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集

家法

司马温公居家杂仪

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分之以职。授之以事。而责其成功。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称家之有无。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费。皆有品节。而莫不均一。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以备不虞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凡子事父母。妇事舅姑。天欲明咸起。盥漱栉总。具冠带。昧爽。适父母舅姑之所。省问父母舅姑起。子供药物。妇具晨羞。供具毕始退。各从其事。将食妇请所欲于家长。退具而供之。尊长举筯。子妇乃各退就食。丈夫妇人各设食于他所。依长幼而坐。其饮食必均一。幼子又食于他所。亦依长幼席地而坐。男坐于左。女坐于右。及夕食亦如之。既夜。父母舅姑将寝。则安置而退。居闲无事。则侍于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执事必谨。言语应对。必下气怡声。出入起居必谨扶卫之。不敢涕唾喧呼。于父母舅姑之侧。父母舅姑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然后改之。若不许。苟于事无大害者必当曲从。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之子。况未必是乎

凡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不悦。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凡为人子弟者。不敢以富贵加于父兄宗族

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升降不敢由东阶。上下马不敢当厅。凡事不敢自拟于其父

凡父母舅姑有疾。子妇无故不离侧。亲□尝药饵而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满容。不戏笑。不宴游。舍置余事。专以迎医检方合药为务。疾巳复初

凡子事父母。父母所爱亦当爱之。所敬亦当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

凡子事父母。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幼事长。贱事贵。皆仿此

凡子妇。未敬未孝。不可遽有憎疾。姑教之。若不可教。然后怒之。若不可怒。然后笞之。屡笞而终不改。子放妇出。然亦不明言其犯礼也。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终身不衰

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堂。不共厕。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男子夜行以烛。妇人有故身出。必拥蔽其面。男仆非有缮修及有大故。不入中门。入中门。妇人必避之。不可避。亦必以袖遮其面。女仆无故不出中门。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钤下苍头。但主通内外之物。毋得辄升堂室。入庖厨

凡卑幼于尊长。晨亦省问。夜亦安置。坐而尊长过之则起。出遇尊长于途则下马。不见尊长经再宿以上则再拜。五宿以上则四拜。贺冬至正旦六拜。朔望四拜。凡拜数或尊长临时减而止之。则从尊长之命。吾家同居宗族众多。冬至朔望聚于堂上。丈夫处左西上。妇人处右东上。皆北向共为一列。各以长幼为序。共拜家长毕。长兄立于门之左。长姊立于门之右。皆南向。诸弟妹以次拜讫各就列。丈夫西上。妇人东上。共受卑幼拜。受拜讫。先退。后辈立受拜于门东西。如前辈之仪。若卑幼自远方至见尊长。遇尊长三人以上同处者。先共再拜。叙寒暄问起居讫。又曰再拜而止

凡受女婿及外甥拜。立而扶之。外孙则立而受之可也

凡节序及非时家宴上寿于家长。卑幼盛服序立。如朔望之仪。先再拜。子弟之最长者。一人进立于家长之前。幼者一人搢笏执酒盏立于其左。一人搢笏执酒注于其右。长者搢笏。跪。斟酒。祝曰。伏愿某官备膺五福。保族宜家。尊长饮毕。授幼者盏注。反其故处。长者出笏。俛伏。兴。退。与卑幼皆再拜。家长命诸卑幼坐。皆再拜而坐。家长命侍者徧酢诸卑幼。诸卑幼皆起序立如前。俱再拜就坐。饮讫。家长命易服。皆退。易便服。还复就坐

凡子始生。若为之求乳母。必择良惠妇人。稍温谨者。子能食。饲之教以右手。子能言。教之自名。及唱诺万福安置。稍有知。则教之以恭敬尊长。有不识尊卑长幼者。则严诃禁之。六岁教之数与方名。男子始习书字。女子始习女工之小者。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始诵孝经论语。虽女子亦宜诵之。自七岁以下谓之孺子。早寝晏起。食无时。八岁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以谦让。男子诵尚书。女子不出中门。九岁男子诵春秋及诸史。始为之讲觧。使晓义理。女子亦为之讲觧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戒之类。略晓大意。十岁男子出就外傅。居宿于外。读诗礼传。为之讲觧。使知仁义礼智信。自是以往。可以读孟荀杨子。博观群书。凡所读书。必择其精要者而读之。其异端非圣贤之书传。宜禁之勿使妄观以惑乱其志。观书皆通。始可学文辞。女子则教以婉□听从及女工之大者。未冠笄者质明而起。总角靧面以见尊长。为供养祭祀。则左执酒食。若既冠笄。则皆责以成人之礼。不得复言童幼矣

凡内外仆妾。鸡初鸣咸起。栉总盥漱衣服。男仆洒扫厅事。及庭。钤下苍头洒扫中庭。女仆洒扫堂室。设椅卓。陈盥漱栉靧之具。主父主母既起。则拂床襞衾侍立左右以备使令。退而具饮食。得闲则浣濯纽缝。先公后私。及夜。则复拂床展衾。当昼。内外仆妾。惟主人之命。各从其事以供百役

凡女仆同辈谓长者为姊。后辈谓前辈为姨。务相雍睦。其有鬪争者。主父主母闻之。即诃禁之。不止。即杖之。理曲者杖多。一止一不止。独杖不止者

凡男仆有忠信可任者。重其禄。能干家事次之。其专务欺诈。背公徇私。屡为盗窃弄权犯上者。逐之

凡女仆年满不愿留者。纵之。勤旧少过者。资而嫁之。其两面二舌。饰虚造谗。离□骨肉者。逐之。屡为盗窃者。逐之。放荡不谨者。逐之。有离叛之志者。逐之

袁氏世范

思所以为善。又思所以使人为善者。君子之用心也。三衢袁公君载。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以论思献纳之资。屈试一邑。学道爱人之政。武城弦歌不是过矣。一日出所为书示镇曰。是可以厚人伦而美习俗。吾将版行于兹邑。子其。为我是正而为之序。镇熟读详味者数月。其言则精确而详尽。其意则敦厚而委曲。习而行之。诚可以为孝悌。为忠恕。为善良而有士君子之行矣。然是书也。岂惟可以施之乐清。达诸四海可也。岂惟可以行之一时。垂诸后世可也。噫。公为一邑而切切焉欲以为己者。为人如此。则他日致君泽民。其思所以兼善天下之心盖可知矣。镇于公为太学同舍生。今又蒙赖于桑梓。荷意不鄙乃敢。冠以骫骳之文。而欲目是书曰世范可乎。君载讳采。淳熙癸卯长至日承议郎前权通判隆□军府事刘镇序

睦亲

兄弟子侄同居。长者或恃长凌轹卑幼。专用其财。自取温饱。因而成私簿书出入不令幼者预知。幼者至于饥寒。必启争端。或长者处事至公。幼者不能承顺。盗财以为不肖之资。尤不能和。若长者总持大纲。幼者分干细务。长必幼谋。幼必长听。各尽公心。自然无争

朝廷立法于分析一事非不委曲。然有窃众营私。却于典买契中称系妻财置到。或诡名置产。官中不能尽究。又有起于贫寒。不因父祖资产。自能奋立。营置财业。或虽有祖众财产。别自殖立私财。其同宗之人必求分析。至于经州县所在官府。累年争讼。各至破荡而后已。若富者反思果是因众成私不分与贫者。于心岂无慊。果是自置财产分与贫者。明则为高义。幽则为阴德。又岂不胜连年争讼。妨废家务。及资备褁粮嘱托胥吏贿赂官员之费耶。贫者亦宜自思彼实窃众。亦由辛苦营运以至增置。岂可悉分之。况彼之私财。吾受之宁不有愧。苟能知此。必不至争讼也

人之有子。须使有业。贫贱有业。不至于饥寒。富贵有业。不至于非为。凡富贵之子弟。耽酒色。好博奕。异衣服。饬舆马。群小为伍。以至破家者。非其本心之不肖。由无业以度日。遂起为非之心。小人赞其为非。则有哺啜钱财之利。常乘间而赞成之。子弟早宜省悟

应亲戚故旧有所假贷。不若随力给与之。言借则我望其还。不免有所索。索之既频。而负偿者反曰。我欲偿之。以其频索。则姑巳之。方其不索则又曰。彼不下气。问我。我何为强还之。故索亦不偿。不索亦不偿。终于结怨而后已。盖贫人之假贷。初无欲偿之意。纵其欲偿。则将何偿。或假贷作经营。又多以命穷计拙而折阅。方其始借之时。礼恭言逊。其感恩之心指天誓日可表。及至责偿之日。恨不以兵刄相加。所谓因财成怨矣。俗谓不孝怨父母。欠债怨财主。不若念其贫。随吾力之厚薄以与之。则我无责偿之念。彼亦无怨于我

