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介黄,字蕴生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湘阴县人
  • 出生日期:1898年4月1日

彭家煌(1898年4月1日-1933年9月4日),现代作家。又名介黄,字蕴生,别字韫松。湖南湘阴县人。1919年毕业于长沙省立第一师范,不久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补习学校任职,曾在北京大学旁听。后入上海国语专修学校进修,一年后入中华书局工作,参加编辑《小朋友》杂志。1925年转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先后助编《教育杂志》、《儿童世界》。1926年在《晨报》副刊发表成名作《Dismeryer先生》。192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怂恿》(开明书店)。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其作品多取材于贫困、闭塞的农村生活,反映市民知识分子的弱点,描写细腻,饱含温馨,笔端时露揶揄幽默,为当时众目所瞩的青年作家。1931年初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曾为《红旗日报》助编及通讯员。之后所写的《垃圾》、《喜讯》等作品,表现了明显的革命倾向。同年夏天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即出狱。“一二八”事件时去宁波,为《民国日报》编副刊,又在民强中学教书。年底返回上海,加入叶紫、陈企霞等组织的无名文艺社。一生著作尚有短篇小说集《茶杯里的风波》、《管他呢》、《平淡的事》、《寒夜》、《厄运》、《落花曲》、《出路》及书信体中篇小说《皮克的情书》,“文化大革命”后出版有《彭家煌小说选》。

彭家煌作品

垃圾 [ 彭家煌 ]

短篇小说。彭家煌(署名岛西)作,原载《无名文艺》1933年6月1期。写后方留守处的排长黎纯五患眼病求医的故事,在向全排士兵讲话时,他控诉了旧军队的黑暗罪恶:“革命革命,革来革去,没有革出什么,只是反而多革出一些贫民,一些残废”。劝告大家“要明白,要下一个决心,团结起来,打开眼睛,向着你们所认为对的方向,光明的方向,勇敢的向前冲去”。小说也嘲讽了江湖医生秦永扬的自私、势利。这一作品曾受到《无名文艺》主编叶紫的称赞,认为它“描写细致沉痛”、“词章隽永诙谐”,是一篇“生动的作品”。 查看详情>>

活鬼 [ 彭家煌 ]

短篇小说。彭家煌著。发表于1927年5月《小说世界》15卷9期。写湖南农村某一富农,因财旺丁不旺,放纵媳妇偷汉,但并无成效。他在临死之前,又给十四岁的孙子荷生娶了一个比他年龄大十多岁的媳妇,这才放心地归天而去。荷生家由于“阴盛阳衰”,经常闹鬼。荷生便请小学厨司住到家里来驱鬼。但驱鬼人一走,家中“鬼”又闹起来了。原来与荷生妻私通的闹鬼人便是那个经常向学生讲鬼故事又勇于驱鬼的厨子。作品揭露了旧中国农村流行夫小妻大的陈规,批判那种不择手段地希冀延续香火的愚昧观念。作者采用喜剧的形式表现人间的悲剧,文笔诙谐含蓄,以庄寓谐,读来耐人寻味。 查看详情>>

陈四爹的牛 [ 彭家煌 ]

短篇小说,彭家煌著,《陈四爹的牛》中外号为猪三哈的人,本名是周涵海,他心地善良,本有小康之家,但由于他的善良、软弱、自卑,造成了妻子和她的情人霸占了他的家产,他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流落到如此悲惨境地,陈四爹发善心,让他看牛,他尽职尽责,但是他常受到人们的欺侮,有一次两个小孩唱歌骂他,他想追上去吓唬,等他回到牛吃草的地方,他看的牛却不见了。想到无法向陈四爹交待,他想到了自杀,临死前他去看他的老婆,而此时已负心的老婆正和另外一个人偷情,是他只在门外听到里面的谈话得知,他没有进门,他内心怀着对老婆的爱恋和对她的祝福,跳池自杀了。这篇小说揭示出人连动物也不如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猪三哈的同情,作者继承了鲁迅写小人物的视点,小说创作于1927年。彭家煌曾被鲁迅骄傲地纳为同一阵营的战友,必然会从鲁迅那里寻找艺术摹本,汲取营养。 查看详情>>

喜讯 [ 彭家煌 ]

短篇小说。彭家煌作,载《文学》1934年2卷4号。写贫苦农民拔老爹盼望外出的儿子岛西出人头地、衣锦荣归,但最后得到的却是他被捕入狱的不祥消息,从侧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作品以反语命题,意在暗喻:在反动派统治之下,千万劳苦大众永远不可能盼到“喜讯”,只能得到“凶讯”,含意深切,发人深思。 查看详情>>

