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阿尔弗雷德·德·缪塞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日期:1810年12月11日
  • 逝世日期:1857年05月02日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Alfred de Musset,1810年12月11日—1857年05月02日),法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1852年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第一本诗集《西班牙和意大利故事集》(1830)已体现出浪漫主义倾向;异国情调,强烈的感情和疯狂的欲望; 爱情、 嫉妒、背叛、 血腥复仇,构成诗集的基本内容。这部作品为缪塞带来诗人的声誉。

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大资产阶级窃取政权。缪塞创作的基调变得激奋,对现实表示极为不满。第二本诗集《椅中景》(1832)极力宣扬诗人所追求的自由思想,并对寡头政治大加揶揄。长诗《洛拉》(1833)的主人公是个“世纪病”患者:否定过去,忽视现实,没有未来,悲观失望,郁郁寡欢。在抒情长诗《四月之夜》(即《五月之夜》、《十二月之夜》、《八月之夜》和《十月之夜》,1835~1837)中,诗人又进一步“歌颂”了人的孤独感。《四月》被誉为世界浪漫抒情诗的杰作。

早期用散文写的剧本以细致的心理分析著称,如《威尼斯之夜》(1830)、《毋以爱情为戏》(1834)等。触及社会政治问题较深的剧本是《洛伦扎西奥》(1834)。主人公是个悲剧性的孤独者:内心空虚,自我分裂,最后是无谓的牺牲。

1835年发表了著名的讽刺诗《出版法》。1836年,缪塞发表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小说开头部分描绘了王朝复辟时期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他们看到周围的自私自利和卑鄙无耻,深感自己无能为力,陷入悲观主义泥潭,对未来失去信心。长篇小说的男主人公奥克塔夫开始是完好的,相信人们的善良,可是一旦看到包围他的全是难以克服的丑恶和欺骗,他随波逐流,在荒淫无耻的中心巴黎,纵欲作乐,最后不仅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幸福,而且断送了自己的情人。缪塞并未提出医治“世纪病”的任何处方。小说尖锐提出的社会问题, 以及深细的心理分析,使它在缪塞的整个创作中占有一席独特的地位。

缪塞还写过一些短篇故事,但题材并未超越个人感受的范畴。

缪塞作品

皮埃尔和卡蜜儿 [ 缪塞 ]

讲述了这么一个悲伤的故事。主人公卡蜜儿天生失聪,本来就已经够不幸得了,但是由于她的父亲德·阿尔西骑士由于陷入极度的忧伤之中而将其苦难来源归于自己的女儿身上,骑士一直就无法接受自己的女儿卡蜜儿。虽然他试图努力接受,但失败了,文中这样写道:“......抱过女儿,用双臂举着满屋走;然而,可怕的思绪又不由自主地袭上心头,瞻念将来,眼看这沉寂无声、这发育不完全、感官封闭的孩子,还有为世人拒绝、厌恶、怜悯、鄙视,等等,都使他不堪重负。他面失血色,双手颤抖,又把孩子还给母亲,转过身去偷偷流泪。”这段话将骑士抱起卡蜜儿那一瞬间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栩栩如生,也侧面反映了骑士懦弱逃避责任的性格,为后面导致卡蜜儿母亲发生意外埋下了一个导火索。 查看详情>>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 缪塞 ]

法国作家缪塞(1810——1857)的长篇自传体小说。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独白方式叙述了一个染上“世纪病”的“世纪儿”的生活遭遇。主人公沃达夫是一个涉世不深的贵族青年,在一次晚宴上发现他所热爱的女人欺骗了他,感情上受到强烈刺激。为摆脱痛苦,他在友人戴尚奈的怂恿下转向放荡无羁、醉生梦死的堕落生活。父亲去世后,他回到乡下,遇到一位温柔纯良的年轻寡妇比莉斯。他们相爱了,但沃达夫始终无力摆脱过去的阴影,一面狂热地爱恋比莉斯,一面却无端地猜忌和折磨她。最后俩人只得在痛苦中分手。作者通过刻画沃达夫迷惘、忧郁、颓废、苦闷和怀疑一切的性格特征,再现了他那个时代许许多多“世纪病”患者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以夹叙夹议的手法,相当深刻地概括分析了波旁王朝复辟时代法国的政治形势、思想动态和社会风习,试图揭示流行于这一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中间的“世纪病”的实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失败和拿破仑帝国的崩溃,意味着青年们可以建功立业的光荣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的理想和希望在充满庸俗、自私、丑恶和虚伪的社会现实面前完全幻灭,于是蔑视一切,怀疑一切,在纵欲狂饮中消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查看详情>>

白乌鸦的故事 [ 缪塞 ]

法国作家阿尔弗里·缪塞的作品。作为天才的白乌鸦的孤寂和落寞。出生因为特别的色彩被父亲驱赶,后又因作品被众人追逐,以为注定要独身生活,出现了白色的雌乌鸦,后又发现·····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