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之櫆,字伯华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常熟虞山
  • 出生日期:1897年12月22日

宗白华(1897年12月22日—1986年12月20日),中国现代美学家、哲学家、诗人。近现代常熟虞山人。原名之櫆,字伯华,以笔名行,雅号“佛头宗”。宗嘉禄子。1918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发表首篇研究叔本华的哲学论文,参与筹建少年中国学会。次年当选评议员,编辑《少年中国》月刊,发表《中国青年的奋斗生活与创造生活》,并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编辑、主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与陈独秀等发起成立上海工读互助团,并与郭沫若、田汉合著文艺通讯集《三叶集》,后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学习,次年转入柏林大学,主修美学、历史哲学,参与发起中德文化研究会。1923年出版新诗集《流云》获盛誉。1925年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哲学院副教授。1928年改任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1930年兼任系主任、中央大学训育委员,并被教育部聘为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生肄业生甄别试验委员会委员、哲学系课程及设备标准起草专家,还与蔡元培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国际笔会中国分会。1932年参与发起成立教育部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任执行委员,次年被《中国电影年鉴》编纂委员会聘为特约编辑,为中波文化协会会员。曾与周辅成合编歌德系统研究论文集《歌德之认识》,被誉为歌德研究专家、美学权威。193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德学会,次年兼任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美术研究会专门委员。1937年当选中国哲学会常务理事,兼全国第二次美术展览会编辑委员。抗战爆发后随校迁至重庆,1939年与商承祚、梁思成等组织中国艺术史学会,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任教。1952年自南京大学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中国哲学学会理事。是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美学大师。早年与邓以蜇有“南宗北邓”之称,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与朱光潜齐名。曾与洪谦等合译《感觉的分析》。译有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海涅生活与艺术》等。著有《艺境》《美学散步》《宗白华全集》等。

宗白华作品

艺境 [ 宗白华 ]

宗白华著。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初版。分“意境”、“流云”两集。“意境”收作者自1920年起发表在报刊上的论艺文章、书信等55篇,论及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的价值结构、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意境、诗歌和书法的空间意识等问题;“流云”收作者早年诗作60首,是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自觉探索和对艺境的哲理性在艺术上的体现。作者认为审美理想是理想的人格,把美与形象、心灵、世界、真善紧密结合在一起。“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美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接触相感时的波动。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具体形象中去寻找。指出艺术是人类文化创造生活的一部分,其价值在美。艺术是形式价值(即美的价值)、描象价值(即真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启示价值(即心灵的价值)这三种主要价值的结合。形、情、景构成了艺术的三层结构。强调意境与人格涵养、禅境表现的关系,揭示中华民族审美过程的意象境界的秘密在于“化景为情,融情于景,境与神会,美在神韵”。艺术境界是人与世界的接触,以宇宙人生为对象,观赏其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心灵。“空白”是艺术意境的最高表现,是艺术意境的虚空要素所形成的结构。 查看详情>>

美学漫步 [ 宗白华 ]

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美学漫步》汇集了其一生*精要的美学篇章,分为美与人生、美与艺术、美与传统三个部分。全书文辞典雅,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每一位为俗务烦扰的现代读者,每一个渴望自由宁静的现代心灵,都能从中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中的美与诗意。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