子孙有过。父祖多不自知。贵官尤甚。盖子孙有过多掩蔽父祖之耳目。外人知之。窃笑而已。至于乡曲贵官。人之进见有时。称道盛德之不暇。岂敢言其子孙之非。况又自以子孙为贤而以人言为诬。故子孙有弥天之过。而父祖不知也。□有家训稍严。而母氏犹有庇其子之恶。不使其父知之。富家之子孙不肖。不过耽酒近赌博破家之事而已。贵官之子孙不止于此。强索人之钱财。强贷人之钱财。强借人之物而不还。强买人之物而不偿。亲近群小。则假势以凌人。侵害善良。则饬辞而妄讼。乡人有曲理犯法事认为己事。名曰担当。乡人有争讼。则伪作父祖之简。干恳州县。以曲为直。差夫借船。放税免罪。以所得为酒色之娱。殆非一端。其随侍也。私令吏人买物。私托场务买物。皆不偿其直。吏人补名。吏人免罪。吏人有优润。必责其报。典买婢妾。限以低价而使他人填陪。或同院子游狎。或干场务放税。其它妄有求觅。亦非一端。不恤误其父祖陷于刑宪也。凡为人父祖者知此。事常关防。更宜询访。或庶几焉。同姓之子。昭穆不顺。亦不可以为后。鸿鴈虽微。犹不乱行。人乃不然。至于叔拜侄。于理安乎。设不得已养弟养孙以奉祭祀。当抚之如子。与之财产。受所养者奉之如父。如古人。为嫂制□今世。为祖承垂之意。而昭穆不乱

古人谓周人恶媒。以其言语反复。绐女家则曰男富。绐男家则曰女羙。近世尤甚。若轻信其言而成婚。则夫妻反目。至于仳离者有之。大抵。嫁娶固不可无媒。而媒者之言不可尽信如此。宜谨察于始

人之姑姨姊妹。及亲戚妇人年老。而子孙不肖。不能供养者。不可不收养。然又须关防。恐其身故之后。其不肖子孙妄经官司。称其人因饥寒而死。或称其有遗下囊箧之物。官中受词。必为追证所扰。须于生前。白之于众。质之于官。称身外无余物。凡要为高义之事者。必当预防之。

父祖高年怠于管干。多将财产均给子孙。若父祖出于公心。初无偏曲。子孙各能戮力。不事游荡。必至兴隆。若父祖缘有过房之子。有前母后母之子。有子亡而不爱其孙。又有虽是一等子孙自有憎爱。凡衣食财物。亦有厚薄。致令子孙力求均给。其父祖于其中又有轻重。安得不起他日争端。若父祖缘子孙内有不肖者。虑其侵害。不得已而均给者。止可逐时均给财谷。未可均给田产。若均给田产。彼以为已分所有。必邀求尊长立契典卖。典卖既尽。窥觑他房从而婪取。必至兴讼。使贤子贤孙被其扰害。同于破荡。不可不思。大抵人之子孙。或十数人皆贤。其中有一不肖。则十数均受其害。至于破家者有之。国家法令百端终不能禁。父祖智谋日出终不能防。欲保延家祚者。览他家之已往。思我家之未来。可不修德熟虑以为长久之计耶

遗嘱之文。皆贤明之人为身后之虑。然亦须公平乃可以保家。如刼于悍妻黠妾。□后妻爱子。中有厚薄偏曲。或妄立嗣。或妄逐子。不近人情之事。不可胜数皆兴讼破家之端也

处己

世事多更变。乃天理如此。今世人往往见目前稍稍荣盛。以为此生无足虑。不旋踵而破坏者多矣。大抵天序十年一换甲。则世事一变。今不须广论久远。只以乡曲十年前二十年前比论目前。其成败兴衰。何尝有定势。世人无远识。凡见他人兴进。及有如意事。则怀妬。见他人衰退。及有不如意事。则讥笑。同居及同乡人。最多此患。若知天下事无定势。则自虑之不暇。何暇妬他人

应年高飨富贵之人。必须少壮之时。尝尽艰难。受尽辛苦。不曾有自少壮飨富贵安逸至老者。早年登科及早年受奏补之人。必于中年龃龉不如意。却于暮年方得荣达。或仕宦无龃龉。必其生事窘薄。忧饥寒。虑婚嫁。若早年宦达不历艰难辛苦。及承父祖生事之厚。更无不如意。多不获高寿。造物乘除之理。类多如此。其间亦有始终飨富贵者。乃是有大福之人。亦千万人中。间有之。今人往往机心巧谋。皆欲不受辛苦。至终身享富贵。及其子孙。终于人力不能胜天

人生世间自有知识以来。即有忧患不如意事。小儿呌号。皆其意有不平。自幼至少。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虽大富贵之人。天下之所仰羡以为神仙。而其不如意处各自有之。与贫贱人无异。特所忧虑之事异尔。故谓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可少安

凡人谋事。虽日用至微者亦须龃龉而难成。或已成而败。既而复成。然后其成也永久平宁。无复后患。若偶然易成。后必有不如意者。造物微机。不可测度。如此。静思之。则见此理。可以宽怀

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有所长。与人交游。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则时日不可同处。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终身与之交游可也。

凡人行已公平正直。可用此以事神。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不可恃此以傲人。虽孔子亦以敬鬼神事大夫畏大人为言。况下此者哉。彼有行已不当理者。中有所慊。动辄知畏。犹能避远灾祸以保其身。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多由自负以召致之耳

人有詈人而人不荅者。必有所容也。不可以为人畏我而更求以辱之。人或起而我应。恐口噤而不能出言矣。人有讼人而人不校者。必有所处也。不可以为人畏我而更求以攻之。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辨。恐理亏不能迯罪矣

同居之人。或往来须扬声曳履。使人知之。不可默造。虑其适议我。彼此惭愧。况其间有不晓事之人。好伏于幽暗处以伺人之言。此生事兴争之端也。凡人居僻静不可辄讥人。必虑有闻之者。俗谓墙壁有耳是也

人家不和。多因妇女以言激怒其夫及同辈。盖妇女所见不广远。不公平。所谓舅姑伯叔妯娌皆假合强为称呼。非为天属。故轻于割恩。易于修怨。非丈夫有远识。则为其役而不自觉。一家之中。乖变生矣。于是兄弟子侄隔屋连墙。至死不往来者。有无子而不肯以犹子为后。有多子而不与兄弟者。有不恤兄弟之贫。养亲必欲如一。宁弃亲而不顾者。葬亲亦欲均费。宁留丧而不葬者。其事多端。不可槩述。亦有远识之人。知妇女之不可谏诲。而外与兄弟相爱。私救其所急。私赒其所乏。不使妇女知之。彼兄弟之贫者虽怨其妇女。而爱其兄弟。至于分析不敢以贫而贪爱兄弟之财产者。盖由不听妇女之言。而先施之厚。因以得兄弟之心也

妇女易生言语者。多出于婢妾。婢妾愚贱。尤无见识。以他人之短言于主母。若妇女有见识。能一切勿听。则虚佞之言不复敢进。若听信之。从而爱之。则必再言之。又言之。使主母与人遂成深雠。而婢妾方且得志。奴隶亦多如此。若主翁听信。则房族亲故皆大失欢。而善良之仆。佃皆飜致诛责矣

士大夫之子弟。苟无世禄可守。无常产可依而欲为仰事俯育之计莫若为儒。其能习儒业者。命运亨通。可以取科第置富贵。次可以训导受束修之俸。否则事笔扎代笺简之役。次可以习点。读为童蒙之训。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啇伎艺可以养生。不至于辱先。皆可为也。子弟之流荡至于为乞丐窃盗。此最辱先之甚。世人有为之而不自愧者何哉

