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太上老君中经 [ 佚名 ]

太上老君中经,又名《珠宫玉历》。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三洞奉道科代》着录「老子中经一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二卷,收入太清部。《云笈七签》亦全录其文,此经分五十五章,言内视存思之法。以存恩人体内诸神为主,兼涉天地之神。书中列举人体各部神主之名称、形状、服饰,较《黄庭经》更为详明。除思神外,又言及祝祷、辟谷、服气、按摩、去三尸、食日月之精、服药饵丹、用符念咒等方术。并且宣扬忠孝仁义,善恶报应思想。东晋南朝上清派道书受此经影响。称老子《道德经》为上下篇,而以此经为中篇。 查看详情>>

三宝大有金书 [ 佚名 ]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撰人不祥,系节录《九天生神章经》前半篇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与《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前二部分,即 “三宝大有金书“一篇和“三宝章”三首同。 查看详情>>

元包经传 [ 卫元嵩 ]

五卷。附《元包数总义》二卷。北周卫元嵩撰。此书《唐志》作十卷,今传本五卷;其体例依扬雄《太玄》,次第则袭古《归藏》易,以坤居首,次之以乾、兑、艮、离、坎、巽、震,卦凡七变,合本卦成八八六十四卦;并自为辞解系于其下,然因好用僻字,文颇诘屈。唐苏源明为作《传》、李江作《注》,宋韦汉卿又为《音释》,亦一仿《太玄》之例。所附《元包数总义》,宋张行成补撰。行成字文饶,一作子饶,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曾官成都府路钤辖干办公事,乾道(1165—1173)中除直徽猷阁、迁兵部郎中。有《皇极经世索隐》、《易通变》等,学者称观物先生。行成以为苏、李诸人徒言其理而不知其数,乃广采《易》说为《元包数总义》以通其旨。《元包》为术数类要籍,流传颇广,影响亦深;有《说郛》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汉魏遗书钞》本、《学津讨原》本、《范氏奇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元会运世亦省称“元会”。北宋学者邵雍计算历史年代的单位。邵雍认为,“天地亦有终始”,此天地坏灭之后,便有一新天地继而产生。于是提出“元、会、运、世”这一组时间概念: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一元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世界之成毁始终,即以一元为一个周期。参见“《皇极经世书》”。 查看详情>>

至言总 [ 佚名 ]

至言总,原题「会稽禹穴道士范翛然撰。」据日本吉冈义丰考证,约成书于中晚唐。五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云笈七签》卷三十五亦摘录本书。书分五篇,分别汇辑道教修炼方术:卷一〈斋戒〉,言上清、灵宝、洞神、太一、旨教、涂炭六等斋法要旨及有关禁戒。 卷二〈养生〉,言静心修性、脏腑保养、服药神枕等摄生方术。 卷三〈禁忌〉,内载忧畏鬼神及饮食起居之禁忌。 卷四〈运气〉,内载诸家服气导引之法。 卷五〈补导〉,内载诸家按摩方法及赏善罚恶之功过格。全书广征博引,其内容多与《斋戒录》、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孙思邈《枕中记》等唐代道书类同。 查看详情>>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 [ 佚名 ]

《太素上清致帝君五神气法》述存思左目、右目、左手、右手和肺部五童子及身中三部二十四神。《太上七元九辰经洞房八解门玉字》述存思北斗九星之神。《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内篇》述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以解罪出过。 查看详情>>

黄箓五苦轮灯仪 [ 佚名 ]

黄箓五苦轮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超度亡魂。内称世人生前作恶积罪,死后堕入地狱,受五道轮回之苦。若能依科建斋,燃点三途五苦回耀神灯,供奉寻声救苦天尊、转轮圣王天尊等神灵,念诵真经,赞颂启告,即可祈求神灵超拔亡灵,解脱地狱轮回之苦。 查看详情>>

温公易说 [ 司马光 ]

易学著作。宋司马光撰。共六卷。原书亡佚,今本为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依《宋史·艺文志》著录编为六卷。书颇简略,诸卦或说三、四爻,或说一、二爻,或全卦无说;诸传只有《系辞传》说得较详细,《说卦传》以下说仅两条。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以为是司马光作《周易》诠解未成之书。苏轼《司马光行状》记其著有《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宋史·艺文志》作《易说》一卷,又三卷,《系辞说》二卷。晁公武《读书志》说,《易说》杂解《易》义,无诠次。 查看详情>>

参同经 [ 吕洞宾 ]

《参同经》,全称《太上敕演救劫消灾赐福解厄保运证真参同妙经》。刘体恕《小序》说:“《参同经》之演,始于癸丑(雍正十一年,1733),成于己未(乾隆四年,1739),前后七年。”原议演于贵州南部,后因故不果,仍在江夏涵三宫演成。 查看详情>>

天老神光经 [ 李靖 ]

一卷。题“右仆射卫国公李靖修”。前有李靖于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上表。但《唐志》不见著录。《通志》著录为蔡登撰。《宋志》著录为苏登撰。是知李靖盖为依托之名。此乃察“神光”, 以占验休咎吉凶祸福之书。主张欲知休咎当观察北斗辅星,见之则吉。天阴不见,就只能视“神光”。所谓“神光”, 即在人眼中, 以指刺目眥,则可遥见辅星。每个人头上亦有光,黄或赤光而成圆形的,此人有德有喜。光青白者为奸人,黑光者为贼人。又述人之耳鸣、鼻臭亦主吉凶。书末有“禹步法”、“先玄图”等。收入《道藏》第578册。 查看详情>>

幼科心法要诀 [ 佚名 ]

儿科著作。六卷(即《医宗金鉴》卷五十~五十五)。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介绍诊察儿科病证的要领及小儿初生后各种杂病的证治。论述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附面部望诊图、虎口三关脉纹图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