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文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常州孟河人
  • 出生日期:1820

马培之(1820-1903),清代名医,字文植,以字行。常州孟河人。马培之祖上从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从医,培之十三岁起,受名医费伯雄赏识传授医术,马培之之妹嫁与费伯雄之子,两家关系十分亲近。后又随祖父马省三临床习医十六年,尽得其传,为马氏医家中造诣最深,医术最突出的名医。培之既从嗣祖学,尽得外科家传,浸淫深造;又旁及九峰、伯雄之学,存真务实,独出手眼,“比之晚近外科诸家,实能融贯众科以自辅”。故“外科尤绝,以内科成名”,精通内、外、喉三科,与费伯雄齐名。其案神似王九峰,治伤寒有突破,医事蒸蒸日上,病者满室。他的治疗特点是强调外症不能只着眼于外表局部,而要内外兼治,在使用古代各种丸、散、膏、丹等从内而治外,还刀针相结合,内外并举,具有辨证论治的整体观思想。在治愈多方求医不果的翰林院成员余鉴、著名文学家俞樾之顽疾后名声更著。1877年两朝帝师翁同龢专程来孟求治。1880年经江苏巡抚吴元炳、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常州人)等推荐,应诏进京为慈禧太后治病,疗效显著,慈禧太后称“外来医生以马文植为最”,并特御赐匾额“福”“务存精要”,御赐为“徵君”,封其为三品御医。马培之在京历时九个多月,还为朝中许多达官贵人治愈多种疾病,从此医名更大,成为江南妇孺皆知的名医。后去苏州,比邻俞樾,其开设门诊的一条街被取名为马医科巷;晚年去无锡,与得意门生邓星伯朝夕相见,方留心著作。主要编著有: 《外科传薪集》(近代重要的外科著作),以及《医略存真》《马培之医案》《伤寒观舌心法》《药性歌诀》《马评外科全生集》《青囊秘传》《外科集腋》等,其他还有由余继鸿、徐衡之、秦伯未编的《马徵君医案》坊刻本和手抄本各若干卷。马培之之侄马伯藩等后辈,以及门人贺季衡、邓星伯、丁甘仁、吴庚生、巢渭芳,继承了马氏医学,均以医名于世,医术世代相传,其渊源家学只有极少数医家能与之匹敌。

马培之作品

外科传薪集 [ 马培之 ]

外科著作。清马培之撰。一卷。培之有《纪恩录》已著录。是书载方二百一十余首。皆述其主治、药物组成、剂量、药物炮制和用法。所载方剂,除马氏自拟方外,兼采成方及民间秘方、验方。末附“许恒君传用法”。培之医学造诣颇深,内外俱精。所载方剂,疗效颇佳,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一九三六年世界医书局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

马培之医案 [ 马培之 ]

又名《马培之外科医案》。清马文植撰。一卷。文植名征,字培之,另有《纪恩录》已著录。此医案撰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约万六千言。按证分类,记载疔毒、骨槽风、瘰疬、石疽、肝痈、马刀疬、少腹痛、流注、鹤膝风、麻风等共四十二种外科病证的治疗方案。每证载若干案例,叙述简明扼要。对个别证治如骨槽风、失荣、鹤膝风等证,分析了病因、病机、病变及辨证等内容,对肝痈和麻风病证论治尤详。所载外科证治以内服方药为主,个别亦有外敷者。马氏善用补、散、发、清等多种治疗方法,马氏临证经验丰富,继承前人的外科成就且有所发展。是书于外科临证很有参考价值。有一九二三年《三三医书》本,一九三九年四明慈竹草堂印本,一九四○——一九五五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