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了一
  • 性别:
  • 出生地:广西省博白县岐仲村
  • 出生日期:1900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1986年5月3日

王力(1900年7月16日—1986年5月3日),当代语言学家。字了一。1900年7月16日生于广西省博白县岐仲村。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学评议组成员。小学毕业后因家贫失学。17岁起任小学教师,24岁入上海南方大学,次年入上海国民大学。26岁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研究中国古文法,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曾博得梁启超好评。27岁入法国巴黎大学,研究实验语音学,以论文《博白方言语音实验录》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语言学、语音学及中国音韵学,同时兼任燕京大学讲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湖南长沙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课,讲授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语法、诗法,并一度在越南研究东方语言。抗战胜利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创立语言学系。1947年任岭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兼语言学系主任。两年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随至北大,任教授兼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1954年12月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56年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委员。还历任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四、五届委员,北京市政协第二至五届委员,第四、五届常务委员。1957年冬曾赴波兰讲学。他长期从事汉语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创建汉语语法体系、研究汉语语法理论、用现代语音学理论整理和总结前人关于汉语音韵研究的成就、研讨古代汉语韵部的分部和语音的构拟、研究汉语发展史和中国语言学史及建立古代汉语教学体系诸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享誉国内外。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王力的研究和教学戛然而止。1984年,王力生平最后一次回到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邀请他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题为“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的演讲。5000人座位的纪念堂,竟来了12000人,把纪念堂四周的草坪都坐满了。傅雨贤回忆说:“他一看密密麻麻那么多人,他很感动啊!84岁了,结果他足足讲了一个钟头。专业课一次12000多人听,中国教育史上没有过,我估计世界教育史上也没有过,而且这是他最后的一次公开课。”1986年5月3日,王力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主要著作有:《博白方音实验录》(法文本,1931年,巴黎出版)、《中国音韵学》(大学丛书;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55年再版,改名《汉语音韵》)、《中国现代语法》(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语法理论》(同上,有捷克文译本)、《中国语法纲要》(1939年,开明书店出版,有俄文译本)、《汉语讲话》(原名《中国语文概论》,1939年出版;1950年改名《中国语文讲话》,1956年起改今名),《字的形音义》(1953年)、《汉语史稿》(1957年,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汉语诗律学》(1958年,新知识出版社出版)、《汉语史论文集》(195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诗词格律》(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古代汉语》(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诗词格律十讲》(1962年)、《汉语音韵》(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汉语浅谈》(1964年)、《浙江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同源字典》等。另外,他还先后翻译世界名著几十种,主要有:《半上流社会》(小仲马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娜娜》(左拉著,商务印书馆出版)、《莫里哀全集》(一,1935年,上海编译馆出版)、《沙弗》(都德著,1947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小酒店》(左拉著,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等。并撰有论文多篇。

王力作品

古代汉语 [ 王力 ]

高校文科古汉语教材。王力主编。1962年中华书局初版,1982年出版修订本。是根据1961年5月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由若干高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教科书。修订本4册,约100万字,包括14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3部分,既不同于一般的文言读本,也不同于文言语法和汉语史。全书共收作品257篇,常用词1 086个。文选和常用词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作注释,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以及近义词的辨析。文选部分除注释词义外,还随文注释了一些语法现象。通论包括字典、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释和句读、文体特点和古代汉语常识等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基本知识。本书总结了各高校古汉语教学经验,创造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体例。后来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正是沿袭了这种编排体例。若干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古代汉语教材采用三结合的方式是科学的,效果是良好的。三结合的体例非常注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它通过大量的古代典范作品的讲授和阅读,给学生以较多的感性认识,然后以通论和常用词分析使之条理化、规律化、系统化,引导学生较快地掌握古汉语必备的知识。另外本书的“通论”和“常用词”非常丰富,资料价值也很大。 查看详情>>

诗词格律十讲 [ 王力 ]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代诗人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总结,是诗词艺术的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旧体诗词格律的具体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代特别是唐代以后著名诗人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此,王力先生编写了这样一本旨在普及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小册子,其中主要包括《诗词格律十讲》《诗律余论》和两篇附录(《唐诗三首讲解》《宋词三首讲解》)。其中的主体部分是《诗词格律十讲》,包括诗韵和平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长律、七言律诗、平仄的变格、对仗、古风、词牌和词谱、词的和平仄十个部分。这本书不讲过分复杂的格律知识,只将一些要点条分缕析,详细叙述,更适于普及。 查看详情>>

诗词格律概要 [ 王力 ]

王力所写的关于诗词格律基本知识的书。原是作者应北京出版社编辑 《语文小丛书》 之邀而写的。此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而且系统性强,很便于读者深入学习和掌握诗词格律的知识。编入 《文集》 第15卷,据《丛书》 本1979年第10版。本书分上、下两卷。卷上为 “诗”,分4章: 第1章是 “诗的种类和字数”; 第2章 “诗韵”,讲“平水韵”、“今体诗的用韵”、“古体诗的用韵”、“一韵到底和换韵”、“首句用邻韵,出韵”、“柏梁体” (句句用韵的七言古诗); 第3章“诗的平仄”,讲“四声和平仄”、“今体诗的平仄”、“平仄的变格”、“对和粘”、“拗句和拗体”、“拗救”、“古体诗的平仄”、“入律的古风”、“古绝”; 第4章 “对仗”,讲 “今体诗的对仗”、“古体诗的对仗”。卷下为 “词”,也分4章: 第1章是 “词牌和词谱”;第2章 “词韵”,讲 “词韵 (诗韵的合并)”、“上去通押”、“换韵”; 第3章“词的平仄”,讲 “律句”、“拗句”; 第4章是 “词的对仗”。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王力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1961年王力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古代汉语》书稿的原始基础是 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讲义》。讲义分为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个部分,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等先生编写。本书是王力教授主编的一部非常传奇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通论性经典作品。在编写这部书稿的时候,就动用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古代文化研究领域最顶尖级的专家。那些响当当的名字,王力、丁声树、朱文叔、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姜亮夫、叶圣陶,各个全都是今天学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大师。这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查看详情>>

诗词格律 [ 王力 ]

王力所写的讲述诗词格律基本知识的书。为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 中的一种,收入《文集》 第15卷(据《丛书》 本1977年第2版)。本书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除“引言” 外,共4章: 第1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讲诗词的韵、四声、平仄和对仗的基本知识; 第2章 “诗律”,讲诗的种类、律诗的韵、律诗的平仄、律诗的对仗、绝句、古体诗; 第3章 “词律”,讲词的种类、词谱、词韵以及词的平仄和对仗; 第4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讲诗词节奏、诗词的语法特点。本书的 “结语” 强调: 任何规律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格律也不能是例外; 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但格律本来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先要熟谙格律,才能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