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卦:“四时自成岁”之历律哲学

中国“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以虚运实,乃能不“举一隅以当之”。无方无体,非几何学之境。“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其知在通乎时间之节奏,而非以勘测空间之排列为主。

“生生之谓易。”其变易非空间中地位之移动,乃性质一“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发展绵延于时间。故“盛德大业至矣哉!”德之盛,乃性质之丰富。而非空间上量之抽象同一。“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阴阳不测之谓神”,“神无方而易无体”,皆非数学几何学可能测算之方兴体也。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天地设位,(是几何境界)而《易》行乎其中矣。”“生生之谓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荀爽[46]曰:谓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动移,各有所会,各有所通。)以行其典礼。”(王注:典礼,适时之用也。)“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虞曰:准,同也;弥大,纶络,谓易在天下,包络万物,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故与天地准也。)立象以尽意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京房[47]曰:“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特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疏)”

马融[48]曰:“易有太极,北辰是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中不动,其余四十九,转运两用也。”

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太极即虚,通之用,所以成万物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此不用之数为通及成之原理。)[49]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中国之空间象:“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是故《易》有太极,(虞翻曰:太极,太一,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郑康成曰: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道也。)[50]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虞翻曰: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四象生八卦。”(虞翻曰:乾二五之坤,则生震坎艮,坤二五之乾,则生巽离兑,[51]故四象生八卦,乾坤生春,艮兑生夏,震巽生秋,坎离生冬者也。)

中国哲学既非“几何空间”之哲学,亦非“纯粹时间”(柏格森)之哲学,乃“四时自成岁”之历律哲学也。纯粹空间之几何境、数理境,抹杀了时间,柏格森乃提出“纯粹时间”(排除空间化之纯粹绵延境)以抗之。近代物理学时空(仍为时间之空间化!)合体之四进向世界,皆为理知抽象之业绩。时空之“具体的全景”(Concret whole),乃四时之序,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之合奏的历律也,斯即“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具体的全景也。“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充实之美)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以制器者尚其象。”象即中国形而上之道也。象具丰富之内涵意义(立象以尽意),于是所制之器,亦能尽意,意义丰富,价值多方。宗教的、道德的、审美的、实用的溶于一象。所立之象为何?“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老子曰:“执大象,天下往。”斯殆大象矣乎!

八卦者何?乾(天),离(日),坎(水),震(雷),巽(风),天象;坤(地),艮(山),兑(泽),地形。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象》曰:“君子以正位凝命。”此中国空间天地定位之意象,表示于“器”中,显示“生命中天则(天序天秩)之凝定。”以器为载道之象!条理而生生。鼎为烹调之器,生活需用之最重要者,今制之以为生命意义,天地境界之象征。“正位凝命”四字,人之行为鹄的法则,尽于此矣。此中国空间意识之最具体最真确之表现也。希腊几何学求知空间之正位而已。中国则求正位凝命,是即生命之空间化,法则化,典型化。亦为空间之生命化,意义化,表情化。空间与生命打通,亦即与时间打通矣。正位:序秩之象;凝命,中和之象。鼎有新义,盛义。《易·杂卦传》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鼎为烹物之器,腥者使熟,坚者使柔,故有更新之义。[52]

鼎卦:中国空间之象

鼎,三足两耳,以金类为之,大小不同,其用亦异。夏禹收九州之金,铸为九鼎,遂以为传国之重器,故得天下为定鼎。(《左传》)“天子春秋鼎盛。”(《汉书》),鼎有壮盛貌。《序卦》曰:“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注曰:“革去故,鼎取新,既以去故,则宜制器立法,以治新也。鼎所以和齐生物,成新之器也,故取象焉。”(以制器立法完成新生命)[53]

(巽下离上),元吉亨。(王注曰:“革去故而鼎取新。取新而当其人,易故而法制齐明。吉,然后乃亨,故先元吉而后亨也。鼎者,成变之卦也。革既变矣(鼎卦承革卦之后),则制器立法以成之焉。变而无制,乱可待也;法制应时,然后乃吉,贤愚有别,尊卑有序,然后乃亨,故先元吉而后乃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说文》引作孰饪,其义为长。)虞翻曰:“六十四卦皆观象系辞,而独于鼎言象,何也?象事知器故独言象也。”荀爽曰:“巽入离下,中有乾象,木火在外,金在其内,鼎镬烹饪之象也。”《九家易》曰:“鼎言象者,卦也,木火互有乾兑,乾金兑泽,泽者水也。爨以木火,是鼎镬亨饪之象,亦象三公之位,上则调和阴阳,下而抚毓百姓,鼎能孰物养人,故云:象也。”王注云:“法象也。烹饪,鼎之用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虞翻曰:“君子谓三也,鼎五爻失正,独三得位,故以正位凝成也[54],体姤,谓阴始凝初,巽为命,故君子以正位凝命也。”)王注曰:“凝者,严整之貌也。鼎者,取新成变者也,革去故而鼎成新。正位者,明尊卑之序也。凝命者,以成教命之严也。”郑曰:“凝,成也。”翟元曰:“凝,度也。”

