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性药品

苦参

(采根。用糯米浓泔水汁浸一宿。其醒秽气并浮在水面上。须重重淘过。即蒸之。从巳至申。取晒切用。)

【气味】苦寒无毒。气沉纯阴。入足少阴肾经君药也。

【主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治腹中冷痛。

中恶腹痛。养肝胆气。安五脏。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癖。

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 。治恶虫胫酸。杀疳虫。炒存性米饮服。治肠风泻血并热痢。渍酒饮治疥杀虫。生疮赤癞眉脱。除大热嗜睡。治热毒风皮肌烦躁。李时珍曰。子午乃少阴君火对化。故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

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耳。

恶(贝母 兔丝 漏芦) 反(藜芦)

寒性药品

升麻

【气味】甘苦平微寒无毒。浮而升阳也。为足阳明太阴引经之药。取理白外黑而紧实者谓之鬼脸升麻。去须及头芦用。

【主治】辟瘟疫疠气。头痛。喉痛。口疮。时气热疾。牙根浮烂恶臭。引葱白散阳明风邪。

引石膏止阳明齿痛。引人参黄 而上行。同柴胡引生发之气而上行。同葛根发阳明之汗。故升麻葛根汤为阳明发散之主方。若初发太阳症便用之。必传阳明。反成其害。又升麻能解痘毒。惟初发热时可用。已出后则气弱不可用也。痘后泄泻亦可炒用。见 则忌解散不可用也。衄血吐血犀角地黄汤。无犀角以升麻代犀角。非升麻能代犀角。能引地黄及诸药入阳明经也。太阳症兀兀自汗者。为表虚并不可用。太阳兀兀无汗者。宜用此以发之。

葛根【气味】甘辛平无毒。升也阳也。为阳明经行经之药。

【主治】消渴身大热。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朱氏云。凡头痛如破。投以莲须葱白汤而不已者。以葛根葱白汤主之。似乎葛根又为太阳之药。不知仲景之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又有葛根黄连黄芩解肌汤。是因此以是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虽然葛根固能断太阳入阳明之路。孰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之发剂。反能引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之害欤。又仲景治伤寒有葛根汤。以主大热解肌发腠理。若 痘之症葛根汤亦为对剂。孰知 痘已见红点。

则不可复用升麻葛根汤。致重虚其表。而增 烂之患也。又或谓葛根为治脾虚作渴之仙药。

复云不可多用。多用则恐伤其胃气何也。孰知脾者津液之府。脾气不伸。则津液耗竭。得葛根以升发其阳。则脾得所生。若误认为脾药而过发不已。则胃气何得无伤乎。

寒性药品

柴胡

【气味】苦平无毒。阴中之阳。入手足少阳以黄芩为佐。入手足厥阴以黄连为佐。在脏主血。在经主气。

【主治】除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治热痨骨蒸。骨节烦痛。时疾内外热不解。胸胁气满。

能引清气而行阳道。又能引胃气上升而行春令。十二经疮疽中须用之以散诸经之血结气聚。

妇人经水适来适断。伤寒杂病表寒肌热。寒热往来如疟状。劳乏羸瘦有实热。非此项俱不能为功也。欲上升则用根以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用梢。

恶(皂荚) 畏(女芫藜芦)

寒性药品

前胡

【气味】苦微寒无毒。阳中之阴。降也。(凡用以刀刮去苍黑皮。甜竹沥浸令润。日中晒干用。)

入手足太阳阳明经。

【主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伤寒寒热。小儿疳气。有推旧致新之绩。降痰下气之功。

恶(与柴胡同) 畏(亦同)

寒性药品

甘草

【气味】甘平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经。又甘能入脾。归其所喜。

【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解百药毒。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内火。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

养阴血。大约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故附子理中汤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调胃承气汤用甘草。恐其速下也。小柴胡汤用之以和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建中汤用之以补中而缓脾急。凤髓丹用之以生元气而缓肾急。若中满而用生甘草为之泻。能引诸药直至满所。

反(大戟 芫花 海藻 甘遂) 恶(远志) 忌(猪肉)

寒性药品

黄连

【气味】苦寒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以布拭去肉毛。

用浆水浸二伏时漉出。于柳木火焙干用。然生用之。则治本经火热。若以猪胆汁浸炒。则治肝胆之实火。以醋浸炒。则治肝胆之虚火。以酒炒则治上焦之火。以姜汁则治中焦之火。以盐水或朴硝。则治下焦之火。以茱萸汤浸炒。则治气分湿热之火。以干漆水炒。则治血分块中伏火。以黄土炒。则治食积之火。盖辛热能制其苦寒。咸寒能制其燥性。

【主治】除热气目痛 伤泪出。明目。腹痛下痢。止烦渴。益胆。治小儿疳气。杀虫镇肝。

治惊悸。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安蛔定吐。但其性苦寒。不宜偏胜。古人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黄连干姜。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君臣阴阳相佐济。斯为良也。

恶(菊花 白藓皮 玄参 芫花 僵蚕 冷水) 畏(款冬 牛膝) 忌(冷水)

寒性药品

黄芩

【气味】苦平无毒。可升可降阴也。又微苦而甘。为阴中微阳。入手太阴血分。又气凉。味苦甘。阳中微阴。入手少阳阳明经。

【主治】泻肺经热。清上焦及皮肤积热。去诸热。妇人产后。养阴退阳。利胸中气。消膈上痰。除脾湿安胎疗喉中腥臭。故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仲景凡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痢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妊娠安胎散。亦多用之。入小柴胡汤以治少阳症。入黄芩汤以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入泻心汤以治少阳症下后心下满而不痛。总以黄芩之苦。可以发传邪之热。使寒能胜湿。折火之本也。若因饮食受寒腹中痛。及饮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脉不数。则黄芩不可用。其热厥腹痛。肺热而小便不利者宜用之。若其人素多酒欲。病小腹绞痛。痛不可忍。黄芩宜急用之。若其感冒咳嗽既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值暑月烦渴。六脉浮洪。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不效。引饮而昼益甚。此热入气分。与肺气虚寒者不同。黄芩亦急用之。其制得酒上行。得浓朴黄连止腹痛。

得五味子令人有子。得黄 疗鼠 。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除寒热。得芍药治下利。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恶(牡丹皮 丹砂 藜芦)

寒性药品

黄柏

【气味】苦寒无毒。沉而降阴也。入足少阴经为足太阳引经之药。

【主治】五脏肠胃中结热。利下窍。泻伏火。救肾水。治冲脉气逆不渴。而小便不通。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得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凡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逆上而为呕哕者。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也。此宜以黄柏之苦寒泻燥以补水也。又热邪蓄于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素问所谓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之脏。火客于水。则阳气不升。此宜以黄柏之苦寒。抑火而升阳。而令阴阳互相生化也。故火有二。君火者。人火也。

心火也。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故谓知母黄柏之属。为滋阴降火之对剂。若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何也。龙雷之火。五六月而起发。九十月而归藏。盖冬时阳气在水土之下。龙雷就其火气而居于下。夏时阴气在下。龙雷不能安其身而出于上。若以黄柏之属降之。是欲括龙雷之势于浓阴骤雨之时也。可乎不可乎。唯太阳一照。火自消灭。此则得水而炽。得火而灭之明验也。近时虚损及纵欲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知母黄柏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

岂知黄柏知母苦寒滑渗。久服有反从火犯之害。可不慎欤。明乎此而黄柏知母谓之降母以滋阴可也。若竟曰滋阴降火。则矛盾之甚矣。

寒性药品

知母

【气味】苦寒无毒。沉而降。阴也。又云阴中微阳。入足阳明手太阴气分。

【主治】泻肾经之火。作利小便之佐使。疗利疾重下痛。祛消渴及久疟。烦热。凡伤寒烦燥不得眠者。烦出于肺。燥出于肾。白虎汤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谓非大凉不能清肾之源也。然必缓之以甘草粳米之甘。使不速下。用者酌之。又热在下焦血分。烦扰懊 。小便闭塞而不渴。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无阴而阳无以化。法当补肾与膀胱。使阴气行而阳气化。小便自通。知母苦寒。能直达肾与膀胱。清邪热以领正气。泻即补也。又热在上焦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其病小便闭塞而渴。知母气薄味薄。泻肺火而清肺金。亦泻即是补也。后人不谙泻补之义。竟以知母黄柏为滋阴补肾之剂。祸及脾胃。中气致伤。则惑之甚也。用者慎之。

寒性药品

干地黄

(即生地之干也)

【气味】甘寒无毒。沉而降。阴也。入手足少阴厥阴及手太阳之经。

【主治】伤中。逐血。填骨髓。长肌肉。通血脉。益气力。除皮肤燥。去诸湿热。疗折跌绝筋。生地黄气味主治及所入经络。即与干地黄同。大约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口渐煎熬。为虚火之症。宜用此以滋阴退阳。故钱氏泻丙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者。若与生干地黄。当虑太寒。

寒性药品

熟地黄

(即生干地黄择其沉实者。以陈酒煮小地黄汁。将地黄复入汁内。九蒸九晒。令其脂体柔润者是也。)

【气味】甘微苦微温。阴中之阳。沉也。入手足少阴厥阴之经。

【主治】益肾水真阴。和产后血气。去脐腹急痛。养阴退阳。壮水之源。仲景六味丸以之为诸药之首。天一所生之源也。汤液四物汤治藏血之脏以之为君者。癸乙同归一治也。又曰生地黄能生精血。用天门冬可引入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可引入所补之处。

忌(萝卜 葱 诸血 蒜)

寒性药品

(白赤)芍药

【气味】苦平无毒。升而微降。阳中阴也。为手足太阴行经本药。又入肝脾血分。

【主治】安脾经。治腹痛。固胃气。止泻痢。和血脉。与白术同用则补脾。与川芎同用则补肝。与人参白术同用则补气。与防风同用则发痘疹。同姜枣用则温经散湿。以酒炒则补阴。

生用之则疗后重。(色白者西方之象。能于土中泻水以益脾。色赤者南方之象。能行血中之滞以散邪。)

但言芍药而能缓中者。彼之味酸涩收敛。似不相侔。然能损其肝。即以调其血。血调而中自和也。又言治伤寒多用白芍。以其主寒热。利小便。彼之味酸涩为收。本经何以言之。然能益阴滋湿而停津液。故金能生水。小便自利。非彼通利也。

寒性药品

大黄

【气味】苦寒无毒。沉而降。阴中之阴也。(酒浸入太阳经。酒洗炒入阳明经。余经生用。)

【主治】走而不守。泻诸实热。大肠不通。荡涤肠胃间热。除下焦湿。推陈致新。消宿食。

破女子瘕症。下痢赤白。里急腹痛。仲景泻心汤。专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之症。或以为心气不足法当用补。反以苦寒泻之者何也。不知真心不足者。必不吐衄兼之吐血。此则本经之阳亢甚无辅。以致阴血妄行飞越。故宜用大黄以泻去亢甚之火。使之和平。则血归经而自安也。又言大黄泻心实。泻四经血分中之邪火者何义。盖少阴心经之阴气不足。则心火燔灼。

