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康成
  • 性别:
  • 朝代:东汉
  • 出生地: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
  • 出生日期:127年8月29日

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中国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教育家。年轻时曾做过短期的管诉讼、收赋税的小官。但他无心于官场生活,而热心于研究学问。后郑玄到洛阳上了太学,学通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以后又跟着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但是郑玄仍不满足,又到扶风拜马融为师。此时他已是二十七八岁了。

在马融门下三年,只是由融的高足传授,没有见过老师的面。后马融听说他擅于算术始召见。郑玄借此机会提出许多疑难请求解答,尽得所授而归。郑玄走后,马融曾经很有感慨地对其他的学生说:“郑生东去,吾道东矣。”郑玄在外游学十几年回到家乡,由于家计贫寒,一面耕田,一面教书,“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后汉书·郑玄传》)。

郑玄较马融渊博,著作亦较丰富。东汉时期,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至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后汉书·郑玄传》),这是郑玄在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

郑玄从事教育工作约20余年,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一是重视训诂。他研究学问的方法,是先了解古人的文字,然后才能理解古人的思想和学说,将读古书的第一道难关打开,然后才去研究内容,这可以说是一种客观的方法。同时他注解儒家经学,兼取各家之长, 不偏执己见,他著书时注意“纲举目张”和上下左右的联系,与人辩论,也注重事实,以理服人。这种治学精神和方法,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二是在教学上采用答问的方法。他的学生将他平日答复所问五经,编为《郑志》八篇,可见他对学生是善于启发诱导的。第三,在学习上他还主张博稽(深入钻研),“粗览”(一般地泛读)和时睹(经常复习相结合),这些经验也是可以批判地吸收的。

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郑玄的教学作了较高的评价:“自汉末郑康成的经学教授门下,著录者万人,流风所播,士皆以通经积学为业。而上之举孝廉,举秀才,亦多于其中取之,故曾经刘石诸朝之乱,而士习相承,未尽变坏”。可见,郑玄在从事封建教育、传授经学,培养封建士大夫方面是做出了一定贡献的。

郑玄作品

礼记正义 [ 郑玄 ]

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所用《礼记》为《小戴记》,四十九篇。《隋书·经籍志》谓《小戴记》四十六篇,后马融增《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才有四十九篇,前人已辨其为误说。东汉时,郑玄据《小戴记》为之作注,元延祐中科试定《礼记》用郑玄注。郑玄之后,亦有多人注解。唐初存皇侃、熊安生二家。贞观中,孔颖达等奉诏著《五经正义》,作《礼记正义》就以皇侃本为据,以熊安生本补其所未备,但《礼记正义序》谓:“熊则违背本经,多引外义,犹之楚而北行,马虽愈而去愈远矣。又欲释经文,惟聚难义,犹治丝而棼之,手虽繁而丝益乱也。皇氏虽章句详正,征稍繁广,又既违郑氏,乃时乖郑义,此是木落不归其本,狐死不首其邱。此皆两家之弊,未为得也。”故其疏务申郑玄之注,未免有附会之说。其书本为七十卷,后清钦定为六十三卷本,阮元校刻因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甚高:“采摭旧文,词富理博,说礼之家,钻研莫尽,譬诸依山铸铜,煮海为盐。即卫湜之书尚不能窥其涯矣,陈澔之流益如莛与楹也。”今存《十三经注疏》。 查看详情>>

乾坤凿度 [ 郑玄 ]

旧题东汉郑玄注。二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易纬乾坤凿度》或《周易乾坤凿度》。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乾坤凿度》,隋、唐《志》、《崇文总目》皆未著录,至宋元祐间始出。《绍兴续书目》有仓颉注《凿度》二卷,后以郑氏所注《乾凿度》有别本单行,故亦称此本为《乾坤凿度》。 查看详情>>

戒子益恩书 [ 郑玄 ]

