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名平,字原
  • 性别:
  • 朝代:春秋战国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40
  • 逝世日期:公元前278年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很有抱负的政治家、思想家。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国人。本与楚王同姓,因其先人受封于屈,因以为氏。屈原生于大贵族家庭,年轻时就官至“左徒”,参与国家的内政外交,并以知识渊博、明于治乱、善于辞令而受到楚怀王的赏识。他极力主张进行改革,举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实现富国强兵,因而实现统一大业。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了以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并对他横加谗毁。楚怀王听信谗言,再加上秦国张仪又巧使离间计,最后屈原被贬为“三闾大夫”,流放于汉北。顷襄王时又被流放于江南,长期浪迹于沅水湘水流域。此期间,他接近了广大劳动人民,同情他们的疾苦,对黑暗现实深为不满,愤而写下了《离骚》、《天问》等千古绝唱的诗篇。后秦军攻破郢都,顷襄王南逃,楚国危在旦夕。屈原徒步回郢,看到国破家亡的悲惨情景,感到国家已经灭亡,自己年老体弱,根本无力挽救楚国,一生的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他怀着满腔的哀怨和愤怒,于前278年5月5日自投汨罗江(在今湖南长沙附近)而死。这一天成了后来中国人民纪念他的节日——端午节。

屈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文学方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25篇。他的作品后来都收录在《楚辞》中。其中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他的诗热情奔放,饱含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激情,也深藏着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情感。他的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格律,又吸收了楚国民间语言和歌谣中的形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活泼,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骚体。他的诗也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到个人独立创作的开始。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而且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人类进步的文化遗产,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我国闻名于世界并被世界人民景仰的爱国者、伟大诗人。

屈原作品

楚辞 [ 屈原 ]

诗歌总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前340—前278)撰,汉刘向辑。十六卷。原名平,以字传。楚王同姓贵族,楚怀王时官左徒。《史记·屈原列传》称屈原“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因而深受怀王信任。“入则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积极施行改革,变法图强,因受到保守势力排斥打击,一放汉北,再放江南。原被发落吟泽畔,最后以死殉国,自投汨罗。作《楚辞》二十五篇传世。“楚辞”之名,西汉初已有之,原指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所创一种新体诗。至汉末刘向整理古籍,将楚屈原、宋玉、唐勒、景差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以及他自己的辞赋汇成一集,共十六篇,定名《楚辞》,“楚辞”遂为诗歌总集专名。其中屈原所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离骚》篇尤为代表作,故“楚辞”一体又称“骚体”。某些作家虽非楚人,但所作仍有“其情其辞则楚”之特点。 查看详情>>

楚辞译注 [ 屈原 ]

总集。西汉刘向辑。“楚辞”原指屈原等人所创作的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辞作。这一名称,西汉初年已有之。成帝时,目录学家和辞赋家刘向“典校经书”,将屈原、宋玉及汉人模拟的作品,编为一集,“分为十六卷”(王逸《楚辞章句》卷一),名之曰《楚辞》。该书所辑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宋玉《九辩》,景差《大招》,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以及刘向本人所作的《九叹》。此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楚辞结集,它汇集了伟大诗人屈原等人的重要作品,对楚辞的流传和研究起有重要作用。它的最早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原书十六卷。现在流行的是附有王逸《九思》的十七卷本,上题“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后汉校书郎臣王逸章句”。此外,重要的注本还有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等。由于王、洪两种注本已包括刘向所辑的《楚辞》,故16卷《楚辞》单行本已为罕见。今以《楚辞章句》和《楚辞补注》为通行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