鼎之象:“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九二,鼎有实……九三,鼎耳革,……九四,鼎折足……六五,鼎黄耳金铉……上九,鼎玉铉。”程传曰:“君子观鼎之象,以正位凝命,鼎者法象之器,其形端正,其体安重,取其端正之象,则以正其位,谓正其所居之位,取其安重之象,则凝其命令,安重,命令也;凝,聚止之义,谓安重也。”[55]

“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孔颖达周易正义》曰:“鼎者,器之名也。自火化之后,铸金而为此器,以供烹饪之用,谓之为鼎。烹饪成新,能成新法。然则,鼎之为器,且有二义:一有亨饪之用,二有物象之法,故《彖》曰:“鼎,象也。明其有法象也。《杂卦》曰:革去故而鼎取新,明其烹饪有成新之用,此卦明圣人革命,示物法象,惟新其制,有鼎之义。以木巽火,有鼎之象。(此卦象)故名(此卦)为鼎焉。变故成新,必须当理,故先元吉而后乃亨。”又曰:

亨饪所须,不出二种:一供祭祀,二当宾客。若祭祀则天神为大,宾客则圣贤为重。故质其牲大则轻小可知。

享帝直言亨,养人则合大亨者,亨帝尚质,特性而已。故直言亨,圣贤既多,养须饱饫,故亨上加大字也。[56]

程伊川《易传》曰:“卦之为鼎,取鼎之象也。鼎之为器,法(取法)卦之象也。有象而后有器,卦复用器而为义也。鼎,大器也,重宝也,故其制作形模法象尤严。卦之为鼎,以其象也。以木巽火,以二体言,鼎之用也。以木从火,所以烹饪也。鼎之为器,生人所顿至切者,极其用之大,则圣人亨以享上帝,大亨以养圣贤。圣人,古之圣王,大言其广,下体巽,为巽顺于理,离明而中虚于上,为耳目聪明之象。凡离在上者,皆云柔进而上行,柔在下之物,乃居尊位,进而上行也。以明居尊而得中道,应乎刚,能用刚阳之道也。王居中而又以柔而应刚,为得中道,其才如此,所以能元亨也。”[57]

郑康成曰:“鼎,象也。卦有木火之用,互体乾兑,(兑乾)乾为金,兑为泽,泽钟金而含水,爨以木火,鼎烹熟物之象,鼎烹熟以养人,犹圣君兴仁义之道以教天下也。故谓之鼎矣。”[58]

革卦:中国时间生命之象

“革(上兑下离):已日乃孚(过了些日子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申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创造性之时间)。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朱子《本义》曰:“四时之变,革之大者。”)

案:虞翻曰:“历象,谓日月星辰也……天地革而四时成,故君子以治历明时也。”崔氏憬[59]曰:“火就燥,泽资湿,二物不相得,终宜易之,故曰:泽中有火,革也。”苏嵩评曰:“四时之革,莫若于金火之交,此卦离(夏)南兑(秋)西,故传发明时之义,又历法顺天求合,久则必差,差则必革,此数理之自然,圣人作易,早知之矣。”丁寿昌案:“互乾为天,离为目,为明,君子仰以观于天文,所以治历明时也。”

《杂卦传》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生生之谓易也。革与鼎,生命时空之谓象也。

“革”有观于四时之变革,以治历时!“鼎”有观于空间鼎象之“正位”以凝命。[60]

既济 革 鼎 未济

革卦与既济合观。九四打破既济之僵局,革故生新,生命乃能创造。故《象》曰:“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传》曰:“改命之吉,信志也。”王注曰:“……九四处上卦之下,故能变也。无应,悔也。与水火相比,能变者也,是以悔亡,处水火之际(既济《象传》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居会变之始,能不固吝,不疑于下,信志改命,不失时愿,是以吉也。有孚则见信矣,见信以改命,则物安而无违,故曰:‘悔亡,有孚改命,吉’也。处上体之下,始宣命也。”信志者,“信志而行。”[61]

程传曰:“九四,革之盛也。阳刚,革之才也。离下体而进上体,革之时也。居水火之际,革之势也。得近君之位,革之任也。以上无应,革之志也。以九居四,刚柔相际,革之用也。四既具此,可谓当革之时也。”