本文选自《后汉书·郑玄传》。益恩是郑玄唯一的儿子,曾举孝廉,就在郑玄写下这篇戒子书后不久,益恩便死于黄巾起义的战乱中。建安元年(196),七十岁的郑玄身染重病,他担心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给唯一的儿子益恩写了封教子书信。戒子书是古代家训的一种形式,从先秦开始,古代家训文化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到汉代便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家训,如杨贵的《病且终令其子》、司马谈的《命子迁》、樊宏的《戒子》、崔瑗的《敕妻子》等。与其他的戒子书不同,郑玄的戒子书较少赤裸裸的道德说教,雍雍穆穆,隐然含诗礼之气。郑玄以主要篇幅阐述了自己一生的求学经历和人生志向,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娓娓述说,表达了自己淡薄名利,一心追求学问的坚定志向。 查看详情>>

仪礼注疏 [ 郑玄 ]

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玄与公彦有《周礼注疏》已著录。此书为记载周至战国时期儒家传习礼仪的最早著作。自西汉高堂生所传《士礼》今文本,数传而有大戴(戴德)本、小戴(戴圣)本及刘向《别录》本。郑注兼取今文本及古文本十七篇(出自孔子壁之《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今文经大体相同),“其从今文而不从古文者,则今文大书,古文附注”;“从古文而不从今文者,则古文大书,今文附注。”其所以不采大、小戴本,因为别录本“尊卑吉凶,次第伦序,故郑用之,二戴尊卑吉凶杂乱,故郑不从之也。”(《四库全书总目》),贾公彦据郑注而又依齐黄庆、隋李孟悊之疏而益之,定为今本。其书自明以来刻本舛误殊甚,顾炎武《日知录》及阮元校勘记曾指出多处,可供读时参考。此编十七卷次第为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此目排列顺序先人事,后鬼神,较之二戴本为合理。自“丧服第十一”以下都属丧葬祭祀的仪礼,且繁文缛节,不胜其扰。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查看详情>>

周礼注疏 [ 郑玄 ]

儒家经典注疏。四十二卷。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宋人合刻附唐陆德明音义。玄有《周易注》注已著录。公彦洺州永年(今属河北省)人,永徽中官至太学博士。事迹具《旧唐书·儒学传》。《周礼》又名《周官》叙六官之事。西汉不传,东汉有郑众、贾逵(二人从杜子春学礼)、郑兴、马融诸家注说。郑玄融汇众说,集成《周礼注》,简明扼要,使之大行。郑玄肯定此书为周公所作。贾疏在北周沈重《周礼义疏》基础上,集魏晋六朝诸家之说,阐释郑注,于礼乐军赋诸方面引证详赡,说理透彻,为后世所肯定。《四库全书总目》引《朱子语录》称“五经疏中,《周礼疏》最好”,又云“元(玄)于三礼之学本为专门,故所释特精,惟好引纬书,是其一短,……然纬书不尽可据,亦非尽不可据,在审别其是非而已,不必窜易古书也。又好改经字,亦其一失,然所注但日当作某耳,尚不似北宋以后连篇累牍,动辄错简,则亦不必苛责于元(玄)矣。公彦之疏,亦极博核,足以发挥郑学。”按、郑、贾两人为汉唐著名礼学大师,此为早期带有总结性的礼学著作。为研究古制礼俗之重要参考书。此书“隋志”作十二卷,贾疏文繁析为五十卷,新旧唐志并同,今本作四十二卷,不知何人所并。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可参考一九七二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林尹注译《周礼今注今译》一书。一九八五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有此书复印本。 查看详情>>

箴膏肓 [ 郑玄 ]

