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沈岳焕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凤凰县
  • 出生日期:1902年12月28日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曾用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中医家庭。1918年从家乡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各县生活,参加预备兵的训练,后正式参加军队,任上士司书,也作过屠宰收税员。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的部队各种生活,使他默想与体会了人生趣味,开始怀疑过去,憧憬未来。1922年,因受“五四”余波的影响来到北京,本想升学读书,但未成功,于是学习写作,始用化名“沈从文”。1924年起,开始在北京《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杂志》上面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同时在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工作。北伐战争后,于1928年到上海继续写作,与胡也频、丁玲先后编辑《红与黑》和《红黑》杂志,并曾参加新月社,在《新月》、《现代》、《文学》、《小说月报》上发表作品。1929年在吴淞中国公学教写作。1930年夏,在武汉大学国文系任讲师。1931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编《大公报》副刊《文艺》,次年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同时与杨振声朱自清等共同编辑中学国文教科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同清华、北大、南开南下,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习作。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并编《大公报》、《益世报》《平明日报》等文学副刊。解放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研究出土文物和中国丝绸,又在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兼职,研究工艺美术图案和物质文化史,并在《人民日报》、《文物》、《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等报刊上发表文章。1978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继续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专题的研究工作。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沈从文是一位在国内外有成绩、有影响的多产作家,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七十余种。在创作上,善于以清谈的文笔抒写青年的苦闷、军队的生活以及乡村的状况,其主要作品多以沅水流域的风土人情作背景,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不同侧面,显示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另外,他多年从事写作教学,在文艺批评方面有着精审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如《论中国创作小说》、《论汪静之的〈蕙的风〉》、《论朱湘的诗》、《论焦菊隐的诗》等。主要著作有:《鸭子》(1926年,北新书局)、《蜜柑》(1927年,新月书店)、《好管闲事的人》(1928年,新月书店)、《老实人》(1928年,现代书局)、《雨后及其他》(1928年,上海春潮社)、《篁君日记》(1928年,北平文化学社)、《入伍后》(1928年,北新书局)、《阿丽思中国游记》(1928年,新月书店)、《呆官日记》(1929年,上海远东出版社)、《旅店及其他》(1929年,上海中华书局)、《十四夜间》(1929年,上海光华书局)、《凤子》(1930年,杭州苍山书店)、《沈从文甲集》(1930年,上海神州国光社)、《石子船》(1930年,上海中华书局)、《一个天才的通信》(1930年,光华书店)、《沈从文子集》(1931年,新月书店)、《游目集》(1931年,上海大东书局)、《一个女剧员的生活》(1931年,大东书局)、《虎雏》(1932年,上海新中国书局)、《都市一妇人》(1932年,上海新中国书局)、《记胡也频》(1932年,光华书局)、《月下小景》(1933年,现代书局)、《一个母亲》(1933年,上海合成书局)、《记丁玲》(1934年,良友图书公司)、《如蕤集》(1934年,上海生活书店)、《八骏图》(1935年,文化生活出版社)、《月下小景外八篇》(1936年,上海复兴书局)、《新与旧》(1936年,良友图书公司)、《从文小说习作选》(1936年,良友图书公司)、《湘行散记》、《边城》(1936年,开明书店)、《废邮存底》(与肖乾合著;1937年,文化生活出版社)、《一个妇人的日记》(1938年,上海晨光书局)、《记丁玲》(续集;1939年,良友图书公司)、《湘西》(1940年,商务印书馆)、《烛虚》(1940年,文化生活出版社)、《昆明冬景》(1941年,平明书店)、《云南看云集》(1943年,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黑凤集》(1943年,开明书店)、《春灯集》(1945年,开明书店)、《主妇集》(1943年,商务印书馆)、《我的生活——沈从文自传》(上海中央书店)、《长河》(1948年,开明书店)、《沈从文小说选集》(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及由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从文散文选》(1980年)、《从文小说选》(1980年)等。关于历史文物的研究论文,已发表的有四十余篇,较注重实物资料的比证分析,多有新的见解。主要著作有:《中国丝绸图案》(1957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唐宋铜镜》(1958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龙凤艺术》(1960年,作家出版社)、《中国历代服饰研究》(1980年)等。