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故曰泻心实泻脾胃也。又心之阴气。不足。渐渍既久。则肺与肝俱各受火而病作。用黄芩佐大黄以救肺。用黄连佐大黄以救肝。肺为阴之主。肝为阴之母。血之舍肝。肺之火既退。阴血自复其旧。故曰泻心实泻肝肺也。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慎勿轻用。轻用之恐伤元气。耗阴血。

寒性药品

青皮

【气味】苦辛温无毒。沉而降。阴也。入厥阴少阳经。治肝胆之病。

【主治】气滞。下食破积结。祛下焦诸湿。疗左胁肝经积气。小腹疝痛。消乳肿。青皮汤用之以治久疟热甚致结癖块之症。盖疏利肝邪。削其坚实也。但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不可不慎择而用之也。又曰青皮炒黑可入血分。青皮亦能发汗。有汗者不可用。

寒性药品

枳壳

【气味】苦酸微寒无毒。沉也。阴也。

【主治】通利关节。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下气止呕逆。泄肺气。除胸痞。疗里急后重。或曰凡治痞宜用枳壳桔梗汤。而活人书云。当用桔梗枳壳汤于未痞之先。此何以说。

盖枳壳非能治心下之痞也。果知病者误下。气将陷而成痞。故先用此以预杜之。使不致于成痞。若痞已成而用此。不惟不能消痞。反损胸中之气。先之一字。不可不细心玩味之也。或又曰。仲景束胎丸。内用枳术之属。详思胎壮则子有力而易生。令服枳壳之药。必致无力气弱。何以易达其胎也。盖高粱之家。奉养太过。其气必实。必实而用枳壳之属以耗其气。使之和平。此谓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用枳壳为对症之剂。若气虚体弱之人。日以参 四物之剂。峻补气血。犹恐不赡。敢以枳壳为达生之妙剂乎。当于前贤立方之意外深求其理。

为能神而明之也。

寒性药品

枳实

【气味】苦寒无毒。浮而升微降。阴中阳也。(凡用取其至陈者。去穣核。以小麦麸炒焦。

去麸用。气虚者忌之。)

【主治】利五脏。除寒热结。破胀实。解伤寒结胸。去胃中湿热。盖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故仲景治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以枳实白术汤。谓非枳实之大寒。不能滑窍而破气也。又云脾无积血。则心下不痞。洁古制枳术丸以调脾胃。非枳实能调脾也。泄气而除内热。

令痞自消。则脾胃自得其天。而无壅积之患也。

寒性药品

猪苓

【气味】甘平无毒。升而微降。阳中阴也。入足太阳足少阴经。

【主治】疟。利水道。解伤寒瘟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治渴除湿。去心中懊。泻膀胱。开腠理。故张仲景治消渴脉浮。小便不利微热者。猪苓散发其汗。病欲饮水而复吐。名为水逆。冬时寒嗽如疟状者。亦用猪苓。此即五苓散也。此皆苦以泄滞。甘以取阳。

淡以利窍。功长于除湿利小便也。久服损人肾气。昏人眼目。用者忌之。

寒性药品

泽泻

【气味】甘寒无毒。沉而降。阴中微阳。入足太阳少阴经。

【主治】逐膀胱三焦停水。利五淋。宣通水道。长于行水。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漓。但本经云泽泻久服令人耳目聪明。扁鹊又云多服令人目盲。此何以故。大凡脾胃积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

热亦随去。土得其令。清气上行。故其功长于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也。若久服则降令又复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肾开窍于目。安得不令目盲耶。又庸医罔识。见仲景之治杂病心下有支饮苦冒者。以泽泻汤。治伤寒有大小泽泻汤。治泄泻有五苓散。遂谓泽泻之功泻肾居多。每遇泄精滑肾之症。辄不敢用。并妄为著作。曰仲景八味丸中有泽泻。接引桂附归就肾经。反能泄肾。有删而去之之议。岂知八味丸中有地黄山萸肉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附子官桂又原属右肾命门之药。不待泽泻之接引而自至其所。用泽泻者。诚以补药之中。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实泻中之补也。

寒性药品

木通

【气味】辛平无毒。降也。为阳中之阴。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之药。上能通心清肺。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疗遍身拘痛。及下乳通经。故古方导赤散用之。实泻南补北。扶西抑东之意也。

寒性药品

栝蒌

【气味】苦寒无毒。(采得去壳皮草膜及油净用。)

【主治】降火润肺燥。涤痰结。利咽喉。消痈肿疮毒。凡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则致胸中有痰。得栝蒌甘缓润下之助。则痰自降。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为治消渴之神药。

故张仲景治胸脾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结胸满痛。皆用栝蒌实。实取其甘寒不犯胃气。逐上焦之火。使痰气下降也。

寒性药品

桑白皮

【气味】甘寒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阴经。

【主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调中下气。泻肺。利大小肠。降气散血。盖桑白皮甘以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此其功皆实则泻其子也。大抵为病脉气热盛。

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小水不利者宜之。谓泻邪所以补正也。若肺虚而小便自利者。桑皮之性不纯良。不宜多用。

寒性药品

葶苈子

【气味】辛寒无毒。阴中阳也。

【主治】通利水道。疗肺壅上气。止喘促。除胸中痰饮。但葶苈属火。性急善下。与大黄同功。病患稍涉虚者宜远之。

寒性药品

滑石

【气味】甘寒无毒。入足太阳经。

【主治】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盖滑石甘淡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益津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

气化则能出。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利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刘河间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诸病。盖深明于此理也。

寒性药品

薄荷

【气味】辛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厥阴经。

【主治】通关节。解劳乏。小儿风涎。发毒汗。清头目风热。能引诸药入荣卫。又治骨蒸热劳。搜肝气。又主肺盛。

寒性药品

防风

【气味】甘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足太阳经。又行足阳明太阴二经。为肝经气分之药。

【主治】疗风通用。泻肺实如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虽其分乃卒伍卑贱之职。然随所引而无不至。若补脾胃。非此导用不能行。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

乃手足太阳症。非此不能散。凡疮在胸膈以上。虽无手足太阳症。而风结上部。非此不能宣。泻黄散中倍用防风者。乃于土中泻木也。得葱白能行周身。得泽泻 本疗风。得当归芍药疗妇人子脏风。

恶(藜芦 干姜) 畏(萆 杀附子毒)

寒性药品

天门冬

【气味】苦平无毒。阳中之阴入手太阴足少阴经气分之药。

【主治】肺气喘息急促。除热。通肾气。镇心。润五脏。强骨髓。治血热侵肺。滋大小肠枯燥。凡病患五虚而热者。宜加用之。取其冷而能补也。患人脾胃虚寒者禁服之。为其性专泄而不专收。功只长于治肺热也。又其功长于血分者。为其保定肺气。使苦以泄滞血。甘以助元气。不使血热侵肺。而致血溢妄行也。

寒性药品

麦门冬

【气味】甘平无毒。阳中微阴。降也。入手太阴经气分。

【主治】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强阴益精。祛肺中伏火。补心气不足。脉者人之元气。孙真人生肺散用麦冬者。滋燥金而清水源也。佐以人参之甘寒泻热火。五味子之酸温泻丙火。故火盛气壮之人。麦门冬为补髓通肾气滑泽肌体之对剂也。气弱胃寒者不可过饵。

寒性药品

牡丹皮

(凡采得、以铜刀劈破、去骨、用酒拌蒸、日中晒干用。)

【气味】辛寒无毒。阴中微阳。入手厥足少阴经。

【主治】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妇人冷热血气。排脓通经。凉骨蒸。丹者赤色火也。故能泻阴胞中之火。肾气丸用之。治神气之不足。犀角地黄汤用之。治肠胃之积血及吐血衄血。

畏(贝母 大黄 菟丝子) 忌(胡荽 蒜)

寒性药品

红蓝花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多用破留血。少用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凡血生于心包。藏于肝。属于冲任。红花与之同类。故能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其性苦温。为阴中之阳。故入心。佐当归生新血。又辛而甘。为肝经血分之药。

寒性药品

苏木

【气味】甘咸平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主治】破血。产后血胀。消痈肿扑损瘀血心腹搅痛。及经络不通。乃三阴经血分药也。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

寒性药品

栀子

【气味】苦寒无毒。轻清上行。阳中阴也。入手太阴肺经。

【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心中烦闷。除时疾热利五淋。通小便。治心烦懊 不得眠。

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祛肝胆屈曲之火使之下行。凡心痛稍久。若温散之。反助火邪。栀子泻三焦之火。清胃脘之血。使邪易伏而病易退也。然本草不言栀子能吐。而仲景用为吐药何也。盖栀子本非吐药。因邪气在上拒格而不纳食。令上吐则邪因以出。所谓高者越之也。又栀子非利小便之药。而本草言能通利小便者何也。盖膀胱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栀子能导肺邪。肺清则化行。乃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先入中州故也。故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又反复颠倒心中懊 。以栀子豉汤治之。因其虚。故不用大黄之寒而有毒。反用栀子之虽寒而无毒者。乃祛胃中之热气也。

寒性药品

桃仁

【气味】苦甘平无毒。沉而降。阴中之阳。入手足厥阴经血分。

【主治】热入血室。泄腹中滞血。除皮肤血热燥痒。行皮肤凝聚之血。伤寒八九日。内有蓄血。发热如狂。小腹满。小便自利者。又有当汗失汗。热毒深入。吐血及血结胸烦燥谵语者。仲景俱以抵当汤主之。与虻虫水蛭大黄同用。总以桃仁之苦可以泄滞。破血以生新血也。

寒性药品

连翘

【气味】苦平无毒。轻清而浮升。阴中阳也。入手足少阳手阳明经。又入手少阴经。

【主治】泻心经客热。去上焦诸热。为疮家圣药。疮疡瘤瘿结核。治有神功者。以其状似人心两片合成。其中有仁甚香。乃少阴心经厥阴胞络气分主药也。

寒性药品

地榆

【气味】苦微寒无毒。其体沉而降。阴中阳也。专主下焦血分。

【主治】肠风下血。泻血下血。疗妇人乳疾七伤带下。治下部脓血水泻。白痢不可轻使。热血痢间多用之。

恶(麦门冬 雄黄 伏丹砂 硫黄)

寒性药品

石膏

【气味】辛微寒无毒。沉而降。阴也。入足阳明手太阴少阴经气分。

【主治】除胃热肺热。散阴邪。缓脾益气。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大渴引饮。

中暑潮热牙痛。凡风喜伤阳。寒喜伤阴。荣卫阴阳为风寒所伤。则非轻剂所能独散。必须轻重之剂同散之。乃得去阴阳之邪。和荣卫之气。是以大青龙汤以石膏为之使。以苦甘散热而直达肌表也。又阳明经中热。发热恶寒。燥热。日晡潮热。肌肉壮热。小便浊赤。大渴引饮。自汗头痛。此邪在阳明。肺受火制。必用辛寒以清肺气。仲景之用白虎汤是也。若无以上诸症者。则多有血虚发热象白虎汤症。及脾胃虚劳形体病症。初得之时与此症亦同。俱不宜服之。若不识而误用。不可胜救也。立夏前多服白虎汤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过。

阳明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肺之清气亦复下降故也。大抵非腹有极热者。不宜轻用。轻用之令人寒胃不食也。

