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斌(1924年11月22日—1967年2月10日),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中学时代,因争取自主婚姻,遭到封建家庭的反对和阻挠,愤然出走,到云南求学。在昆明受民主运动的影响,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1945年参加昆明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民青社。同年12月参加“一二·一”学生运动,任昆明西南联大附中罢课委员会主席。1947年任重庆西南学院系联会主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同年在重庆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六一社。1947年至1948年,任重庆民建中学理化教员,兼六一社干事。1948年3月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秀山县中学任理化教员,9月在成都被捕,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在狱中坚持斗争。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越狱。解放后恢复党籍,做青年团的工作,曾先后任重庆团市委委员、常委、统战部长、市青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1958年下放到长寿湖农场工作,先后任农场党委委员、渔场场长,农场代理场长。1963年回重庆,任重庆市文联创作员,同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为会员。“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他在学生时代虽写文章,办壁报,但更多的兴趣是研究自然科学。解放后,长期从事青年团工作。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根据自己在狱中跟敌人作斗争的亲身经历,经常向青年们作报告,写回忆录。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与刘德彬、杨益言合写,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曾先后出单行本)。1958年在《红旗飘飘》上发表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与刘德彬、杨益言合写;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优秀长篇小说《红岩》(与杨益言合写)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成功地塑造了党的领导干部许云峰、江姐、齐晓轩、华子良以及知识分子刘思扬、成瑶、胡浩等英雄形象。《红岩》是中国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已被译为多种外文。
长篇小说。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小说以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革命者的斗争事迹为素材。两位作者都是这场斗争的亲身经历者。解放战争后期,中共重庆市委出版地下《挺进报》,传布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消息,敌人惊恐万分,加紧搜查。由于甫志高叛变,许云峰、成岗、江雪琴、刘思扬等先后被捕,关进“渣滓洞”、“白公馆”。面对凶狠残暴的国民党特务,共产党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云峰一次次挫败特务头子徐鹏飞的威逼利诱,并以惊人的毅力用手指抠松地牢石墙上的条石,为同志们开辟了越狱通道。江雪琴身受毒刑,始终顽强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华子良装疯15年,完成了长期隐蔽和地下党游击队建立联系的特殊任务。狱中同志还以集体绝食、为被特务打死的战友开追悼会、新年联欢等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重庆解放前夕,敌人开始了大屠杀,江雪琴和许云峰英勇就义,华子良率领难友通过许云峰留下的地洞,冲出牢笼,与前来接应的华蓥山游击队胜利会师。小说用血与火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尽管斗争十分艰苦,尽管敌人非常残暴,但共产党人却始终洋溢着革命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小说把斗争的复杂性和人物的多样性统一起来,表现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境界,塑造了英雄群体形象。对反面人物如徐鹏飞等也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显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和性格特征。全书构思精巧,场面广阔,叙述清楚,描写生动,构成一部宏伟的地下革命斗争的史诗。小说先后印刷26次,发行量达700万册,并被改编成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多种戏剧,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