沈从文作品

都市一妇人 [ 沈从文 ]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11月初版,列入“新中国文艺丛书”。收《都市一妇人》、《贤贤》、《厨子》、《静》、《春》、《若墨医生》等短篇小说6篇。本集小说的内容比较复杂,有的反映都市社会的种种病态现象,有的歌颂在世俗社会里尚未泯灭的人情美,有的反映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都市一妇人》、《贤贤》和《静》等篇。《都市一妇人》(初载《创化月刊》第3号)表现城市生活中的昏暗现实和病态人生。女主人公以“小家碧玉”之身混迹于上流社会,因而不断遭到损害和蹂躏。游戏人生的消极态度使她遭受了更大的伤害,最后沦为一个老将军的外室、遗孀。痛苦和屈辱的生活使她滋生了报复的心理,她丧心病狂地摧残新婚的丈夫,最后不幸葬身水底,了却残生。作品描写了女主人公所遭受的精神苦难和扭曲的心灵,揭露了城市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的罪恶,凝结着对都市生活的否定性评价和思考。《贤贤》(初载《文艺月刊》第3卷第3期)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年轻女大学生的形象。她愉快地享受着“一切可爱的生活”,对人生充满美好的憧憬,即使在无意中受到伤害,她也能给以宽容和理解,显示了一种崇高的情怀和美好的品德。作品以优美流畅的笔调歌颂了女主人公纯朴、开朗、美好的心灵。《静》(初载《创化月刊》创刊号)叙述一家老少因战乱受阻于旅途的遭遇。作品着力刻划了少女岳珉和儿童北生在灾难和死亡面前的心理活动。通过少年儿童天真稚气的心灵去感受严峻的现实人生,以他们美好希望的破灭映衬了战争的残酷、人生的凄凉。 查看详情>>

游目集 [ 沈从文 ]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1934年4月上海大东书局初版,列入“新文学丛书”。收《腐烂》、《除夕》、《春天》、《夜的空间》、《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平凡故事》等短篇小说6篇。本集小说是作者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的一种尝试。《除夕》描写地下革命者的斗争生活。《平凡故事》记述某教会大学生匀波同时与两个女学生恋爱的不洁的灵魂。《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记叙瘸脚号兵、“我”和“年青诚实”的豆腐店老板,同时私恋着商会会长的女儿。当那女子不幸死后,痴心的豆腐店老板竟把她从坟墓里掘出来,放到一个山洞的石床上,在那少女的“地下身上各处撒满了蓝色的野菊花。”《腐烂》和《夜的空间》都是反映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前者以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上海闸北附近“承受了市里阴沟脏水的稻草浜一带”,每到夜里,无家可归的“玩蛇的,拔牙的,算命的,卖毒鼠药的”流浪者都聚集到这里,大家“在一张破席子上躺下来”栖身。他们吃的是“发臭的,粗粝的”东西,终年过着“风雨虐待”的日子。但是,从市公安局到区长到巡丁,他们照例不会忘记向这些“下等人”收取“房捐,营业捐,路摊捐,小车捐”等等苛捐杂税。后者记叙生长在大江边,住在“肮脏船上或小屋里”的贫民百姓,痛苦的生活迫使他们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梦里发财”。至于那些“不做梦”的贫血体弱的女孩子,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做“十三点钟夜工”的童工,每天过着“休息时一句话不说,就靠在乱茧堆边打盹”的非人生活。作者以写实主义的手笔,描绘了一幅“下等人”的苦难生活画面。 查看详情>>

中国文物常识 [ 沈从文 ]

作者沈从文,沈从文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从欣赏的角度讲述各种文物,行文严谨而生动,内容丰富而系统,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沈从文先生所做关于中国文物的研究,虽然是根据工作需求和工作内容,或论及其来源,或深究其工艺,或拓展其发展及应用,或针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讲述等,但他并非像一般文物研究者那样行文平铺直叙,逻辑生硬刻板,以固定套路研究文物,而是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的常识。 《中国文物常识》内容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内容,更是具体到古代玉石、陶瓷、玻璃、镜子、漆器、辇舆、车乘、扇子、刺绣、服饰、狮子、龙凤及鱼的图案等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文物常识》是丰富文物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的理想读本。 查看详情>>

湘行书简 [ 沈从文 ]

《湘行书简》作者是沈从文、卓雅。该书中“引子”三函为张兆和致沈从文,“尾声”一函为沈从文致沈云六,余为沈从文回湘途中给张兆和的信。各信标题,除《小船上的信》为原有外,其余原无题,皆为整理者所拟。《湘行书简》编入《沈从文别集·湘行集》,于1992年5月由岳麓书社初版,同年12月再版。 查看详情>>

新废邮存底 [ 沈从文 ]

沈从文书信集,共29篇。沈从文的《新废邮存底》最早收入《云南看云集》。后者是沈从文最重要的散文集之一,1943年6月由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集中文章共分三组:第一组收三篇论文,第二组收"新废邮存底"16则,第三组收"废邮存底"13则。其中"废邮存底"大多数写于抗战以前,其余两组均为昆明时期作品。"新废邮存底"诸篇,最早的一篇《四给一个青年作家》写于1940年2月3日,最晚的一篇《美与爱》可能写于1943年5月,是抗战中期前后沈从文思想发展 查看详情>>

虎雏 [ 沈从文 ]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列入“新中国文艺丛书”。上海新中国图书局1932年1月初版。收1931年所写短篇小说5篇。其中《三三》的情节是:天真美丽的乡村姑娘三三见有个下乡养病的城市少爷喜欢她,便产生了种种对城里人生活的想象和猜测;《虎雏》描写“我”把一个年轻聪明的小兵留在上海读书,他却在外面打死人并悄悄逃走的故事;《医生》描写一个疯子将一女尸从坟中挖出,逼着医生医治的故事;《黔小景》描写贵州一个荒僻小店的老板死去多日才被发现的情形。 查看详情>>