革卦:以九四入据既济之六四,则成革命。

鼎卦:以九三入据未济之六三,则成鼎新。

未济鼎虞翻曰:“(君子以正位凝命)君子谓也。鼎五爻失正,独得位,故以正位。”故“鼎”为“未济”六爻失正之开始,以入于正位。既济之萌芽。“革”为“既济”之开始变动。穷则变,变则通也。

(坎下离上)未济,为完全不正之象。不安不定,动乱不已(未济,君子以辨位居方)。

(离下坎上)既济,为完全中正之象(初吉终乱),既安且定,凝固不动。“无易则乾坤几乎息矣。”

(离下兑上)革,打破既济平衡之僵局。推陈出新,日进无已,自强不息。

(巽下离上)鼎,于未济全部失正之中,独持其正,拨乱世反之正。定鼎制法以完成革命。革卦颠倒则鼎!“未济”颠倒即是“既济”。但易以未济终焉!永远在不正之中求正也![62]

易之卦象:指示“人生”的“范型”

易之卦象,则欲指示“人生”(示吉凶。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立。)在世界中之地位,状态及行动之规律、趋向。此其“范型”为适合于人生之行动的。而笛卡儿则为物质之运动立范型。[63]太史公曰:“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此即易象图卦所欲表显者也。

几何,解析几何,皆循理以构形,依数以定量,皆为依他而立,永在关系中之形相,而“象”,则由中和之生命,直感直观之力,透入其核心(中),而体会其“完形的,和谐的机构”(和)。为柏拉图式的观念,超时空因果之机械的限制,而乃为直接欣赏体味(赏其意味)之意象。[64]子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由序秩数理中聆出其内在的节奏和谐,音乐,即能“知味”,即能“以情絜情。”以情体其意味。此时当暂时摆脱“饮食”之实用目的,实际关系,而以解放活跃之情绪抚摩体贴之,而意味出矣,音乐生矣,生命适悦矣!

依“知味”以建立教育“成人”之完形。即希腊之Paide-ria。[65]故“中和序秩理数”之境,上升以“成人”之完形,孟子所谓“践形”。向下以制器,即“利用原生”之科学及物质文明。《礼》曰:“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践形,完形,而复得称为成人。

象=是自足的,完形,无待的,超关系的。象征,代表着一个完备的全体!

数=是依一秩序而确定的,在一序列中占一地点,而受其决定。故“象”能为万物生成中永恒之超绝“范型”,而“数”表示万化流转中之永恒秩序。易,日月也,象如日月,使万物睹!亚里斯多德之“形式”。“象”为建树标准(范型)之力量(天则),为万物创造之原型(道),亦如指示人们认识它之原理及动力。故“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66]

象与理数,皆为先验的,象为情绪中之先验的。理数为纯理中的。“象”由仰观天象,反身而诚以得之生命范型。如音乐家静聆其胸中之乐奏。

康德在他的《纯理性批判》(第二部《超越的方法论》Tran-scendentale Methodenlehre中)视数学之体质在“构形”。彼引例证:一三角中角度非由概念定义之分析而获得,乃借构三角形之助以观得。[67]

Weyl《数学底哲学》中说:“那位主人,他的隐语在德尔斐的,他不显示,也不隐藏,他在符号里面告示着。”艺术非纯模仿自然,乃窥得自然各现象之自在的“完形底趋向”,而实现之于“象”中,完成自然之动向。“象”是法象,是“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是天则,懿德之完满底实现意境。

象之构成原理,是生生条理。数之构成是概念之分析与肯定,是物形之永恒秩序底分析与确定。

现象者在不完全的,零碎的现象中,观见其象之Masse,其完全的尺度(意象),其“中”与“和”,其“正”之境地。如观卦者于各卦象中具见实现中正之道,以“既济”为“正”,为最完满之象,最后之归趋。改过趋正。[68]

人类一切概念皆当取自直观之经验与料。但此经验与料中之关系概念,序秩,理数,则本身非具体与料,而为范畴Principi-en, um das Konkretum ju bertimmen,为全体经验界之形式方面(条件),其Masse[69]与Order[70],其无所不贯之规矩![71]

理性为自然之立法者。吾人构此理网罩于自然之形色境上,俾得以精神把握之。序秩理数把握现象界,中和之音乐直探其意味情趣与价值![72]

了解世界底基本结构,序秩理数,为宇宙论,范畴论。

了解世界底意趣(意味)价值为本体论,价值论。[73]

革卦,鼎卦。

量:充类至尽(内含度、数之境)皆属于形上学。

规矩,方圆之至也!可以之量度矣!最高尺度!

Masse量:最高尺度标准、容量、平衡。“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尺度,标准,度,量,衡之一。[74]

Protagoras[75]曰:“人为万物之量。”(尺度)

尼采曰:“哲学是万物之量,度,衡之立法者。”

太史公曰:“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

放之四海而皆准。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