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安德烈·纪德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869年11月22日

安德烈·纪德(法语:André Gide,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国作家及评论家。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巴黎,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个诺尔曼大资产家庭的继承人。叔父是政治经济学家夏尔·纪德。1891年他匿名出版了第一部散文作品《安德烈·瓦尔特的记事簿》。《人间食粮》(1897)是纪德1893年和1894年两次去北非期间写成的散文诗。1897年这本书问世时并没有引起的多少注意,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版时却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1908年他和其他几位当代作家一起创办文学杂志《法国小说评论》。

20世纪初期纪德写了三部叙事故事,他自己把它们归类为记叙作品:《蔑视道德的人》(1902),(它是《人间食粮》一书主题的进一步发挥);《窄门》(1909)和《伊莎贝拉》(1911)。《窄门》反映出纪德所受的清教徒家庭的严肃教育。书中的男女主人公由于宗教上的顾虑而未能使自己享受到爱情的幸福。《梵蒂冈的地窖》(1914)是一部讽刺性的故事,也是纪德战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年月里,纪德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反省。他对宗教信仰的真诚及正确性提出疑问,最后宣布自己为不可知论者。并且力图用自己难以抑制的同性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证明这一点。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有《田园交响曲》(1919),为同性恋进行公开辩护的《科里登》(1924)和《伪币制造者》(1926)。纪德认为《伪币制造者》是他唯一的一部真正的小说(比他以前的故事规模宏大得多)。《如果它死了的话》(1926)是一部描写作者早期生活的自传性作品。在作品中他力求解决自己道德和宗教上的一些矛盾冲突。1926年下半年纪德访问了法属赤道非洲地区,这次旅行扩展了他的视野,使他把注意力转向了外部世界的社会问题。归来之后发表《刚果之行》(1927)和《从乍得归来》(1928)。这两部作品都抨击了法国的殖民主义统治及其对非洲土著居民的剥削。他最为杰出的作品是他的《日记》(1939—1950)。日记之中记载了纪德一直到80岁时的思想、人生态度和创作经验,为人们了解这位20世纪伟大的文学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纪德作品

背德者 [ 纪德 ]

作者安德列·纪德(1896~1951)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矛盾,思想深邃细腻,文笔清丽精湛,语言温婉和谐,具有浓郁的古典美,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背德者》是纪德的成名之作。小说以自述体的形式,通过年轻学者米歇尔的生活轨迹,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性沉沦的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纪德本人深刻的思想矛盾。主人公米歇尔,自小受到母亲加尔文派严肃的宗教教育。从15岁起,又被父亲带入各种古文字、死文字的故纸堆。直到25岁,他一直活在没有真正的生活内容,因此既不懂也不会生活的灰色岁月里。甚至人的正常机能也在这种厚厚的涂层中萎缩了。婚后,他大病一场。为了与死亡作斗争,他被迫改变了生活方式,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使他恢复了生机与健康,成为强壮的人。这时他对人的存在产生了新的认识。他要摈拒宗教与祈祷,下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救助自己。不久他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繁文缛节、沙龙聚会等产生了强烈反感。随着米歇尔人性觉醒与复归,也开始了他人性的沉沦。他恢复了健康,开始追求官能的享乐。不久,产生了恶癖同性恋而不能自拔,他放浪无形,缺德自私,使贤淑温良的妻子玛丝琳抑郁成疾,因得不到必要的照顾,凄然辞世。 查看详情>>

伪币制造者 [ 纪德 ]

纪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于1926年。 纪德在此之前写的作品,往往只涉及一个道德、心理、美学等问题,而《伪币制造者》则描绘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某种程度地反映了本世纪初法国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表现了当代青年的不安与苦闷,流露了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某些怀疑。 纹章工艺有一种手法,就是在一个纹章中心再放上一个缩小了的纹章,这种手法叫做“纹心”。文艺作品中,也有这种旨在烘托作品的意义或渲染场面的气氛的戏中有戏、故事套故事的手法,纪德也别致地称之为“纹心”,并且使之从此成为文学的一个术语。《伪币制造者》运用了“纹心”的手法。小说中安排了一个小说家爱德华,他跟纪德一样也在写一本名为“伪币制造者”的小说,并对小说理论和技巧进行着各种思考。 《伪币制造者》 的艺术气氛浓于故事气氛。通过爱德华,我们可以多少了解一些书中人物间的关系。但除个别人物在小说结束之前横死之外,这些故事没有开端,没有结局,人物的来踪去迹并无交代。小说最后一句话是“我很好奇地想认识卡鲁”。卡鲁是小说主人公之一裴奈尔·普罗费当的弟弟,一个只有名字而从未上场的人物。 纪德以“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人类的问题和处境”,荣获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 查看详情>>

