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陈澧撰

民国十九年石氏抄本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常道不可道,常名不可名也。常道常名谓道也。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是也。道在天地之先,而万古不变,故曰常也。既有天地之后,万变不穷,其道可道,其名可名,然变而非常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河上公注云:无名者谓道,有名谓天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欲,谓禁遏其欲也。常禁遏其欲,以观道妙,然万物皆有欲。出生入死,故又常以己之有欲。观万物之归趣也。河上云:徼』,归』也。观世俗之归趣。陆云:『徼』,『小道』也;『边』也;『微妙』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河上云:两者,谓有欲无欲也。澧谓:于其禁遏,名之曰无,于其本有,名之曰有也。】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一)。【知美善则竟为藏善,失其自然。】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官本云:各本俱作『形』。《释文》作『较』。盖用弼本。按:『生』、『成』、『形』、『倾』四字为韵,作『形』是。高下相倾,陆云:『倾』,高下不正貌。】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此六者,万物之自然。】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河上云:各自动也。】而不辞(二)。【河上云:不辞谢而歇止。】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三),是以不去。

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见,胡甸切。】使民心不乱,【各本无『民』字,从官本。】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河上云:除嗜欲,去乱烦。】实其腹,【河上云:怀道抱一,守五神也。】弱其志,【河上云:和柔谦让,不处权也。】强其骨,【河上云:爱精重施,髓满骨坚。】使常民无知无欲(四),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五),【智者喜于有为,使之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冲』,『虚』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故挫之也。】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河上云: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象帝之先。【河上云:道自在天帝之先。】

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与狗,至贱之物。】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王云:『橐』,『排橐』也。『钥』,『乐钥』也。】虚而不屈,【河上云:无有屈竭时。『屈』,《释文》作『掘』,云河上本作『掘』。】动而愈出,多言数穷,【陆云:王云:理数也。顾云:势数也。】不如守中。

六章

谷神不死,【『谷』,『虚』也。『谷神』,虚神也。《释文》:谷,古木反。中央无者也。】是谓玄牝。【『玄』,『幽深』也。『牝』,『窍』也。】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河上云:鼻、口之门,是乃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绵绵若存(六),用之不勤。【河上云:鼻、口呼噏,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又若无有,用气常宽舒,不当急疾勤劳也。】

七章

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七),以其不自生。【天地生物而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生而身先(八),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九)?故能成其私。【老氏之旨,在成其私。】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王云:人恶卑也。故几于道。河上云:水性几与道同。】居善也,心善渊,【河上云:水深空虚,渊深清明。】与善仁,【河上云:万物得水以生,与虚不与盈也。】言善信,【河上云: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也。】正善治,【河上云:无有不洗,清旦平也。】事善能,【河上云:能方能圆,曲直随形。】动善时。【河上云: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王云:持谓不失德也,既不失其德,又如其无德无功者也。】揣而锐之(十),【『揣』,『磨』也。顾云:『治』也。『锐』,《释文》作『悦』,云河上作『锐』。】不可长保(十一),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十二),天之道。【王云:四时更运,功成则移。】

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一』即所谓谷神不死者也,人身载营魂而抱神,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能不分其气,又极柔弱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云:当洗其心,使洁净也。心处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六十五章:以智治国,国之贼。】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十三)?【天门未详。河上云:天门谓鼻孔。王云:天门,天下之所由从也。开阖,治乱之际也。雌应而不倡,因而不为,言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官本云:按注义『无』似作『为』。澧谓作『为』是也。『为雌』即所谓守其雌也。河上注、王注,未定孰是。】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陆云:『埏』,河上云『和』也;『埴』,河上云『土』也。】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车以转轴者为用,器以容物者为用,室以出入通明者为用,皆在空虚之处。吴云:『无』者,空虚之处也。】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陆云:『爽』,差也。河上云:『亡』也。】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行而有害也。《左传》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行』,陆云:下孟反。】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吴云:但为实腹以养气,不为悦目而绚物也,但言不为目,益举一以包其四。】

十三章

宠辱若惊,【陆云:文简云:『宠』,『得』也;『辱』,失也。顾云:『若』,而也。】贵大患若身。【陆云:河上云:『贵』,畏也;身空也。】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上之荣辱,为下者得之,当若惊也。】失之若惊,【失之即辱也。】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若』,犹『乃』也。】

