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契(1579—1651),明画家。字玄生,一作元生,又字敷五。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一作泰州海陵(今属江苏泰州市)人。善画山水,画风清远淡逸,颇有元人笔趣。其绘画美学思想,着重于“笔下有神”,并认为“传神者必以形”。以山水画为最高尚审美活动:“画中惟山水最高,虽人物花鸟草虫,未始不可称绝,然终不及山水之气味风流潇洒。”(《绘事微言·画尊山水》)又主张“画要看真山真水”,才能达到最佳的艺术境界。在强调师法造化的同时,指出对于自然景物,要“弃其丑而取其芳”,着力于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个性。提出“山水性情”的理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自然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绘事微言·山水性情》)。在解释传统绘画美学关于“气韵生动”的审美命题时,反对以画面上的“烟润”作为达到“气韵生动”的标准,认为“烟润”是画面上的表现手法,不是艺术的生命或精神,明确指出:“气韵生动,与烟润不同。”(《绘事微言·气韵生动》)“气”有笔气、墨气、色气,而“韵”又有气势、气度、气机;而“生动”又非韵之可代。这一说法较为正确地阐发了传统审美理论。在艺术形式美、艺术风格美的标准上,认为“逸品”是近于“奇”,而“实非有意为奇”,是不离乎“韵”,而“更有迈于韵”。其审美效果的特点是“令观者冷然别有会心”(《绘事微言·逸品》)。把逸品审美风格,与浊俗、模棱、卑鄙的丑对立起来。并认为绘画要达到逸品,还要做到理、笔并重。“理”指“法家准绳”,即艺术技法,“如高下大小适当,向背安放不失”等;“笔”指“士大夫气味”,即画家的人品,如“风神秀逸,韵致清婉”(《绘事微言·苏松品格同异》)。著作有《绘事微言》等。
中国古代画学论著。明唐志契著。四卷。卷一凡五十一节,论述山水画美学原理。认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主张情景合一,以艺术家的个性贯注于山水之中。提出“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的观点。指出以情观景,才能使落笔不生软、不板呆,强调以审美情态观察山水,才能使作品超越古人。又有“画尊山水”、“画以地异”、“山水写趣”、“画要读书”、画“要看真山真水”等各节,反映其反对绘画摹拟古风,重视真、情的美学观点。卷二至卷四,采集前人观点,包括《品画录》、《续画品序》、《画录补遗》、《纪艺》、《续纪艺》、《画笺》、《画麈选要》、《画媵选要》、《画题》、《山水松石格》、《山水诀》、《画论》、《画山水赋》、《笔法记》、《名画记》、《林泉高致》、《山水纯全集》、《画史》、《画训》、《画继杂说》、《画山水诀》、《图画歌》、《山水节要》、《绘宗十二忌》、《采绘辑议》、《画谱》、《无声诗》、《画苑》、《画说选要》、《国朝吴郡丹青志》、《画史》、《书画金汤》、《名人图画语录》等。为历代画学美学思想精华。该书一度流传较广,为艺林所重。原刻藏本有“天启丁卯(1627年)仲春自序”,今已佚。现只存郑元勋序一篇。有《秦汉十印斋旧藏明钞本》、文澜阁《四库全书》补钞本、《海陵丛刻》本、文澜阁《四库全书》珍本、清钞本等。《画论丛刊》收录。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王伯敏点校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