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1518—1593)明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业医,父言闻,有医名。幼习儒,三次应乡试不中。师事顾日岩,读书十年。受家庭熏陶,兼好医书,遂精医药。千里就医于门,立活不取值。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治之即甦。经推荐,赴京师太医院供职一年,或云尝授太医院院判之职。晚年因子建中为官,遂进封文林郎、四川省蓬溪知县。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遂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奋发编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初刊于金陵。子建中、建元、建木及诸孙皆参与绘制药图,孙树宗、树声为之校对。甫及刻成,时珍即逝。
《本草纲目》为明代本草集大成之巨著,共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内新增加药三百七十四种。分十六部六十二类,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原则排列,并仿*陈藏器《本草拾遗》编纂法,取材不厌详悉。全书采用“纲目”体例:分部为纲,分类为目;正名为纲,释名为目;物以类从,目随纲举。各药列释名、集解、辨疑、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医药结合。所引书名、人名,皆注于引文之下。考释药理甚精,指出药品“升降在物亦在人”,明确人力可以改变药性。又谓人之脏腑禀赋各有所偏,故认识药性亦不可以常理概论。鉴别药物,极为精审,纠正药物混淆、误合、重出、错谬者不可胜数。平素注重实践,深入民间访采,今常用中药“三七”,即其考访所得。全书引用参考书籍多至八百余部,凡经史子集有关药物者,尽皆收录。内容丰富,留存大量动、植、矿物资料,近人视为博物学巨著。亦精医理。仅《本草纲目》中,载奇验医案即有三十余则。论三焦、命门之形质,独具卓见。所描述诸疾,多合现代科学之认识(如中煤气毒,蠕虫所致嗜癖等)。对脉学亦深有研究,所撰《濒湖脉学》(1564年)能融会先贤脉学之精华,删繁去芜,讲求实用,论述较为通俗简要,以韵体文写成,便于记诵。此书归纳脉象为二十七种,各撰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另著有《奇经八脉考》(1572年),于奇经循行路线及证治规律阐发尤多。
已佚医著有《三焦客难》、《命门考》(或以为实系一书)、《五脏图论》、《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等。民间抄录之《天傀论》一书,实系取自《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人傀”一节。其文学著作有《薖所馆诗话》,今佚。次子建元,从父业医,有医名。父卒,献《本草纲目》于朝廷。四子建方,精医,中年入选太医院医士。弟子*庞鹿门,传其医学;瞿九思,传其儒学。
药物学著作。明李时珍著,五十二卷。书成于明万历六年(1578),万历十八年(1596)后刊行。系作者参阅八百余种古代医药书籍,遍访名医宿儒,广集民间验方;跋涉高山旷野,观察并收集药物标本;以《证类本草》为底本,整理、充实、反复三次修改,历时二十七年写成。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工程浩大。全书共十六部,分六十二类,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由作者总结民间经验列入的药物三百七十四种。《附方》中收集古代名方及民间验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附药物形态图一千一百六十幅。约一百九十万字是书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经验,对每种药物的性能、功用、名称、炮制方法、产地、形状以及辨异,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丰富了生物学、化学和矿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对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首次刊行后曾翻刻多次。有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刘衡如校刊本。有日、朝、德、英、俄、越南及拉丁文译本,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或“中国植物志”。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脉学著作。李时珍撰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万历已来刊行数十次,多附于《本草纲目》之后。李时珍之父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曾撰《四诊发明》8卷,未刊行。李时珍撷取此书中的脉学精华,又参考了55种与脉学相关的著作,编成本书,以为初学之指南。本书1卷,约1.1万字。分2大部分,前一部分论27脉,后一部分为《四言举要》。27脉是作者从历代有关资料中归纳选定的。介绍各脉时首先简明扼要地指出其特点,并用小字注明脉理,辨析前人之误。其次为“体状诗”,将该脉特征、主病括为一首七言诗。再其次为“相类诗”,亦用七言诗说明相类似脉象的鉴别要点。如浮脉,“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最末为“主病诗”,介绍该脉在诊断病证中的意义,其后简注该脉主病的特点,如:“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四言举要》题为宋代崔嘉彦撰,后由李言闻删补。该篇用四言诗形式比较全面地叙述了脉诊中的问题(如脉诊部位、脉象特征及主病等)。全书论脉简要,方便记诵。《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元代戴启宗虽然指出了世传《脉诀》(五代高阳生托名)之伪妄,但“未能详立”一法,明其何以是也。”至李时珍博考精研,于27脉“毫厘之别,精核无遗”,故刊行以后,“《脉诀》遂废”,成为后世中医学习脉诊的常用入门书。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