凡人生而无业。及有业而喜于安逸者。家富则习为下流。家贫则必为乞丐。凡人生饮酒无度。食物无筭。好淫滥习博奕者。家富而致于破荡。家贫而必为窃盗。

治家

夜间觉有盗。便须直言有盗。徐起逐之。盗必且窜。不可乘暗击之。恐盗之急以刀伤我。及误击自家之人。若持烛见盗击之犹庶几。若获盗已受拘执。自当凖法勿欧伤

刼盗虽小人之雄。亦自有识见。如富家平时不刻剥。又能乐施。又能种种方便。当兵火扰挠之际。犹得保全。至不忍焚毁其屋。凡盗所决意焚掠者。皆积恶之人。宜自省也

茅屋须常防火。大风须常防火。积油物积石灰须常防火。此类甚多。切宜仔细

富人有爱其小儿者。以金银珠宝之属饬其身。小人有贪者于僻静处坏其性命。而取其物。虽闻于官寘于法何益。小儿非有壮夫携抱。不可令游行街巷。恐有诱略之人

清晨早起。昏晚早睡。可防婢仆奸盗。婢妾若与主翁亲近。多挟此私通。仆辈。有子则以主翁借口。畜愚贱之裔至破家者。多矣。凡有婢妾。不可不谨其始。而防其终

人有婢妾不禁出入。至与外人私通有姙。不正其罪而不遽逐去者。往往有于主翁身故之后。言是主翁遗腹子而求归宗。旋致兴讼。世俗所宜谨此。免累后人。

妇女多妬。有正室者少蓄婢妾。蓄婢妾者多无正室。夫蓄婢妾者。内有子弟。外有仆隶。皆当关防。制以主母犹有他事。况无所统辖。以一人之耳目临之。岂难欺蔽哉。暮年尤非所宜。使有意外之事当如之何。

夫置婢妾教歌舞。使侑樽以为宾客之欢。切勿蓄姿貌过人者。虑有恶客起觊觎之心。必欲得之。逐兽则不见泰山。苟势可以陵我则无所不至。绿珠之事。在古可鉴。近世亦有之。不欲指其名耳

婢仆有顽狠全不中使令者。宜善遣之不可留。留则生事。主或过于欧伤。此辈或挟怨。为恶有不容言者。婢仆有奸盗及逃亡者。宜送之于官。依法治之。不可私自鞭挞。亦恐有意外之事。或逃亡非其本情。或所窃止于微物。宜念其平日有劳。只略惩之。仍前留备使令可也

婢仆有小过。不可亲自鞭打。盖一时怒气所激。鞭打之数必不记。徒且费力。婢仆未必知畏。惟徐徐责问。令他人执而打之。视其过之轻重。而定其数。虽不过怒。自然有威。婢妾亦自畏惮矣。寿昌胡倅彦特之家。子弟不得自打仆隶。妇女不得自打婢妾。有过则告之家长为之行遣。妇女擅打婢妾则挞子弟。此贤者之家法也

婢仆有过。既已鞭挞而使令。辞色如常。则无他事。盖小人受杖方怀怨。而主人怒不释。恐有轻生而自残者

婢仆有无故而自缢者。若其身温可救。不可觧其缚。须急抱其身令稍高。则所缢处必稍宽。仍更令一人以指于其缢处。渐渐宽之。觉其气渐往来。乃可觧下。仍急令人吸其鼻中使气相接。乃可以苏。或不晓此理而先觧其缢处。其身力重。其缢处愈紧。只一嘘气便不可救。此不可不预知也。如身已冷不可救。或救而不苏。当留本处。不可移动。呌集邻保以事闻官。仍令得力之人日夜同与守视。恐有犬鼠之属残其尸也。自刄不死。宜以物掩其伤处。或气绝亦当如前说。人家有井。于甃处宜为缺级。令可以上下。或有坠井投井者可令人救应。或不及。亦当如前说。溺水投井而水深不可援者。宜以竹篙及木板能浮之物投与之。溺者有所执则身浮可以救应。或不及亦当如前说。夜睡□死及卒。死者亦不可移动

婢仆宿卧去处。当为点检。冬无风寒。夏无蚊蚋。以至牛马六畜。遇冬寒各为区处牢圈栖息之处。此其仁人之用心。物我为一理也

蓄奴婢惟本土人最善。或病患。则有亲属为之扶持。或非理自残。有亲以明其事。或婢妾无夫子兄弟可依。仆隶无家可归。念其有劳不可不养。当预经官自陈则无患

雇婢仆须要牙保分明。牙保又不可令我家人为之

买婢妾不可不细询其所自来。恐有良人子女为人所诱。若果然则告之于官。不可还与引来之人。恐自残

佃仆妇女。有等于人家妇女小儿诱谑。莫令家长知而欲重息以生借钱谷。及借资物以济急者。皆有心于脱漏必无还意。而妇女小儿不令家长知。则不敢取索。终为所负。为家长者宜常以此言喻之

尼姑道婆媒婆牙婆及妇人以卖买针灸为名。皆不可令入人家。凡脱漏及引诱为不羙之事。皆此曹也

人户交易先凭牙人指出丘叚。参合契书文字。就问有无界至交争。重迭典卖。次问有无暪昧尊卑。未曾分析。寡妇幼子执凭交易。有无诸般违碍方可成契。必亲见其押字书契。交钱必有知证。已成契后。宜即投印管业割税。若因循不割税入户而为人告论。以致拘没官府。条令昭然。惟交易一事最为详明。盖欲以杜争端也。而人户不悉。乃至违法交易。不印契。不离业。不割税。以致重迭交易。词讼连年不决。岂非自取其辜哉

凡邻近利害之产。欲得之。宜增其价。不可恃势执其亲邻。及从典至卖。及无人敢买。而欲低折其价。万一他人买之。则悔且无及。亦争讼之由也

凡交易必须项项合条。即无后患。不可以人情契密不为之防。或失欢则成争端。如交易取钱未尽。及赎产不曾取契之类。宜即理会去着。或即闻官以绝将来词讼。切戒切戒。

贫富无定势。田产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买产之家当知此理。不可苦抑卖产之人。盖人之卖产。或缺食。或负债。或疾病。或死亡。或婚嫁争讼。欲百千之用。则鬻百千之产。若买产之家。即还其直。虽转手无存。且了其欲用。而为富家不仁之人。知其欲用之急。则阳距阴钩之。以重扼其价。既成契则姑还其直之半。则延自变量日辞以未办。或以此?夕少。或以米谷他物高价补偿。而出产之家必是窘乏。所得零微。随即耗散。向之准拟以办此事。今不复办矣。而又往来取讨跋涉之费出乎其中。彼富家方自喜以为善谋。不知天道好还。有及其身而获报者。纵不及其身而及其子孙。富家多不之悟。岂不迷哉

贪并之家。恃其豪强。见有产之家子弟昏愚不肖。及有缓急。多是将钱强以借与。或始借之时。设酒食以媚悦其意。或既借之后。历数年而不索。待其息多。又设酒食以诱。使之转息并为本钱而又生息。又诱勒其将田产折还。于条虽幸免。天网不漏。谚云。富儿更替做。迭相报也

有轻于举债者不可借。必是无藉之人。已怀负赖之意。凡借人钱谷。少则易偿。多则易负。故借多者虽力可还。亦不肯还。宁以所还之资为争讼之费者多矣

凡人之敢于举债者。必谓他日之宽余可以偿也。不知今日之无。他日何为而有。譬如百里之路。分为两日行。则两日可办。若以今日之路使明日并行。虽劳亦不可至。无远识之人。求目前宽余而那积在后者。无不破家也

凡有产必有税赋。须是先留输纳之费。却将余剩分给。日用。所入或薄。只得省用。不可侵支。临时官中追索。未免举偿充息。以致耗家。大抵曰贫曰俭。自是贤德切不可以此为愧。若能知此。则无破家之患矣

纳税虽有省限。须早纳为安。如纳苗米若不趁晴早纳。或值雨连日。将如之何。然州县多有不体量民力。如纳米初时又要干白加量。后且湿恶减量。又折为低价。如纳税绢物帛。初时必欲重厚实者。后来见纳数少。则放行折纳。人户揽子较量前后轻重。不肯搀先送纳。致被□道追扰。惟乡曲贤者自求省事。不以毫未之较遂愆期也

人有紏率钱物造桥修路及造渡船。宜随力助之。不可谓舍财不见获福而不为。且如道路既成。吾之晨出暮入。过桥乘渡。并无疏虞。皆所获福也人之经营财利。偶获厚息以致富厚者。必其命运亨通。造物者阴隲致此。其间有见他人获息之多。致富之速。则欲以人事强夺天理。如贩米则加之以水。卖盐则夹以灰。卖漆则和以油。卖药则杂以他物。如此等类不胜其多。目下得其嬴余。其心欣然。不知造物者随即以他事取去。终于贫乏。所谓人力不能胜天。大抵转贩经营。先存心地。凡物货必真。又须敬惜。不贪厚利。任天理如何。虽目下所得之薄。必无后患矣