寒性药品

马兜铃

【气味】苦寒无毒。阴中微阳。入手太阴经。

【主治】体轻而虚。熟则悬而四开有肺之象。故能入肺。味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钱氏补肺阿胶散用之。非取其补肺。乃取其清热降气。邪去则肺自安也。其中佐以阿胶糯米。

则正补肺之药也。汤剂中多用。亦能作吐。

寒性药品

枇杷叶

【气味】苦平无毒。阳中阴也。(凡用采其叶之极大者、其气乃足、用粗布拭去毛、以甘草汤洗一遍、用绵再拭干、以蜜涂炙过方用。)

【主治】呕哕不止。妇人产后口干。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大都枇杷叶气薄味浓。专入肺胃二经。而治病者取其功能下气。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也。

寒性药品

防己

【气味】辛平无毒。乃太阳本经药也。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大概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性大苦寒。能泻而中实热。亦能泻大肠补阴泻阳。凡十二经有湿热壅塞不通。及下注香港脚。除膀胱积热而庇其根本。非此不能治。然饮食劳倦阴虚生内热。元气谷食已亏。若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如人大渴引饮。是热在上焦肺经气分。只宜淡以渗泄。若用防己。则以下焦血分之药。逆疗其上。必为乱阶。又外伤风寒。邪传肺经。气分湿热。而小便黄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气病。禁用血药。若以防己为能散结而误用之。必令人身心烦乱。饮食短少。

寒性药品

海藻

【气味】苦咸寒无毒。纯阴而沉。

【主治】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溃。凡营气不调。外为浮肿。海藻咸能软坚。随各引经之药治之。可反夺以成其功。

寒性药品

牡蛎

【气味】咸平微寒无毒。入足少阴经。

【主治】化痰 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硬。以茶引之能去顶上结核。以大黄引之能消股间肿。以地黄引之能益精收涩止小便多。乃肾经血分之药也。故成无已云。牡蛎之咸。以消胸膈之满。以泄水气。又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故牡蛎又能止渴也。

寒性药品

贝母

【气味】辛平无毒。乃肺金气分中药也。

【主治】腹中结实。心下痞满。疗时疾黄胆。和砂糖丸含止嗽。烧灰油调敷人畜恶疮敛疮口。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与连翘同服主项下瘿瘤。故伤寒寒实结胸。外无热症者。

三物小陷胸汤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内有贝母也。俗以半夏有毒用贝母代之。不知贝母乃太阴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若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症。半夏乃所禁忌。贝母可为向导也。至于脾胃湿热。涎化为痰。久则生火。

痰火上攻。昏愦僵仆蹇涩诸症。贝母切不可代。必用半夏。古人治人面疮须用贝母。其入气分灼然可见。

畏(秦艽)

寒性药品

沙参

【气味】苦微寒无毒。入厥阴经。

【主治】滋养肝木。除寒热。安五脏。疗久咳肺痿。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补阴制阳。

反(漏芦) 恶(防己)

寒性药品

玄参

【气味】苦微寒无毒(勿犯铜器。饵之能噎人喉。丧人目。)入足少阴肾经。

【主治】心中懊 烦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凡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玄参治胸中氤氲之火。真圣剂也。

恶(黄 山萸肉 干姜 大枣) 反(藜芦)

寒性药品

丹参

【气味】苦寒无毒。平而降。阴中之阳也。入手少阴厥阴之经。心与胞胳血分之药也。

【主治】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下死胎。止血崩带下。调经脉不匀。排疮疡脓。止痛生肌长肉。定疝痛。

畏(盐水) 反(藜芦)

寒性药品

桔梗

【气味】辛苦微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少阴经。(去芦净米泔水浸一宿。焙干用。)

【主治】肺热气奔促咳逆肺痈。排脓。开提气血。咽中痛。非此不能除。清利头目。破滞及积块。诸药有此不能下沉。谓之舟楫。

寒性药品

犀角

【气味】苦酸咸寒无毒。阳中之阴也。入阳明经。(凡用磨汁服之。忌盐。妊娠勿服。能消胎气。)

【主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黑陷。或不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受用。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又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风邪热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疗诸血及惊狂斑痘之症。

寒性药品

牛黄

【气味】苦平有小毒。

【主治】小儿百病。诸惊痫寒热。口不开。大人癫狂。中风失音。清心化热。利痰凉惊。痘疮紫色。发狂谵语等症。盖牛之有黄。因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也。故还能治心及肝胆之病。凡中风入脏者。必用牛雄脑麝之剂。入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若风中于腑及血脉者忌用。恐反引风邪流入于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

寒性药品

芦荟

【气味】苦寒无毒。乃厥阴药也。

【主治】其功专于杀虫。清热明目。镇心。疗小儿癫痫惊风。祛五疳。杀三尸。研末敷 齿甚妙。治湿癣出黄汗。

寒性药品

郁金

【气味】辛苦寒无毒。属火与土有水。其性轻扬。上行入心及胞络。

【主治】补血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治阳毒。祛胃下血频痛。

寒性药品

竹沥

【气味】甘大寒无毒。姜汁为之使。(凡取竹沥。宜用淡苦竹者佳。以竹截长五六寸。以瓶盛倒悬。下用一器承之。周遭以火逼之。其沥滴流于器内。)

【主治】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养血清痰。风痰虚痰在膈胸。令人癫狂。痰在经络四肢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能达。治子冒风 。解射罔毒。凡阴虚则发热。竹沥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寒而能补。与山药寒补义同。大寒言其功。非独言其气也。其性滑痰。非助以姜汁不能行。诸方治胎产金疮口噤。与血虚自汗。消渴小便多。皆是阴虚之病。无不用之。然寒湿胃虚滑肠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

寒性药品

常山

【气味】苦寒有毒。为治疟之最要。不可多进。凡无水不作痰。无痰不成疟。水在上焦则常山能吐之。水在胁下则常山能破其辟而下其水。但得行血药为佐助。功可收其十全也。又纯热发疟。或蕴热内实之症。投以常山。大便点滴而下。大便似泄不泄者。佐以大黄泄利敷行。

可获全愈也。

寒性药品

乌梅

【气味】酸温平涩无毒。入脾肺二经血分。

【主治】止渴调中。去痰治疟。敛肺涩肠。噎膈蛔厥蚀恶肉。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 方中用者。取虫得酸而即止之之义也。

寒性药品

大戟

【气味】苦寒有小毒。阴中之微阳也。

【主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破症结。并甘遂同为泄水之重剂。盖水湿也。得气与火。

则凝滞而为痰为涎为涕为癖。故入心迷窍则成癫痫妄言妄见。入肺塞窍则成咳唾稠粘喘息背冷。入肝而留伏蓄聚则成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总以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善用之可奏奇功也。又钱氏谓肾为真水。有补无泻。而复云痘疮变黑归肾一症。乃用百祥膏下之以泻肾者也。盖非泻肾。

是泻其腑而脏自不实也。然其性苦寒有毒。最损真气。须认症确审。方可言用。

寒性药品

胡黄莲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补胆肝。明目。骨蒸劳热。妇人胎蒸。小儿惊痫。理腰肾。去阴汗。去果子积。性情功用与黄连同。

恶(菊花 白藓皮 玄参 芫花 姜蚕 冷水) 畏(款冬 牛膝)

寒性药品

荆芥

【气味】辛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入足厥阴经气分。

【主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疸。去邪。除劳渴冷风出汗。煮汁服之。捣烂醋和敷疔肿肿毒。治恶风贼风遍身 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助脾胃。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香港脚筋骨烦疼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及发斑。盖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

反(驴肉 无鳞鱼 河豚)

寒性药品

地骨皮

(凡使根掘得、以东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以熟甘草汤浸一宿焙干。)

【气味】苦寒。升也阴也。入足少阴手少阳经。

【主治】细锉拌面煮熟吞之去肾家风良。又益精气。

去骨热消渴。解骨蒸肌热消渴。风湿痹。坚筋骨凉血。治在表无定之风邪。

传尸有汗之骨蒸。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又治金疮神验。去下焦肝肾虚热。

寒性药品

琥珀

(凡用须分红松脂。石珀。水珀。花珀。物象珀。 珀。琥珀。其红松脂如琥珀。只是浊大脆纹横。水珀多无红色。如浅黄多皱纹。石珀如石重。色黄不堪用。花珀纹似新马尾松心。纹一路赤。一路黄。物象珀其内自有物命入用神妙。 珀之象珀之长。琥珀如血色。以布拭热。吸得芥子者真也。琥珀拾芥。乃草芥即禾草也。言云芥子误矣。入药用水调侧柏子末安瓷锅中。置琥珀于内煮之。从巳至申。当有异光。捣粉筛用。)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疗蛊毒。破结瘕。治产后血枕痛。止血生肌。合金疮。清肺利小肠。古方用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脾能运化。肺气下降。故小便可通。若血少不利者。反致其燥急之苦。

寒性药品

水银

【气味】辛寒有毒。

【主治】疮 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以敷男子阴。阴消无气。利水道。去热毒。主天行热疾。除风安神镇心。治恶疮 疥杀虫。催生下死胎。

(丹烧不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远矣。金汞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水银入耳能食人脑至尽。入肉令百节挛缩。倒阴绝阳。人患疮疥。多以水银涂之。性滑重直入肉宜谨之。头疥切不可用。恐入经络。必缓筋骨。百药不治也。)

寒性药品

朴硝

(炼白如银。能寒能热。能滑能涩。能辛能苦。能咸能酸。入地千岁不变。色青白者佳。黄者伤人。赤者杀人。)

【气味】苦辛寒无毒。又曰苦咸有小毒。得石苇为之使。

【主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五脏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胃中饮食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疗热胀。养胃消谷。治腹胀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通泄五脏百病及症结。治天行热疾头痛。消肿毒。排脓润毛发。

恶(麦句姜) 畏(三棱)

寒性药品

芒硝

【气味】辛苦大寒无毒。又曰咸有小毒。

【主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脉。利大小便及月水。

破五淋。推陈致新。下瘰 黄胆病时疾壅热。能散恶血。堕胎。敷膝疮。

【马牙硝】气味甘大寒无毒。又曰咸微甘。即英硝也。

【主治】除五脏积热伏气。末筛点眼赤。去赤肿障翳涩泪痛。亦入点眼药中用。功同芒硝。

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又云咸以 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 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故张仲景大陷胸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用芒硝以 坚去实。热结不至坚者不可用也。本草云朴硝味辛。是辛以润坚燥也。今人不用辛字。只用咸字。咸能 坚也。其义皆是。本草言芒硝利小便而堕胎。然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大黄引之。直入大腹。润燥坚泻热。而母子俱安。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之谓欤。以在下言之。则便溺俱阴。以前后言之。则前气后血。以肾言之。总主大小便难。溺涩秘结。俱为水少火盛。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之以苦。故用芒硝大黄相须为使也。芒硝气薄味浓。沉而降阴也。其用有三。去实热一也。涤肠中宿垢二也。破坚积热块三也。孕妇惟三四月及七八月不可用。余皆无妨。朴硝澄下。硝之粗者也。其质重浊。芒硝牙硝结于上。硝之精者也。其质清明。甜硝风化硝。则又芒硝牙硝之去气味而甘缓轻爽者也。故朴硝只可施于卤莽之人及敷涂之药。若汤散服饵。必须芒硝牙硝为佳。张仲景伤寒论。只用芒硝。不用朴硝。正此义也。