怂恿 [ 彭家煌 ]

短篇小说,彭家煌著,收入1925年8月由开明书店为作者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怂恿》,并被茅盾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是作者的力作。作品写端阳节前,裕丰肉店的店倌禧宝到下仓坡政屏家买肉猪,他凭着老板的权势和花言巧语,压低猪价,又趁政屏不在家,把两只肥猪赶回来宰卖了。政屏的族人牛七耍蛮撒泼,是周围七八里有名的人物,牛七趁机怂恿政屏和政屏娘子要活猪还原。接着,牛七指派政屏娘子到对方族人房中悬梁自杀,再叫人到政屏娘子娘家叫来打手一起去闹。裕丰店的族人用粗野办法“救活”政屏娘子,又靠逼人威势慑伏牛七招来闹事的莽汉,终于使政屏等人忍羞含恨而退兵。政屏和政屏娘子在牛七的怂恿下被人播弄了。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说:“彭家煌的独特的作用在《怂恿》里就已经很圆熟”,《怂恿》“成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 查看详情>>

平淡的事 [ 彭家煌 ]

短篇小说。彭家煌作,载1929年5月,上海大东书局。描写一位受社会和经济压迫的医生仍无偿地为穷人看病的善良品德; 查看详情>>

皮克的情书 [ 彭家煌 ]

现代中篇小说。彭家煌著。上海现代书局1928年7月初版。这部小说由42封情书组成。记叙一对情人在旧势力阴影下的爱情波折。北京某中学教员皮克看上了女学生涵瑜并向她求爱。他们“相识而忸怩的互倾衷曲”。皮克出身贫寒,与诗礼之门的涵瑜相比,地位颇为悬殊,所以这一忠贞的爱情被世家子弟林君视为“殊属不成事体”。林君便向她哥哥告发。涵瑜因此受到哥哥责备,以后又被母亲召回嘉兴。精神上的折磨致使涵瑜“咯血”。皮克得知后,除了去信劝慰以外,还“抛弃职务”前往嘉兴会见涵瑜。为此,皮克回京后被校方解聘。皮克流浪到上海。不久,涵瑜一家也搬往上海。在上海,他们俩又开始了新的爱情生活。不料,涵瑜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中伤皮克为“流氓、地痞”,并诬陷他“骗过女人”。涵瑜因此而常常冷淡皮克。面对涵瑜的责问,皮克极度懊丧、自卑,但他又不想解释。孤寂贫苦的生活使他总想马上结束自己的生命。直到涵瑜明了事情真相,他们俩重归于好。小说以真切的感情,细腻的文笔,袒露了青年主人公的复杂心灵。唐弢曾说,“提起《皮克的情书》,使人立刻想起陀思妥也夫斯基笔底的人物”(《晦庵书话·今庞统》)。 查看详情>>

在潮神庙 [ 彭家煌 ]

现代短篇小说。彭家煌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3年10月初版。列入“一角丛书”。小说描绘沿海小镇底层社会惊人的黑暗与污浊。贫病交迫的朋加,为了摆脱彻夜失眠的折磨,离家来到钱塘江畔的朋友处休养。朋加的友人在一所由破败的潮神庙改建的小学里当校长,由于工资菲薄,过着举债度日的生活。在这个肮脏贫穷的小镇上,朋加每天见到的是男子吸毒、姑娘卖身、夫妻殴斗,甚至连和尚也热衷于赌博和宿娼。这些丑恶的现象,在他忧郁的心灵上更增添了许多烦恼,使他感到“宇宙是愁惨的”,失眠症越发严重,终于逃离了潮神庙。作品以深沉的笔触,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忧患和愤懑,在平淡素朴的描述中流露出“比同情心更为伟大的一种意识”(茅盾:《彭家煌的〈喜讯〉》)。 查看详情>>

Dismeryer先生 [ 彭家煌 ]

短篇小说,彭家煌著,《Dismeryer先生》写了一个失业的德国年轻人酸楚的遭遇,Dismeryer先生变卖了自己几乎所有的财产,却终于难以生存下去,自尊和自强的性格也使他杳然不知所终。同样有着争强好胜性格的H先生是冯至作品中比较独特的一个典型,不同于伍子胥等传统中国文化形象,H先生提供了一个“西方”想象,他拼命地教书,拼命地挣钱,到头来却一无所有,悲惨地死去。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