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廉(557年—637年)字简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寡嗜欲,唯用心于学,少从父察学《汉书》,尽得父传。仕南陈为会稽王主簿,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事。当初察在陈曾修《梁史》、《陈史》,书未就察死,察临终嘱思廉完成梁、陈二史,思廉以父言上奏,诏允思廉之请。炀帝又令思廉与起居舍人崔祖濬修《区寓图志》,后思廉迁代王(侑)侍读。李渊克京城,代王府寮属惊惧奔逃,唯思廉不离代王左右。渊兵将升代王殿,思廉厉声呵斥道:唐公举义兵本为匡正王室,你们不得无礼于代王。众服其言,布列阶下。渊闻而义之,许其抚代王侑至顺阳阁下,然后思廉泣拜而去。观者感叹思廉为忠烈之士。
渊受禅,思廉授秦王府文学。后秦王征徐圆朗,时思廉在洛阳,秦王回忆隋王之事,对思廉不惧兵刃之举大加赞赏,以为思廉乃有大节者。太宗入春宫,迁思廉太子洗马,贞观初迁思廉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思廉与杜如晦、房玄龄等同列为十八学士,太宗令阎立本图十八学士形容藏之书府。贞观三年(629),诏令思廉与秘书监魏征同撰《陈史》、《梁史》,思廉兼采谢炅等诸家梁史及顾野王所修旧史,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此二史,魏征裁其总论,撰写之事皆思廉为之。思廉备受宠信,政治得失,帝常令思廉密奏之,思廉亦直言无隐。太宗将幸九成宫,思廉谏曰:外出游幸之事乃秦皇汉武所为,非尧舜禹汤所为也。太宗虽因有病必须外游疗疾,不从其谏,然亦赐帛五十匹。贞观九年,拜散骑常侍。贞观十一年卒,太宗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陪葬昭陵。
36卷。姚思廉、姚察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姚思廉受诏撰梁、陈二史,魏徵总领其事。他是根据其父旧书稿,又采择史著撰成。陈朝是南朝的一个小朝廷,统治仅33年的历史,全书只36卷,是《二十四史》中卷数最少的。记事从武帝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建立陈朝开始,到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为隋朝所灭止。本纪6卷,记陈朝五个皇帝史事,高祖陈霸先之纪分上下两卷。本纪中有两篇标有“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字样,其他为姚思廉所修撰。列传30卷,安排大致与《梁书》相同,第一篇是《皇后传》,记五个皇后,最后是后主贵妃张丽华传,传尾有魏徵的评论一篇,接近史事。列传第二十一《姚察传》三千多字。类传中除《皇后》、《宗室》外,还有《孝行》、《儒林》、《文学》等门类。《陈书》无志,志的内容包括在《隋书》里。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校定本《陈书》为现时最通行之版本。 查看详情>>
纪传体史书。唐初姚思廉撰。56卷。其中本纪6卷、列传50卷。无表志。成书于唐贞观十年(636)。思廉父姚察在隋时撰有旧稿,贞观三年(629),思廉奉命修史,在其父旧稿的基础上,参照梁谢吴《梁书》等诸家史书,补充整理,续成此书。记载南朝梁自萧衍建国至萧方智之国56年间历史(502—557)。内容对梁朝的政治、军事及思想、文学、史学、宗教、民族关系都有叙述。篇中有关梁与北朝抗衡、屯田、农民起义等事较有参考价值。文笔较为简练,记事较为详备,是现存梁史比较原始的记载。范缜、阮孝绪、陶弘景等传,保存了当时思想、目录、医药方面的史料。版本有宋大字本,明南、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百衲本。1973年中华书局出版卢振华点校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