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齐物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山西祁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922年

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字齐物,山西祁县人,出生于一个小官吏之家。其 父王祚,为人颇有心计,后晋初跟随石敬塘进入洛阳,专门掌 管盐铁要政。不久,以母老辞官还乡。后汉时官至三司副使, 后周朝历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华州(今陕西华县)等地刺史。 宋初,升为宿州(今安徽宿县)防御史,后致仕归里。

王溥自幼好学。后汉高祖乾祐元年(948)参加礼部考试, 知贡举为户部侍郎王仁裕。王仁裕因见王溥器宇不凡,便录取 他为状元。当时,王溥年仅26岁(王溥自谓: “余年二十有 五,举进士甲科”)。从此以后,王溥在仕途上青云直上,6年 后拜相时,其座主王仁裕特地写诗向他祝贺:

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 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押班长得遥相见,亲狎争如未贵时。

王溥见诗后,也依韵和了一首诗:

挥毫文阵偶搴旗,待诏金华亦强为。 白社幸当宗伯选,赤心旋遇圣人知。 九霄得路荣虽极,三接承恩出每迟。 职在台司多少暇,亲师不及舞雩时。

王溥状元及第后,初任秘书郎一职。当时,方镇叛乱,天 下动荡,各地战火不息。后汉末,河中节度使李守贞首先发 难,占据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随后,京兆府 (治所在今西安)牙将赵思绾发动叛乱,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 凤翔)王景崇与之遥相呼应,共推李守贞为秦王。后汉王朝岌 岌可危。枢密使郭威率兵讨伐,辟王溥为从事。平定河中后, 郭威从李守贞军中搜出文书,记载着朝中达官显贵与藩镇势力 互相勾结之事。郭威打算回朝后按名单追查,王溥及时阻止了 这件事,并建议其将文书烧毁,以安定众官之心。郭威采纳了 王溥的建议。班师回朝后,王溥升为太常寺丞。

郭威(即后周太祖)建立后周王朝后,王溥被授为左谏议大 夫、枢密直学士。太祖广顺二年(952),迁中书舍人、翰林学 士。广顺三年(953)加户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不久,太祖 皇帝病危,召学士起草遗诏,诏命王溥为宰相,领中书门下平 章事一职。宣读遗诏后,太祖皇帝说: “我没有忧心的事 了。”即日驾崩。

世宗刚刚即位,北汉刘崇就勾结契丹,大举南犯。当时, 世宗皇帝血气方刚、锐气正盛,决定率兵亲征。大臣冯道等人 极力谏阻,只有王溥表示赞成。及世宗凯旋,加王溥兼礼部尚 书,监修国史。世宗曾从容地问王溥: “后汉宰相李崧,曾以 蜡丸封密信勾结契丹,还有人能记得他信中的言辞,你相信 吗?”王溥回答说: “李崧身为大臣,假设真有投敌的阴谋, 岂肯轻易透露给外人知道?不过是苏逢吉诬陷他罢了。”世宗 恍然大悟,下诏追赠其官职。在后来世宗皇帝统一全国的战争 中,王溥也每每出谋划策,屡建功勋。

显德四年(957),王溥的父亲不幸去世,他急忙回家守制。丧服未除,世宗便下诏起复。王溥连续4次上表,乞求终丧,结果触怒了世宗皇帝。多亏宰相范质上表解释,方免灾祸。显德六年(959)夏天,重新任命他参知枢密院事。

恭帝嗣位后,加王溥右仆射之职。当年冬天,王溥上表请 修《世宗实录》,得到皇帝的同意后,遂与扈蒙等人开始一同编写。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四凌晨,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 检赵匡胤在开封东北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后周灭亡。

北宋初年,王溥被免除参知枢密院一职,进位司空之职, 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宋太祖乾德二年(964),王溥被免除 宰相之职,降为太子太保。按旧朝惯制,文武百官上朝时,一 品官员的列班位于台省官员的列班之后。太祖皇帝因见王溥也 位列台省班之后,特地对左右大臣说: “王溥是前任宰相,应 当对他特别尊宠。”立即下诏,将台省官员分为东西两列。从 此以后,遂为定制。

乾德五年(967),王溥的母亲亡故。服终以后,加升为太 子太傅。开宝二年(969),迁太子太师。入朝谢恩的时候,太 祖皇帝对左右的大臣说: “王溥做了10年宰相,3次升迁为 一品官,福履之盛,近世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比。”宋太宗太平 兴国初年,王溥被封为祁国公。

太平兴国七年(982)八月,王溥不幸去世,终年61岁。太 宗皇帝为此两天没有上朝,追赠其为侍中,谥号“文献”

王溥为人至孝,是当时有名的孝子。在他任宰相时,其父王祚领衔宿州防御使,却居住在家中。每当朝廷官员来此地, 因王溥的关系,必定首先来拜访王祚。王祚置酒设宴招待,王 溥则身着朝服,在酒席左右趋走侍候。席中的客人在朝廷中都 是王溥的下属,见宰相大人侍候左右,往往坐不安席,引退回 避。王祚却说: “此豚犬耳,不必麻烦诸位起坐。”后来,王 溥也觉面上无光,就暗示其父上疏,告老求退。王祚估计朝廷 未必会允许他的告退请求,就上了一道奏疏。不料,皇帝却批 准了他的“请求”,同意他致仕还乡。王祚闻讯后,大骂王 溥: “我筋力未衰,你想巩固自己的名位,就要幽禁我吗?” 举着一根大木棒就来打王溥,多亏亲戚们劝阻开导,方才罢手。然而,王溥孝心不改。其父去世后,王溥为守制终丧,几乎忤旨被罪。

