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西晋

都洛阳。起武帝乙酉。尽愍帝丙子。四主。五十二年。

武帝

帝讳炎。司马姓。字安世。文帝昭之长子。河内温人也。【标】帝大崇佛事广造伽蓝。(方志)

惠帝

帝讳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标】元康元年。帝於洛下造兴圣寺。常供百僧(方志)。

荀勖

勖。字公曾。武帝朝领秘书监。得汲郡冢中竹书。撰次以为中经。列在秘书。【标】泰始二年。於洛下造金像佛菩萨十二身。放大光明。都人竞集瞻礼(本传并统纪)。

羊祜

祜。字叔子。续之孙。累迁尚书仆射。【标】方五岁。令乳母於邻家李氏园桑树下探取金环。李氏惊曰。此吾亡儿所失。乃知李氏子祜之前身也。武帝时祜为荆州都督。日供武当山寺。有问其故。祜曰。前身多过赖造此寺故获中济。所以供养之情偏重於此(本传并统纪)。

刘萨诃

萨诃。并州离石人也。家业弋猎。太康三年病死入冥。见梵僧指往会稽阿育王塔所忏悔。既苏。出家名慧达。至会稽遍求不见。偶一夜闻地下钟声。即恳求三日。忽从地涌出宝塔。高一尺四寸。广七寸。佛像悉具。达既见塔。精勤礼忏。瑞应颇多(阿育塔始此。 塔记)。

朱膺

膺。吴人。素奉正法。【标】於吴淞江沪渎口见二石像浮江而至。背有铭曰。古维卫迦叶二佛。遂迎至通玄寺。后八年渔者得二青石钵於江上归。以盛荤物。俄见佛像在钵际。识者谓前二像钵也。遂送通玄寺。今苏州开元寺(法苑)。

东晋

都建康。起元帝丁丑。尽恭帝庚申。十一主。一百四年。

元帝

帝讳睿。字景文。宣帝曾孙。琅玡恭王觐之子。【标】太兴元年诏沙门竺潜入内讲经。帝敬其德。令着屐登殿。二年帝造瓦棺.龙兴二寺。以集丹阳建业千僧(六帖并统纪)。

明帝

帝讳绍。字道畿。元帝长子。【标】太宁元年手御丹青图释迦佛像。于大内乐贤堂造皇兴.道场二寺。集义学沙门百员讲论佛道(统纪)。

成帝

帝讳衍。字世根。明帝长子。【标】咸和五年诏会稽宝山法义法师入禁中传授五戒。建中兴.鹿野二寺以居翻经义学千僧(六帖)。初吉友於石子冈行头陀行。既卒因葬於此。帝为树剎於冢所。后关右沙门即冢所起寺。谢混赞成曰高座寺。

简文帝

帝讳昱。字道方。元帝少子。【标】咸安元年帝幸瓦官寺听竺法汰讲放光般若。二年勑长干寺造塔。壮丽殊伟。毕工之日光照檐宇。帝每读佛经。以为陶炼精神则圣人可至(释监)。

孝武帝

帝讳曜。字昌明。简文帝第三子。宁康元年帝闻道安法师名。诏曰。法师以道德照临人天。使大法流行。为苍生依赖。宜日食王公禄。所司以时资给。二年。竺潜法师亡。诏曰。法师理悟虚远。风鉴清高。捐宰相之荣。袭缁衣之行。赖宣道以济苍生。奄从迁谢用痛於怀。可赐钱十万助建茔塔。太元六年帝於内殿立精舍奉佛。召沙门名德者居中讲道。造皇泰寺。仍舍旧第为本起寺(辨正论)。与泰山朗和尚书曰。承睿德光时。飞声东岳。有生蒙润。善翼匡时。旧京沦没。神州倾荡。苍生荼蓼。嗟悼朕心。思与和尚同养群生。至人通微。想明朕意。今遣使送五色珠像一躯。明光锦五十疋。象牙簟五领。金钵五枚。到愿纳受(弘明集)。

王导

导。字茂弘。琅玡人。拜司空录尚书事。位太保。封郡公。【标】天竺尸利蜜多罗(此云吉友)游建康。止建初寺。善说法咒术梵呗。导见之曰。我辈人也。庾亮.周顗.谢鲲.桓[(雪-雨)/粉/大]皆造门结友。时呼为高座法师(今高座寺是)。吉友尝对导解带盘薄。卞壶适至。吉友正容肃然。人问其故。对曰。王公风鉴期人。卞令范度格物。吾政当以是应之耳(晋史并僧传)。