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陆云:『夷』,顾云『平』也;锺云『灭』也,『平』也。】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陆云:『皦』,『明』也。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陆云:『绳绳』,梁帝云:无涯际之貌。顾云:无穷不可序。】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容(十四)。【吴云:强为之模其外之容,下文七者是也(十五)。】豫焉(十六),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十七)。【『客』与『释』韵,作『容』者误也。】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十八)?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王云:『孰能』者,言其难也。官本云:《永乐大典》无『久』字。按:河上云: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生。其本似无『动』字。】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十九),故能蔽不新成。【官本云:『蔽』,《永乐大典》作『敝』是也。二十二章:敝则新。吴云:凡物敝则缺,新则成,敝而缺者,不盈也,新而成者,盈也。保守此道之人,不欲其盈,故能敝缺,不为新成。】

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致虚而极,守静而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所谓复也,荣必归于枯,生必归于死。】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二十),复命曰常。【『常』,『理』也。】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客,【知万物皆当归根复命,自不争竞,而能容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下知有君上而已。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王云:信不足焉,则有不信。】悠焉(二十一),其贵言,【行不言之教。】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我』、『百姓』,自谓也。不知上之功,故以为我自然也。】

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所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也。】慧知出(二十二),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文』,疑当作『民』。声之误也。『为』,去声。此三者,本以为民,而实不足以为民也。】故令有所属:【使民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王云:属之于素朴寡欲。】

二十章

绝学无忧。【绝学则无忧。】唯之于阿(二十三),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何若(二十四)?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王云:『以』,『用』也。】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孔德』,未详。王云:『孔』,『空』也。以空为德。】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见,胡甸切】。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二十五),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王云:无味不足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二十六)?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二十七)。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二十八);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见,胡甸切。】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二十九),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三十),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三十一)。域中有四大(三十二),而王居其一焉(三十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吴云:此言轻之本乎重也。】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吴云:此言动之主乎静也。】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谓以其身轻动于天下之上也。】轻则失本(三十四),躁则失君。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三十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揵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三十六),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据晁说之跋,则此数语为古本所无,独河上公本有之。】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三十七),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

知其雄,【以观其徼也。】守其雌,【以观其妙也。】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三十八)。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谷,亦水所归。】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无朴(三十九)。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因其器而用之,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因而用之,故制而不割。】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自行,或随人。】或歔或吹,【『歔』,河上本作『呴』。『呴』,『温』也。『温』,『寒』也。】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挫』,读若『莝』。《诗》郑笺:『莝』,『委』也。委,安也。河上本作『载』,云:『载』,『安』也。『隳』,『危』也。】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四十),【王云:『果』犹『济』也,言善用师者趣以济难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王云:『壮』,武力暴兴,喻以兵强于天下者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故暴兴必不道早已也。】

三十一章

夫佳兵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王文简云:古所谓兵者,皆指五兵而言,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佳』,当作『隹』。『隹』,古『唯』字。唯兵为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处。上言夫,唯下言,故文义正相承也。】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四十一)。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据晁说之跋,则王辅嗣以此章为非老子之言。】

三十二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四十二)。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四十三),知止可以不殆(四十四)。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四十五)。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不得为明也。】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不得为强也。】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河上云:无所不宜。】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四十六),常无欲可名于小(四十七);【『于』,犹『为』也。】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四十八)。以其终不自为大(四十九),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徃。【河上云:『象』,『道』也。圣人率大道则天下万物移心归徃之也(五十)。】徃而不害,安平太(五十一),【河上云:万物归徃而不伤害则国家安宁而致太平矣(五十二)。】乐与饵,过客止。【有声与味,众人悦之。】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五十三)。【吴云:客既过去,则其声容与味亦出而无复有。】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五十四),必固张之;将欲弱之(五十五),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阴谋藏于内,不露于外也。】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不可失其所依据。】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示人则恐失之。

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五十六),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河上云:复欲作巧伪者,侯王当身镇抚以道德。】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五十七)。【夫指民而言。】不欲以静,【无形,静也。】天下将自定。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王云:惟道是用,不德其德。《韩非》云: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又云:不得则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韩非》云:意无所制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王云:凡不能无为而为之者,皆下德也。仁义礼节是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五十八)。【王云:极下德之量上仁是也。足以及于无以为而犹为之耶。《韩非》云:仁者谓中心欣然爱人,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又云:义者,宜也。宜而为之,故曰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王云:礼者,尚好修敬,校责往不对之间忿怒生焉。故曰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也。】故失道而后德,【王云:大之极也,其为道乎?虽盛业大富而有万物,犹各得其德,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不能舍,无以为体,则失其为大矣。所谓失道而后德也。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五十九)。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不得一则无以清。】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贵高』当为『贞』。】将恐蹶(六十)。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六十一)。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六十二)。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六十三)。【王云:体尽于形,故不欲也。】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引古语也。】『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建立偷惰。】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四十二章

