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泉州莆田人

黄妙应,即妙应禅师, 是唐末福建高僧。黄妙应俗名黄文矩,字子熏,别号涅盘、慧日,泉州莆田人,生于唐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十五日。黄文矩的祖先于晋永嘉年间因避乱入闽,先居侯官,号黄巷。至十二世黄岸迁居莆田涵江延福山下,仍称黄巷,黄文矩是黄岸的玄孙。胞弟黄崇精,出家后号本寂,舍田建上生寺,后游江西曹山,成为高僧,人称曹山本寂。相传黄文矩生时火里开莲,自幼向佛,常随母到寺院礼拜。长大后在衙门当狱吏,经常弃役与神光院灵观和尚和西院大安禅师来往听禅,后来拜万岁塔院谭空禅师为师,出家为僧,自取法名涅盘。他未在万岁塔院久留,不久即投西院大安禅师,且剃发而不披袈裟,也不受具足戒,不受寺院清规约束,大安禅师知他素有灵根,由他自便。

大中六年(852)涅盘在邑内岩洞创建“石室岩精舍”,后隐居于灵云岩和紫霄岩,化缘重修二岩。乾符年间(874-879)创建舍灵云岩山寺,还在崇福里砺山兴建梵林庵。相传涅盘禅师在石室岩中用竹杖制服二虎,常在囊山的石洞中潜修,研习医学和相地法,常常趺坐不食,行则二虎相随,名其居曰“伏虎庵”,被来访的智广禅师称为“古辟支佛”。以后有灵迹,据《五灯会元》记载,涅盘到灵观住地,灵观对他说:“我非汝师,汝礼西院去。师携一小青竹杖,入西院法堂,院遥见曰:`入涅堂去'。师应诺,轮竹杖而入。时有五百许僧染时疾,师以竹杖次第点之,各随点而起。”

中和元年(881),涅盘在囊山下创建延福院。光启二年(886),王审知将涅盘的异迹道行上奏朝廷,升院为寺,僖宗皇帝赐匾,改名囊山慈寿禅寺,俗称囊山寺。王审知还赐号慧日禅师,并赠以诗曰:“山有重囊势,门开两径斜。溪声寒走涧,海色白流沙。庵外曾留虎,堂中旧雨花。不知遗谶地,一一落谁家。”其后颇多灵迹,出言成谶。黄文矩于唐乾宁五年(898)七月二十五日子时圆寂,王审知奏请朝廷,赐谥“妙应禅师”。同年八月望日葬于囊山寺西塔院。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审知将妙应禅师舍俗家旧宅改建的佛寺赐名为国欢寺,为囊山寺的下院。因此,妙应禅师也称国欢文矩禅师。宋崇宁三年(1104),加封“圆智大师”,世人称之为黄妙应。宋绍兴中,院僧以涅盘所传识偈,奏上于朝,赐塔额曰“慧熏”。

黄妙应作品

博山篇 [ 黄妙应 ]

《博山篇》是唐代由黄应妙编著而成。该书是形法派专论山龙的代表作,其深入辨析龙、砂、穴、水、明堂等风水要素的向背对人福禄造成重大影响。系中国古代风水勘舆书籍中很具权威性的名著,地理人子无不习之。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