谢安

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隐居越之东山。年四十出为征西司马。太元中录尚书事加太保。谥文靖。居东山时与支遁.许询为山水之游。尝诏遁入禁中讲经。多会宗遗文。为守文者所陋。安闻而叹曰。此九方歅之相马。略玄黄而取神骏也。【标】太和二年遁辞阙还山。诏建沃洲寺以居之。时安守吴兴。以书抵遁。略曰。思君日积计辰。倾迟尤甚。知欲还剡自治。为之怆然。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终日戚戚惟迟。君一来以晤言消遣之。一日千载也(本传并高僧传)。

王羲之

羲之。字逸少。导从子也。起家秘书郎。后为右军将军。【标】会稽内史。咸康六年於庐山建归宗寺。请西天达磨多罗居之。羲之在会稽闻支遁名。未之信。后遁还剡。羲之诣遁。观其风力。谓曰。逍遥可得闻乎。遁作数千言。羲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乃请住灵嘉寺。意存相近。俄又投迹剡山(晋史并僧传)。

周玘

玘。字宣佩。义兴阳羡人。西晋平西将军处之子。【标】家世奉佛。玘为吴兴太守日。家僮捕鱼。忽见金光溢川映流而上。网之得一金像高三尺许。举移不动。僮以白玘。玘之女事佛尤恳。玘以人船送女。往迎归家供事。女梦像左膝痛。旦视像膝果有穿缺。遂以金钗补之(大藏感通录)。

陶侃

侃。字士行。咸和中都督交广荆江等八州军事。封长沙公。赠左司马。谥桓公。【标】侃镇南海日。有渔人每夕见海滨有光。因以白侃。遣人寻之。见金像凌波而至船侧。视其铭。乃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萨像也。侃初未深信因果。及得此像弥加尊敬。以像送寒溪寺。寺尝经火而像无恙。后侃镇武昌。使人迎像至镇。而舟没失其像焉。及惠远法师创寺庐山。远心祈之。於是像泠然自至(高僧传)。

高悝

悝。咸和中为丹阳尹。【标】每见张侯桥浦内现光。乃遣吏觅之。获金像一躯。西域古制。光趺并缺。悝载像至长干寺。光发中宵。观拜者众。岁余临海人张系於海获金铜莲花趺。以置像足。俨然符合。是夕有光属天。久之有西域五僧振锡而至。诣悝云。昔得阿育王所造像。尝至邺。遭乱藏像河滨。寻觅失所。近感梦云。为高悝所得。欲瞻礼之。悝引至长干寺。五僧见像瞻拜歔欷涕泣。像为放光。后合浦采珠人董宗之得圆光於海。事闻简文。勑施安像上。於是光趺始具(感通录)。

郗超

超。字景兴。一字嘉宾。山阳人。为桓温府掾。超问谢安曰。支遁所谈何如嵇中散。安曰。嵇尽力道。才得半耳。【标】超着五戒文。略曰。不杀则长寿。不盗则常泰。不淫则清净。不欺则人常敬信。不醉则神理明治也。【标】已行五戒。更修岁月斋戒。岁三斋者。正月五月九月。月六斋者。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凡斋不得尝鱼肉。不御妻妾。迎中而食。既中之后。美味甘香一不得尝。洗心念道。归依三宝(弘明集)。

王乔之(或云齐之)

乔之。琅玡人。【标】有念佛三昧诗曰。妙用有兹。涉有览无。神由昧微。识以照粗。积微自引。因功本虚。泯彼三观。忘此豪余。又曰。嘅自一生。夙乏慧识。托崇渊人。庶藉冥力。思转毫功。在深不测。至哉之念。注心西极(庐山集)。

习凿齿

凿齿。字彦威。襄阳人。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章着称。累迁别驾。时有沙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北至荆州与习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习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后以脚疾废於里巷。及襄阳陷於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坚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曰。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才一人半耳(晋史)。习与道安书。略曰。承应真履正。明白内融。慈训兼照。道俗齐荫。宗虚者悟无常之旨。存有者达外身之权。弟子闻。不终朝而雨六合者。弥天之云也。弘渊源以润八极者。四大之流也。万物赖其泽。高下蒙其润。自大教东流四百余年。贤哲君子靡不归宗。道业之隆莫盛於今。老幼等愿道俗同怀。若庆云东徂摩尼回耀。一蹑七宝之座。暂视明哲之灯。雨甘露於丰草。植旃檀於江湄。则如来之教复崇於今日。玄波逸响重荡濯於一代矣(弘明集)。

