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清陈廷儒撰。二卷。廷儒字匊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世医出身,儒而兼医。中年客游南北,颇有医名。集生平所治疑难证治,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撰成此书。取举一反三之意,故名。按证分类,凡五十四种证治,约三万余言。包括伤寒、湿病、咳喘、泄痢、诸痛、虚劳、中风、痿、疟,及妇、儿科病证。每证首论病因、病理及治则,次叙详细病案,末论辨证施治之理,理论与证治紧密结合。其中天人参治证、妇女经闭寒热证等证治,将阴证阳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病案对比列述,以示辨证之要。陈氏重视患者的体质因素,善用四诊八纲,辨证较精,施治灵活。按语精详,夹叙夹议,颇为可取。有光绪二十四年校刊铅印本、二十五年铅印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
一卷。清刘一明撰。刘一明,号悟元子、素朴散人,清代道教全真派高士。《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全文仅三百余字,为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全真道十分看重《阴符经》,祖师重阳真人有言:“理透《阴符》三百字,搜通《道德》五千言”(见祖师《全真集》)。素朴刘先生认为历代传下来的《阴符经》版本杂乱,更有假托神仙或圣贤之名注解去迷诳读者的伪书,因此他于1779年在今陕西省凤县南台山对《阴符经》做了仔细的校正,并以全真道思想进行了注解。 查看详情>>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长飞纲司命大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言飞步南斗六星法术,配以符图。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神符类。以符箓飞升之法。绘南斗六真、南斗玉女像及南斗符。 查看详情>>
秦汉道家著作。《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黄帝四经》四篇。《隋书·经籍志》“道经部”称:“汉时诸子,道书之流有三十七家”,“其时黄帝四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隋时已佚。今有人考证即马王堆出土的四篇古佚书:《经法》、《十六经》(原曾误称为十大经)、《称》、《道原》(见唐兰《黄帝四经初探》)。作者的真实姓名已无法考定。 查看详情>>
无生诀经,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体看,疑为明朝洪自诚编集。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书摘录释迦、迦叶、达摩、僧灿、弘忍、慧能、神秀、本净等佛教祖师及僧人居士等一百多位佛教徒关于「无生无灭」之语录,汇集成编,题名《无生诀》。其主旨在于否定执著心法,破除生灭妄见,宣扬「无心亦无法」,「非心非本法」之义理,以求觉悟无差别、本同一之涅檗境界。 查看详情>>
养生经书。相传,后魏李明帝太和年间(公元477—500),印度达摩来华传教,于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后来少林寺僧人在修缮达摩大师面壁处时,偶得一铁盒,盒中藏有《洗髓》、《易筋》两本经帖。 查看详情>>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查看详情>>
全称《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作者不详,旧题狐刚子述。共二十卷,简称为《九鼎神丹经诀》。书中认为:凡欲长生而不得神丹金液是不行的,呼吸导引、吐故纳新及服草木之药,可以延年,但不免于死,惟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于是书中列举多种炼丹方法,如玄黄法、丹华法、神符法、神丹法、还丹法、饵丹法、炼丹法、柔丹法、伏丹法、寒丹法等,提出炼丹必择明师以受诀,并引狐刚子说以证之。卷四所说“明防辟恶邪魅守神保身”,卷五“明朱成神丹必籍资道之缘”与《抱朴子内篇·登涉》内容相类似,讲人山炼药的诸禁忌和防避法。书中又讲了许多种药物的具体制作,如水银、丹砂、雄黄等。此经诀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及道教外丹术的宝贵资料,被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查看详情>>
二卷。日本滕万卿撰。成书于日本宝历十年(1760)。上卷载一至三十难,下卷载三十一至八十一难。滕氏有鉴于《难经》编残简缺,虽经吕广重为编次及历代医家注释考证,仍难副古圣意旨,遂部分调整《难经》编次;为使前后问难应答接续,对语句顺序亦作相应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滕氏再加以注释与按语,以明其问难应答之由,旨在倡明古义。注文多以《内经》为本,融会各家之说,并附以己意,发明每多新意。如对五十六难“五积”之病由,原文固执时日得病,未免怪诞,强调应以正虚邪凑概括其受病传变之本义,而不可“以文害辞而以意逆志”。此外,全书以黑白字夹注于经文间,白字为弥缝正文之语路,使其辞意流畅,黑字则直释其义,俾读者一目了然。本书由日本学者所撰,对改易《难经》原文编次语序虽嫌轻擅,但论述简明,间有发挥,于《难经》研究不失参考价值。现有日本宝历刻本及上海中医书局1930年铅印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刊本流传。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