道生一,【此即周濂溪所谓无极而太极也。一生二,二者,阴阳也。二生三,一阴一阳,中有冲气,为三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六十四)。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河上云:言我教众人,使去强为弱,去刚为柔。】『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六十五)。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吴云:多,犹云所重。】得与亡孰病?【王云: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按:王注『多』当作『名』。】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此所谓『反』也。】躁胜寒,静胜热,【专以『静胜热』为喻,其言『躁胜寒』者兼及之耳。】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河上云:『粪』者,粪田也。】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六十六),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六十七)。

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六十八),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出而求知,则神逐于外,出弥远,知弥少也。】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善与不善不必分别,则不见有不善者而得善矣。『德』,读若『得』。下同。六十二章『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六十九),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五十章

出生入死。【《韩非》云: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七十)。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之十有三』,王本作『亦十有三』。今从《韩非》所引改。王云:『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极亦十分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无生之地焉』。澧谓此言死地但十分有三分耳,而人皆趋此三分也。】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七十一)。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七十二),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七十三),以知其子(七十四)。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王云:无事永逸,故终身不勤也。】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七十五)。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其夷(七十六),而民好径。朝甚除,【王云:『朝』,『宫室』也。『除』,『洁好』也。】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七十七)。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七十八)。非道也哉(七十九)!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八十)。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邦』,各本作『国』。汉人避讳改也。此依《韩非》。『邦』、『丰』为韵。】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邦(八十一),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八十二)?以此。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八十三),猛兽不据,攫鸟不搏(八十四)。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八十五),

【『』,《释文》本一作『脧』,《说文》:赤子阴也。】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嗄』,河上本作『哑』。】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句与十章同。益生日祥,吴云:『祥』,『妖』也。】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三十章亦云:『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八十六)。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八十七)。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八十八)。故为天下贵。

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吾何以』云云,当为上章之结语。】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八十九),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九十),人之迷(九十一),其日固乆!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九十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九十三)。

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服。【《韩非》云: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啬之为术也,生于道理。众人离于患,陷于祸,犹未知退而不服从道理。圣人维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故曰: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九十四),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韩非》云:『母』者,『道』也;道也者,生于所以有国之术,故谓之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王云:不扰也。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神,灵也。】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鬼不灵,乃其灵气潜处于幽阴不出而惊扰生人也。】非其神不伤人,【非独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阴不惊扰阳,圣不惊扰愚。】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不伤人者,圣人之德。鬼不伤人,亦由圣人以道莅天下故也。故德交归于圣人矣。】

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牝以静为下(九十五)。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故(九十六),大者宜为下。

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九十七)?故为天下贵。

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论语》『以德报怨,何如?』或即老氏之流也。】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易多难(九十八)。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九十九)。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一百);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王云:谓其安未兆也。治之于未乱。【王云:谓微脆也。澧谓:此以上言慎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所谓万物之自然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为者助长,执者自尽。】是以圣人无为(一百零一),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所谓辅万物之自然。】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王云: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欲不欲』犹言『志在不欲』也。】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王云:不学而能者,自然也。澧谓『学不学』犹云『学为自然』,众人之学过于自然,当复之也。】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秦法如此。】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一百零二),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一百零三)。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一百零四)。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一百零五),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一百零六),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一百零七),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一百零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百零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王云:节俭爱费,天下不匮。故能广也。】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王云:『且』犹『取』也。】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天亦以慈卫之。】

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王云:士卒之师也。】善战者不怒,善胜战者不与;【王云:不与争也。】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一百一十)。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古人有言也。『吾不敢为主而为客,【河上云:不敢先举兵。】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一百一十一),执无兵。【谓制胜于无形也。即上章『不武』、『不怒』、『不与』之意。】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一百一十二),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而不自以为知者,上也。不知而自以为知者,病也。《论语》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氏之学则知之亦不为知之也。】夫惟病病(一百一十三),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一百一十四)。无狎其所居(一百一十五),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一百一十六),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王云:必不得其死。】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一百一十七)。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王云:诡异乱群谓之『奇』也。】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一百一十八)。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一百一十九)。夫代大匠斫(一百二十),希有不伤手矣(一百二十一)。