许询

询。字玄度。高阳人。晋高士也。【标】澡心学佛。江左公卿甚仰慕之。简文高其风。每月夜必造焉。清言妙理亹亹不已。帝为前席。与支遁讲维摩经。询为都讲。询发一问。众谓遁不能通。遁通一义。众谓询无以难。询尝以会稽永兴新居为崇化寺。建塔四层(本传互见萧[癸-天+言]传)。

何充 准

充。字次道。庐江潜人。成帝朝为尚书令。赠司空。【标】成帝幼冲。庾氷以元舅辅政。议沙门尽敬王者。充等议曰。武皇以盛明革命。明帝以聪圣玄览。岂此时沙门不易屈膝。顾以不变其修善之法。所以通天下之志耳。疏三上。氷议遂寝。充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费巨而不吝(本传统纪)。何准。字幼道。高尚寡欲。州府交辟不就。兄充居宰辅之重。权倾一时。而准散带衡门。不及人事。唯诵佛经而已(晋书)。

王珣 珉

珣。字元琳。导之孙。洽长子。为桓温主簿。太元中为散骑常侍。弟珉。字季琰。少有才艺。名出【标】珣右。时有外国沙门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讲阿毗昙经。珉尚幼。讲未半便云已解。即与沙门法纲等自讲。纲叹曰。大义皆是。但小未精耳。珣与珉舍别业为虎丘寺(晋史并寺记)。

王坦之

坦之。字文度。述子也。太原人。仕至中书令。【标】与沙门竺法度甚厚。每共论幽明报应。若先死者当报其事。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惟当勤修道德以升济神明耳。言讫不见。坦之寻亦卒。坦之尝舍园为安乐寺(本传并搜神记)。

孙绰

绰。字兴公。纂之子。与许询.支遁游放会稽山水。【标】哀帝朝为着作郎。撰喻道论。略曰。或有疑至道者。喻之曰。夫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混然无端。是以有万之识各期所见。鳞介之物不达皋壤之事。毛羽之族不识流浪之势。自得於窞井者则怪游溟之量。翻翥於数仞者则疑冲天之力。缠束世教之内。肆观周孔之迹。谓至德穷於尧舜。微言尽於老易。奚复睹夫方外之妙趣。寰中之玄照乎。夫佛也者。体道者也。道也者。导物者也。应感顺通。无为而无不为者也。无为故虚寂自然。无不为故神化万物。或难曰。周孔适时而教。佛欲顿去杀。将何以惩暴止奸哉。答曰。不然。周孔即佛。佛即周孔。故在皇为皇。在王为王。佛者觉也。犹孟轲以圣人为先觉。其旨一也。周孔救弊。佛教明本。共为首尾。其致不殊。难曰。周孔以孝为首。而沙门之道弃亲即踈。利剔须发。生废色养。终绝血食。而云弘道敦仁广济群生。答曰。故孝之为贵。贵能立身行道永光厥亲。若匍匐怀橘日御三牲。而不能令万物尊己。非养亲之道。昔佛为太子弃国学道。乘条为宇藉草为茵。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游志三四。出入十二门。神若寒灰形如槁木。端坐六年道成号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游步三界之表。恣化无穷之境。天清地润品物咸亨。蠢蠕之生枯槁之赖改悴为荣。还照本国广敷法音。父王咸悟亦升道场。以此荣亲何孝如之。佛有十二部经。其四部专以劝孝为事。殷勤之旨可谓至矣。而俗人不详其源。便瞽言妄说輙生攻难。以萤烛之见疑三光之盛。芒隙之滴怪渊海之量。以诬罔为辩。以果敢为明。可谓狎大人而侮天命者也(弘明集)。

戴逵 颙

逵。字安道。谯郡人。【标】欲造丈六无量寿佛像。以古制朴拙。乃密采众说。积思三年刻雕方就。迎置山阴灵宝寺。郗超见而作礼。撮香在手。忽勃然烟上极目云表。众皆叹其神感。逵子颙。字仲若。才巧如其父。江夷尝托颙造观音像。积年未成。夜梦神曰。江夷於观音无缘。可改为弥勒。颙即驰报。而夷书已至。俱於此夕感梦。及改弥勒。触手成妙。像在会稽龙华寺(统记)。