起造屋宇。最人家至难之事。年齿高大。世事谙晓。于起造一事。犹多不悉。况未更事。其不因此破家者几希。盖造屋之时。必先与匠者谋。匠者惟恐主人惮费而不为。则必小其规模。节其费用。主人以为力可办。锐意为之。匠者则渐增广其规模。至数倍其费而屋犹未及半。主人势不可中辍。则揭债售产。匠者方喜兴作之未艾。工镪益增。余常劝人起屋宇。须十数年经营以渐为之。则屋成而家富自若。盖先定基址。或平高就下。或增卑为高。或筑墙穿池。逐年渐为之。期以十余年而后成。次议规模之大小。材木之若干。必籍其数。逐旋收买备足。期以十余年而毕备。次议瓦石之多少。皆预以渐而储之。虽工雇之费。亦不取办于仓卒。故屋成而家富自若也

家礼

冠礼略

男冠

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

温公曰。古者二十而冠。所以责成人之礼。盖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行于其人。故其礼不可以不重也。近世以来。人情轻薄。过十岁而总角者少矣。彼责以四者之。行。岂知之哉。往往自幼至长。愚騃若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今虽未能遽革。且十五以上俟其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然后冠之。其亦可也

必父母无期以上丧。始可行之

文公曰。大功未葬者。亦不可行

女笄

笄女子许嫁笄。母为主

文公曰。年十五虽未许亦笄

婚礼略

主婚

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

温公曰。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今令文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今为此说。所以参古今之道。酌礼令之中。顺天地之理。合人情之宜也

身及主婚者无期以上丧。乃可成婚

文公曰。大功未葬。亦未可主婚。凡婚则以族人之长为主

必先使媒氏往来通言。女氏许之。然后纳采

温公曰。凡议婚姻。必先察其父母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贵。壻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苟为不肖。今虽富贵。安知异日不贫贱乎。妇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舅姑。养成骄妬之性。异日为患。庸有极乎。借使因妇财以致富。依妇势以取贵。苟有丈夫之志气者能无愧乎。又世俗好于襁褓童幼之时轻许为婚。亦有指腹为婚者。及其既长。或不肖无赖。或身恶疾。或家贫冻馁。或丧服相仍。或从官远方。遂至弃信负约。速狱致讼者多矣。是以先祖太尉尝曰。吾家男女。必俟既长。然后议婚。既通书不数月必成婚。故终身无此悔。乃子孙所当法也

又曰。文中子曰。婚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夫婚姻者。所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至于立契约云某物若干。某物若干。以求售其女者。亦有既嫁而复欺绐负约者。乃驵侩卖婢鬻奴之法。岂得谓之士大夫婚姻哉。其舅姑既被欺绐。则残虐其妇以摅其忿。由是爱女者务厚其资装以悦其舅姑。殊不知彼贪鄙之人不可盈厌。资装既竭。则安用汝女哉。于是质其女以责货于女氏。而货有尽。而责无穷。故婚姻之家。往往终为仇雠矣。是以世俗生男则喜。生女则戚。至有不举其女者。用此故也。然则议婚姻有及于财者。皆勿与为婚姻。可也

纳采【纳其采择之礼即今所谓定也】

主人具书。夙兴奉以告于祠堂。乃使子弟为。使者如女氏。女氏主人出见。使者。遂奉书以告祠堂。出以复书授。使者。遂礼之。使复命壻氏。主人复以告于祠堂

纳币【币用色绢贫富随宜令人更用钗钏羊酒】

具书遣。使如女氏。女氏受书复书。同纳采之仪

亲迎

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壻之室。厥明壻家设位于室中。女家设次于外○初婚壻盛服。主人告于祠堂。遂醮其子而命之迎。婿出乘马至女家俟于次。女家主人告祠堂。遂醮其女而命之。主人出迎。壻入奠鴈。姆奉女出登车。壻乘马先妇车。至其家导妇以入。壻妇交拜就坐饮食毕。壻出。复入脱服。烛出。主人礼宾

妇见舅姑

明日夙兴。妇见于舅姑。舅姑礼之。妇见于诸尊长。若冢妇则馈于舅姑。舅姑飨之。

庙见

三日主人以妇见于祠堂

壻见妇之父母

明日。壻见妇之父母。次见妇党诸亲。妇女礼壻如常仪

丧礼略

治棺

温公曰。棺欲厚。然太厚则重而难以致远。不必高大。原地使圹中宽。易致摧毁。宜深。加之椁。虽圣人所制。自古用之。然板木岁久终归腐烂。徒使圹中宽大。不能牢固。不若不用之为愈也。孔子葬鲤有棺而无椁。又许贫者还葬而无椁。今不欲用。非。为贫也。乃欲保安亡者耳

程子曰。杂书有松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万年化为琥珀之说。盖物莫久于此。故以涂棺。古人已有用之者

置灵座设魂帛

温公曰。古者凿木为重以主其神。今令式亦有之。然士民之家未尝识也。故用束帛依神谓之魂帛。亦古礼之遗意也。

世俗皆画影。置于魂帛之后。男子生时有画像。用之犹无所谓。至于妇人生时深居闺门。出则乘辎軿拥蔽其面。既死岂可使画工直入深室。揭面之帛执笔訾相。画其容貌。此殊为非礼。又世俗或用冠帽衣履装饰如人状。此尤鄙俚。不可从也

高氏曰。古人遗衣裳必置于灵座。既而藏于庙中。恐当从此说。以遗衣裳置于灵座。而加魂帛于其上可也。文公曰。三礼图有画像可考。然且如温公之说。亦自合时之宜。不必过。泥于古也

立铭旌

以绛帛为铭旌。广绛幅。三品以上九尺。五品以下八尺。六品以下七尺。书曰。某官某公之柩。无官即随其生时所称。以竹为杠如其长。倚于灵座之右

丧杖

父丧杖用竹。母丧杖用木。

按五礼新仪曰。父杖竹。长与孝子心齐。助孝子之衰朽无力。竹有节。孝子有节哀之文。礼云。父丧杖竹。用自死竹为之。谓竹性不可改为。竹斩断而不能接续。盖母有接人之体。其杖用木。能接续之意也。白虎通云。母丧用桐为之。谓无根能生。又桐子生而不离枝叶。礼云。桐同也。取其同而有别。痛有致切也。敬亲之道。故圣人以竹木别之。梧桐之子随枝叶而生。取其母子无绝道也

成服

一曰斩衰三年

斩。不缉也。衣裳皆用极麄生布。旁及下际皆不缉。正服则子为父也

加服。则嫡孙父卒。为祖若曾高祖承重者也。父。为嫡子当为后者也。

义服。则妇。为舅也。夫承重则从服也。为人后者。为所后父也。为所后祖承重也。夫为人后。则妻从服也。妻为夫。妾为君也

二曰齐衰三年

齐。缉也。其衣裳制并如斩衰。但用次等生麄布缉其旁及下际

正服。则子为母也。士庶之子。为其母同。而为父后则降也

加服。则嫡孙父卒为祖母若曾高祖母承重者也。母为嫡子当为后者也。义服。则妇。为姑也。夫承重则从服也。为继母也。为慈母。谓庶子无母而父命他妾之无子者。慈己也。继母为长子也。妾为君之长子也

杖期

服制同上。但又用次等生布

正服。则嫡孙父卒祖在为祖母也。降服则。为父卒继母嫁则己从之也。夫为妻也。子为父后。则为出母。继母无服。继母出。则无服也

不杖期

服制同上。但不杖。又用次等生布

正服。则为祖父母。女虽适人不降也。庶子之子为父之母。而为祖后则不服也。为伯叔父也。为兄弟也。为众子也。为男女也。为兄弟之子也。为姑姊妹女在室及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也。妇人无夫与子者。为其兄弟姊妹及兄弟之子也。妾为其子也。加服。则为嫡孙若曾元孙当为后者也。女适人者。为兄弟之为父后者也