七十五章

民之饥,【当作『饥』(一百二十二)。】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一百二十三),木强则兵(一百二十四)。【谓剪伐也。】强大处下,【王云:木之本也】。柔弱处上。【王云:枝条是也。】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一百二十五)?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一百二十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一百二十七),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一百二十八),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一百二十九),其无以易之。【磨砺金石必于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易(一百三十),莫能行。是以圣人云(一百三十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一百三十二),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一百三十三);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一百三十四),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一百三十五)。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徃来。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为人与人不积于己也。】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右番禺陈氏澧《老子注》一卷,从汪憬吾丈家钞本借录(一百三十六)。注甚简略,似随笔札记不经意之作。然如十五章『俨兮其若客』,谓『客』与『释』韵,辨别本作『容』之误。『故能敝不新成』,从《永乐大典》本作『敝』,以官本作『蔽』为非。三十九章『侯王无以贵高将蹶』,谓『贵高』当为『贞』。【以前后文推之,此说不易。】四十四章王注『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谓『多』当作『名』。五十八章『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谓『自此以上当为上章结语』。均立说精确。经儒手笔,虽信手掇拾,要无空疏武断之病。汪丈笃守师承,恐其散佚,录而存之。其用心纯笃,尤可钦也。借读仅七日,命次女肇纯钞竟,因跋而还之。庚午闰六月廿八日(一百三十七)。石光瑛跋。

【校记】

(一)『已』,河上本、王本同。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矣』。

(二)『辞』,河上本、王本同。马王堆乙本作『始』。

(三)『惟』,河上本同,王本作『唯』,马王堆甲本、乙本均同王本。

(四)『使常』,河上本、王本均作『常使』,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恒使』。

(五)『知』,河上本同,王本则作『智』,马王堆甲本、乙本均同河上本。

(六)『绵』,王本同,河上本则作『绵』,马王堆甲本、乙本均同王本。

(七)原脱『能』字,据河上本、王本补。

(八)『生』,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身』。

(九)『耶』,王本同,河上本作『邪』,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舆』。

(十)『锐』,河上本同,王本作『棁』,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兑』。

(十一)『长』,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或本作『常』。

(十二)此句河上本作『功成名遂身退』。王本、马王堆乙本均作『功遂身退』,马王堆甲本作『功述身芮』。

(十三)『无』,王本同,河上本亦同,但无『乎』字。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毋』,句末亦有『乎』字。

(十四)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为』字后均有『之』字。

(十五)『』,原文如此。检四库全书所载《道德真经注》(元吴澄撰),字应作『拟』。殆传抄误作。又『也』,四库本作『已』。

(十六)『豫焉』,王本同,河上本则作『与兮』。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曰与呵其』。

(十七)『容』,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客』。

(十八)或据《道藏》河上公本在『以』字后补『止』字。四库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无『止』字。

(十九)『惟』,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本均作『唯』。

(二十)『谓』,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或作『曰』。不知何据。

(二十一)『悠焉』,河上本作『犹兮』,王本作『悠兮』,马王堆乙本作『犹呵』。

(二十二)『慧知』,河上本作『智惠』,王本作『慧智』,马王堆甲本作『知快』,马王堆乙本作『知慧』。

(二十三)『于』,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与』。

(二十四)『何若』,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王本作『若何』。

(二十五)河上本无『能』字,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有。

(二十六)『况』字后河上本、王本、马王堆乙本均有『于』字。

(二十七)『得』,王本同,河上本作『失』。此段马王堆甲乙本均有所不同。

(二十八)『企』,王本同,河上本作『跂』。

(二十九)王本句末有『也』字,河上本同,但『在』作『于』。

(三十)河上本、马王堆乙本『立』字后多一『而』字,王本则无。

(三十一)『王』,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宋范应阳本作『人』。

(三十二)『域』,马王堆甲乙本均作『国』。

(三十三)『王』,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宋范应阳本作『人』。

(三十四)『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河上本作『臣』。《韩非子喻老》、《永乐大典》引作『根』。