寒性药品

羚羊角

(凡用有神羊角甚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抵下牛。凡使不可单用。须要不折元对。绳缚。铁锉锉细。重重密裹避风。以旋旋取用。捣筛极细。更研万匝入药。免刮人肠。)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不魇寐。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湿风注毒伏在骨间。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作末蜜服。治卒热闷及热毒痢血疝气。摩水涂肿毒。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恶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治小儿惊痫。治山瘴及噎塞。治惊悸烦闷。心胸恶气。瘰 恶疮溪毒。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盖羊火畜也。而羚羊则属木。故其角入厥阴肝经甚捷。同气相求也。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

发病则惊骇不宁。狂越僻谬。魇寐卒使。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

疝痛毒痢。疮肿 。产后血气。而羚羊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角能降之。羚之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邪恶而解诸毒。本经别录甚着其功。而近俗罕能发扬。惜哉。

寒性药品

甘菊花

(菊之品凡百种。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性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九月应候而开者是也。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余皆医经不用。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浓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菊谱所载甘菊、邓州黄、邓州白者是也。)

【气味】苦平无毒。又苦甘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也。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分。红者行妇人血分。盖其性属土与金有水与火。

【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补阴血而养目益肝木。祛身上一切游风。目脱泪出。盖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损人胃气。即野菊花也。色黄而小。心如莲子。治痈肿疔毒瘰 眼 。

寒性药品

射干

【气味】苦平有毒。阳中阴也。

【主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苦酒摩涂毒肿。治疰气。消瘀血。通女人月闭。消痰。破症结胸膈满腹胀气喘 癖。开胃下食。镇肝明目。治肺气喉痹为佳。射干属金有木与火。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又治湿气因疲劳而发。变为便毒。又能降火。故古方治痹咽痛为要药。仲景治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者。有射干麻黄汤。又治疟母有鳖甲煎丸亦用射干。皆取其降厥阴相火。火降则血散肿消。痰结自解。瘕坚自破也。

寒性药品

薏苡仁

【气味】甘微寒无毒。(采得以糯米同炒、去米用良。亦有以盐汤煮过者)

【主治】筋急拘挛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肺痿吐脓血。治干湿香港脚。疗肺痈心胸甲错。

属土为阳明之药。故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

寒性药品

车前子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气癃。止痛利水道。治肝中风热。冲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其叶通五淋治尿血。

古驻景丸用车前以佐菟丝子良。以车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精气。与茯苓同功也。

寒性药品

莲藕

(其根藕。其实莲。其茎叶荷。)

【气味】甘平涩无毒。

【主治】补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主五脏不足伤中。益十二经脉血气。止渴去热。安心止痢。治腰痛及泄精。多食令人欢喜。止怒止泄消食。交心肾。浓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捣碎和米作粥饭食。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安靖上下君相火邪。盖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根茎花实。凡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自 而节。节生茎、生叶、生花、生藕。由菡萏而生蕊、生莲、生 、生薏。其莲 则始而黄、黄而青、青而绿、绿而黑。中含白肉。内隐青心。石莲坚刚。可历永久。薏藏生意。藕复萌芽。展转生生。造化不息。且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脾者黄宫。

所以交媾水火。会合木金者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权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

有瑞莲丸。皆得此理也。

寒性药品

【藕节】

气味涩平无毒。

【主治】捣汁饮。主吐血不止。及口鼻出血。消瘀血。解热毒。产后血闷。和地黄研汁入热酒小便饮。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

寒性药品

百部

(一名野天门冬。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传尸骨蒸劳。治疳。杀蛔虫寸白蛲虫及一切树木蛀虫。烬之即死。杀虱及蝇蠓。作汤洗牛犬去虱。火炙酒浸。空腹饮之。治疥癣去虫蚕咬毒。百部亦天门冬之类。故皆治肺病杀虫。但百部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门冬性寒而不热。热嗽宜之。此为异耳。

寒性药品

茵陈蒿

【气味】苦平微寒无毒。阴中微阳。入足太阳经又入足阳明经。

【主治】风湿结热。通关节。去伏瘕。通身发黄成疸。小便不利。故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黄。栀子柏皮汤治燥黄。为阳黄之要药。茵陈附子汤治阴黄。为阴分之通剂。各随寒热而君主之也。

寒性药品

瞿麦

【气味】苦寒无毒。阳中之阴也。

【主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逐膀胱邪逆。主五淋月经不通。

寒性药品

淫羊藿

【气味】辛寒无毒。(以夹刀夹去叶之四畔花枝。每一斤用羊脂四两拌炒。脂尽为度。)

【主治】益精气。补筋骨。疗四肢不仁。驱一切冷风。乃手足阳明三焦命门之药也。真阳不足者宜之。

寒性药品

茅根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胆。解酒毒。但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故能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胆水肿。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剂。致伤冲和之气。乌足知此哉。

寒性药品

牵牛子

(一名草金羚。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

【气味】苦寒有毒。

【主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治 癖气块。利大小便。除虚肿。落胎。治腰痛下冷脓泻蛊毒药。并一切气壅滞。和山茱萸服去水病。除气分湿热三焦壅结。逐痰消饮。

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达命门。牵牛乃感南方热火之化以生。若病湿极盛。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令湿去而气得周流可也。今人不问有湿无湿及湿之极与否。但遇伤食或有热症。即用牵牛克伐之药。暗蚀人之元气而不知耶。嗟夫。

寒性药品

萱草

【苗花】【气味】甘凉无毒(萱属水性。下走阴分。)

【主治】煮食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消食利湿热。作菹利胸膈。安五脏。令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

【根】【主治】沙淋。下水气。酒疸黄色遍身者捣汁服。大热衄血。研汁一大盏。和生姜汁半盏细呷之。吹乳乳痈肿痛。 酒服。以滓封之。

寒性药品

香附子

【气味】甘微寒无毒。阳中之阴。血中之气药也。入足厥阴手少阳经。能兼行十二经八脉气分。(盐便酒醋各从本方制用。)

【主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本草不言治崩漏。方中用治之者。是益气而止血也。又能逐去凝血。乃以血药引至气分而生血。令阳生阴长之义也。

寒性药品

侧柏叶

(凡用 去两畔并心枝丫。用糯泔浸七日。以酒拌蒸一伏时。每一斤用黄精自然汁十二两浸焙。又浸又焙。待汁干用之。此服食治法也。常用或生或炒。各从本方。)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治冷风历节疼痛。

止尿血。炙 冻疮。烧取汁涂头黑润鬓发。敷汤火伤。止痛灭瘢。服之疗蛊痢。作汤常服。

杀五脏虫。益人。柏属阴与金善守。故采其叶随月建。方取其多得月令之气。此补阴之要药。

其性多燥。久服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柏性后凋而耐久。禀坚凝之质。乃多寿之木。所以可入服食。道家以之点汤常饮。元旦以之浸酒辟邪。皆有取于此也。

畏(羊蹄草 菊花)

寒性药品

地肤子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膀胱热。利小便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去皮肤中热气。使人润泽。

散恶疮疝瘕。强阴。治阴卵 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

补气益力。夫众病皆起于虚。虚而多热者。加地肤子甘草。

【苗叶】【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捣汁服。主赤白痢。烧灰亦善。煎水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主大肠泄泻。和气涩肠胃。解恶疮毒。煎水日服。治手足烦疼。利小便诸淋。

寒性药品

山豆根

(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为佳。苗蔓如豆。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石鼠食其根。故岭南人捕鼠取肠胃曝干。解毒攻热效。)

【气味】甘寒无毒。(按沈括笔谈云。山豆根味极苦。本草言味甘大误矣。)

【主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发热咳嗽。治人及马急黄。杀小虫。含之咽汁。解咽喉肿毒极妙。研末汤服五分。治腹胀喘满。酒服三钱。治女人血气腹胀。又下寸白诸虫。丸服止下痢。磨汁服止卒患热厥心腹痛。五种痔痛。研汁涂诸热肿秃疮蛇狗蜘蛛伤。

寒性药品

白藓(根皮)

【气味】苦寒无毒。又气寒善行。味苦性燥。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只施之疮科浅矣。

【主治】头风黄胆。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落。皮肌急。壮热恶寒。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其花同功。治肺嗽。

恶(螵蛸 桔梗 茯苓 萆 )

寒性药品

旋复花

【气味】咸温有小毒。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而已。若病患涉虚者。此则走散太甚。不宜用之。恐冷利大肠也。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七物旋复代赭汤。治妇人有三物旋复汤。

治痰饮在两胁胀满。有旋复花丸。皆通泄之义也。用者详审之。

寒性药品

昆布

【气味】咸寒滑无毒。

【主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去面肿。疗恶疮鼠 。但昆布下气。久服瘦人。大抵海中菜皆能损人。不可多食。

寒性药品

淡竹叶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根】能堕胎催生。

寒性药品

【槐实】【气味】苦寒无毒。乃纯阴入肝经气分药也。

【主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久服明目益气。

头不白延年。治五痔疮 。以七月七日取之。捣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丸如鼠屎纳窍中。日三易乃愈。又堕胎。治大热难产。杀虫去风。阴干煮饮。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槐花】【气味】苦平无毒。又曰味苦色黄气凉。入阳明厥阴血分药也。

【主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研服。凉大肠。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崩中漏下。

寒性药品

金箔

【气味】辛平有毒。(生者有毒。熟者无毒。古方不见用者。必须烹炼锻屑为薄。方可入药也。)

【主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疗小儿惊伤五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魄。癫痫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血。骨蒸劳极作渴。并以薄入丸散服。

寒性药品

青黛

(其本原从波斯国来。不可复得。今以中国靛花为之。否则以青布烧灰可代。以靛充用。恐有锻石。)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同鸡子白大黄末敷疮痈蛇虺蜇毒。泻肝散五脏郁火。

寒性药品

通草

【气味】甘淡寒无毒。阳中之阴。降也。

【主治】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

通气上达而下乳汁。

寒性药品

龙胆草

【气味】苦涩大寒无毒。沉而降。阴也。入足厥阴气分。

【主治】益肝胆气。止惊惕。明目止烦。小儿惊痫。除下部风湿,除湿热。脐以下至足肿痛。酒浸则能上行外行。为柴胡使。泄火而疗眼中疾。相火寄旺于肝胆。龙胆能泻肝胆之热邪。而泻即是补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犹过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

恶(地黄)

寒性药品

天花粉

【气味】苦寒无毒。阴也。

【主治】解烦渴。行津液。心中枯涸者。非此不能除。与辛酸药为佐使。导肿气乳痈痔 疮疖。

寒性药品

蔓荆子

【气味】苦微寒无毒。阳中之阴。入太阳经。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主治】明目坚齿。利九窍。头痛脑鸣。目翳泪出。散风邪。凉诸经血。止目睛内痛。搜肝风。盖蔓荆实气清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皆头面风虚之症也。

寒性药品

夏枯草

【气味】苦辛寒无毒。补养厥阴血脉之药。

【主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瘕。散瘿结气。脚肿湿痹。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