袁宏

宏。字彦伯。有逸才。尝着汉纪云。西域天竺有佛道焉。佛者觉也。将觉悟群生也。其教以修善慈悲为主。专务清净。其精者号沙门。汉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於无为也。又以为人死精灵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行善修道以炼精神。以至为佛也。佛身长丈六。黄金色相。项佩日光。变化无所不入。故能化通万物而大济群生。汉明感梦乃遣使天竺问道。图其像而还。有经数千卷。以虚无为宗。包罗精粗无所不统。善为宏阔胜大之言。所求在一体之内。所明在视听之外。世俗之人或以为虚诞。然归於玄微深远难得而测。故王公大臣视死生报应之际。莫不矍然而自失焉(汉郊祀志)。

刘程之

程之。字仲思。彭城人。为宜昌柴桑二县令。【标】后入庐山依惠远法师修念佛三昧。师曰。官禄巍巍。何以不为。程之曰。君臣相疑。吾何以为。居十五年。专志念佛。义熙六年八月见弥陀放光摩顶。即对像焚香祝曰。我以释迦遗教知有西方净土。愿以此香先当上奉释迦世尊。次用供养弥陀导师。愿赐摄取。第三奉供妙法华经。所以得生。由持此经。言已卧床西向而逝。【标】程之有隐德。谢安.刘裕相推荐甚。力辞不屈。乃旌之曰遗民(本传)。

周续之

续之。字道祖。雁门人。年十二受业於范宁。通五经五纬。号十经。称为颜子。【标】既而入庐山事沙门惠远。布衣蔬食终身不娶。与刘遗民.陶潜号为浔阳三隐(南史)。

雷次宗

次宗。字仲伦。豫章人。【标】入庐山莲社。立馆东林之侧。及远公亡。与子侄书曰。吾托业於庐山。事释和尚卅年。渊匠既倾。良朋亦丧。及今未耄。尚可励志成西归之津梁。自今已往。勿以家务相闻(南史)。

张野 诠

野。字莱民。居浔阳柴桑。与渊明有婚姻之契。野学兼华梵。累征不就。入庐山依远公。与刘雷同修净业(本传)。

诠。字秀硕。野之族子。尚情高逸。酷嗜坟典。【标】征为散骑常侍不起。庾悦以其贫。起为浔阳令。笑曰。古人以容膝为安。若屈志就禄何足为荣。乃入庐山。依远公研穷释典。深有悟入(本传)。

宗炳

炳。字少文。南阳人。【标】刘裕领荆州牧。辟为主簿。答曰。吾栖丘饮谷三十年矣。岂可於王门折腰为吏耶。乃入庐山筑室。专修净业。尝着明佛论(本传)。

孟顗

【标】顗。平昌人。事佛精恳。谢灵运谓顗曰。生天须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义熙中顗为会稽太守。初昙翼法师东游会稽。入秦望山。诵法华经越二十年。有女子身披彩服携筠笼。盛一白豕两根大蒜至师前曰。妾入山采薇。日已夕矣。豺狼当道。归无生理。敢托一宿。师却之甚坚。女哀鸣不已。遂以草床居之。夜半号呼腹疼。告师按摩。以布裹锡杖遥为按之。翌日。女以彩服化祥云。豕化白象。蒜化双莲。凌云而上谓师曰。我普贤菩萨也。以汝不久当归我众。特来相试。观汝心中如水中月不可染污。既而天雨宝华地皆震动。乡人闻见莫不称叹。是日顗方晨起视事。忽见南方祥云光射庭际。隐然丝竹金石之音。访知普贤示化。遂以师道行闻於朝。勑建法华寺(今天衣寺)。师亡。漆真身留山中(统纪)。

陶潜

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大司马侃之曾孙。为彭泽令之官八十余日。乃解印去县。赋归去来辞。及宋受禅。居柴桑。常往来庐山。使一门生二儿舁以行。时远法师与诸贤结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忽攒眉而去。【标】尝着搜神录。多载佛之灵验(本传)。

罗含

含。字均彰。湘中人。尝昼梦彩鸟入口。自是藻思日新。为桓温别驾。征为尚书郎。【标】致仕。着更生论。略曰。万物有数。天地无穷。万物不更生则天地有终。天地无终则更生可知矣。又神质冥期符契自合。世皆悲合之必离。而莫慰离之必合。皆知聚之必散。而莫识散之必聚。今谈者徒知向我非今。而不知今我即昔我耳。达观者所以齐死生。亦云死生为寤寐。诚哉是言(弘明集)。