(三十五)『数』,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河上本作『计』。

(三十六)『常』,马王堆甲乙本均作『恒』。

(三十七)『爱』后或多一『惜』字。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无『惜』字。

(三十八)『婴』,王本、马王堆甲本均同,河上本作『婴』。

(三十九)河上本、王本、马王堆乙本均无『无』字。

(四十)『有』,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者』。

(四十一)『淡』,王本同,河上本作『惔』。马王堆帛书甲本『恬淡』作『铦袭』,乙本作『铦』。

(四十二)『天下莫能臣也』,王本同,河上本则作『天下不敢臣』。马王堆乙本作『而天下弗敢臣』。

(四十三)『夫』,王本同,河上本作『天』。『止』,王本同,河上本作『之』。马王堆乙本同王本。

(四十四)『止』,王本同,河上本作『之』。『可』,王本同,河上本作『所』。马王堆乙本作『知止所以不殆』。

(四十五)『于』,王本同,河上本作『与』。马王堆甲乙本同河上本。

(四十六)『衣养』,王本同,河上本作『爱养』,《永乐大典》作『衣被』。马王堆甲乙本作『万物归焉而弗为主』。

(四十七)『于』,河上本、王本均同,马王堆乙本作『为』。

(四十八)『为』,河上本、王本均同,马王堆甲乙本均作『于』。

(四十九)此句河上本作『是以圣人终不为大』。马王堆帛书乙本作『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

(五十)『率』,四库河上本作『守』。

(五十一)『太』,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或本作『泰』。

(五十二)『国家安宁』,四库河上本作『国安家宁』。

(五十三)『足』,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可』。

(五十四)『歙』,王本同,河上本作『噏』。马王堆甲本作『拾』,乙本作『』。

(五十五)『欲』,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河上本作『使』。

(五十六)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句末均有『之』字,河上本、《永乐大典》均无。

(五十七)王本有『夫』字,河上本无。『无』,王本同,河上本作『不』。马王堆甲乙本均作『夫将不辱,不辱……』。

(五十八)『扔』,王本同,河上本作『仍』。马王堆甲乙本均『乃』。

(五十九)『贞』,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正』。

(六十)『蹶』,王本同,河上本作『蹶』。马王堆乙本作『欮』。

(六十一)『榖』,王本同,河上本作『毂』。马王堆甲乙本『榖』均不从『殳』。

(六十二)两『舆』字,王本同,河上本均作『车』。马王堆甲本作『与』,乙本作『舆』。

(六十三)『珞珞』,王本同,河上本作『落落』,马王堆甲乙本均作『硌硌』。

(六十四)『榖』,王本同,河上本作『毂』。马王堆甲乙本『榖』均不从『殳』。

(六十五)『是以』,王本、马王堆甲本均同,河上本作『以是』。

(六十六)此句之前,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多『罪莫大于可欲』一句,王本则无。

(六十七)句末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有『矣』字,河上本无。

(六十八)『窥』,王本同,河上本作『窥』。马王堆甲本作『规』,乙本作

『圭见』。

(六十九)『歙歙』,王本同,河上本作『怵怵』。马王堆甲本作『焉』,乙本作『欱欱焉』。

(七十)王本有『亦』字,河上本无。此句马王堆甲本作『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乙本作『而民生生僮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七十一)『被』,王本同,河上本作『避』。此句马王堆甲本作『入军不被甲兵』,乙本作『入军不被兵革』。

(七十二)『亭之毒之』,王本、马王堆乙本同,河上本作『成之熟之』。

(七十三)『得』,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河上本作『知』。

(七十四)『以』,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河上本作『复』。

(七十五)『袭』,河上本、王本均作『习』,马王堆甲本作『袭』。

(七十六)『其』,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甚』。

(七十七)『彩』,河上本、王本均作『彩』,马王堆甲乙本均作『采』。

(七十八)『夸』,河上本、王本同,《韩非子喻老》引作『竽』,马王堆乙本作『杅』。

(七十九)王本有『也』字,河上本无。马王堆甲乙本均残泐此句。

(八十)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有『以』字,河上本无。

(八十一)『邦』,河上本、王本均作『国』。马王堆甲本作『邦』,乙本作『国』。

(八十二)『下』字后河上本、马王堆乙本均多一『之』字,王本无。

(八十三)『蜂虿虺蛇』,王本同,河上本作『毒虫』。此句马王堆甲本作『逢地弗螫』,乙本作『蜂疠虫蛇弗赫』。

(八十四)『攫』,王本同,河上本作『玃』。此句马王堆甲本作『鸟猛兽弗搏』,乙本作『据鸟孟兽弗捕』。

(八十五)『』,河上本同,王本作『全』,马王堆乙本作『脧』。

(八十六)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句首均多一『亦』字,王本无。『疏』,河上本、王本均作『踈』,马王堆甲本作『疏』。