寒性药品

灯心草

【气味】甘寒无毒。阳也。

【主治】泻肺。治阴窍涩不利。行水。除喉风痹塞。燥灰涂乳上饲小儿夜啼。以粳米粉浆染过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于水上者。是灯心也。降心火。通气散肿。祛衄血不止。

寒性药品

天竹黄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小儿惊风天吊。去诸风热。镇心明目。滋养五脏。治中风卒坠。失音不语。大抵凉心经。去风热。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也。

寒性药品

青蒿(叶茎根子)

【气味】苦寒无毒。使子勿使叶。使根勿使茎。四件若同使。翻然成痼疾。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之症。皆少阳厥阴血分之病。

【主治】补中益气。疥瘙痂痒。治留热在骨节间。疟疾寒热往来。生捣汁捣敷金疮止血止疼。

灰淋汁。和锻石疗恶毒疮效。

寒性药品

秋石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虚劳冷疾。小便遗数。漏精白浊。滋肾水。养丹田。润三焦。消痰咳。退骨蒸。软坚块。

寒性药品

茜根

【气味】苦寒无毒。阴中之阴也。

【主治】色赤而气温。味微酸而带咸。色赤入荣。气温行滞。味酸入肝。咸走血。手足厥阴血分之对剂也。故专于行血活血。治女子经水不通。可为主药。

寒性药品

漏芦

【气味】咸寒有毒。足阳明本经之药。

【主治】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疗乳痈瘰 。行痘疹热。古方治痈疽发以漏芦汤。尤其功之首称也。

寒性药品

蝉蜕

【气味】咸甘寒无毒。

【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寒热惊悸。妇人乳难。胞衣不出。杀疳虫。去壮热。治肠中幽幽作声。疮疹出不快利。治风热痘疹作痒。头风眩晕。破伤风及疔肿毒疮。除目昏障翳。盖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吸露。其气清虚。故其所主皆疗一切风热之症。古人用身。后人用蜕。

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各从其类也。又主哑病夜啼者。取其昼鸣而夜息也。

寒性药品

蟾蜍

(凡蟾目赤腹无八字者不可用。)

【气味】辛凉微毒。

【主治】盖蟾蜍土之精也。上应月魄而性灵异。穴土食虫。又伏山精制蜈蚣。故能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 。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大抵此物能攻毒拔毒。钱氏治小儿疳泻痼热如圣丸。用之为君妙甚。

寒性药品

蜗牛

(状类蛞蝓。但背另负壳也。)

【气味】咸寒有小毒。

【主治】小儿肿风撮口。利小便。消喉痹。研敷治蜈蚣蝎虿毒。所主诸病。大抵有解热消毒之功也。蜗牛壳治一切疳疾。疗面上赤疮。鼻上酒渣。久利下脱肛。

寒性药品

穿山甲

【气味】咸微寒有毒。入厥阴阳明经。

【主治】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疗蚁疮癞。及诸疰疾疥癣恶疮。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

故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言其迅速也。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寒性药品

象牙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风痫惊悸。一切邪魅精物。热疾骨蒸。及诸疮。并宜生屑入药。诸铁及杂物入肉。

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凡夏月合药。宜置象牙于傍。取其辟邪镇心。疗一切邪魅迷惑之疾也。

寒性药品

甘遂

【气味】甘寒有毒。阳也。

【主治】大腹肿满。泻十二种水气肿满。若水溢胸中。非此不能除。仲景治心下留饮与甘草同用。取其相反而立功也。又河间治水肿不全消者。以甘遂末涂腹绕脐令满。内服甘草水。

其肿便去。亦反治之义也。

寒性药品

雄黄

【气味】苦平寒有毒。

【主治】杀百毒。辟百邪。杀蛊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伤。佩入丛草即不畏蛇。大抵雄黄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有患者疡生于颊连齿辅车。外肿若覆瓯。内溃出脓血。痛楚难忍。以雄黄为君。佐之以石胆丹砂矾石磁石。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着。用鸡羽扫取以注疮。恶肉破而骨自尽出也。雄黄雌黄俱是同产。但以山阴山阳受气不同耳。服食家重雄黄。取其得纯阳之精也。雌黄则兼有阴气。大寒不入药饵。

寒性药品

荞麦

【气味】甘平寒无毒。

【主治】降气宽肠。压丹石毒。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之。若脾胃虚寒人食之。则大脱元气而落须眉。

寒性药品

山楂

【气味】酸冷无毒。

【主治】消食积。补脾健胃。行结气。消肉积滞血痛胀。化血块气块。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多服之则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

寒性药品

漏蓝子

(一名木鳖子。)

【气味】苦辛有毒。

【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凡漏疮年久者。复其元阳。当用漏蓝子辈加减用之。如不当用而轻用之。又恐热气乘虚变移结核。而为害尤甚也。按类编云。一人两足生疮。臭溃难近。

夜宿五夫人祠下。梦神授方用漏蓝子一枚。生研为末。入腻粉少许。井水调涂。依法治之果愈。盖此物不堪服饵。只宜入疮科也。

热性药品

附子

【气味】辛温有大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浮中之沉。无所不至。入手少阳足少阴三焦命门之剂。

【主治】风寒咳逆。温中。散脏腑沉寒。拘挛膝痛。补虚散壅。脊强而厥。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下痢赤白。助阳退阴。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近世阴症伤寒。往往疑似。不敢遽用。直待阴极阳竭。而莫之救。则惑之甚也。岂知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功。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祛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驱除在里之阴湿。功能退阴扶阳。起死回生。信不诬也。仲景八味丸用为少阴经之向导。又其性走而不守。健悍走下。以行地黄之滞。后人不审。相习为治风之药。并为补药。亦惑之甚也。又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是也。又曰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则补命门真火。川乌头即生附子之母。气辛温。功同附子而稍缓。又曰川乌头性轻疏。温脾去风。又云服乌附药。并宜冷服。谓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以寒。则阴气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热。则拒格而不纳。热药冷冻饮料。下嗌之后。冷体既清。热性便发。而病气随愈。不违其情。而致大益。此热因寒用。反治之妙也。天雄乃种附子而内中生出者。又或附子中变换而出。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元素曰。非天雄不能补上焦之阳虚。但思上焦阳虚。即属心肺之分。当用参 。不当用天雄。不知补下即所以益上。先贤非误认上尖为上药也。

热性药品

干姜

【气味】辛温无毒。半浮半沉。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云大辛大热。为阳中之阳。

【主治】其用有四。通心助阳。去脏腑沉寒痼冷。发诸经之寒气。疗感寒腹痛。故肾中无阳。

脉气欲绝。附子为引。名姜附汤。亦治中焦寒邪淫胜之症。又能补下焦。故四逆汤用之以治里寒。理中汤用之以回阳气。或言干姜为心脾二气分之药。则当补心气之不足。补脾胃之空虚。今理中汤用之言泄不言补何也。盖辛热燥湿。泄脾中寒湿邪气。非泄正气也。邪去而正自升。只言其泄之功可也。又或云服干姜以治中者。恐其僭上。不可不知。何也。盖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然温肺必和之以五味。温胃必和之以人参。而概缓之以甘草之甘。庶不致壮火而食气也。久服令人目暗。孕妇不可食。恐令胎内消。炒黑为灰。能引血药入血分。引气药入气分。另有奇功。

热性药品

草豆蔻

【气味】辛温涩无毒。纯阳而浮。入足太阴阳明经。

【主治】风寒客邪。散滞气。利膈上痰。若身受寒邪。口食寒物。胃寒作痛。用之如鼓应桴。若热郁者。则不可用。恐其积温成热。有偏胜之患也。

热性药品

白豆蔻

【气味】大温无毒。轻清而升。阳也浮也。入手太阴经。

【主治】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饮食。温暖脾胃。感寒腹痛。止呕逆翻胃。去太阳经目内大红筋。别有清高之气。补上焦元气之不足。

热性药品

肉豆蔻

【气味】辛温无毒。入手足阳明经。(采得。须以糯米粉和包裹。投灰火煨熟用。)

【主治】宿食痰饮。积冷胸腹胀痛。霍乱呕逆。性属金而能上。可温中以补脾。又称其能下气者。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

热性药品

缩砂仁

【气味】辛温涩无毒。阳也浮也。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经。

【主治】脾胃气结滞不散。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其性属土。故能醒脾调胃。引诸药归宿丹田。得白蔻为使则入肺。得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得茯苓为使则入肾。与赤白石脂为使则入大小肠。得条芩白术为使则安胎。又冲和之气随所入而得其平也。

热性药品

吴茱萸

【气味】辛温有小毒。阳中阴也。半浮半沉。入足太阴经血分。少阴厥阴经气分。

【主治】温中下气。止心痛诸冷绞痛。利痰暖胃。通关节。开郁化滞。凡浊阴不降。厥阴上逆。咽膈不通。食则令人口开目瞪。阴寒膈塞。气不得下。此病不已。卒致寒中腹满膨胀下利。宜以吴茱萸之苦热泄其逆气也。故仲景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用之治厥阴病及温脾胃为对症之剂。然其为性。下气最速。肠虚之人。服之愈甚。又气上冲膈。多食冲眼。又脱人发。

不可不知。

热性药品

肉苁蓉

【气味】干微温无毒。(酒浸一宿。刷去砂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复以甑蒸之。从午至酉。又用酥炙得所。方可入丸。)命门相火不足者。以此补之。乃肾经血分药也。

【主治】五痨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强阴益精。女子带下阴痛。但属土而有水与火。

虽能峻补精血。骤多用之。则反滑大肠。

热性药品

生姜

【气味】辛微温无毒。浮而升。阳也。

【主治】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其用有四。制浓朴半夏毒。发散风邪。温中去湿。益脾胃药中之佐。主伤寒头痛鼻塞。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与大枣同用。调和脾胃。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或问生姜辛温入肺。何以云入胃口。曰俗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及累之系。便是胃口。与肺系同行。故能入肺而开胃口也。又或问夜间勿食生姜。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开发之。则违天道。故夜不宜食也。凡早行山谷。口含少许。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之。立可解散。不彻姜食。言可常食以通神明也。

不多食。恐其太辛走气也。秋不食姜。令人泻气。以夏月火旺。宜汗散之。故食之不禁。秋则肺气宜收。所当禁也。去皮用则温。留皮则凉。

热性药品

五味子

【气味】酸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入手太阴血分。足少阴气分。

【主治】收散气止嗽。补元气不足。止泻痢。生津液。止渴壮水。镇阳强阴。益男子精。明目暖水脏。凡黄昏喘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唯五味子能敛而降之。或以其食之多致虚热者。辄云用治肺之虚寒。则更不取其除热之说。岂知其能收肺气。即是除热。补肾之功。即是暖水脏之功也。但有外邪者。不可骤用。恐闭其邪气。必先发散而后用之。乃为良耳。又五六月宜常服五味子汤。以益肺金之气。盖五味子之酸能泻丙火而益庚金也。仲景八味丸用此述类形象为肾气丸。总以五味悉具。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而益脾胃。在上则滋源。在下则益水也。

