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以湉[tián](1802-1865年)。清代医家。字薪安,一字定圃,号敬安。浙江桐乡县人。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青年即教授生徒。尝于道光年间中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丙申)进士,并以知县分发湖北,后以父命改从教职,并选授浙江台州教授、杭州府教授。后以母老请辞回乡,家境不佳。嗣后又赴上海、杭州执教讲学,不久即辞世。曾主持分水(今桐庐)近圣书院以及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其弟及子因病误治亡后,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编著有《冷庐杂识》,《冷庐医话》,《再续名医类案》、《冷庐诗话》、《苏庐偶笔》、《吴下汇谈》等。《冷庐医话》载医范、医鉴、慎疾、保生等内容。全书多以病名为纲,叙述杂症之治疗及亲身所见所闻,且多有医史文献资料,颇有历史价值。另又有丰富个人经验,叙述其切身体验,诊断强调望、闻、切、问,并要求四诊互参,治病主张全面分析病症,机变活用,反对一己之偏,滥用或喜用某种药物,其议论亦多中肯,切中时弊。
陆以湉,清医学家。字薪安,一字定圃。浙江桐乡人。曾任教谕。工医。学理经验俱富,尝摭拾闻见,随笔载述,撰成《冷庐医话》五卷(1858年),载医范、医鉴、慎疾、保生等内容,并以病名分类,叙杂证治疗历验及见闻,多医史文献资料。论述精广,并多个人识见,故在医话著作中素负盛誉。临证注重问诊,谓“脉理渊微,知之者鲜,推问可究病情”,且云“《伤寒论》六经提纲大半是凭乎问者”。亦强调舌诊,谓“临症视舌,最为可凭,然亦未可执一”。其评论医家,多切中肯綮。如谓赵献可喜用“六味”,张景岳喜用参桂,立言一偏,遂滋流弊。主张“详察其失,节取其长”。治疗经验丰富,察病入微,处方审慎,考证药物亦精,指出在方药中如有一味与所治病证不合,亦可造成弊害。另编撰有《冷庐杂识》、《再续名医类案》等。兄陆瀚,亦精医。
笔记。近代陆以湉著。八卷。全书系据作者读书所得以及日常见闻随手记录而成,内容以清代学者文士的学术、文艺撰述成就、言行事迹为多,对他们的师承交游关系、学术源流等的记载,可以作人物传记的补充史料。对清代以前的历史人物与经史著作、诗词典故、金石书画以及医药、地理等的考证、评述,也颇有参考价值。所录诗词楹联乃至印文、砚铭、箴言等,“亦清逸警炼”,“虽品格各殊,而皆可供人玩味”(崔凡芝《点校说明》)。所记清代著名文人有方苞、吴伟业、金农、胡天游、黄任、阮元、郭麐、陈文述、舒位、姚莹等。前有咸丰六年(1856)自序。有咸丰六年初刻本,附续编二篇,另有《笔记小说大观》本、《清代笔记丛刊》本、光绪十九年(1893)乌程庞氏刊本、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查看详情>>
五卷。清陆以湉 (1802—1865)撰。陆以湉字敬安,号定圃,桐乡县 (今属浙江)人。道光十六年 (1836)进士。三十五岁宦游武昌,三十八岁官杭州教谕。因弟及子均为时医误药而卒,遂钻研医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精于医术。著有 《冷庐杂识》、《寓沪琐记》、《再续名医类案》等书。此书作于杭州学舍,故以 “冷庐”署名。书中涉及医理、医学源流、各家学说、临证经验。卷一卷二论述医范、保生、医鉴、慎疾、慎药、诊法、用药以及对古今医书、医家的评论;卷三至卷五为医家医案。详明各类病证的辨证论治,指出前人之弊,又结合个人临床体会。论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多有独特见解。其论证有理有据。持论较为公允,中肯切要。如主张“学识必合乎理,求乎据”,认为《宋史·庞安常传》中“隔腹针以起死回生”等记述不足深信。然亦杂有迷信及因果报应思想,误信传闻之失。有咸丰八年(1858)乌程庞氏刊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