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复(1554—1630),明代诗文作家。字元长,自号病居士。昆山(今属江苏)人。少习举子业,为诸生,40岁左右弃去。常与文人往还。万历三十三年(1605),与姚希孟、朱鹭、钦叔阳会于梅花草堂。万历三十四年,与朱鹭、邵濂会于常熟破山寺。万历三十八年,诣吴门,与邵濂话别,著《庚戌纪游》1卷。万历四十四年,与归昌世、顾咸正在里结雪堂社。万历四十五年,客杭州,访冯梦祯快雪堂遗址。天启六年(1626),徐弘祖至昆山访张大复,他请其为族人作《小香山梅花堂记》。崇祯三年病卒。著有《梅花草堂集》16卷,《梅花草堂笔谈》14卷,《昆山人物传》11卷。《闻雁斋笔谈》与《梅花草堂笔谈》作为张大复的笔记文代表,无论文学角度还是文献角度都有很高探讨价值。
其文能较直率地表现自我感情,塑造自我形象。《病居士自传》以谐谑的笔调概述了自己生活的特点及人格风貌,弥见风趣。他那“病傲”、“病戆”、“病爱缓步详视”、“病草野而居”的自我评价,表现出愤世嫉俗的感情。《泗上戏书》体现了他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情趣:“一卷书、一麈尾、一壶茶、一盆果、一重裘、一单绮、一奚奴、一溪云、一潭水、一庭花、一林雪、一曲房、一竹榻、一枕梦、一爱妾、一片石、一轮月,逍遥三十年。然后一芒鞋、一斗笠、一竹杖、一破衲,到处名山随缘福地也,不枉了眼耳鼻舌身意随我一场也。”巧妙的语言配置,跳动着主观的感情,形成了象征的意旨。其文多写日常生活,看似平淡,却有情趣,其实也包含着人生哲理。《别水仙花说》表现作者对水仙的深情,似也体现着作者的生命意识。《迎真道院书壁》,对许多事情都略而不载,却详记了一个终日“色意微酡”的嗜酒道士李淳虞。《蕉雨轩记》没有什么“载道”之类的大道理,着重叙写的却是对父、母的人之常情。生活化、情趣化是张大复散文的特点,也是优点。他能诗,但无甚特色,远不及其文。
笔记。明张大复著。十四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附《二谈》六卷,应为另一著作《闻雁斋笔谈》六卷之误。阿英跋语已有辨剖。此书多记明中叶以来作者家乡苏州一带的遗闻琐事、风土人情和个人经历。据《江南通志》文苑传,乃其丧明以后追忆而作。提要谓为“辞意纤佻,无关考证”。以文笔论,如“胜池名园,满幕如锦,故不如空庭袅娜”(卷七“蔷薇”),“山桂盛开,明月如昼,天香飘忽,花影凌乱,与元初辈小饮山房”(卷八“中秋”),俱晚明小品之境。其记吴中戏曲之盛,颇多可采,如卷一二“昆腔”条云魏良辅“居太仓之南关,能谐声律,转音若丝。张小泉、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之属,争师事之维肖。”云梁辰鱼“起而效之,考订元剧,自翻新调,作《江东白苧》、《浣纱》诸曲。”均为研究昆曲盛衰之可贵资料。此书有关剧曲的评述,为曲家所重视,曾辑为《梅花草堂曲谈》出版。此外尚有诗文绘画、小说故事的记叙,生动可读。有明崇祯间刻清顺治间修补本。近代有上海杂志公司排印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谢国桢瓜蒂庵藏本影印行世。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