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慥(?—1155年)宋代文学家、学者。字端伯,自号至游居士。晋江(福建泉州)人。曾公亮四世孙。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为仓部郎官。高宗绍兴九年(1139),总领应办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大军钱粮。十年(1140),为太府少卿,总领湖广江西财赋。绍兴十一年(1141),由太府少卿进为太府卿,又曾为秘阁修撰。曾慥为吴幵之婿。当初,吴幵在翰林院,当时秦桧为小官,吴幵曾经上章推荐他。后来秦桧做了宰相,于绍兴十八年十二月,擢曾慥知虔州、知荆南,绍兴二十年罢任。此间曾上章自讼不受张邦昌伪命。绍兴二十三年九月,又知庐州,次年六月罢。绍兴二十五(1155)卒。
曾慥诗文词章,在当时虽较著名,但传世之作很少。今就《宋诗纪事》、《全宋词》等书所收观之,几乎没有什么佳篇。但他学问渊博,著述丰富。诗词方面有《百家诗选》20卷,选录寇准至僧琏等200余人的诗篇,或因诗以存人,或因人以存诗,博采旁搜,拔尤取颖,兴微而托远,详博而富赡,今虽不传,但诸书所引,略可见一斑。又有《乐府雅词》3卷,选录宋代词人34家,“凡涉谐谑,则去之”,故称“雅词”(《乐府雅词自序》),是研究唐宋歌舞曲的重要资料。又有《高斋诗话》,评述诗歌颇多精到之处,郭绍虞辑入《宋诗话辑佚》中。稗官小说方面有《百家类说》(简称《类说》)60卷,集古今小说260余种,选录而成,范围颇为广泛。又有《高斋漫录》2卷,上自朝廷典章,下及士大夫事迹,以至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类,随所见闻,都予记录。此书早佚,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1卷。还著有《道枢》20卷、《集仙传》12卷、《至游子》2卷、《真诰篇》1卷等等,大多为传世之作。
道教炼养类书名。宋·曾慥编纂。四十二卷,计一百零八篇。慥,字伯端,福建晋江人。初为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博学高深,雅好诗赋。后隐居银峰,号至游居士。喜道家学说,采道教百家之精华,编次成此书。书名源于《庄子 ·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含有道术精要之意。举凡道教哲学、阴符、黄庭、太极、服气、炼精、大丹、呼吸、胎息、大还金丹、金碧龙虎、铅汞五行、参同契、入药镜、灵宝,无不辑为专篇,各家之说并列。于每一篇目下用四言韵语提示该篇要旨与传授本末。 查看详情>>
宋代论诗著作。又称《高斋词话》。原卷数不详。曾慥著。此书成于南宋初,亡佚已久;今人郭绍虞自《苕溪渔隐丛话》等书中辑得25则,编入于《宋诗话辑佚》。书中所重在于记载故事,考订名物,辨识出处,有关诗学见解者较少。其中如苏轼讥秦观作词学柳永,尤为后人称引。曾慥有《高斋漫录》,也见于著录,今所传为辑佚本。《高斋诗话》,不知卷数,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郭绍虞、罗根泽均曾辑其佚文,郭得二十五条,罗得二十三条。郭绍虞疑本书系自《高斋漫录》中辑出别行者,罗根泽谓《苕溪渔隐丛话》所引二十三条“几尽全书”。 《高斋诗话》所载王安石、苏轼辨“落英”一事,亦见《西清诗话》,然西清以苏为欧阳修,诗句有小异。《苕溪渔隐丛话》曾据欧、苏全集并无“秋英”二句,谓:“不知西清、高斋何从得此?”此一轶事,显系他人假托。惟王、苏(欧)“落英”之辨,为宋人常谈,且与诗学不无关涉。此外,书中于用事、袭意,亦有所及。
查看详情>>
《类说》60卷,宋曾慥编纂。一书专门录汉魏以来笔记小说,每书摘抄数条至数十条不等,体例略仿唐马总《意林》。今书引录的书籍种数,《直斋书录解题》称凡260余种,据今本统计,只有223种。《类说》引书虽然均系节录,但对原文不予改动,因此本书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作者在南宋初年所能看到的许多书,今已亡佚不存,《类说》只保存了它们的部分佚文,弥足珍贵。此书还具有很高的辑佚校勘价值,南宋以前保存至今的笔记小说,许多书的内容都有所散逸,文字的衍夺讹窜不可胜计,后世校勘辑补这些古籍时,常需求助于此书。明清以来,有些学者将《类说》视为丛书之祖,这种看法不尽妥当。一般来说,丛书应该是若干部完整著作的汇录,而《类说》和与其同时出现的朱胜非《绀珠集》,以及陶宗仪的《说郛》等书,都是节抄诸家著作而汇录成书,这类著作很容易和丛书界限不清,它们已具有丛书的雏形,但尚不能称为丛书,《四库全书总目》把《类说》归入杂家类,较为恰当。《中国丛书综录》将《说郛》著录在内,但对《类说》、《绀珠集》性质完全相同的著作却摒弃不录,可见丛书的概念亦属不清。至于前人有将《类说》视为类书的,更是事出无由,因为该书不以类分,与类书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查看详情>>