王溥生性宽厚,风度潇洒,相貌堂堂。在他为政期间,特 别重视有才能的年轻人,喜欢汲引后进。由他推荐、后来官至 显位的年轻人很多。然而,他为人吝啬,其父尤好积聚田宅资 产,以至家累万金,富甲一方。

王溥一生好学,常常手不释卷。他曾汇集苏冕的《会要》 及崔铉的《续会要》,并增补其中的阙漏,编为100卷,名为 《唐会要》; 又采录后梁至后周之事,编为30卷,名为《五 代会要》。王溥又喜欢收藏,他所收藏的古书有1万余卷,并 且还收藏有许多著名的书画。

王溥的后人也颇有作为。其长子王贻孙累官至右司郎中; 次子王贻正官至国子博士; 三子王贻庆官至祠部郎中; 四子王 贻席(后改名贻矩),景德二年(1005)进士,官至司封员外郎。 其孙王克明(贻正之子),娶太宗皇帝之女郑国长公主,为驸马 (后改名贻永,诏令与其父同行)。可谓世代显赫。

王溥作品

唐会要 [ 王溥 ]

宋王溥撰。100卷。原本残缺,佚失第7—10卷,清别本有补亡4卷,作者不详,《四库全书》据以录补,仍加注明,以示区别,通行刊本以武英殿聚珍本为佳,后来的刻本皆以此为底本。记述唐代各项制度的沿革变迁。会要为史书体裁之一,属典志体断代史范畴。唐苏冕始创,撰会要40卷,记述唐高祖至德宗9朝事。 唐大中时,崔铉等奉诏续修40 卷。宋初王溥重加整理,并补收唐末史事,编纂成《新编唐会要》,后合称为《唐会要》。内容体例与《通典》相近,其中有新旧《唐书》所不载的史实。全书分为帝系、礼、乐、学校、宗教、选举、职官、民政、封建、历数、灾异、刑法、食货、舆服、外国等15类。王溥以后,以会要体撰史者渐多,至清代,各代会要均有编撰。此书,清代以前无刻本,传钞本脱误甚多。清开四库馆,经整理补充。通行以清武英本为最佳。有商务印书馆《国学丛书》本。1955年中华书局重印。 查看详情>>

五代会要[四库本] [ 王溥 ]

中国五代典章制度史。王溥撰。成书于乾德元年(963)。庆历六年(1046),父颜博始请刊印。通行版本有武英殿聚珍本,墨海金壶本,宋刊巾箱本,其中以后者较佳。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王溥(922—982),字齐物,中国北宋并州祁县(今属山西)人。后汉进士,后周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入宋进位司空,与蔡蒙等同修《世宗实录》,著有《唐会要》、《五代会要》。本书凡30卷、273目(其中六目分上下篇)。分类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典章制度。因王溥曾做过后汉秘书郎、后周中书侍郎、平章事、右仆射等职,对五代的见闻非常熟悉,所以该书史料丰富、翔实,为历代学者所推重。其中从五代各朝实录中引录的奏章、诏令等,史料价值很高。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查看详情>>

周世宗实录残本 [ 王溥 ]

北宋王溥等撰。四十卷。记周世宗一朝历史。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诏修是书,参预纂修的有扈蒙、张澹、王格、董淳等,宰相王溥监修。扈蒙、张澹均参与修撰《旧五代史》。所书实录共有40卷,记载五代时周世宗一朝的事迹。周世宗 (954—959在位),名荣,原为圣穆皇后的兄长柴守礼之子,后为周太祖收为养子。显德元年 (954) 登皇帝位。以后“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又“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在宫廷内外很一番励精图治的作为。他虚心听纳,用人不疑,留心政事,朝夕不倦。史称其“神武雄略,乃一代英主”。是书用40卷篇幅详细记录了世宗的经历和这些政绩,为新、旧《五代史》 的修撰提供了依据。是书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晋阳王溥监修、范阳扈蒙撰,40卷。但现已很难见到全帙,《四库全书》也没有著录,只《烟画东堂小品》收有1卷(辑本),自显德二年十一月李榖为淮南道记起,至显德五年十月,命许文缜、边镐、周廷构等并归江南止,使世人得见此实录全貌之一斑。 查看详情>>

五代会要[标点本] [ 王溥 ]

三十卷。五代王溥撰。王溥乃五代后汉进士出身,做过秘书郎,后周时做到中书侍郎、平章事、右仆射,故详于五代见闻。在本书中,他根据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0年诸朝实录及旧事传闻,分类记述其典章制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编成后与《唐会要》同时进呈朝廷。原书共五十卷,今仅三十卷,卷一至六记宫中制度、卷七记乐、卷八记礼、卷九记刑、卷十至十一记天文、卷十三至二十四记官制、卷二十五至三十记民族与周边关系。五代时期史料贫乏,王溥之《五代会要》系统考察这一历史时期典章制度沿革,且以丰富的史料对一些重要史实进行了补充,尤其是该书从各朝皇帝实录中所引之诸朝诏令、奏议颇多,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现存最早版本为清武英殿聚珍本,光绪年间有江苏书局本,后有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标点本乃以江苏书局本为底本,参校武英殿本、沈缜本和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收藏的传抄本及新、旧 《五代史》、《册府元龟》等而成。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