一卷。汉郑玄撰。东汉时期,今古文经斗争激烈,着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有感于贾逵张大属古文经的《左传》学,于是着《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既捍卫《公羊》学,亦攻击《左传》与《穀梁》学。郑玄曾师事古文经学家马融,然其学虽以古文经学为根本,却兼容今文经学。因此,他既不容忍何休对《左传》的攻击,亦不赞同何休对《穀梁》的批评,遂针对何氏之书而作《发墨守》、《箴膏肓》、《起废疾》。史称何休见郑玄之书后曾感叹说:“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吾乎!”郑玄遍注群经而未及《春秋》经传,据《世说新语》云,郑玄曾注《春秋传》,但未完成。因知服虔所注多与己同,乃以己注赠与服虔。此说可靠性难以断定,然郑氏之《春秋》学亦赖此三书而流传。此三书原与何休所着别行,盖唐时合而为一,逐条先列何休曰,再列郑玄之反驳。此三书宋时散佚。王应麟从诸书中辑出《箴膏肓》二十余条,《起废疾》四十余条,《发墨守》四条,合编为一书,即今《四库全书》所据之本,然已不及原书十之一二。《箴膏肓》专驳何氏攻驳《左氏》之论。如“曹太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何休曰:‘《左氏》以人子安处父位,非哀世救世之宜,于义《左氏》为短。’箴曰:‘必如所言,父有老耄罢病,孰当理其政、预正事也?”由于何氏并未把《左传》看成是记载史实之书,而是当作《公》、《穀》一类的解经之作,故有此诘难。然从郑氏之“箴”,我们知道在这一点上,郑氏与何氏并没有区别,此书其它诸条,亦可证明这点。清儒刘逢禄学主《公羊》,不满郑玄之攻驳何氏,撰《箴膏肓评》以申何难郑,或评郑氏之伪,或评郑氏之诬、或评郑氏之非典礼,藉此以申《公羊》家言。郑氏此书,清儒王复、袁钧、孔广森、黄爽等都曾重新辑佚。现存《汉魏丛书》本、《艺海珠尘》本、孙氏问经堂本。 查看详情>>

起废疾 [ 郑玄 ]

一卷。汉郑玄撰。此书是针对何氏攻驳《穀梁》的《穀梁废疾》一书而作。汉代《公羊》与《穀梁》同属与《左传》对立的今文经学,但两汉《公羊》独盛,《穀梁》远不能企及。因此,何休之驳《穀梁》,即在于维护《公羊》独尊之地位。而郑玄之申《穀梁》,盖有联合《穀梁》与之一争高低的目的。此书今存四十余条,体例同于《箴膏肓》。如“何休曰:‘《公羊》以为日与不日为远近异词。若《穀梁》云益师恶而不日,则公子牙及季孙意如何以书日乎?’释曰:公子牙,庄公弟,不书弟,则恶明也,故不假去日。季孙意如则定公所不恶,故亦书日。”又如:“何休曰:‘南季、宰渠、伯纠、家父、宰周公来聘皆称使,独于祭叔夺之上奈可?’释曰:诸称使者,是奉王命,其人无自来之意。今祭叔不一心于王,而欲外交,不得王命来,故去使以见之。”清儒刘逢禄不满郑氏之攻驳何氏,撰《穀梁废疾申何》二卷以申何难郑。 查看详情>>

易纬乾凿度 [ 郑玄 ]

一称《周易乾凿度》。《通志·艺文略》著录二卷,郑玄注。李淑《邯郸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经籍考》所载卷数及注者并同。《宋史·艺文志》作《乾凿度》三卷,疑三乃二之误。乾为天,《乾凿度》意味开辟通上天上的道路。今本分为上下二卷,上卷及下卷的内容和文字均略有重复。 查看详情>>

易纬通卦验 [ 郑玄 ]

旧题东汉郑玄注。二卷。《四库全书》本。又称《通卦验》。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易纬通卦验》,马端临《经籍考》及《宋史·艺文志》俱载其名。黄震《日抄》谓其书大率为卦气发。朱彝尊《经义考》则以为久佚,今载于《说郛》者,皆从类书中凑合而成,不逮什之二三。盖是书之失传久矣。《经籍考》、《艺文志》旧分二卷,此本卷帙不分。 查看详情>>

易纬稽览图 [ 郑玄 ]

旧题东汉郑玄注。二卷。《四库全书》本。又称《稽览图》。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以《稽览图》冠《易纬》之首。《隋志》:郑康成注《易纬》八卷,《唐志》:宋均注《易纬》九卷,皆不详其篇目。《宋志》有郑康成注《稽览图》一卷;《通志》七卷;而马氏《经籍考》载《易纬》七种,亦首列郑注《稽览图》二卷。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