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正甫,号齐斋先生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
  • 出生日期:1147

倪思(1147—1220),南宋学者。字正甫,号齐斋先生。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于高宗绍兴十七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三年。乾道二年(1166)进士,淳熙年间中博学宏词科。累迁至秘书郎,除著作郎,兼直翰林。光宗即位,任将作监,权侍立修注官,升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绍熙二年(1191),兼侍讲。后除礼部侍郎。四年 (1193),兼权吏部侍郎。以言事得罪,出知绍兴府,未行而孝宗崩。宁宗立,起知泉州,不久,召除吏部侍郎、直学士院、同知贡举。后官至礼部尚书,又历任宝谟阁学士、华文阁学士等。卒谥号文节。

其父倪称受业于张九成,倪思复传父之学,实爲九成再传弟子,并深得九成学术思想之真传。平生笃信佛学,“至于濡首没顶以从之”(《宋元学案》卷四十《横浦学案》按语)。但其行却以儒家思想为本,故学者称其学的特点为“儒其行而释其言”(同上)。曾上疏宁宗,条陈十二事:兢畏、敬天、法祖、奉天、安视、正心、勤政、外庭、亲贤、纳谏、节用、谨用(同上书,《文节倪齐斋先生思》),所说大略儒家之言。在哲学上,提出知先行后及行可益知的观点,“学必先知而后行。譬之适燕而南辕,则愈远耳,故曰知之在先。凡行之不力者,为其知之不深也。既行而益知,如登山,见其高处尚多,又复登矣。”(《经鉏堂杂志》)指出人性各有不同,主张因人而施教:“性行各有长短,惟善教者因其所长而使之不蔽于所短,此夫子教由、求之法。”(同上)对儒家“穷居达济”思想作出新的解释,认为退居可以使识廉耻,亦是济世的一种形式:“君子退閒,亦是济时。世方汩于声利,廉耻之风日丧,而有一君子焉,道不苟合,于以厉天下廉耻之风,岂不谓之济时乎?”(同上)兼取儒家天命和佛教因果报应之说,谓“福善祸淫,常也。其偶相反者,特变耳”(同上)。崇尚俭而反对奢,强调君子当以节俭为德:“俭者君子之德。世俗以俭为鄙,非远识也。俭则足用,俭则寡救,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俭则可以传子孙。奢则用不给,奢则贪求,奢则害身,奢则破家,奢则不可以训子孙。利害则相反如此。”(《宋元学案补遗》卷四十)进而从俭中引伸出其他德目,认为俭而能正,则为仁、义、礼、智,反之,则为不仁,不义、非礼、不智:“俭而能施,仁也。俭而寡求,义也。俭而为家法,礼也。俭以训子孙,智也。俭而悭吝,不仁也。俭而复求,不义也。俭于其亲,非礼也。俭而积遗子孙,不智也。”(同上)倪思是传播和发展张九成理学的重要人物,全祖望评论其学说:“横浦再传弟子,东莱而外,章公、茂献与齐斋,足称三杰矣。然齐斋之佞佛,明目张胆,不可收拾,是则横浦渊源之流极也。”(《宋元学案》卷四十《横浦学案》按语)著作有《班马异同》三十五卷、《经钮堂杂志》八卷。

倪思作品

班马异同 [ 倪思 ]

南宋倪思撰。三十五卷。又名《班马异辞》。作者以班固《汉书》因《史记》之旧而增损其文,乃取两书逐字逐句加以比较,以参得失。明朝许台仲又因此书加以厘正,改名为《史汉方驾》。《班马异同》是对《史记》与 《汉书》作对比研究的著述。旧题宋倪思撰,刘辰翁评点。有明永乐刊本,万历刊本。关于《班马异同》的撰者,历来有不同说法,有的题为宋刘辰翁撰。此说实不可取,因为此书最早著录于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而这时刘辰翁尚未降世,或正处孩提时代,所以 《班马异同》“使果出辰翁,则陈振孙时何得先为著录?是固可不辨而明矣。”思以班固《汉书》多因司马迁《史记》之旧,大抵务趋简严,然或删而遗其事实,或改而失其本意,乃考其字句异同,以参观得失。二书长短,较然可见。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