降服。则嫁母出母。为其子。子虽为父后。犹服也。妾。为其父母也

义服。则继母嫁母。为前夫之子从己者也。为□叔母也。为夫兄弟之子也。继父同居父子皆无大功之亲者也。妾。为君之众子也。舅姑。为嫡妇也

五月正服。则为曾祖父母。女适人者。不降也

三月正服则。为高祖父母。女适人者不降也

义服则继父不同居者。谓先同今异。或虽同居而继父有子。己有大功以上亲者也。其元不同居者。则无服

三曰大功九月

服制同上。但用粗熟布无负版

正服。则。为从父兄弟。姊妹。谓伯叔之子也。为众孙男女也

义服。则。为众子妇也。为兄弟子之妇也。为夫之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之子妇也。夫为人后者。其妻。为本生姑舅也

四曰小功五月

服制同上。但用稍细熟布

正服。则。为。从祖祖父。从祖祖姑。谓祖之兄弟姊妹也。为兄弟之孙为从祖父从祖姑。谓从祖祖父之子。父之从父兄弟姊妹也。为从祖父兄弟之子也。为从祖兄弟姊妹。谓从祖父之子。所谓再从兄弟姊妹者也。为外祖父母。谓母之父母也。为舅。谓母之兄弟也。为甥。谓姊妹之子。为。从祖母。谓母之姊妹也为同母异父之兄弟姊妹也

义服。为从祖祖母也。为夫兄弟之孙也。为从祖母也。为夫从兄弟之子也。为夫之姑姊妹适人者不降也。女为兄弟侄之妻已适人。亦不降也。为娣姒妇谓兄弟之妻相名。长妇谓次妇曰娣。姒妇谓长妇曰姒妇也。庶子为嫡母之父母兄弟姊妹嫡。母死则不服也。母出则为继母之父母兄弟姊妹也。为庶母慈己者。谓庶母之乳养己者。为嫡孙若曾玄孙之当为后者之妇。其姑在则否也。为兄弟之妻也。为夫之兄弟也

五曰缌麻三月

服制同上。但用极细熟布

正服。则为族曾祖姑谓曾祖之兄弟姊妹也。为兄弟之曾孙也。为族祖父族祖姑。谓族曾祖父之子也。为从父兄弟之孙也。为族父族姑。谓族祖父之子也。为从祖兄弟之子也。为族兄弟姊妹。谓族父子之所谓三从兄弟姊妹也。为曾孙玄孙也。为外孙也。为从母兄弟姊妹。谓从母之子也。为外兄弟谓姑之子也。为内兄弟谓舅之子也

降服。则庶子为父后者。谓其母。而为其母之父母兄弟姊妹。则无服也

义服。则为族曾祖母也。为夫兄弟之曾孙也。为族祖母也。为夫从兄弟之孙也。为族母也。为夫从祖兄弟之子也。为庶孙之妇也。士为庶母。谓父妾之有子者也。为乳母也。为婿也。为妻之父母。妻亡而别娶亦同。即妻之亲母虽嫁出犹服也。为夫之曾祖高祖也。为夫之从祖祖父母也。为兄弟孙之妇也。为夫兄弟孙之妇也。为夫从祖父母也。为从父兄弟子之妇也。为夫从兄弟之妻也。为夫从父姊妹适人者不降也。为夫之外祖父母也。为夫之从母及舅也。为外孙妇也。女为姊妹之子妇也。为甥妇也

一殇服

凡为殇服以次降一等。凡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应服期者。长殇降服大功九月。中殇七月。下殇小功五月。应服大功以下以次降等。不满八岁为无服之殇。哭之以日易月。生未三月则不哭也。男子已娶。女子许嫁。皆不为殇也。

凡男为人后。女适人者。为其私亲。皆降一等。私亲之。为之也亦然。女适人者降。服未满被出。则其本服。已除则不复服也。

作神主式

伊川程先生作神主式云。作主用栗。取法于时月日辰。趺方四寸。象岁之四时。高尺有二寸。象十二月。身博三十分。象月之日。厚十二分。象日之辰。【身趺皆厚一寸二分】剡上五分为圆首。寸之下勒前为额而判之。一居前。二居后。【前四分后八分】陷中以书爵姓名行【曰某故某官某公讳某字某弟几神主陷中长六寸圆一寸】合之植于趺【身出趺上一尺八分并趺高一尺二寸】窍其旁以通中。如身厚三之一【谓圆径四分】居二分之上【谓在七寸二分之上】粉涂其前。以书属称【属谓高曾祖考称谓官或号行如处士秀才几郎几公】旁称主祭之名【曰孝子某奉祀】加赠易世则笔涤而更之。【水以洗改之】外改中不改

(见图)

(见图)

(见图)

士丧礼疏曰。麻在首在要皆曰绖。分而言之。首曰绖。腰曰带○问绖腰之制。朱先生曰。首绖大一搤。只是拇指与第二较小绞带。又小于腰绖腰绖象大带两头长。垂下鲛带象革。带头一有彄子。以一头串于中而束之。朱先生曰。首绖右本在上者□□绖之制。以麻根处着头。右边而从头前向左围。向头后却就右边。元麻根处相接。以麻尾藏在麻根之下。麻根搭在麻尾之上。有缨者以其加于冠外。须着缨方不脱落也。

(见图)

□父八母服图。同居□父齐衰不杖期。谓子无大功之亲。从母适人所□□亦无大功服。不同居继父□继母□父齐衰三月。谓先随母与继父同居后异者。元不同居者则无服□丧杖期。谓继母嫁而子从子□育者。老不从或继母出无服养母嫡母□母慈母齐衰三年。谓养同宗及遣弃之子同亲母齐衰三年。谓妾生子唤父正室母曰嫡母齐衰三年服。是谓父再娶之母与亲母同齐衰三年。妾无子妾子无母父命之为母嫁。母□母齐衰杖期。谓父亡□母改嫡嫁人者。其母为子乃齐衰不杖期齐□杖期。谓父在而弃别被出之者。其母为子乃齐□不杖期□母□母缌麻三月。谓小年□乳哺己者。谓之乳母。缌麻三月。父有子之妾所生子唤曰庶母。乙集四十九。

外族服图

母舅【小功】  舅之子【缌麻】  甥妇【缌麻】

外祖【小功】妻父母【缌麻】    妻周年    女婿【缌麻】    外孙【缌麻】

母姨【小功】  姨之子【缌麻】  姑子【缌麻】

夫族服图

夫伯叔【大功】    夫兄弟【大功】  妯娌【小功】

夫祖【大功】夫父母【三年】    夫三年    夫侄【小功】  侄妇【缌麻】

夫姑【小功】  夫姊妹【小功】  堂侄【缌麻】

五服之图

三从            三从兄弟              三从

再从        从堂伯叔从堂兄弟 从堂侄男          再从

从      堂伯叔祖堂伯叔    堂兄弟  堂侄男  堂侄孙          从

亲  曾祖伯叔伯叔祖    亲伯叔    亲兄弟  亲侄男  亲侄孙  曾侄孙    亲

高祖始祖曾祖父母祖父祖母父母  己身  子妇  孙妇  曾孙  玄孙

亲  曾祖姑    祖姑  亲姑  亲姊妹  亲侄女  侄孙女  曾侄孙女      亲

从      堂祖姑    堂姑  堂姊妹  堂侄女  堂侄孙女      从

再从        从堂姑    从堂姊妹 从堂侄女          再从

三从            三从姊妹              三从

三从兄弟【缌麻三月其妻无服】

从堂伯叔【父母并缌麻三月服】

从堂兄弟【小功五月其妻无服】

从堂侄男【缌麻三月其妻无服】

堂伯叔祖【父母并缌麻三月服】

堂伯叔【父母并小功五月服】

堂兄弟【大功九月妻缌麻服】

堂侄男【侄小功五月服缌麻】

堂侄孙【缌麻三月其妻无服】

曾祖伯叔【父母并缌麻三月服】

伯叔祖【父母并小功三月服】

亲伯叔【父母并齐衰不杖期】

亲兄弟【齐衰不杖期妇大功】

亲侄男【齐衰不杖期妇大功】

亲侄孙【侄孙小功孙妇缌麻】

曾侄孙【缌麻三月其妻无服】

高祖始祖【齐衰三月】

曾祖父母【齐衰五月】

祖父祖母【齐衰不杖期嫡孙承祖父同父祖母同母】

父母【斩衰三年齐衰三年】

己身【谓为人后者父斩衰三年祖承重亦如之】

子妇【长子斩衰□子杖期□□杖期众妇大功】

孙妇【嫡孙杖期嫡妇小功庶孙三功妇三月服】

曾孙【缌麻三月】

玄孙【缌麻三月】

曾祖姑【缌麻三月姑夫无服】

祖姑【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亲姑【在室周年出嫁大功】

亲姊妹【在室周年出嫁大功】

亲侄女【在室周年出嫁大功】

侄孙女【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曾侄孙女【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堂祖姑【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堂姑【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堂姊妹【在室大功出嫁缌麻】

