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籀,字仲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辙孙、苏迟长子,过继于苏适为后。年十四,曾侍苏辙于颍昌,首尾九年,未尝离左右(苏诩《双溪集后跋》)。后记其言,成《栾城遗言》一卷。后以祖荫为陕州仪曹掾。宣和间,为迪功郎(苏迟《苏仲南墓志铭》)。绍兴三年,为大宗正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八)。十四年,为将作监丞(同上书卷一五一)。十九年,出为台州添差通判(《嘉定赤城志》卷一○)。官终朝请大夫。孝宗时卒,年七十馀。
苏籀出自文学世家,领受祖辈薰陶,故其诗文“雄快疏畅,以词华而论,终为尚有典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其诗有不少感慨时世之作,如“素餐致寇思长策,失业疲氓想易招”(《冻雨》),“引领山西十万骑,中原失御实堪哀”(《观兵》),“戎虏未入朝,耕战诚劳勚”(《夏旱一首》),都表达了对国家百姓的忧思。然而集中也有《上秦宰相书》极言和金之利,归美秦桧,不免有迎合干进之心;而《面对论和战札子》又论“天下虽平,忘战则危”,力言攻刘豫以图金,前后不一,因而被人讥为“自相矛盾,盖皆揣摩时好以进说,小人反覆”(《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伍崇曜《刊双溪集跋》)。著有《双溪集》十五卷、《栾城公遗言》一卷,其子苏诩于南宋淳熙时刻于筠州,今存明抄本(残)、《四库全书》本、清咸丰元年刊本。《全宋诗》卷一七六二至一七六六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四○一九至四○二八收其文十卷。事迹见《敬乡录》卷七、《宋史翼》卷四。
一卷。也称 《栾城先生遗言》。北宋末南宋初苏籀(生卒年不详)撰。苏籀字仲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南宋建立后移居婺州 (今浙江金华)。北宋大文学家苏辙之孙,苏迟之子,官至监丞。苏籀十余岁时即随祖父苏辙居于颍昌,前后九年,未曾离开身边。受苏辙教育及耳闻目睹其事颇多,后追记其言其事若干,以成此书,意欲留示子孙,因定书名为《遗言》。书中辩论文章流别、古今人是非得失等最为详晰,颇能窥见苏辙作文宗旨。其精言奥义,亦足以启发后学。书中暗寓尊其祖父苏辙而稍抑苏轼之意,当不是苏辙本心。又谓吕惠卿和王安石的矛盾起于 《字说》与《三经新义》,提法虽新,但与史实颇不相合。书中又谓苏辙母梦见蛟龙伸臂而生苏辙,引孔子生时二龙附征在之房为此;又杂载苏辙崇宁五年(1106)梦见王安石等事,颇失诞妄。但书中所记多为苏籀亲承祖训,耳濡目染,颇为可信。对后人研究苏辙及其家史颇有帮助,足资参证。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 《栾城遗言》,《百川学海》、宛委山堂 《说郛》、《续金华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栾城先生遗言》。 查看详情>>
诗文别集。宋苏籀撰。十六卷。籀字仲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辙之孙,迟之子,南渡后居婺州,官至监丞。是集为淳熙十六年(1189),其孙诩所辑编,卷一至五为诸体诗三百二十首,卷六为赋八首,卷七为表二十六篇,卷八为书十一篇,卷九为札子、议七篇,卷十为杂著八篇,卷十一为疏、记、题跋十八篇,卷十二至十四为启六十九篇,卷十五为辞、颂、青词、祝文、祭文、墓志铭十四篇。卷十六为《遗言》,记祖父辙之语录若干条。籀十余岁时,侍辙于颍昌九载,未曾去侧,亲承祖训。其文雄骏疏畅,赋文诸篇,犹存眉山苏门法度。然集中有上秦桧二书,献谀奸妄,殊坠其家声。有诗《南园》:“花骢轻壁隐轻雷,消却冰山不复来。坟士未干为馁鬼,园花虽好为谁开!”乃晚年之作,阅历已深,感叹人生情愁,后人多记之。有《丛书集成初编》据《粤雅堂丛书》本排印本。另有《四库全书》 本, 作十五卷,《遗言》另行著录。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