热性药品

桂枝

【气味】辛温无毒。体轻而上行。浮而升阳也。入足太阳经。(即取木桂之最薄者。去其粗皮是也。)

【主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止烦发汗。去皮肤风湿。泄奔豚。散下焦蓄血。利肺气。

疗痛风。横行手臂。或曰本草言桂枝能止烦出汗。故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之症。凡数处皆用桂枝汤。此与本草之义甚相符合。又云无汗不得用桂枝。汗家不得重发汗。则桂枝又所禁用。而仲景伤寒有汗多之症。凡数处每用桂枝甘草汤。此又似用桂枝以闭汗也。其说何以辨之。盖太阳中风。阴弱而汗自出。此为卫实荣虚。故发热汗出也。又太阳病非中风。而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而阴虚阳必凑之也。皆用桂枝汤以发其汗。乃调其荣气。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然则桂枝汤下发汗之发字。当认作出字。汗自然发出。非若麻黄症。必以麻黄开发腠理而出其汗也。则凡仲景之用桂枝汤以发汗者。其症必皮肤疏泄。自汗脉浮缓。风邪干于卫气者。为对症之剂。其汗多而用桂枝甘草汤者。盖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而肺气自虚。虚则当补其母。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泄土中之木而固脾。使以姜枣以通行脾之津液。如是而荣卫无不调和矣。荣卫既和。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明乎此。而仲景之治伤寒有汗。用桂枝不令重发其汗者。是解肌之妙用也。若太阳中风。腠理致密。荣卫邪实。津液禁固。其脉浮紧。发热而汗不出者。则属麻黄症。不可以桂枝为能发散解肌利关节而误用之也。

热性药品

肉桂

【气味】甘辛大热有小毒。阳中之阳浮也。去其外之粗皮。是为肉桂。入足少阴太阴经血分。

【主治】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渗泄止渴。去荣卫中风寒。表虚自汗。春夏为禁药。

秋冬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治寒痹风喑。阴盛失血。泻痢惊痫。故凡小儿惊风及泄泻。并用五苓散以泄丙火。渗土湿。内用肉桂者。抑肝风而扶脾土也。医录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也。

热性药品

川芎

【气味】辛温无毒。浮而升阳也。少阳本经引经之药。又入手足厥阴气分。

【主治】中风入脑头痛。面上游风。治一切面。一切气。一切血。破宿血。养新血。长肉诸疮疡及排脓。凡郁在中焦。须开提以升其气。解诸郁而通阴阳者。非川芎不为功。凡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也。若助清阳之气而能令气行血调者。非川芎而谁济。但单服过久。则辛喜归肺。肺气偏胜。恐金来贼木。故有暴亡之患。若配合得宜。定无此害。

热性药品

续断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妇人崩漏。子宫冷。腰痛。关节缓急。入平胃散治痢尤效。

热性药品

白术

【气味】甘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阳少阴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六经。(用乳汁润之。以制其性。脾病以陈壁土炒过。窃土气以助脾也。)

【主治】温中去脾胃湿。除脾胃热。强脾胃气。进饮食。和脾胃以生津液。止肌热。治四肢困倦。目不能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凡中焦不受湿不能下利。必须白术以逐水益脾。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消痞。故枳术丸以之为君。然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液何由而生。故曰膀胱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

而津液自生矣。

热性药品

益智仁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客寒犯胃。和中益气。补肾虚滑沥。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盖心者脾之母。欲使食化。不必专于和脾。火能生土。当使心药入脾胃药中。益智仁能于土中益火也。然虽脾经本药。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汤则入脾。在大凤髓丹则入肾。三脏各有子母相顾之义。盖随所引而相补一脏也。

热性药品

麻黄

【气味】苦温无毒。轻清而浮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太阳经。兼走手少阴阳明二经。

【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通九窍。开毛孔。治咳逆上气。凡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行。谓之表实。非麻黄之轻清。不可以散浊实。但太阳寒水之经。经脉循背下行。本寒而又受外寒。固宜发汗以泄表实。或饮食劳倦及杂病自汗表虚之症。用之则汗过亡阳。脱人元气。不可不禁。仲景治伤寒有汗用桂枝。无汗方用麻黄。伤寒伤风而咳嗽合用麻黄桂枝汤。其用意慎且重也。麻黄虽太阳发散重剂。为发散肺金火郁之药。其说何也。盖寒伤荣。荣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憎寒。其症面赤怫郁。

热性药品

乳香

【气味】微温无毒。纯阳入手少阴心经。

【主治】活血定痛。疗风水毒肿瘾疹痒毒。止霍乱中恶。中邪气。托理护心。活血伸筋。治妇人产难折伤。盖乳香香窜能入心经。故内托护心散用之透彻疮孔中。使毒瓦斯外出。不致内攻也。

热性药品

鹿茸

【气味】甘温无毒。(采得。不可以鼻嗅之。中有小白虫。视之不见。入人鼻则为虫颡。不可药也。)

【主治】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蜀中市上一道人货班龙丸。一名茸珠丹。大醉高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慢说。唯有班龙顶上珠。能补玉堂阙下穴。盖其方用鹿茸鹿角胶鹿角霜是也。

热性药品

虎骨

【气味】辛微热无毒。

【主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注疼痛。治恶疮鼠 。杀犬咬毒。初生小儿煎汤浴之。

辟恶气。去疮疥惊痫鬼疰。长大无病。盖虎骨通可用。凡辟邪疰。治惊痫温疟。疮疽头风。

当用头骨。治腰背诸风。当用脊骨。治手足诸风。当用胫骨。各从其类也。但虎之一身筋节气力。皆出前足。故以胫骨为胜。

热性药品

荜茇

(凡使去挺用头。以醋浸一宿。焙干。以刀刮去皮栗子令净乃用。免伤人肺。令人上气。)

【气味】辛大温无毒。阳也。浮也。入手足阳明经。然辛热耗散。能动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

【主治】温中下气。补腰脚。杀腥气。消食。除胃冷阴疝癖。霍乱冷气。心痛血气。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痢。与阿魏和合良。得诃子人参桂心干姜。治脏腑虚冷肠鸣神效。治头痛鼻渊牙痛。但荜茇走肠胃冷气。呕吐心腹满痛者宜之。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热性药品

腽肭脐

(一名海狗肾。用酒浸一日。纸裹炙香。锉捣。或于银器中以酒煎熟合药。以汉椒樟脑同收不坏。)

【气味】咸大热无毒。

【主治】男子宿症气块。积冷劳气。肾精衰损。多色成劳瘦悴。补中。益肾气。暖腰膝。助阳气。破症结。疗惊狂痫疾。五劳七伤。阳痿少力。肾虚。背膊劳闷。面黑精冷最良。和剂局方治诸虚损有腽肭脐丸。今之滋补丸药中多用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大抵与苁蓉锁阳之功相近。亦可同糯米法面酿酒服。

热性药品

天雄

(乃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其长而尖者。谓之天锥。象形也。)

【气味】辛温有大毒。

【主治】大风寒湿痹。 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阳道。

暖水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下胸膈水。破 癖结。

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背脊伛偻。霍乱转筋。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但乌附天雄。皆是补下焦。命门阳虚之药。补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阳虚。即属心脾之分。当用参。不当用天雄也。且乌附天雄之尖。皆是向下生者。其气下行。其脐乃向上生苗之处。皆误认尖为上耳。

热性药品

韭子

(入药拣净。蒸熟曝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气味】辛甘温无毒。阳也。

【主治】梦中泄精溺血。暖腰膝。治鬼交甚效。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故三因方治下元虚冷。小便不禁。或成白浊。有家韭子丸。盖韭乃肝之菜。入足厥阴经。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素问云。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热性药品

乌头

(草乌头。或生用。或炮用。或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

【气味】辛温有大毒。

【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痰。脐间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 痛。 癖气块。齿痛。益阳事强志。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但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若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药性论言其益阳事。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只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

反(半复 栝蒌 白芨 贝母 白蔹) 恶(藜芦) 伏(丹砂 砒石) 忌(豉汁) 畏(饴糖 黑豆 冷水能解其毒)

热性药品

鹿角

【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也。除少腹血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盖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阴也。

热性药品

鹿角胶

【气味】甘平无毒。(修治之法。取全角锯断约二三寸。以物盛于急水中浸数十天或百日。

取出。刮去筋膜净。以 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少歇。成时不用火。摅去角霜。复以文火熬之成膏矣。)

【主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男子四肢作痛。脏气损弱。长肌益髓。又治痨嗽。尿精。尿血。疮疡肿。

热性药品

紫苏

【气味】辛温无毒。其味辛。则入气分。其色紫。则入血分。

【主治】下气除寒。其子尤良。解肌发表。定喘安胎。泻肺实。随所引而各治一经之邪。久服之则泄人真气。脾胃寒弱之人。过服多致滑泻。)

热性药品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和中下气。补五脏。主呕逆。止泄痢。消暑。其性温平得乎中和。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而除湿解毒也。

热性药品

麝香

【气味】辛温无毒。(凡使以当门子方妙。不可近鼻。有白虫入脑患癞。久带其香透关。令人成异疾。)

【主治】辟恶气。去三虫蛊毒及惊怖恍惚。疗鼻塞不通。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又疗蛇虫溪瘴毒。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凡诸风诸气诸痛惊痫症瘕可用之为引导。若五脏之风。不可用之以泻卫气。口鼻出血。乃阴盛阳虚。有升无降。不可用之令阳不得补。阴不得抑。妇人以血为主。凡血海虚而寒热盗汗者宜补养之。不可用之以过散其液。

热性药品

当归

【气味】苦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血分。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稍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凡用以酒洗净。晒干入药。)

【主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温中止痛。补诸不足。和血补血。故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必先补心益血。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以当归补助之。凡血受病。致壅而不流。乃致作痛。若散内寒。助心和血。使气血各有所归。以当归向导之。入手少阴。以其心生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然补气须同人参黄 。行气须同大黄牵牛。引热须从桂附茱萸。引寒须从芒硝大黄。用本病宜酒制。有痰以姜制。导血归源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以生地条芩为佐。古方四物汤。以当归为君。芍药为臣。地黄为佐。芎 为使。总之血药不可舍当归也。

热性药品

山茱萸

【气味】酸涩无毒。阴中之阴。入足厥阴少阴经气分。

【主治】温中。逐寒湿痹。强阴益精。疗耳鸣。补肾虚。兴阳道。添精髓。止老人尿不节。

暖腰膝。助水脏。逐一切气。破症结温肝。仲景八味丸用之。取其味酸涩。可以秘精而收滑也。

热性药品

秦椒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除风邪气。温中去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上气咳嗽。久风湿痹。治恶风遍身四肢 痹。口齿浮肿摇动。女人月闭不通。产后恶血痢。多年痢。疗腹中冷痛。生毛发灭瘢。能下肿湿气。

恶(苦蒌 防葵) 畏(雌黄)

热性药品

蜀椒(即川椒。)

【气味】辛温有毒。椒乃纯阳之物。入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之药。

【主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热痹痛。下气。除六俯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宿食肠 。下痢泄精。治水肿黄胆。杀虫鱼毒。久服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