堂侄女【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堂侄孙女【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从堂姑【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从堂姊妹【在室小功出嫁缌麻】

从堂侄女【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三从姊妹【在室缌麻出嫁无服】

治葬

三月而葬。前期择地之可葬者

温公曰。古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踰月而葬。今五服年月。敕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然世俗信葬师之说。既择年月日时。又择山水形势。以为子孙贫富贵贱愚贤寿夭尽系于此。而其为术又多不同。争竞纷纭。无时可决。至有终身不葬。或累世不葬。或子孙衰替妄失处所。遂弃捐不葬者。正使殡葬实能致人祸福。为子孙者。亦岂忍使其亲臭腐暴露而自求利耶。悖礼伤义无过于此。然孝子之心虑患深远。恐浅则为人所挨。深则湿润速巧。必求土厚水深之地而葬之。所以不可不择也。或曰。家贫乡远不能归葬。则如之何。公曰。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无。子游曰。有无恶乎齐。夫子曰。有母过礼。苟无矣。敛手足形还葬。悬棺而窆。人岂有非之者哉。昔廉范千里负丧。郭平自卖营墓。岂待丰富然后葬其亲。或在礼未葬。不变服。食粥。居庐。寝苫枕块。盖悯亲之未有归。故寝食不安。柰何舍之出游。食稻衣锦。不知其何以为心哉。世人又有游宦没于远方。子孙火焚其柩收烬归葬者。夫孝子爱亲之肌体。故敛而藏之。残毁他人之尸。在律犹严。况子孙乃悖谬如此。其始盖出于羌胡之俗。浸染中华。行之既久。习以为常。见者恬然曾莫之恠。岂不哀哉。延陵季子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以为合礼。必也不能归葬。葬于其地可也。岂不犹愈于焚毁乎。又曰。昔者吾诸祖之葬也。家甚贫不能具棺椁。自太尉公而下始有棺椁。然金银珠玉之物。未尝以锱铢入于圹中。将葬太尉公。族人皆曰葬者家之大事。柰何不询阴阳。此必不可。吾兄伯康无如之何。乃曰。询于阴阳则可矣。安得良葬师而询之。族人曰。近村有张生者。良师也。数县皆用之。兄乃召张生许以钱二万。张生野夫也。世为葬师。为野人葬所得不过千钱。闻知大喜。兄曰。汝能用吾言。吾畀尔葬。不用吾言。将求他师。张曰。惟命是听。于是兄自以己意处岁月日时及圹之浅深广狭道路所从出。皆取便于事者。使张生以葬书缘饰之。曰。大吉。以示族人。族人皆悦无违异者。今吾兄年七十九以列卿致仕。吾年六十六。忝备侍。从。宗族之从仕者二十有三人。视他人之谨用。葬书。未必胜吾家也。前年吾妻死。棺成而敛。装办而行。圹成而葬。未尝以一言询阴阳家。迄今亦无他故。吾尝疾阴阳家立邪说以惑众。为世患。于丧家尤甚。顷为谏官尝奏乞禁天下葬书。当时执政莫以为意。今着兹论。庶俾后之子孙葬必以时。欲知葬具之不必厚。视吾祖。欲知葬书之不足信。视吾家。

程子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非阴阳所谓祸福者。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安。其子孙盛。若培拥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也。地之恶者。则反是。然则曷谓地之美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其验也。父祖子孙同气。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亦其理也。而拘忌者惑以择地之方位。决日之吉凶。不亦。泥乎。甚者不以奉先为计。而专以利后为虑。尤非孝子安厝之用心也。惟五患者不得不谨。须使他日不为道路。不为城郭。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犂所及也。一本云。所谓五患者。沟渠道路。避材落。远井窑。按古者葬地葬日。皆决于卜筮。今人不晓占法。且从俗择之可也。

穿圹

温公曰。今人葬有二法。有穿地直下为圹而悬棺以窆者。有凿隧道傍穿土室而撺柩于其中者。按古唯天子得为隧道。其它皆直下为圹而悬棺以窆。今当以此为法。其穿地宜狭而深。狭则不崩损。深则盗难近也。

刻志石

用石二片。其一为盖。刻云某人之墓。其一为底。刻云某人讳某字某某州某县人。父某母某。某年月日生。某年月日终。某年月日葬某地。以二石字面相向而以铁束束之。埋之圹前近地面三四尺间。虑异时陵谷变迁。或误为人所动。而此石先见。则人有知其姓名者。庶能为掩之也。

坟高四尺。立小石碑于其前。亦高四尺。趺高尺许

温公曰。按令式坟碑石兽大多寡虽各有品数。然葬者当为无穷之规。后世见此等物。安知其中不多藏金玉耶。是皆无益于亡者。而反有害。故令式又有贵得同贱。贱不得同贵之文。然则不若不用之为令矣。文公曰。今按孔子防墓之封。其崇四尺。故取以为法。用司马公说别立小碑。但石须阔尺以上。其厚居二之一。圭首而刻其面如志之盖。乃略述其世系名字行实而刻于其左。转及后。右而周焉。妇人则俟夫葬乃立。面如夫亡志盖之刻云

三虞祭。葬之日。日中而虞。或墓远。则但不出是日可也。若去家经宿以下。则初虞于所馆行之。郑氏曰。骨肉归于土。魂气则无所不之。孝子其彷徨三祭以安之。葬时奠而不祭。但酌酒陈馔再拜而已。虞始用祭礼。卒哭则又谓之吉祭○遇

卒哭

檀弓曰。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故此祭渐用吉礼。三虞后刚日卒哭

祔祭

檀弓曰。殷既练而祔。周卒哭而祔。家礼用卒哭明日而祔

小祥 〔朞而小祥〕

自丧至此不计闰凡十三月。古者卜日而祭。今止用初忌以从简易。郑氏曰。祥吉也。大祥放此

大祥 〔再朞而大祥〕

自丧至此。不计闰凡二十五月。亦止用第二忌日祭

禫 〔大祥之后中月而禫〕

自丧至此。不计闰月。二十七月。文公曰。间一月也。郑氏曰。澹澹然平安之意

温公曰。士虞礼中月而禫。郑注曰。中犹间也。禫祭名也。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所谓中月而禫者。盖禫祭在祥月之中也。历代多从郑说。今律勑三年之丧。皆二十七月而除。不可违也。文公曰。二十月祥后便禫。看来当如王肃之说。于是月禫徙月乐之说为顺。今从郑说。虽是礼宜从厚。终未为。当

祭礼略

时祭〔用仲月〕

孟春下旬之首。择仲月三旬各一日。或丁或亥

温公曰。王制大夫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注祭以首时。荐以仲月。今国家惟享太庙用孟春。自周六庙濮王庙皆用仲月。以此私家不敢用孟春

高氏曰。何休曰。有牲曰祭。无牲曰荐。大夫牲用羔。士牲用豚。庶人无常牲。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鴈。取甚新物相宜。凡庶馐不踰牲。若祭以羊。则不以牛为馐也。今人鲜用牲。唯设庶馐而已

文公曰。凡祭主于尽敬爱之道。诚而已。贫则。称家之有无。疾则量筯力而行之。财力可及者。自当如仪

冬至祭〔始祖〕

程子曰。此厥初生民之祖也。冬至一阳之始。故象其类而祭之

立春祭〔先祖〕

程子曰。初祖以下高祖以上之祖也。立春生物之始。故象其类而祭之

季秋祭〔祢〕

程子曰。季秋成物之始。亦象其类而祭之。继祢之宗以上皆得祭。惟攴子不祭

文公曰。某家旧时时祭外。有冬至立春季秋三祭。后以冬至立春二祭。始祖之祭似禘。先祖之祭似祫。于理似僣。觉得不安。遂已之。至于季秋依旧祭祢

忌日祭

文公母夫人忌日着黔墨布衫。其巾亦然。问今日服色何谓。曰。岂不闻鴽子有终身之丧

墓祭

三月上旬。择日而祭之

文公曰。古人无墓祭。唐人亦不见有墓祭。但是拜扫而已。或问墓祭祭后土否。曰。就墓外设位而祭。冠婚丧祭。四礼之废已久。是可哀已。按季氏居家必用。初卷略载文公家礼。其意甚善。又按秦氏。本不载。别载孙氏荐飨仪范。今观文公家礼。非可妄损益。近世士大夫家能行之者。详见本书全帙。于祭礼一条。孙氏家仪。亦可参择用之。故并存于后

