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晦(1309—1386年),元代诗人。乐清(今属浙江)人。元代中期即有诗名,贡奎路经乐清,曾与之接谈。和吴志淳、赵彦铭游咏于雁荡山中,称为“雁山三老”。元末战乱,为避兵转徙各地,由梅溪迁居永嘉柯村。明初天下安定,才回家乡。一生安贫乐隐,即使避乱时也喜欢结交文人学子,所至之处名山胜境游览殆遍。明初被举荐于朝,朝命未下已去世。临终将数十亩薄田全捐给家祠,仅给后人留下《云松巢诗集》一部、端砚一方、《文选》一部,并遗言:“汝可守此,无忘我素志。”平生诗作多达千馀首,明嘉靖间,后人朱谏选刊为《云松巢集》三卷,今存。《元诗选·二集》选入诗二十八首。他的诗被称为“清丽简亮”,“可以振唐人遗响,而下视元季之萎弱者矣”(朱谏《云松巢集后序》)。《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五言诗气格颇清,而边幅少狭,兴象未深,“数首以外,词旨略同”。生平事迹见《元诗选·二集》小传、《元书》卷九一。
元诗别集。3卷。朱希晦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朱希晦不以仕进为意,居室名为云松巢,所以就以它来名集。卷首有永乐五年(1407)鲍原宏序,正统六年(1441)章陬序。卷1为绝句及五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古诗。卷末有嘉靖七年(1528)朱谏后序。据各序可知,朱希晦写有诗千余首,一直收藏在后人家中。嘉靖年间,由七世孙朱谏选编刊行于世。顾嗣立曾引称他的佳句,如“白发生涯人已老,绿荫时节雨偏多”(《夏日书怀》),“竹吹绿雾沾书帙,花发红云映药栏”(《幽居》)。但由于内容单调,题材狭窄,使得他的隐逸诗总面貌比较平淡。《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朱希晦写诗“其宗派盖瓣香于《剑南》一集”。细读朱希晦的诗,再与陆游《剑南诗稿》风格略作比较,就能发现此说很有见地。他涉及元明易代的沧桑之变的诗篇,笔触颇有力度,虽远不及“赋到沧桑句便工”的元好问,与其隐逸、应酬之作相比,却是另一种境界。《感怀》、《感时二首》、《秋兴》、《有所思》等都是气韵苍凉的好诗。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