欲。“静无资于动,动有资于静,凡理皆如此。如草木土石是静物,便皆自足,不资于动物;如鸟兽之类,便须食草栖木矣。故凡静者多自给,而动者多求取。故人之寡欲者,多本于安静;而躁动营营者,必多贪求也。”(《言行录》)主张天理与人事相结合,“世教不明,言天理者不知用之人事,言人事者不知本乎天理,所以一则流于粗浅,一则入于虚无。”(同上)以中庸划分善恶,认为合乎中庸才是善。“天地间本一大中至正之道,惟太过不及,遂流于恶”。(同上)强调要别善恶,不以其小而苟且,“善恶虽小,须辨别如睹黑白”。(同上)平时注重礼仪,严守行为要合乎礼,“为学须躬行,躬行须谨隐微。小小礼仪尚守不得,更说什躬行,于显处尚如此,则隐微可知矣”。(同上)晚年好读《易经》,究心象数,手不释卷。著作有《医闾集》。

“明代辽东人而被称为理学家者,唯贺钦一人而已”,贺钦是明代东北地区唯一可称大儒的文士,其《医闾先生集》也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东北文人别集。贺钦自幼好学。明中期,广宁地处边远,文教不兴,民众多将入卫学读书视为重役。但贺钦一心向学,且醉心于文艺,十八岁时学诗艺于辽阳举人邱时雍。景泰七年(1456年),贺钦乡试第二名,十年后成化二年(1466年)中进士,次年授户部给事中。在京师,贺钦结识陈献章,因钦佩其学问,遂事之以弟子礼,而受陈献章之学。成化四年,眼见朝政日非,言道无以改变政局,贺钦辞官归里,返回辽东,自此未离辽东。辞官里居后十余年间,贺钦闭门读书,潜心向学,声名日隆,慕名求学者日众,于是开始讲学授徒,为辽东培养了大批人才。

贺钦作品

医闾集 [ 贺钦 ]

明代诗文别集。贺钦(字克恭)著。贺钦子贺士谘所编。先有嘉靖九年(1530)阴成文的刻本,卷内题“后学兵部主事海盐郑晓参定,后学兵部主事常郡唐顺之重校”。集前有嘉靖八年李承勋序。凡9卷。前3卷为言行录,4至7卷为存稿,皆杂文,第8卷为奏稿,第9卷为诗稿。其集之所以称《医闾》,因钦常读书于医闾山,自号医闾山人,故以名集。继有嘉靖二十三年(1544)齐宗道刻本。《四库全书》著录即以此刻本为底本。另有明抄本行世。《四库全书》馆臣评其集说:“钦之学出于陈献章,然献章之学主静悟,钦之学则期以反身实践,能补苴其师之所编。尝言为学不在求之高远,在主静以收放心而已。故集中所录言行,皆平易质朴,非高谈性命者可比。而所上诸奏疏,亦无不通达治理,确然可见诸施行。在讲学诸人之中,独为笃实而纯正。文章虽多信笔挥洒,不甚修词,而仁义之言,蔼然可见,固不必以工拙论也。”(《四库全书总目》卷171)可见其诗文的文学价值并不高。 查看详情>>

医闾漫记 [ 贺钦 ]

明贺钦撰。一卷。贺钦常读书医无闾山, 自号医闾山人,因此名为《医闾漫记》。有纪录汇编本、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等。此书记载成化间边事甚详尽,有些篇章揭露了官兵腐败无能,强虏攻台,守卫军士只知持盾牌自卫,不能射箭杀敌。当官领兵者滥杀良民冒功,甚至残害妇孺残疾,割取首级冒充虏贼。对群众自发的抗敌斗争加以歌颂,如记载辽东管家庄一壮男,妻子被建州虏掠去。他深入虏地,与其妻密谋,火烧虏舍。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