孙氏荐飨仪范

序略曰。先王之制祭礼也。不欲数。数则烦。不欲疏。疏则怠。君子濡春露履秋霜。必有凄怆悚惕之心。是故春禘秋尝。夏商相袭。周公以禘为王者之祭。易名曰祠。而鲁人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至于春以韭卵。夏以鱼麦。秋以豚黍。冬以稻鴈。虽庶人不得废时荐也。经曰。祭从生者。盖视子孙之为大夫为士为庶人也。传曰。祭从先祖。又重于子孙改作也。礼固不敢轻议。酌古参今。唯其宜。唯其称。或庶几焉。故取上士祭飨之时。传古士庶人之礼。着孙氏荐飨仪范。实取有田则祭。无田则荐之义。虽贫窭衣食不充。亦可求仁者之粟力行之。所以标显孙氏者。犹唐范传正时飨仪行之于家。使子孙奉以周旋云尔。绍兴三年孙伟叙

时月第一

正月朔旦。三阳交泰。万物发生。乃人道报本反始之时。为一岁初祭

春荐。以清明节日

夏荐。以五月五日

秋荐。以九月九日

冬荐。以冬至日。并岁旦一岁共五祭

世俗以冬至后一百五炊熟不火食。以待清明改火。谓之寒食。盖晋风因介子推。逃文公之禄。文公焚山久而成俗。今河东士民以枣面为炊饼。贯柳枝于户上。号曰子推。遂变为寒食节。天下往往不以为非。汉并州剌史周举尝作文辨之。久而难变也。俚儒又缘开元拜扫之仪。于是日野祭。尤违典训。亦数百年矣。今之清明日为春荐。四时荐飨并寝。若子孙得路归守丘墓。则在家荐飨毕。诣神道洒扫展省。【城外望拜扫除墓左右芜秽外望再拜而退不携酒馔行】

自汉至唐。臣庶飨祭。皆避孟月。或以二分。或以二至。或以社。或以蜡日。社与蜡唐人固尝论其失矣。但上世以来。多用岁旦冬至为合祭。八节为荐新。疏数又不常。亦有故辄废。率不合礼。今于四时折中。以传禴祠烝尝之义云

版位第二

唐诸家祭仪。皆用开元礼。文武官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祭于正寝。国朝士族相因。凡登朝籍。皆得祭三世。伟家祭三世。亦数十年。古之朝天子者。谓之大夫。盖今之朝臣也。固当尊祖矣

古者士大夫皆有家庙。既虞则作主。刻官封名氏。今以祭寝之礼参酌。以栗木作牌子。高一尺三寸半。曾祖曰曾大考官封。妣曰。夫人某郡某氏。祖曰大考官封。妣曰。某郡某氏。父曰显考官封。妣曰某郡某氏。匣而藏之。遇荐飨则俟排办讫。祭主捧而置于几。祭毕复藏之其匣。于正寝侧室奉香火。旦朝之【谓晨兴盥栉罢冠带入室上香肃拜而退】眉山。刘氏曰。虞者既葬返哭而祭也。盖未葬则柩犹在殡。既葬则返而亡焉。则虞度其神气之返。于是而祭以安之。且为木主而托之。以凭依焉。故谓之虞主。尝求之传注。谓天子九虞。以九日为节。诸侯七虞。以七日为节。大夫五。士三。由是言之。既葬而虞。虞而卒哭。降杀有等。自春秋末世。大夫僣用诸侯七虞之礼矣。后代循习莫究其义。而世俗遂以亲亡以后。每七日必供佛饭僧。以为是日当于地府见某王者。吁。古人七虞之说。乃如是哉。故世之治丧者。未葬则当朝夕奠。朔望殷奠。既葬则作主虞祭。不必惑于浮屠斋七之说。庶乎可谓祭之以礼矣

四时荐享。肆筵设几。谓如南向之寝。则曾祖坐在其中。以东为上。祖座在东。考座在西。皆以北为上。东向西北向之寝放此。庙祭则东向位为尊。今荐仪也。所以不同

忌日质明。设几筵于正寝。捧位版置几上祭毕伏岁皆如上仪

荐馔第三

春荐韭卵【以韭为俎以卵馐馔】

夏荐麦鱼【以新面为炊饼以鲫鲤鱼馐馔】

秋荐豚黍【以新黍粟米炊饼侑蒸豚】

冬荐稻鴈【以新粳米炊饭侑蒸鴈无鴈则以鸡鹅鸭代之】

四时荐新外。兼以鸡羊鹿豕共造熟食五品。时果五品【无果实处煎粉饵以为之】菜五品【菘芥芦萌芜菁荀蕨随土地所有】

荐新之日。或有珍馔异果【谓本草或食经中所载者】并听兼列。礼曰。庶人无故不食珍。必先祭飨也

祭馔皆女妇主之。或有故【谓疾病】即用庖人。子孙躬亲厨爨监视

荐飨之味贵于新洁。称家有无。太丰则近乎僣侈。太俭则近乎迫隘。皆君子所不取。唯丰洁所中可以常守。礼虽王公大飨。不用亵味。不贵多品。今寝荐庙祭不同。庙祭乃有养牲外首之仪。今时飨止用熟食五品。参酌折中。不可增减。有力则豕一羊一。前祭一日宰之。无力则度。斯仪宜用物。巿肆售之

忌日以鸡鱼羊豕。随屠肆所有之味。造熟食五品

每月朔旦于藏版匣之室中。设时果五品盘醆三副。以清酌献

祝辞第四【随时于官封某公下改用】

元旦云:维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甲子朔旦【他节即云某甲子朔某日甲子】嗣曾孙具官某【无官即称名一】敢昭告于曾大考官封某公。伏以禴祠烝尝。四时之荐祭义。盖秉周礼人道之遗夏正。永推报本之诚。莫大致严之重。谨于疏怠。不敢越踰。酒醴□□。牢馔馨洁。祗率惟恪。仰冀鉴歆。尚飨○

  清明云:伏以惟春之和。万物秀茁。献韭以卵厥有故常。谨以清明。祗率祠事。致严斯恪。仰冀降歆。尚飨○

  端午云:伏以仲夏尝麦。侑以鲜鳞。厥有故常。不敢不谨。谨以端午。祗率禴事。致严斯恪。仰冀鉴歆。尚飨○

  重九云:伏以农夫之庆。百谷用成。黍稷馨香。适当时荐。谨以重九。祗率尝事。致严斯恪。仰冀鉴歆。尚飨○

  冬至云:伏以闭蛰而烝。盖有古制岁之义。实见于经。维日至之迎长。乃周家之正月。谨以冬至。祗率烝事。荐稻之恪。仰冀鉴歆。尚飨○

  忌日云:维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甲子朔。某日甲子。嗣曾孙具官某。敢昭告于曾大考。官封某公。伏以四时改易。忌日在辰。恭设几筵。仰思教诲。终身之慕。言不胜情。尚飨。伟逮事曾门而继家嫡。故其忌日之辞如此。不逮事大考以上。则改用下辞。恭设几筵。谨陈薄礼。庶或来格。克鉴微诚。尚飨

眉山刘氏曰。或问伊川先生曰。忌日祀两位否。先生曰。只一位。愚谓家庭之祭。与国家祀典不同。家庭晨夕旦望于父母之敬。未尝举一而废一也。鲁人之祔也合之。孔子以为善。忌祭何得不然。故忌祭仍当兼说考妣。若祖考忌日。则祝辞末句增曰。谨奉妣某氏夫人配。妣忌日。则曰。谨奉以配考某公。后之君子。更宜审择。夫祭者。孝子所以飨亲。义所以致严也。自汉魏以来。诸家祭法。有迎神送神之仪。乃在庙中。礼虽乐以迎来。哀以送往。亦庙祭尸出入之事。今时荐。但以祝文致诚而已

器服第五

祭器尚质素。贵纯洁。古之庙制。鼎俎笾豆奇耦有差。生时飨用之物。事死如事生。故以生时用器奉之。近世用盘盏碗碟亦斯义也。今每位用盏子十。或圆径六寸。素木加漆。或丹或黑铅锡铜厢之。庶可耐久。不及漆素木亦可。贫不能具。即五事【十则六荐熟食果蔬各为二事五则半比】盘盏一【或铜或锡或用陶器】碗二【制度如盏子而深一以饭一以羹】

