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芳(1295~1392),字子兰,号龟巢,江苏武进(今江苏常熟)人,元明之际的无神论者。自幼立志向学,终生不仕,设教授徒,生活清贫,曾被举为清献书院山长,不就。隐居于白鹤溪,筑室名“龟巢”,又用为名号。他一生致力于反对佛教、道教以及破除世俗迷信的斗争,所著《辨惑编》是宣扬无神论思想的重要著作。他称佛教、道教为“异端”,并着力反对佛教神学的因果报应论。他说:“因果无足征”(《与王氏诸友论斋醮书》)。又于诗中称道:“不为因果惑,真是丈夫雄”,“抗言摧佛骨,所愿学韩公(愈)”(《龟巢稿》卷2《和孙伯昭佛社二十韵》)。同时,对社会上的“佞佛”风气,也有批判,他说:“浮屠之事,习以成俗,无有贫富贵贱,识者犹以其事为耻,可不悟乎?”(《辨惑篇》卷2)对于道教,他主要批判的是服食丹药以及长生不死的妄说。他指出:“神仙无足信,何药可延年?”(《龟巢集》卷5)更进一步指出崇道佞佛,浪费财物,破坏生产,主张把浪费的钱财用于救灾济民。他坚持无鬼论,认为人的生与死是自然之理,于诗中称:“常持无鬼论,不作送穷文”(同上,卷四)。他主张破除淫祠,平息邪说。批判卜筮迷信是巫觋们“假龟策以售妖诞之说”(同上,卷十四)。此外,他认为人的生死与祸福同其体形与相貌是无关的,他说:“若夫生死祸福,又岂言貌间所能尽邪!”(《辨惑编》卷三)他又广泛征引前人揭露与批判相术迷信的言论,说明相法的荒谬。他对以阴阳五行推演人生吉凶的禄命说,也坚持批判的态度,他说:“昔之人,以阴阳五行推测禄命而知死生祸福,亦间有奇中者矣。论其拘泥,又不啻如相法焉。若今之泛泛售其术者,尤不足信,知命君子,何以惑为?”(《辨惑编》卷3)所谓“奇中”,也只是偶然的多言偶中而已,并非是肯定禄命说,相反是证明其“不足信”。谢应芳对宗教神学及世俗迷信,有较为全面的揭露与批判,成为元明之际重要无神论者。
元代诗文别集。谢应芳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龟巢稿》版本较多,而且卷数也不一致,有17卷、15卷、20卷、10卷等版本,另有选本《龟巢摘稿》3卷。以17卷本较常见,《四库全书》底本也是17卷本。17卷本卷首有张绅序。卷1为赋,卷2—5为诗(未类编),卷6为记,卷7为启,卷8为启、札、状、笺、表,卷9为序,卷10为疏,卷11为书,卷12为词,卷13为行状、志、铭、赞、箴,卷14为题跋、传、说、论、辨、文、杂著,卷15为祭文、哀辞,卷16—17又为诗。《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本集“编次颇为无绪,疑后人传写乱其旧第。抑或本为前集十二卷,后集五卷,一则先诗而后文,一则先文而后诗,传写误并为一集,故参错如是也。”但20卷本编次则较为合理。20卷本卷首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余诠序,卢熊序。卷1为赋,卷2—10为诗,卷11为词,卷12为书,卷13为疏,卷14为序,卷15为记,卷16—17为启,卷18为题跋、说、杂著,卷19为行状、铭、赞、箴,卷20为祭文。近人傅增湘认为,20卷本可能是清初人重编之本。谢应芳的诗洁雅可诵,他的文章则多为应酬之作,缺乏特色。 查看详情>>
元明之际学者谢应芳著,共4卷15篇,另附录1卷(1937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旨在维护儒家纲常名教,反对崇拜佛教、道教和求神问卜等时俗弊端。《四库全书提要》说,谢氏“因吴俗信鬼神,多拘忌。引古人事迹及先儒议论,一一条析而辨之。”其目的在于“能因风俗而药之,用以开导愚迷,其有益于劝戒。”谢氏认为惑民之说,莫大乎老、释,崇信佛、道有害无益;祈祷鬼神是伤风败俗、费事殚财,违背圣贤古训的异端,要求人们废除神祠。在《死生》篇中,指出死生乃自然之道,非人力所为。不必求神问卜,枉求长生不老。要想长寿,就必须活动、劳动。“禹走天下,乘四载,治百川,可谓劳其形矣,而寿百年。颜子肖然坐于陋巷,箪食瓢饮,外不诱于物,内不动于心,而年不及三十。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禀之于天,非人力所能为。”这些观点,有合理因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明代学者曹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明史·曹端传》)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