笔记。宋曾慥著。此书所记皆 北宋之事,“上自朝廷典章,下及士大夫事迹, 以至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咸登 记录”(《四库全书总目》)。其中一些有关朝廷 典章制度的记载,可补史志所未备,有较高史 学价值。又书中记王安石、苏轼事迹颇多,故于 文学史研究亦可资参考。本书陈振孙《直斋书 录解题》卷一一著录为二卷,但原书已佚,仅 《学海类编》等书中收有残篇。清修《四库全 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若干条,其篇幅较 《学海》本多十之三四,又将《大典》无而《学海》 有者并入,合为一卷。故今存传本为二种:《学 海类编》、《古今说海》、《历代小史》等为一种, 卷帙较少;《四库全书》、《墨海金壶》、《守山阁 丛书》、《丛书集成初编》为一种,篇数较多。 查看详情>>
宋词总集。三卷,《拾遗》二卷。南宋曾慥编选。编定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曾慥,字端伯,号至游居士。生年不详,卒于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晋江(今福建南安)人。官至尚书郎,值宝文阁。学问淹博,著有《高斋漫录》、《高斋诗话》,并编有《宋百家诗选》,均已散佚,今惟《类说》传世。是集选录宋词人欧阳修以下凡三十四家,《拾遗》选录十六家。共五十家。据编选者曾慥自序云:“余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篇,或后或先,非有诠次,多是一家,难分优劣。涉谐谑则去之。当时艳曲,谬托欧公者悉删除之。”此即其选录标准,亦为“乐府雅词”之由来。有宋一代,为词之极盛时期,柳永、晏殊父子、周邦彦、秦观等皆词林高手,为宋词蔚成风气,贡献极大,但曾慥株守传统,斥为“软媚”一流,弃而不选。然此集亦有极可宝贵者。卷上分《转踏》、《大曲》、《雅词》三类,其《转踏》中录有皇宫内庭传出的无名氏《九张机》、《调笑》,《大曲》中录有《道宫薄媚》等,皆他本所罕载,是今天我们研究唐宋歌舞曲的重要资料。此集未选苏轼词,因曾慥另刻有《东坡居士长短句》。有明代星凤阁校钞本、《词学丛书》中的享帚精舍本和承启堂本。并收入《四库全书·集部词曲类》、《四部丛刊·集部》、《粤雅堂丛书》及《丛书集成初编·文学卷》中。《四部丛刊》本为三卷,《拾遗》二卷;《粤雅堂丛书》和《丛书集成》则为六卷,《拾遗》二卷。 查看详情>>
词选。宋曾慥辑。慥,字端伯,号至游子,泉州(今属福建)人。钦宗靖康二年(1127),为仓部郎官。建炎间,曾任江西转运判官。绍兴九年(1139),以右朝散大夫行户部员外郎,总领应办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大军钱粮。十年,为太府少卿,总领湖广江西财赋。次年,升太府卿,旋落职提举洪州玉隆观。十四年(1144),起知虔州。十八年(1148),移知荆南府。历知夔州、庐州。二十五年正月(1155)卒。曾慥博学多闻,编撰有《百家诗选》、《类说》、《高斋漫录》、《集仙传》、《至游子》、《道枢》、《真诰篇》等。事迹散见于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关各卷。《乐府雅词》前有曾氏自序,谓该书成于绍兴十六年丙寅(1146):“余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篇,或后或先,非有诠次,多是一家,难分优劣,涉谐谑则去之,名曰《乐府雅词》。九重传出,以冠于篇首;诸公转踏次之”。是书分三卷,《拾遗》二卷,所收多为北宋及南渡名家词作。正集三卷大体按时间顺序录欧阳修、王安石、张子野等34家词人词作723首;拾遗二卷收词171首。曾氏选词以“雅”为尚,“涉谐谑则去之”,故于欧阳修“艳词”及以鄙俚著称的柳永、黄庭坚、曹组等人词作皆摒弃不录。卷首收有无名氏《调笑》一套8首、郑仅《调笑》一套12首、晁补之《调笑》一套9首、无名氏《九张机》两套14首等转踏曲及董颖所作大曲《薄媚》一套10首,皆为他书未曾收录者,“是又足资词家之考证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是书宋刻本早佚,现今流传诸本皆自明抄本而出,主要有《四库全书》本、《词学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顾肇声家抄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曹元忠校本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新世纪万有文库》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