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翎(1923-1994),现、当代作家。原名徐嗣兴,笔名冰菱、徐灵、徐宁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在南京莲花桥小学、江宁中学读书。抗战爆发后流亡四川,曾在国立第二中学学习,因思想左倾,触犯教员被开除。为谋生先后做过三青团总部宣传队员(1939年)、陶行知育才学校艺友(1940年)、经济部矿冶研究所职员(1940年)、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助理员(1942年)、经济部燃料管理码头职员(1943—1946)。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刻苦自学中外文学、社会科学,并以充沛的精力进行创作。1937年在《弹花》发表处女作散文《古城上》。1939年认识胡风,受到胡风的影响与帮助,在《七月》、《希望》等刊物上发表小说创作,与阿垅等过往甚密,成为七月派小说创作的主要代表。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生活,注重复杂的心理与性格的刻划,具有犷悍、悲壮的艺术风采,引起文坛的注视。1940—1944年写成的80万字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上卷出版于1945年,下卷出版于1948年;希望社),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历史事变下面的精神世界底汹涌的波澜”(胡风《青春的诗》),是40年代少见的史诗性的长卷。1946年回到南京,一度失业。后在经济部燃料管理会做职员。1948年下半年曾在中央大学讲授小说写作。在此期间出版有:《饥饿的郭素娥》(中篇)、《蜗牛在荆棘上》(中篇)、《青春的祝福》(短篇小说集)、《求爱》(短篇小说集)、《在铁链中》(短篇小说集)、《燃烧的荒地》(长篇小说)、《平原》(短篇小说集)。1947年曾写作4幕哲理剧《云雀》,由南京剧专剧团上演,在青年中产生影响。1949年南京解放时,担任军管会文艺处创作组组长。1950年调北京青年艺术剧院任创作组副组长、组长。后调至剧协创作室工作。1952年赴朝鲜战场深入生活与采访,创作了引起争议的小说《洼地上的战役》等。1955年因胡风集团事件被关押10年,1966年获释,次年复又入狱,1975年释放,1980年平反,返剧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有《朱桂花的故事》(短篇集),剧本《人民万岁》(即《迎着明天》)、《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散文集《板门店前线散记》、《初雪》(收50年代短篇小说及散文),长篇小说《战争,为了和平》(写于1954年)。
现代中篇小说。路翎著。桂林南天出版社1943年3月初版。小说通过生活在矿区附近的农村青年妇女郭素娥挣扎、反抗、被害、毁灭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痛苦和不幸,赞扬了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作品着力塑造了郭素娥、张振山、魏海清3个人物。郭素娥是个强悍而美丽的农家姑娘,她的丈夫刘寿春是个年老多病、吸毒、好吃懒做的无赖。他逼郭素娥去卖淫,甚至要把她卖掉。原本大胆、泼辣、性欲强烈的郭素娥与强壮豪放的青年工人张振山热烈地相爱了。她要求同张振山远走高飞,到城里去做工,过自由幸福的生活。当她被丈夫当作物品出卖时,她面对暴徒没有屈辱,而是用生命来维护自己女性的尊严,拼死与践踏自己的恶势力进行抗争。张振山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但他的反抗又是原始自发的。当他的情人被抢走时,他只能狂怒地放一把火,尽管他声言还要回来,可是,这毕竟是朦胧的。魏海清的性格充满着矛盾,他爱郭素娥,但出于嫉妒,向刘寿春告密。郭素娥的死,极大地震撼了他,这个逆来顺受、任人欺侮的老实人,毅然地选择了复仇的路。他怒打了刘寿春,同流氓决斗,最后伤重死去。小说着力刻画了3个主要人物的反抗性,力图“透过社会结构的表皮去发掘人物性格的底苗”(胡风《〈饥饿的郭素娥〉序》),使人看到了中华民族性格深处的“蛮性”。发表以后曾以内容的深刻而在文学界引起较大反响,胡风、刘西渭、邵荃麟等都对本作给以很高的评价。 查看详情>>