忒修斯 [ 纪德 ]

忒修斯,又译作特修斯、提修斯等,传说中的雅典国王。纪德的长篇小说《忒修斯》即以其为主人公。故事主要讲在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有个非常残暴的国王米诺斯。他下令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宫殿,里面宫室相连,门户交错,任何外人进去,都会迷失路径,别想再走出来,因此被称做迷宫。米诺斯还在迷宫深处,豢养了一只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洛斯。他用暴力迫使雅典城的国王爱琴,每九年贡纳七对童男童女,作为牛怪的食物。有一年,雅典城又该贡献童男童女了,人们在悲痛的气氛中,准备用一艘挂着黑帆的船,把七对童男童女运送到克里特岛去,雅典少年王子忒修斯出于义愤,主动要求把自己作为童男之一送去,以便杀死牛怪,为民除害。 查看详情>>

如果种子不死 [ 纪德 ]

《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的自传,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讲述了他的童年及求学经历,以及对表姐朦胧的爱意;下卷记录了他的阿尔及利亚之行,在充满异域阿拉伯情调的陌生土地上,他巧遇了王尔德,开始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享誉世界的自传作品,书名典出《圣经•约翰福音》:“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掉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纪德取其作为书名,是反其道而用之,坚持做“仍旧是一粒”的那颗独一无二的种子。纪德的自传是一部艺术品,或者说是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真实画像。他以令人震惊的真诚、坦率以及激情,毫无遮掩地描绘出一位空前敏感、矛盾而又多变的作家和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心路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自传之一。 查看详情>>

田园交响曲 [ 纪德 ]

《田园交响曲》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与《背德者》、《窄门》组成纪德的“道德三部曲”,发表于1919年。讲述一名乡村牧师收养一个成为孤儿的盲女,不仅对她关心备至,还极力启发她的心智,使她脱离蒙昧状态,领略她看不见的美妙外界。牧师从慈悲之心出发,一步步堕入情网,给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痛苦,但是又不敢面对现实。盲女错把感激之情当成爱情,可是她治好了双眼才看清,她爱的是儿子雅克而不是父亲,她也看清这种爱无异于犯罪,给一家人带来不幸。于是,她只有一死,假借采花之机失足落水。小说刻画了两个鲜活不朽的形象,牧师和盲女。他们的交集、他们的灵魂间精神法则与肉体法则的矛盾冲突,构成了这两个人物丰富的人性内涵。 查看详情>>

窄门 [ 纪德 ]

《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描写主人公杰罗姆自小爱着表姐阿莉莎,阿莉莎虽然对杰罗姆也怀有同样的感情,但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约束,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后积忧成疾,不幸身亡。在《窄门》中,纪德将爱情中的神秘主义体验推向极致,讲述了一段纯洁炙热、却又含着无边孤寂和无限辛酸滋味的爱情故事。 查看详情>>

刚果之行 [ 纪德 ]

《刚果之行》包含多篇游记,记述作者在刚果、土耳其、布列塔尼、阿尔及利亚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文笔精妙,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其中,《刚果之行》写于1928年,描写了美丽迷人的非洲风光:浩瀚的大河,浓密的林莽,鲜艳的花卉,以及各种令人惊异的自然奇观。那里殖民者的暴行也令他触目惊心,黑人的悲惨遭遇记录在他的笔下。对于作家本人,刚果之行促成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引起了他的思考,使他走向新的路程。 查看详情>>

帕吕德 [ 纪德 ]

帕吕德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一部中短篇小说,以近乎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和前后自相矛盾的特殊魅力闻名。《帕吕德》是小说叙述方式的革新,被半个世纪之后的新小说派认了宗。可能叙述方式问题,使故事有点支离破碎,但正是这种“我”自身与“故事”相交错的方式,使得小说更容易让作者的思想随处游走。“我”说的,生活的,与我写的,我希望别人看到的,希望别人注意到的,相互交错,耐人寻味。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