祭服。有官者服其赐服。无官者服深衣【依礼记制度布为之】

行事第六

祭前二日。修具排办濯器皿

前一日致斋【为不饮酒食肉吊丧问疾若官守则托疾在假一日】

祭之日。鸡初鸣。兴盥栉。服其服。入祭室。具灯烛陈酒樽列祭馔讫。鸡二鸣行事

癸之日。三鸣。初献。诣藏匣前焚香。捧位版置于所设之座。躬亲酌酒于盏。三上香。跪奠酒于几上。【以洗承之】俛伏兴再拜。跪。读祝文。又俛伏兴再拜。复位。亚献。躬亲酌酒于盏跪奠。俛伏兴再拜。终献如亚献之仪。若一人兼行三献。每奠皆如上仪。仍依昭穆次序。【三代各设一座】先曾祖。次祖。次考。皆毕。即于灯烛上焚祝文。再拜。捧位版藏之。讫。退

遇忌辰设凡筵一所。质明陈酒樽祭馔毕。祭主诣藏匣捧位版置凡上再拜。三上。酌酒于盏跪奠。俛伏兴再拜。跪读祝文。俛伏兴再拜。少顷【如人行一里久】再奠俛伏兴再拜。焚祝文。捧位版藏之。讫。退

每月朔旦。初。酌酒。三上香。跪奠。俛伏。。鞠躬。祷曰。某月朔旦。嗣曾孙某。谨以清酌。献曾大考显考。【各举官称】伏乞歆格。再酌再奠。三酌三奠毕。凡在位子孙作一列再拜讫。退

夫祭仪以致诚为本。中礼为文。所为洞洞属属然。在其孝钦尔。有子弟即分三献。祭日前期相与讲习。阙则祭主独为之。行事时无太亟急无太舒缓。急则纷纭舛错。缓则跛倚。不能卒事矣。凡荐飨以鸡二鸣行事。有官守。冬至正旦以鸡初鸣。【半夜盥栉】月朔以鸡三鸣行事。忌日祖考去给假曾在疾在假一日。近世焚楮泉及下里伪物。唐以前无之。盖出于王玙辈牵合寓焉之义。数百年间俚俗相师。习以为常。至于祀上帝亦有用之者。皆浮图老子之徒。欺惑愚众。天固不可欺。乃自欺尔。士大夫从而欺其先。是以祖考为无知也。颜。曾公尝不用矣。惜乎不以文字导愚民焉。伟今一切斥去之。有违此训。非孙氏子孙也

季明赵氏族葬图

凡为葬九世之茔。当以祖墓分心。南北空四十五步。使可容昭穆之位。分心空五十四步。可容男女之殇位。东西不必预分。临时量所葬人数裁酌。

赵氏族葬之图

(见图)

族葬图说

宗法之坏久矣。人之族属。散无统纪。虽奉先之祀。仅伸于四亲。而袒免以还。不复相录。能知同享其所自出者寡矣。幸而周礼不泯。族葬之类。犹有一二存者。如祖茔拜扫。疏远咸集。馂福祚。相劳苦。序间阔。尚可见同宗之意也。但葬者惑于流俗。困于拘忌。冢墓丛杂。昭穆淆乱。使不可辨识。又或子孙丰显。耻葬下列。别建兆域。以远其祖。是皆可恨也已。今取墓大夫冢人之义。参酌时宜。为之图说。藏于祠堂以遗宗人。俾凡有丧。按图下葬。无事纷纷之说焉。盖家之祭。止于高曾祖考。亲亲也【按朱文公家礼词堂章当为四龛以奉先世高祖考妣居从西第一龛曾祖考妣次之祖考妣又吹之考妣居东龛嗣子易世则□近祧毁焉其亲尽者埋神主于墓所或祠堂两阶之间】墓之葬则以造茔者为始祖【谓从他国迁于此地没则子孙始造茔而葬者也墓居茔之中央北首妻没则祔其右有继室则妻居左而继室居右二人以上则左右以次祔焉其有子之妾又居继室之次亦皆与夫同封按礼虽以地道尊右而葬法周礼昭穆之制昭穆尚左故不得不遵用焉】子不别嫡庶。【不分孰为妻及继室所出孰为□□所出】孙不敢即其父。【不分兄或弟所生。及嫡庶贵贱也】皆以齿列昭穆。【诸子。尊祖之东南昭位。北首并列。以西为上。其正妻继室。有子之妾。各祔其夫之东。仍皆与夫同封。诸孙葬祖之西南穆位。北首并列以东为上妻继室有子之妾各祔其夫之西。余与昭同。凡昭穆之墓每一列。自墓分心南北相去各九步法阳数也每列东西则不可预分盖其所葬人数多寡难于前定也。若夫贵之与贱碑表存焉。为人子弟者不可以此而不序天伦哉】尊尊也。【知有其祖而不敢私祔其父也】曾玄而下左右祔。【诸曾孙。不分何房所出皆序齿列葬子之南。玄孙。序齿列葬孙之南】以其班也。【左。皆曰昭。右。皆曰穆】昭与昭并穆与穆并。【兄弟同列。祖孙同班。在昭位则用昭制在穆位则用穆制也】百姓可行也。【六世孙。在曾孙之南。七世孙在玄孙之南。八世孙在六世之南。九世孙。在七世之南虽至百世亦皆可祔焉】昭尚左。穆尚右。贵近尊也。【以近祖墓为上】北首。诣幽冥也。妻继室无所出。合祔其夫。崇正体也。妾从祔【妻曰合。妾曰从。】母以子贵也。【有子则然】降女君。明贵贱也。【按韩魏公葬所生母胡氏。其柩退适夫人之地尺许。故令谓凡妾之柩。当比正妻继室稍南。】与夫同封。示系一人也。其黜与嫁。虽宗子之母不合葬。义绝也。男子长殇。居成人之位。十有六。为父之道也。中下之殇处祖后。示未成人也。【十六至十九。为长殇。十二。至十五。为中殇。八岁。至十一。为下殇。凡为婚娶。即为成人。按周礼周人以殷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坚周葬中殇下殇又曰下殇葬于园舆机而往不棺敛于宫中自周公时已不舆机即葬于墓然尚有以见古人视长殇与中下之殇礼亦异矣。故今以长殇。居成人之位。中殇已娶亦然。其未娶者。与下殇葬祖之北稍东。殇女葬祖之北稍西。祖墓正北。不可下穴。其地东西空三步象三才也凡殇是祖之子与女其墓去祖比六步若孙则在祖之北孙女在女之北曾玄而下皆重行南首每一列自墓分心南北亦相去六步法阴数也盖昭穆前引用阳数殇后引用阴数凡葬此者男子先没则居西后没者次其东女子先没则居东后没者次其西皆不以齿为序按周礼先王之□子孙从葬而诸侯之祔者则前引大夫士之祔者则后引盖前贵后贱一以爵为尊卑同朝廷之礼也若后世长庶之冢其制不应乃尔祖当以齿之序而令成人前引殇后引亦不失礼意矣】

序不以齿。不期夭也。【如弟先葬而留兄之穴。则是预期其兄夭殇也】男女异位。法阴阳也。【男居祖北之□女居祖北之西】而昭穆必以班。不可乱也。【男女虽异位而二位东西相照必使每行共为一列】祖北不墓。避其正也。【嫌其当祖之首】葬后者皆南首。恶其趾之向尊也。嫁女还家。以殇处之。如在室也。【按程子曰弃女还家以殇穴葬之故今启穴在殇女位】妾无子犹陪葬。以思终也。【始祖之妾无子者亦陪葬子之西稍北南首子之妾与诸女相直而在祖妾之北孙之妾与孙女相直在子妾之北曾玄以下每列尽然而皆南首先葬者居东后葬者次其西不以娣姒年齿为序按礼古之公卿大夫为贵妾服缌士妾有子亦服之则公卿贵妾无子犹服也今之妾其无所出者生享诸母之尊□与路人不异据经揆义窃所未安故列诸茔内以广爱亲之意焉】族葬者。所以尊远祖。辨昭穆。亲逖属。宗法之遗意也。为子孙而葬其亲。苟非贫乏涂远。不祔于祖。与祔而不以其伦。则视死者为不物矣。其如焚尸沉骨。委之。乌鸢。孰不可忍也。尚何望其能事祖与宗人哉。呜呼。去顺效逆。葬不以礼。绳以春秋诛心之法。其亦难乎免矣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