明目。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治咳嗽腹内冷痛。除齿痛。破症结开胸。治天行时气。产后宿血。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止呕逆。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脏。下乳汁。灭瘢。生毛发。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但椒红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禀南方之阳。受西方之阴。故能入肺散寒也。

热性药品

独活

【气味】苦甘平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足太阳经行风药。入足厥阴少阴经气分。

【主治】疗诸贼风百节痛。诸风湿冷。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得细辛治头痛如神。两足寒痹不能动履。偕牛膝木瓜燥湿立效。

热性药品

浓朴

【气味】苦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主治】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呕不止。泄痢淋露。盖浓朴气温。能泻胃中之实。故平胃散用之。佐以苍术。所以平胃土之太过。以致于中和也。然虚弱之人。胃气不实。误服脱人元气。又不可不斟酌为用也。

热性药品

代赭石

【气味】苦寒无毒。乃肝与包络二经血分药也。

【主治】女子赤沃漏下带下百病。产难胞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安胎健脾。止反胃吐血鼻衄。月经不止。肠风痔 。泻痢脱精。夜多遗溺。小儿惊痫疳疾。金疮长肉。辟鬼魅。故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盖怯则气浮。唯重可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也。

热性药品

葫芦巴

(一名苦豆。凡入药淘净。以酒浸一宿。晒干。蒸熟或炒过用。)

【气味】苦大温无毒。

【主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 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治冷气疝瘕。寒湿香港脚。益右肾。暖丹田。

热性药品

生卷柏

(一名长生不死草。凡用以盐水煮半日。再以井水煮半日。晒干焙用。)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久服轻身和颜色。止咳逆。治脱肛。

结。头中风眩痿 。强阴益精。通月经。镇心。除面 头风。暖水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热性药品

菖蒲

(采得。以铜刀刮去黄黑硬节皮。蒸熟曝干用。如泥菖夏菖二种不堪入药。)

【气味】辛温无毒。其有五德。能配五行。叶青。花赤。节白。心黄。根黑。

【主治】一切诸风。手足顽痹。瘫痪不遂。五劳七伤。坚骨髓。长精神。开胃和血。固齿明目。泽皮肤。去寒热。除三尸九虫。时疾瘴疫。开心孔。通九窍。唯石上生者为佳。

热性药品

良姜

(东壁土炒过。入药用。)

【气味】辛大温无毒。纯阳而浮。入足太阴阳明经。

【主治】胃中冷逆。霍乱腹痛。噫逆胃寒者宜之。人参茯苓佐之。解散胃中之风邪。

【红豆蔻】【气味】辛温无毒。阳而浮也。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肠虚水泻。心腹绞痛。霍乱。呕吐酸水。解酒毒。冷气。消瘴雾毒瓦斯。去宿食。温腹肠吐泻痢疾。治噎膈反胃。虚疟寒胀。李东垣脾胃药中常用之。亦取其辛热芳香能醒脾。

温肺散寒。燥湿消食之功尔。若脾肺素有伏火者。切不宜用。

热性药品

丁香

(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

【气味】辛温无毒。纯阳。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方中多用雌者力大。膏煎中若用雄须去丁。盖乳子发人背痈也。不可见火。)

【主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风毒诸肿。齿疳 。能发诸香。风 骨槽劳臭。杀虫。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五痔。治冷气冷劳。反胃鬼疰蛊毒。杀酒毒。消 癖。疗肾气奔豚气阴痛腹痛。壮阳暖腰膝。疗呕逆甚验。去胃寒。理元气。气血盛者勿服。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等症。必运气在寒水司天之际。又值严冬郁遏阳气。故用大辛热之剂发之者也。若不分气血虚实寒热经络。一概骤用。其杀人也必矣。

【鸡舌香】【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风水毒肿。霍乱心痛。去恶热。吹鼻杀脑疳。入诸香中令人身香。同姜汁涂拔去白须。孔中即生黑者异常。

热性药品

畏(郁金)

石硫黄(硫黄秉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性质通硫。色赋中黄。故名硫黄。含其猛毒为七十二石之将。故药品中号为将军。外家谓之阳侯。亦曰黄牙。又曰黄 砂。)

【气味】酸温有毒。

【主治】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下部 疮。杀疥虫。古方未有服饵硫黄者。本经所用。只于治疮蚀。攻积聚冷气脚弱等。而近世遂火炼。治为常服丸散。观其治炼服食之法。殊无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论议。故服之其效虽紧。而其患更速。可不戒之。土硫黄辛热腥臭。

只可治疥杀虫。不可服也。

热性药品

灵砂

(庚辛玉册云。灵砂者至神之物也。硫汞制而成形。谓之丹基。夺天地造化之功。窃阴阳不测之妙。可以变化五行。炼成九还。其未升鼎者谓之青金丹头。已升鼎者乃曰灵砂。灵砂有三。以一伏时周天火而成者。谓之九转灵砂。以地数三十日炒炼而成者。谓之医家老火灵砂。并宜桑灰淋。醋煮伏过用乃良。)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五脏百病。养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满。益精神。杀精魅恶鬼气。久服通神明不老。轻身神仙。令人心灵。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头旋。吐逆霍乱。反胃心腹冷痛。升降阴阳。既济水火。调和五脏。辅助元气。研末。糯糊为丸。枣汤服。最能镇坠神丹也。故时珍曰。硫黄阳精也。水银阴精也。以之相配夫妇之道。纯阴纯阳。二体合璧。故能合造化之妙。而升降阴阳。既济水火。为扶危拯急之神丹。但不可久服耳。苏东坡言此药治久患反胃及一切吐逆。小儿惊吐。其效如神。有配合阴阳之妙故也。时珍常以阴阳水送之尤妙。

热性药品

荜澄茄

(生南海诸国。向阴者为澄茄。向阳者为胡椒。凡采得去柄及皱皮子用。酒浸蒸之从巳至酉。杵细晒干。入药用。)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下气消食。去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疗鬼气。能染发及香身。治一切冷气痰癖。并霍乱吐泻肚腹痛。肾气膀胱冷。暖脾胃。止呕吐哕逆。

热性药品

蓬莪术

(凡使于砂盆中以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 干。重筛过用。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乘热捣之即碎如粉。今人多以醋炒或煮熟入药。取其引入血分也。)

【气味】苦辛温无毒。

【主治】心腹痛。中恶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酒研服之。又疗妇人血气结积。丈夫奔豚。破 癖冷气。以酒醋磨服。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通肝经聚血。

热性药品

檀香

【白旃檀】【气味】辛温无毒。阳中微阴。入手太阴足少阴。通行阳明之经也。

【主治】消风热肿毒。治中恶鬼气。杀虫。煎服止心腹痛霍乱。肾气痛。水磨涂外肾并腰肾痛处。散冷气。引胃气上升进饮食。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良。白旃檀调气。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辅以葛根缩砂益智豆蔻。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间。为理气之要药也。楞严经云。白旃檀涂身能除一切热恼。故西南诸番。皆用诸香涂身。取此义也。隋有寿禅师妙医术。作五香饮济人。沉香饮。檀香饮。丁香饮。泽兰饮。甘松饮。皆以香为主。更加别药。有味而止渴兼补益人。道书檀香谓之浴香。不可烧供上真。

【紫檀】【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摩涂恶毒风毒。刮末敷金枪止血止痛疗淋。醋磨敷一切卒肿。其白檀辛温气分之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药也。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治金疮。

热性药品

米醋

(惟米醋方可入药。极陈者方妙。)

【气味】酸苦温无毒。(不宜多食。多食损筋骨。不益男子。损人颜色。醋发诸药。不可同食。)

【主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理诸药消毒。治产后血晕。除症块坚积。

消食。杀恶毒。破结气心中酸水痰饮。下气除烦。治妇人心痛血气。并产后及伤损金疮出血昏晕。杀一切鱼肉菜毒。醋磨青木香。止卒心痛血气痛。浸黄柏含之治口疮。调大黄末涂肿毒。煎生大黄服治 癖甚良。散瘀血。治黄胆黄汗。产妇房中常以火炭沃醋气为佳。酸益血也。大抵醋治诸疮肿积块。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杀鱼肉菜及诸虫毒瓦斯。无非取其酸收之义。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也。

热性药品

五灵脂

(寒号虫屎也。此物多夹沙石。绝难修治。凡用。研为细末。以酒飞去沙石。晒干收用。)

【气味】甘温无毒。入足厥阴肝经。又气味俱浓。阴中之阴。入血分药也。

【主治】血分。肝主血。诸痛皆属于木。诸虫皆生于风。故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诸痛。治惊痫。除疟痢。消积化痰。疗疳杀虫。治血痹血眼诸症皆属肝经也。失笑散不独治妇人心痛血痛。凡男女老幼一切心腹胁肋少腹痛疝气。并胎前产后血气作痛。及血崩经溢。

百药不效者。俱能奏功。屡用屡验。真近世神方也。

恶(人参)

热性药品

骐竭

(即血竭。凡使。先研作粉筛过。入丸散中用。若同众药捣。则化作尘飞矣。)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心腹卒痛。金疮血出。破积血止痛生肉。去五脏邪气。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补虚。并宜酒服。补心包络肝血不足。益阳精。消阴滞气。敷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性急不可多使。却引脓。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螈 。时珍曰。骐 竭乃木之脂液也。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盖手足厥阴药也。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河间刘氏云。血竭除血痛为和血之圣药是矣。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此则专于血分者也。

热性药品

白花蛇

(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头尾各一尺有大毒不可用。

去皮骨。换酒浸三日。火炙去尽皮骨。此物甚毒。不可不防。炙过收之则不蛀。其骨刺须远弃之。伤人。毒与生者同也。)

【气味】甘咸温有毒。(得酒良。)

【主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瘙痒。大风疥癣。治肺风鼻塞。浮风瘾疹。身上白癜风 疡斑点。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瘰 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蛇性窜。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故能治风。而花蛇又食石南。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

热性药品

乌稍蛇

(其身乌而光。头圆尾尖。眼有赤光。至枯死眼不陷如活者。称之重七钱至一两者为上。十两至一镒者为中。粗大者力弥灭也。作伪者用他蛇熏黑。亦能乱真。但眼不光耳。采得去头及皮鳞。带子。锉断。苦酒浸一宿。漉出。柳木炭火炙干。再以酥炙于屋下。巳。地上掘坑埋一夜。再炙干用。或以酒煮干用亦可。)

【气味】甘平无毒。又曰有小毒。

【主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风瘙隐疹疥癣。热毒风皮肌生癞。眉髭脱落。 疥等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

热性药品

乌药

【气味】辛温无毒。气浓于味。阳也。入足阳明少阴经。

【主治】中恶心腹痛。蛊毒主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除一切冷霍乱。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厉。并解冷热。其功不可悉载。

猫鼠百病并可磨服。理元气。中气香港脚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频数及白浊。但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万治中风中气诸症。用乌药顺气散者。先疏其气。

气顺则风散也。严用和济生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升。泻中带补也。其方以人参乌药沉香槟榔各磨浓汁七分合煎。细细咽之。

热性药品

禹余粮

(石中有细粉如面故曰余粮。凡用。研水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

【气味】甘寒无毒。入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

【主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疗小腹痛结烦疼。主崩中。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 等疾。久服耐寒暑。催生固大肠。夫重可去怯。

