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后又登博学宏辞科制举。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进士科,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任徐泗节度使掌书记,改扬州掌书记。贞元十八年调补京兆渭南县主簿。贞元十九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即永贞元年·805)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连州刺史,途至荆南,又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815),被召还京都,因写《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触怒权贵,再次被贬为播州刺史,改授连州刺史。长庆二年(822),转夔州刺史。长庆四年转和州刺史。宝历二年(826),任主客郎中分司东都。大和二年(828)入朝为主客郎中,充集贤殿学士。大和三年转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大和五年出任苏州刺史。大和八年移汝州刺史。大和九年为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开成五年改秘书监分司。武宗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会昌二年卒。赠户部尚书。
在柳宗元去世前,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最深,世称“刘柳”;后期与白居易唱和颇多,并称“刘白”。刘禹锡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著有哲学论著《天论》。其诗歌创作具有多方面的成就,如《飞鸢操》、《聚蚊谣》等政治讽刺诗,用比兴寄寓对时政的不满;《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乌衣巷》等怀古诗,借古喻今,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写景抒情中寓以深邃的思想,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被白居易称为“神妙”之笔;《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踏歌行》等是他谪居巴楚时向民歌学习的优秀成果,这些诗健康开朗,清新流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胡震亨评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华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唐音癸签》卷7)。刘禹锡的文以《陋室铭》最著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刘禹锡集》40卷。此外尚有《刘白唱和集》3卷,《汝洛集》1卷,《彭阳唱和集》3卷,《吴蜀集》1卷,所收均为与他人唱和之作。今传《刘梦得文集》(一名《刘宾客文集》)30卷,外集10卷。《全唐诗》卷354至365存其诗12卷,《全唐诗续补遗》卷7于《刘梦得集》外补诗2首。《全唐文》卷599至610存其文12卷,《唐文拾遗》卷25存其文2篇。关于刘禹锡的研究著作有吴汝煜《刘禹锡传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等。
诗文集。唐刘禹锡撰。三十卷。外集十卷。晚年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谊笃厚,世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世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颇得民歌风韵。《金陵五题》、《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等咏史怀古之作语言平易,别有寄托,脍炙人口。《聚蚊谣》、《飞鸢操》等寓言诗讽刺时政,发泄积愤,感慨尤深。《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有名的感慨身世之作。有句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学习俚歌俗调,摹仿民歌所写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情绪健康开朗,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刘氏手编《刘氏集略》自选集,以及《杭越寄和集》、《吴蜀集》、《彭阳唱和集》等多种诗文集。然《新唐书·艺文志》等仅著录有四十卷本,约为刘氏身后由他人整理以上诸集而成。至北宋,四十卷集已佚卷二十一至卷三十,剩三十卷。存诗五百多首。宋敏求从各集中辑出诗四百多首,文二十多篇,编为《刘宾客外集》,从而形成今本。《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即此本。卷一至卷二十为文,卷二十一至卷三十为诗。文按赋、碑、论、记、书、表、状、启、集记、杂文十类分编,凡一百九十九篇。诗按杂兴、五言今体、古调、七言、杂体、乐府、送别、送僧、哀挽、悲伤九类分编,凡五百○九首。外集前八卷为诗四百○八首,后二卷为文二十二篇。该本正集三十卷经董弅校过,而外集十卷则未校。此编仍未能收全刘氏作品,如《文苑英华》卷一○四所收《平权衡赋》、卷三四八所收《竞渡歌》(“五月五日天晴明”)、《唐文粹》卷十四所收《三乡驿睹玄宗望女儿山诗有感》等,均失载。有南宋绍兴八年(1138)广川董弅刻本,《四库全书》本,近代刘氏嘉业堂刻本,一九七四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据明本影印本,一九七五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