(八十七)河上本、马王堆甲本句首多一『亦』字,王本无。

(八十八)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句首多一『亦』字,王本无。

(八十九)『令』,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作『物』。

(九十)『妖』,王本同,河上本作『訞』。

(九十一)『人』,王本同,河上本作『民』。

(九十二)『刿』,王本同,河上本作『害』,马王堆乙本作『刺』。

(九十三)『耀』,王本同,河上本作『曜』,马王堆乙本作『眺』。

(九十四)『克』,王本同,四库本作『克』。下同。

(九十五)此句河上本、王本均同。马王堆甲本作『牝恒以靓胜牡为其靓□□宜为下』,乙本作『牝恒以静朕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也』。

(九十六)『故』,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欲』,。

(九十七)『邪』,王本同,河上本作『耶』,马王堆甲本作『舆』,乙本作『与』。

(九十八)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无后一『易』字。

(九十九)河上本、马王堆甲本句末均无『矣』字。王本有。

(一百)『泮』,王本同,河上本作『破』。此处马王堆甲乙本均残泐。

(一百零一)河上本无『是以』二字。王本、马王堆乙本均有。

(一百零二)河上本无『故』字。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有。

(一百零三)『稽』,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同,河上本作『楷』。下同。

(一百零四)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无『然后』二字,王本有。『至』字后河上本多一『于』字,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无。

(一百零五)河上本无『其』字,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有。

(一百零六)『以』字后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多『圣人』二字,王本无。

(一百零七)河上本、马王堆乙本均无『道』字,王本有。

(一百零八)河上本无『也』字,王本、马王堆乙本有。马王堆甲本作『细久矣』。

(一百零九)『保』,王本同,河上本作『宝』,马王堆乙本作『』。

(一百一十)河上本、王本均在『天』字后多一『古』字,在『天』字点断。马王堆甲本作『是胃天古之极也』,乙本作『是胃肥天古之极也』。

(一百一十一)『扔』,王本同,河上本作『仍』,马王堆甲乙本均作『乃』。

(一百一十二)『惟』,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唯』。

(一百一十三)『惟』,河上本、王本均作『唯』。马王堆乙本此句作『以其病病』。

(一百一十四)河上本无『则』字,句末多一『矣』字。王本有『则』无『矣』。马王堆乙本此句作『则大威将至矣』。

(一百一十五)『狎』,王本同,河上本作『狭』,马王堆甲本作『闸』,乙本作『』。

(一百一十六)河上本无『夫』字,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有。

(一百一十七)『疏』,王本、马王堆乙本均同,河上本作『疎』。

(一百一十八)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无后一『杀』字,王本有。

(一百一十九)此句河上本作『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斫』,王本作『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马王堆甲本作『夫伐司杀者杀是伐大匠斫也』,乙本作『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

(一百二十)『斫』字后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本均多一『者』字。马王堆乙本无『者』字。

(一百二十一)此句河上本作『希有不伤手者矣』,王本作『希有不伤其手矣』,马王堆甲本作『则□不伤其手矣』,乙本作『则希不伤其手』。

(一百二十二)河上本、王本均作『饥』,马王堆甲乙本均作『饥』。

(一百二十三)『不胜』,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或本作『灭』。

(一百二十四)『兵』,王本同,河上本作『共』,马王堆甲本作『恒』,乙本作『竞』。

(一百二十五)『与』,王本同,河上本作『乎』。马王堆甲乙本均作『也』。

(一百二十六)『补』,王本、马王堆甲本均同,河上本作『与』。

(一百二十七)『补』,河上本、王本同,马王堆乙本作『益』。

(一百二十八)此句河上本作『天下柔弱莫过于水』,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天下莫柔弱于水』。

(一百二十九)『之』,王本、马王堆甲本均同,河上本作『知』。

(一百三十)『易』,王本、河上本、马王堆乙本均作『知』。

(一百三十一)『是以』,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甲本作『故』,马王堆乙本作『是故』。

(一百三十二)『国』字后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多一『之』字,王本无『之』字。『国』,马王堆甲本作『邦』。

(一百三十三)『伯』字后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多一『人』字,王本无『人』字。『伯』,马王堆甲乙本均作『百』。

(一百三十四)『舆』,王本同,河上本作『舆』,马王堆甲乙本均作『车』。

(一百三十五)『人』,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乙本均作『民』。

(一百三十六)『憬』,或作『景』。

(一百三十七)『庚午』,即公元一九三零年。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