禹余粮之重为镇固之剂。其性涩又主下焦前后诸病。

热性药品

鲫鱼

(和蒜食少热。同沙糖食生疳虫。同芥菜食成肿疾。同猪肝鸡肉雉肉鹿肉猴肉食生痈疽。同麦门冬食害人。)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合五味煮食主虚羸。温中下气。止下痢肠痔(夏月热痢有益。冬月不宜。)合 作羹主胃弱不下食。调中益五脏。合茭首作羹。主丹石发热。生捣涂恶核肿毒不散及 疮。同小豆捣涂丹毒。烧灰和酱汁涂诸疮十年不瘥者。以猪脂煎灰服治肠痈。合小豆煮汁服消水肿。

炙油涂妇人阴疳诸疮杀虫止痛。酿白矾烧研饮服治肠风血痢。酿硫黄 研酿五倍子 研酒服并治下血。酿茗叶煨服治消渴。酿胡蒜煨研饮服治膈气。酿绿矾 研饮服治反胃。酿盐花烧研掺齿痛。酿当归烧研揩牙乌髭止血。酿砒烧研治急疳疮。酿白盐煨研搽骨疽。酿附子炙焦同油涂头疮白秃。凡诸鱼属火。独鲫属土。有调胃实肠之功。若多食亦能动火。

热性药品

巴豆

(最能泻人。新者佳。用之去皮心膜熬令黄黑。捣如膏。乃和丸散。有用仁者。用壳者。用油者。有生用者。麸炒者。醋煮者。烧存性者。有研烂以纸包压去油者。谓之巴豆霜。

【气味】辛温有毒。又曰生温熟寒。有大毒。其性热味苦。气薄味浓。体重而沉降阴也。又性热味辛有大毒。浮也。阳中阳也。又生猛熟缓。能吐能下。能止能行。可升可降。

【主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主邪物。杀虫鱼。金疮脓血不利丈夫。杀斑蜇蛇虺毒。治十种水肿痿痹。落胎。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脏虫。及疥癞疔肿。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 耳聋。喉痹牙痛。利关窍。古人云。巴豆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若峻用则有戡乱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抚缓调中之妙。譬之萧曹绛灌。乃勇猛武夫。

而用之为相。亦能辅治太平。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肠。可以止泻。此发千古之秘也。

热性药品

沉香

(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凡使沉香。须要不枯。如觜角硬重沉于水下为上。半沉者次之。不可见火。欲入丸散。以纸裹置怀中待燥研之。或入乳钵以水磨粉晒干亦可。若入煎剂。惟磨汁临时入之。)

【气味】辛微温无毒。阳也。有升有降。(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

【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中。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任风湿皮肤瘙痒。气痢。补右肾命门。补脾胃及痰涎血出于脾。益气和神。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热性药品

橘皮

【气味】苦辛温无毒。又气薄味浓。阳中之阴也。可升可降。

【主治】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能温。能补能和。化痰治嗽。顺气理中。调脾快膈。通五淋。疗酒病。其功当在诸药之上。皆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仑。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故洁古张氏云。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下。盖此义也。同杏仁治大肠气 。同桃仁治大肠血 。皆取其通滞也。

热性药品

锁阳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虚人大便燥结者。啖之可代苁蓉。不燥结者勿用。

热性药品

桂心

(用紫色浓桂。去其内外之皮。取中间味辛者用之是也。)

【气味】苦辛无毒。阳中之阳浮也。入手少阴经血分。

【主治】一切风气。补五痨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治风痹骨节挛缩。

续筋骨。生肌肉。消瘀血。破 癖症瘕。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热性药品

米酒

【气味】苦甘辛大热有毒。

【主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通血脉。浓肠胃。润皮肤。养脾扶肝。止腰膝疼痛。但其味辛者能散。苦者能下。甘者能居中而缓。用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而能达极高之分。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然少饮则能和血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北人嗜饮生痰动火。醉卧当风。则成癜风。醉浴冷水。则成痛痹。服丹砂饮酒。则引药气入四肢。滞血化为痈疽。酒后食芥。缓人筋骨。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一切毒药因酒得者难治。酒浆照人无影不可饮。祭酒自耗不可饮。酒得咸而解者。以水制火。酒性上而咸润下也。得葛花绿豆粉而解者寒胜湿也。

热性药品

烧酒

【气味】辛甘大热有大毒。

【主治】辛甘则能升扬发散。其气燥烈。胜湿祛寒。则能开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饮。治泄疟而止腹痛。辛先入肺。则能调水道而通小便。热能生火铄金。大肠受刑。则令大肠燥结。暑月饮之。则膈快而胸畅。赤目洗之。则泪出而肿消赤散。此皆从治之法。盖所以劫之之剂也。但性甚燥烈若过饮不节。则败胃伤胆焚心。嗜饮之人甚多。近之市沽。又加以砒石草乌辣灰。升阳热燥助而引之。是在善于摄生者谨而节之也。

温性药品

谷精草

【气味】辛温无毒。浮而升。上行阳明。

【主治】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功在菊花上。

温性药品

白芥子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胸膈痰冷上气。醋研敷射工毒。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凡痰在胁下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能达。古方控涎丹用之。执此义也。

温性药品

木香

【气味】辛温无毒。沉而降。阴中阳也。乃三焦气分之药。(凡入理气药。只宜生用。不可见火。若实大肠宜面煨熟用。)

【主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积年冷气。温疟蛊毒。女人血气刺心。和胃泄肺。行肝经气。但其性辛劣。最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火邪。

不宜用也。凡诸气 郁。皆属于肺。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中焦气滞用之者。脾胃喜其芳香也。大肠气滞而后重。膀胱气不化而癃淋。肝气郁则为痛。下焦气滞而用之者。乃塞者通之也。

温性药品

半夏

【气味】辛平有毒。沉而降。阴中阳也。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凡采得以白芥子为末二两。酽醋三两。搅浊投半夏于内。浸洗去涎。涎若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又造曲法云。以半夏为主。入姜汁白矾。加以干面和搅作面。入楮叶包置篮中。候生黄衣。日干。久贮听用。极为良品。)

【主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嗽。脾胃湿。益脾胃之气。消肿散结。渴则忌之。但今人惟知半夏去痰不能益脾。孰知脾恶湿。湿则濡困。困则不能治水。半夏之性辛而能润。可使脾无留湿。湿去而土自燥。痰乃不生。其功之益脾何如也。又丹溪以二陈汤治一身之痰。庸医执之。概以有痰者。即以此方为对症之剂。岂知二陈汤唯风寒湿食之痰用之。乃宜至于劳痰失血用之。反能燥血。其所当禁用又何如也。又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贝母代之。岂知贝母乃太阴肺经之药。唯咳嗽吐痰。虚劳吐血。或痰中见血。诸郁咽痛喉痹。肺痈肺痿痈疽。妇人乳痈等症。此则宜以贝母为之向导。若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爆。皆能生脾胃湿热。令涎化为痰。久则痰火上攻。使人昏愦口噤偏废僵仆蹇涩不语。自非半夏何以行湿利窍。

通大便而泄小便。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各得滑泽自安也。又俗言半夏入方药中。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岂知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

入脾为痰。入肺为涕。半夏能流湿润燥。无形之咳。有形之痰。悉能荡涤必清。其泄肾非泄痰之本乎。又俗言半夏之辛。只能入肺散气。岂知止呕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之剂。如柴胡汤中用之。虽为止呕。亦能助柴胡黄芩之清凉。主寒热之往来。是又非足少阳阳明之对剂乎。然热痰佐以黄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多用则泻脾胃。诸血证及口渴者则禁用。是又在驱使者之得宜也。

温性药品

苍术

【气味】苦温无毒。又甘辛。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足太阴阳明太阳之经。

【主治】风寒湿痹。消痰水。暖胃消谷嗜食。瘟疾山岚瘴气。以其有雄壮上行之气。故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以其经疳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盖有止发之别。其余主治则同。脾精不禁。小便漏浊淋不止。腰背酸痛。宜用苍术以敛脾精。精生于谷故也。随经援引。务在驱使得宜。

温性药品

山药

【气味】甘平温无毒。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伤中。补虚羸。益气力。长肌肉。强筋骨。补五劳七伤。心气不足。泄精健忘。仲景八味丸用之。取其凉而善补。强阴益阳也。皮肤干燥者。亦此滋润之。

温性药品

阿胶

【气味】甘平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主治】吐血衄血。血淋尿血。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妇一切咳嗽喘急。肺痿及痈疽肿毒。滋阴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大抵阴不足者。

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也。

温性药品

莱菔子

【气味】辛甘平无毒。

【主治】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

止内痛。利气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莱菔属土有金与水。大抵入阳明少阳气分太阴气分。

下气之功居多。久服则渗人血。故与地黄何首乌同服。则令髭发皆白矣。

温性药品

威灵仙

【气味】苦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推新旧积。散皮肤大肠风邪。祛久积瘕症 癖。

膀胱宿脓恶水。威灵仙属木。乃治痛风之要药。其性好走。亦可横行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服之无不立效。然久服恐损真气。须知其性太疏利也。

温性药品

细辛

【气味】辛温无毒。轻清上浮而升。阴中阳也。入足厥阴少阴血分。为手少阴引经之药。(入煎剂不可过一钱。多则令人气闷。)

【主治】散咳逆头痛风湿痹痛。温中下气。益肝胆明目。利九窍。治恶风头风。止迎风泪下。除齿痛。故水停心下不行。则肾气燥。宜细辛之辛。以行水气而润燥。邪气自里之表。则胆气不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清少阴之症。

恶(山茱萸 黄 ) 忌(生茱) 畏(滑石) 反(藜芦)

温性药品

【气味】微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

【主治】灸百病。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止腹痛安胎。妇人带下。逐冷除湿。入火灸则气下行。入药服则气上行。艾附丸治心腹小腹诸痛。调女人诸病。胶艾汤治虚痢及妊娠产后下血。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寒湿香港脚。以此夹入袜内。

俱有奇功。或言其辛热久服火生。不知妄意求嗣之人。以辛热过剂。投以艾料。不谓诸药太辛。归咎于艾。夫岂艾之为罪耶。

温性药品

延胡索

【气味】辛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破产后恶血。行血中滞气。气中血滞。故疗心气小腹痛有神。达肾气。通经络立效。止下痢绞痛。妙不可述。

温性药品

白芷

【气味】辛温无毒。阳也。为阳明经引经本药。通行手足阳明经。亦入手太阴经。

【主治】风邪。止渴呕吐。头风侵目。迎风泪出。头眩目痒。目赤 肉。治疮痍疥癣。排脓长肌肉。

恶(旋复花)

温性药品

骨碎补

【气味】苦平温无毒。入足少阴经。

【主治】破血止血。补伤折骨中毒瓦斯。耳鸣及肾虚久泄。兼疗牙疼。

温性药品

羌活

【气味】苦辛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足太阳风药。

【主治】贼风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 斜。遍身 痹。赤目疼痛。故大无不通。小无不入。头痛之症。巨阳从头走足。惟厥阴与督脉会于颠。逆而上行。诸阳不得下。乃令头痛。

泻青丸用羌活。以其气雄能入太阳而和厥阴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