中国当代中篇小说。作者路翎。写于1953年,原载《人民文学》1954年3月号,编入《路翎小说选》。发表后曾受到“左”倾教条主义的批判。小说通过朝鲜姑娘金圣姬和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之间纯朴的爱情的描写,反映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19岁的新战士王应洪单纯、机灵,当他意识到善良、纯洁的金圣姬的爱情时,严格地遵守了革命纪律,十分珍惜这种纯朴的爱,却没有接受。但是这种感情鼓舞着他为祖国、为人民英勇作战,在战场上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同时还塑造了班长王顺这一丰满、真实的形象,表现了蕴藏在战士和人民之中的饱含着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深厚友情。真实感人地把战士写得极富人情味。以爱情为题材,来反映战争,角度新颖。是当代反映抗美援朝的优秀小说。 查看详情>>
短篇小说。作者路翎。载《人民文学》1954年第1期。这是一篇反映抗美援朝战斗生活的作品。志愿军司机刘强和助理司机王德贵,奉命将一批朝鲜妇女儿童从前沿护送到后方。一路上,他俩机智地避开敌机的扫射轰炸,战胜了初冬雪夜的严寒、疲劳和伤痛,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小说以饱蘸激情的笔触,通过细腻的艺术刻画,表现了我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感情世界和现实境况中,声息相通、血肉相连的情谊。 查看详情>>
长篇小说。路翎著。小说描写一个复仇的故事。三个出生不同阶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复仇者围绕着夺回被地主霸去的田产和世代冤仇的纠结, 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极其尖税的斗争。《燃烧的荒地》创作于1948年,以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一个沉闷的村镇——兴隆场为背景,刻划了几个挣扎在崩溃边缘与命运决斗的底层人物——何秀英、张少清和主人公郭子龙,在他们身上展示出来的生命原始的强力,人民精神奴役的创伤,悲壮而痛苦的漂泊流浪情怀,以及纠缠不休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形成了路翎小说特有的“情感结构模式”,而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强烈的生命意识集中体现在这种“情感结构模式”之中。 查看详情>>
长篇小说。路翎著。全书分成一、二两部,分别于1945年和1948年出版。作品以“一·二八”事变后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剧烈动乱为背景,描写苏州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蒋捷三的家庭及其儿女们的复杂命运,反映了封建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腐朽与没落,又通过蒋家儿女的命运,对动乱时代中部分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作了一些探索。第一部主要写蒋家儿女为争夺家产的一场恶斗,表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溃及其向资产阶级蜕变的复杂过程;第二部主要写蒋家小儿子蒋纯祖在抗战初期的曲折经历,并穿插着蒋家其他儿女在抗战中的悲剧命运。小说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复杂个性的剥削阶级子弟形象。其中蒋家大儿子蒋蔚祖是地主阶级的没落子孙,懦弱卑琐,终在变态的情感纠葛中自杀。其妻金素痕是剥削阶级走向灭亡时必然产生的精明强干而又放荡堕落的典型,她施展种种诡计,夺得蒋家大部分家产,并逼死了丈夫,最后自己也陷入精神崩溃。蒋家二儿子蒋少祖,年轻时摆脱家庭束缚,热衷于社会活动,但未能从思想上脱离剥削阶级,逐步变成反动政客的帮闲文士。蒋家三儿子蒋纯祖亲身经历过战乱与逃难,参加过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演剧队,还到乡下当过小学教员,但由于一味追求个性解放,一步步走入个人主义的死胡同,在个人感情生活中也反复无常,终于消沉颓唐而病逝。作者吸取欧洲文学名著及“五四”新文学的创作经验,写作了这部近九十万字的长篇。构思宏大,展示社会生活面较广,尤能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包括变态心理,均颇有特色。但由于对笔下的一些堕落者缺乏应有的批判,影响了作品的现实主义深度。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