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姜子牙
  • 性别:
  • 朝代:西周
  • 出生地:周初东海上(今山东郯城北)人
  • 出生日期:约前1156年

吕尚(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西周著名军事谋略家。姓姜,其祖封于吕,故又以吕为氏;字尚,亦字子牙;因功封于齐,史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或曰太公望;周初东海上(今山东郯城北)人。少壮时极贫困,曾以屠牛卖饭为生,至年华老大,亦未闻达。但他毫无迟暮之感,或垂钓渭滨,或钻研兵法,无日不努力。后为周武王访得,任为师氏(武官名)。在政治外交上,他根据商纣王所好,采取献美女奇物之法,赎回周文王,屈事商纣,秘密进行伐商准备。在军事上,他积极加强军备,首先征服周围弱小邻国或部落,攻灭黎(今山西黎城一带)、邘(今河南沁阳西北)两国,战败犬戎(周之世敌)、密须(西北大国,今甘肃灵台南),继而兵向关中,征伐崇侯虎,攻陷崇城(今河南嵩山北),扫除了伐商的主要障碍。此后,周国成了商朝西部各邻国部落的中心,形成“三分天下,其二归周”的局面,多因太公谋。武王即位(前1038年),尊其为“师尚父”,仍多听计于他。伐纣之前,他亲入商都探察虚实,与武王制定了乘虚进军、奔袭商都的战略方针,商纣三十一年(前1029年),他辅佐武王大会800诸侯于孟津 (今河南孟津)。两年后, 商朝内部分裂, 众叛亲离, 吕尚遂建议兴师伐纣。武王以吕尚为军师, 亲率兵车300辆、虎贲3000人、甲士45000 人, 联合各部族,大举东进。牧野 (今河南淇县南) 之战, 吕尚亲临前线指挥,率领虎贲冲向敌阵,商军全线崩溃, 最后逼纣王自焚于鹿台。吕尚以功封东方营邱 (今山东临淄) 为齐侯, 并被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 位在各封国之上。他治理齐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各种制度,发展了社会经济,“修政, 因其俗, 简其礼, 通商工之业, 便渔盐之利”,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 成为东方大国。传说他曾著《太公兵法》,已不传。今存世之兵书《六韬》,乃战国时人之伪托,但亦反映了吕尚的一些军事思想。参见“六韬”、“牧野之战”。

吕尚作品

六韬 [ 吕尚 ]

《六韬》是中国古代兵书。相传为周初吕尚(姜太公)作,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作品。现存六卷, 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故名。该书重视武器和战法的革新,主张分进合击,阐述了步、车、骑各兵种的运用及其协同问题,并记述了古代军事秘密通信制度。《六韬·王翼第十八》还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我国军队最古老的“司令部”的组织和任务分工。该篇所论述的司令部的18项工作,除“术士”一项外,其它诸项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篇首详述的“凡举兵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纪纲”的选拔司令部人才的重要性和条件,至今对我亦有明显的指导价值。《六韬》被列为宋神宗时颁布的《武经七书》之一。 查看详情>>

六韬译注 [ 吕尚 ]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据说是中国先秦时期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查看详情>>

太公阴谋 [ 吕尚 ]

《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阴谋》一卷。”撰者自注云:“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盖《太公阴谋》梁时尚有六卷,而撰修《隋志》时只剩一卷。云“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乃魏武帝《解〈太公阴谋〉》三卷。该书乃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姜尚)所作的一部兵书。《汉志》的《诸子略》道家(刘歆《七略》入《兵书略》)著录:“《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即《太公六韬》,《言》即《太公金匮》,《谋》即《太公阴谋》。“兵事”之权谋当然秘密,自然其“谋”可称为“阴谋”(“阴”的古义有隐晦、秘密之义),如《战国策·秦策》二:“张仪反(返)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乃阴厚使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上条论证《六韬》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之作,从原则上说那些证据也是考证《太公阴谋》的证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一于辨证《六韬》中云:“《汉志》著录之例,只以著书之人题其书,而不别著书名,《老子》不名《道德经》,《淮南》不名《鸿烈》,《蒯子》不名《雋永》,故《太公》之书不名《六韬》《阴谋》《金匮兵法》等也,至《隋志》乃著之耳。”其言甚是。唐元和(公元806—820年)前后马总摘编《意林》有《太公六韬》六卷、《太公金匮》二卷,而无《太公阴谋》,盖经安史之乱而亡佚。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为《太公阴谋》之逸文者。 查看详情>>

太公兵法 [ 吕尚 ]

一卷。旧本题周吕望撰。此书首见于《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卷。考此书内容,首列“天阵”、“地阵”、“人阵”之名,其说出 《六韬》。而“风”、“云”、“日”、“星”等占,皆以七言诗句为歌诀。可知书出《六韬》之后,也不类先秦古书,伪题吕望之名以取重耳。又《隋志》著录《太公三宫兵法》、《太公金匮》、《太公书禁忌立成集》、《太公杂兵书》,两《唐志》著录《太公阴谋三十六用》等等不胜繁举,可为明证。此书出于隋唐间无疑。据《历代兵书目录》载,有天一阁藏本。清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清光绪五年 (1879) 桐庐袁昶刊入 《渐西村舍汇刊》。 查看详情>>

太公金匮 [ 吕尚 ]

《隋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即《汉志》道家类著录的《太公》一书中的子目《言》。古人云“藏之金匮”,含有保密之意,兵家言当然是秘密的,故《太公》之《言》得称《太公金匮》。《太公金匮》亦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所作的兵书(参阅“六韬”条和“太公阴谋”条)。唐马总摘编的《意林》有《太公金匮》二卷,摘录《太公金匮》五条。其一至三条为武王问、太公答的形式,属于政治方面的言论。另两条为哲学家言: (一) “道曰: 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与始,完如金城。”(二) “行必履正,无怀侥幸;忍之须臾,乃全汝躯;刀利皑皑,无为汝开;源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此论确与老子哲学相通,此所以刘歆以之入《兵书略》,而班固将其归入道家类也。盖此书与《六韬》有所不同,既有兵家言,又有哲学家言,并有政治家言。从《意林》可知,《太公金匮》至晚唐犹存。《旧唐书·经籍志》尚于“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不知是五代撰修《旧唐书·经籍志》者得见此书,还是照录《隋志》。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来自《太公金匮》者。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