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他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侍鲁国国君。后来齐国人攻打鲁国,鲁国拟让吴起担任主将,但由于吴起娶了齐国女人作妻子,鲁国因而怀疑他。吴起为了建立功业,便杀了妻子,以表示不亲附齐国。鲁国终于让他做了主将。他领兵进攻齐国,大败齐军。后来鲁国有些人说他的坏话,他很生气,当离开鲁国与母亲分别时,吴起发誓说:“我不做卿相,就不回卫国了。”
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为他工作。魏文侯用他做主将,攻打秦国,攻下五座城池。吴起担任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同穿同吃。他行军时不跨马,不坐车。亲自包扎剩余的军粮,替士兵们分担劳苦。有个生了恶性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到后哭起来。有人说:“你儿子仅仅是个兵,将军却亲自吮吸他的毒疮,你哭什么呢?”母亲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斗中有进无退,战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他死在哪里呢?因此为他哭泣。”魏文侯看到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能取得将士们的心,就派他做西河(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守,来抵御秦国与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武侯。武侯在黄河中乘船东下,吴起陪同。当武侯说到“山河环抱,形势美极,这是魏的国宝”时,他却回答说:“国家的强盛,在于给人民的以恩德,而不在于形势险要。”后来吴起在魏国遭到陷害,逃奔到楚国。
楚悼王平日听说吴起贤能,就让他任楚国的相国。他上任后就实行改革:明确法规,审定命令,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废除疏远王族的供养,用以优待战士和抚慰其家属。主要在于使兵力强盛,并斥退那些纵横驰骋的人。此后他又率军北吞陈国和蔡国,击退三晋的军队;向西讨伐秦国。于是诸侯国忧虑楚国的强盛。原先楚国的王族,都想谋害吴起。待到悼王去世以后,王室大臣们发动骚乱,攻击吴起。吴起逃到悼王尸首前并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人们乘机射杀吴起,连带也射中了悼王的尸首。悼王安葬以后,太子即位,就命令令尹,把射杀吴起因而连带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杀死。楚国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处死的有七十余家。
中国战国时期吴起著。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先后在鲁、魏、楚国任职,以敢于改革、善于用兵著称。本书相传是吴起与魏文侯、魏武侯论兵言论的辑录,传世本仅存6篇,分上下两卷,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军事理论名作。本书以“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为核心,对于战争目的、作战指导,尤其是治军问题作了较深刻的论述。作者明确提出整军经武的目的是“图国家”,认为引起战争的原因是国与国之间的争名逐利,或国家内乱饥荒。要避免战争就必须外治武备、内修文德,组织精锐的军队,使之明礼知耻,亲近人民,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战争的政治性质。作者还提出了根据不同敌情采取不同打法的“因形用权”作战指导思想。强调分析敌情、民性、经济状况和地理位置,从而在总体上把握一国的强弱特性,根据不同特性分别采取分之、恐之、激之、劳之等方式去战胜敌人。在治军方面,他提出“明法审令”“以治为胜”的原则,强调把严格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训练方法上要使“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及至三军,做到人人相教,既要懂得作战原则,还要熟习各种战法和阵法。此为吴子白话译文。 查看详情>>
兵书。亦称“吴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 《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吴起著。故又称“吴起兵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起》 48篇,后大都散佚。今本《吴子》仅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6篇,近5000字。该书主要是吴起和魏文侯、魏武侯有关当时治国强兵、作战指挥和一般战术原则的问对记录。它以“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略思想为核心,明确提出了“图国家”的整军经武目的;“因形用权”、随机应变的战术思想和“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的治军思想。 《吴子兵法》在历史上曾与《孙子兵法》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并被译成日、英、法、俄等国文字流传于世界。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