文学课 [ 沈从文 ]

沈从文著。收录沈从文谈论文学、写作的相关文章,我们要如何理解文学?该如何写作?如何阅读?本书集合了沈从文全集中的32篇文论,从写作理论、阅读经验、经典品评、文坛八卦等方面,全面展现了沈从文的文学思想。一本浓缩60余年文学经验的文学课,看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两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北大中文系教授,学生中有汪曾祺、臧克家、萧乾等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学之路上有何秘诀? 想学习写作,但词枯句穷,提笔就怕?都说大师的作品好,却不知好在哪里?想提高文学素养,却不会欣赏文学作品?广大读者的疑难、创作新手的困惑,沈从文一一作答。他对阅读和写作的独到见解有哪些? 文学大家评文学经典,当代大师论当代文坛。走进沈从文的文学课,探寻经典作品的创作轨迹,了解真实生动的中国文坛。 写作理论、阅读经验、经典品评、文坛八卦……你想了解的文学秘辛,在这里一书说尽! 查看详情>>

新与旧 [ 沈从文 ]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1936年11月1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收小说9篇:《萧萧》、《山道中》、《新与旧》、《菜园》、《烟斗》、《失业》、《知识》、《薄寒》、《自杀》。 查看详情>>

湘行散记 [ 沈从文 ]

沈从文著。由12个单篇组成(原收11篇,其中《滕回生堂的今昔》在最初结集出版时,文稿为编辑遗失漏排,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沈从文选集》时,重新补入)。1936年3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湘行散记》是一组以叙事、写人、纪闻为主的散文。作者以从常德沿沅水溯流而上为叙述线索,展示这条绵延千里的水流及各支流上的乡村景物、人事,构成反映湘西儿女人生悲欢的散文系列。他记录了湘西特殊的山水景观和风土人情,给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的光彩。他把眼光投向生活在底层的湘西儿女,表现船夫、矿工、士兵、商贩、妓女的悲惨命运和生活方式,并写出了他们中的英雄豪气和被迫而激起的反抗意志。他在散文里,一定程度地显示了时代的痕迹,揭示了现实的黑暗统治和封建思想对人的压迫。他追求生命的理想状态,赞美原始生命力量,企图唤起人生意识的觉醒去同命运抗争。在艺术上,这组散文有着独特的创造。神秘性、传奇性的事件与平凡人生现象的交织,现实人生的横向描写与对湘西历史的纵向叙述的结合,构成选材、构思的重要特点。作品视野开阔,注意时空连结。感情深厚真切,描写真实生动。语言简练隽永,以游记手法,景物描写尤为出色,富于变化且要言不繁,能给读者留下艺术联想的余地。 查看详情>>

八骏图 [ 沈从文 ]

短篇小说。沈从文著。初收入1935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的短篇小说集《八骏图》。小说描写了一群受过欧风美雨新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在旧社会知行乖戾,内心空虚,生命之根被拔出土壤,而不知归属的故事。作品的主人公达士,是个名作家,受聘出任青岛某大学暑期讲座教授。他每天一封信,不厌其详地给远方的未婚妻报告身边琐事;教授甲书桌上放着全家福照片,而蚊帐里却挂着半裸体的美女广告画;乙认为一个人过独身生活洒脱、方便,而在海滩上散步时,却常常“从女人一个脚印上拾起一枚闪放珍珠光泽的小小蚌螺壳”;丙自称是个没有恋爱观的老人,但每当他提起美丽的内侄女时,脸上便放出“奇异的表情”;丁主张默默地爱一个少女,直等她过了四十岁人老珠黄,才去向她表白;戊是个婚后又离婚的人,对女子常有掩不住的愤慨。他觉得唯有庚教授象个正常人,正在与一个二十五岁的女子恋爱,然而这爱也有点“捉摸不定”。达士认为,这七骏都有“病”,自认负有医治他们的道义。然而,这个以医治他人灵魂而自负的名作家,也“害了一点儿很蹊跷的病”,他由于收到了庚教授情人写给他的一封你“舍得离开海吗”的怪信,便毅然电告未婚妻,决定推迟了归期。作者以现实主义的彩笔,运用风趣的含蓄,微妙的暗示,不做作,不雕琢,细腻而传神地勾画了一幅旧时代真实而鲜明的“八丑图”。李健吾(刘西谓)曾给予作品精辟的剖析:“他在写一个文人学者内心的情态,……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四面八方烘染出来的。他的巧妙全在用过去反衬现时,而现实只为推陈出新,仿佛剥笋,直到最后,裸露一个无常的人性。”“《八骏图》是一首绝句,犹如那女教员留在沙滩上神秘的绝句。”(刘西渭《边城》)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