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维正,字晓五
  • 性别:
  • 原籍:安吉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州

凌奂[huàn](1822—1893),原名维正,字晓五,晚号折肱道人。原籍安吉,自曾祖父后始迁居湖州。少年随舅父吴古年学医,尽得其传。为人治病,50年如一日,寒暑勿间,不怨劳,不计酬,贫病者还施以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湖州大水,霍乱流行,罹患者甚多,经治疗救活者一百数十人。太平军驻湖州时,曾用鸡皮、桑白皮为太平军治刀伤,用麻醉药剖挖枪弹。忠王李秀成、慕王谭绍光都闻名求治。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湖州一带瘟疫流行,凌奂发起创设仁济善堂,医药兼施,拯荒救生,深得群众赞誉。一日出诊病家,患者已“死”去多时,发现胸口尚有一丝气息,并非真死,适见身旁有西瓜,急令剖开,以汁慢慢灌服,不久,患者即苏醒,遂予诊治而愈。从此声名鹊起,老幼争迎,有“凌仙人”之称。取古今医家著作,学湖州临床经验,讲课授徒。撰有《医学薪传》,编分10类,附论详述,阐明学习要领。还有《本草害利》、《饲鹤亭集方》、《六科良方》、《外科方外奇方》、《凌临灵方》及增订《良方集要》等医籍。临证医案,见于《清代名医案精华》。书法宗米芾,兼工篆隶,也善绘画,又解音律。通经史大义,旁及佛经、道藏、经咒、符箓之属。信仰道教,奉金盖山龙门正派,道号壶隐。并喜藏书。

凌奂作品

本草害利 [ 凌奂 ]

成书于1862年。清代凌奂(晓五)撰,手稿本。作者得其师吴古年之《本草分队》遂以此为基础,集诸家本草之药论,补入药物有害于疾病之内容,更名《本草害利》。全书共8卷,本书集历代本草及名医经验,删繁就简,罗列常用药物,按脏腑分队,以补泻凉温为序,先陈其害,后叙其利,并详述其出产、形状、炮制方法,是本草书中独具一格的体裁。共有209味药物介绍了炮制方法,其中大部分药物详述了炮制过程、炮制品的不同用途及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远志肉:“制过不可陈久,久则油气戟人咽喉为害。”石菖蒲、知母、肉豆蔻、草果:“忌铁。”由于补入药物有害于人体的内容,故有许多药物介绍了炮制品及生品的毒副作用。如桃仁:“双仁者有毒不可食。”巴豆:“此物不去膜则伤胃,(不)去心则作呕。”瞿麦:“只用蕊壳,不用茎叶,若一时同使,即空心令人气噎,小便不禁也。”此书在叙述某些药物的炮制方法时,对比了不同方法的差异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附子:“以盐淹之,则减其性……煎甘草汤泡浸全透,然后切片,慢火炒黄而干,放泥地上出火毒,有用水浸面裹煨令发坼,则虽熟而毒仍未去,非法之善者,有用黑豆煮者,有用甘草盐水姜汁童便煮者,恐煮之气味煎出其力尤薄,且制之不过欲去其毒性耳,若用童便是反抑其阳刚之性矣,尤非法之善者,惟用甘草汤泡浸则毒解而力不减,允为尽善矣。市医淡漂用之,是徒用附子之名尔。” 查看详情>>

外科方外奇方 [ 凌奂 ]

方书。清凌奂撰。四卷。奂有《本草害利》已著录。撰者喜搜辑汉、唐以来方书,潜心研究,并自炼膏丹。为传其经验而撰此书,成五万余字。因其方皆为外科不传之秘方,故名。卷一,升降、围药、内消、内护部; 卷二,化毒、点头、拔毒、去腐、止痛、生肌收口、去管、膏、药部; 卷三,疔疮、喉、诸疮部; 卷四,臁疮、癣疮、痔疮、口牙、鼻耳、脚部及补遗。凡二十二部,收方约三百七十余首。以外科方为主,兼及五官及皮肤科。每方均详述配制方法及服法。因系经验所得,故较信实可靠。有 《三三医书》 本。 查看详情>>

凌临灵方 [ 凌奂 ]

医案。清凌奂撰。一卷。奂有《本草害利》 已著录。此为凌氏之遗著,由其徒沈仲圭等整理刊行。全书约二万三千字。包括风温夹食、时瘄、喉痹、腹痛、血淋、哮喘等时病、杂病之医案约百二十则。病症简述,病机分析透彻,后有按语,有助于领会和掌握其治疗要点。对临床运用有一定启示。有 《三三医书》 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