顾凯之

凯之。字长康。小字虎头。工画。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时沙门慧力建瓦官寺。朝贤施者不过十万。长康素贫。诺钱百万。人皆笑之。一日於殿壁画维摩像。将点眸子曰。第一日见者责施十万。第二日见者五万。第三日任例责施。及开户。光明照寺。施者填塞。果得钱百万(金陵志)。

范宁

宁。字武子。累迁中书侍郎。出补豫章大守。尝请慧持法师讲法华经及毗昙论。四方云集。王珣与宁书云。远公.持公孰愈。宁答书曰。诚为贤兄贤弟也。珣重答书曰。但令如兄诚未易有。况弟复贤耶(慧持传)。

谢尚

尚。字仁祖。鲲之子。仕晋为镇西将军。尚尝梦其父告之曰。西南有气至。人当之必死。汝宜修福建塔造寺可禳之。若未暇建塔寺。可於杖头刻作塔形。见有气来可拟之。尚寤。遂刻小塔施之杖头。恒置左右。后果有异气从天而下。始如车轮而渐弥大直冲尚家。尚以杖头指之。气即回散。阖门获全。气所经处。数里无复孑遗。尚遂於永和四年舍宅造寺。名庄严寺(建康录)。

何无忌

无忌。东海人。义熙中迁江州刺史。与卢循战。握节而死。崇信佛法。造枳园寺。以安帝西还皇运凯泰。劝帝兴起释门修营功德(辨正论)。

桓伊

伊。字叔夏。小字野王。太元中以淮淝之功封永修县侯。惠远法师自襄阳至庐山。寓慧永之西林寺。欲於山东建寺。经营之际。山神降灵愿加资助。信宿风雷夜作云雨晦冥。明发就观。则有良木殊材骈罗委积。时伊为九江刺史。惊其神异奏立寺焉曰东林。殿曰神运(东林寺记)。

六朝僭伪十六国

刘渊据平阳。至刘曜。国号赵。三主。二十六年。

后蜀

李特据成都。五主。四十五年。

前凉

张轨据凉州。八主。七十四年。

后赵

据襄国。六主。三十四年。

石勒

勒。字世龙。其先匈奴。刘渊以勒为辅汉将军。刘曜署为大司马加九锡进爵赵公。国号后赵。【标】永嘉四年。天竺佛图澄来洛阳。妙通玄术。常服气自养积日不食。善诵神咒能役鬼神。会洛阳宼乱。时石勒屯兵葛陂专事杀戮。欲往化之。勒将郭黑略素奉佛法。澄即见之。略受五戒。崇弟子礼。略随勒战。澄皆预记胜负。勒以略有异。见问之。曰有澄也。勒召见之。问曰佛法何灵。澄以钵盛水咒之。须臾青莲现钵中。光色耀目。勒由此神敬之。及与刘曜战以访澄。澄曰。塔铃音云。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言军出捉得刘曜也。勒出战果生擒曜。奉澄弥敬。勒爱子斌暴卒。叹曰。吾闻虢太子死。扁鹊能生之。今可得效乎。澄取杨枝沾水洒之。执斌手曰可起矣。斌遂苏(晋书)。

石虎

虎。字季龙。勒之从子。【标】迁都于邺。奉澄尤谨。衣以绫锦乘以雕辇。朝会引见太子。公卿扶翼升殿。使司空李农旦夕问起居。五日一朝。澄之所在。无敢向其处涕唾便旋者。国人化之。争造寺宇。削发出家率多事佛。澄知石氏将灭。先从化矣。虎为凿圹营坟。澄将卒。谓虎曰。国家存心佛法。当蒙福祉。布政猛虐。终无福佑。乃安坐而逝(晋史)。

前燕

慕容廆据辽东大棘城。五主。三十九年。

后燕

据中山。四主。二十六年。

慕容垂

垂。皝第五子。【标】与泰山朗和尚书。略曰。澄神灵绪。慈荫百国。凡在含生。孰不蒙润。朕承籍纂统。元戎克兴。征扫暴乱。至人通灵。随权指化。愿不血刃。四海混伏。今遣使送官绢百疋。袈裟三领。绵五十斤。幸为咒愿(弘明集)。

南燕

据广固。二主。十三年。

慕容德

德。皝之少子。【标】与泰山朗和尚书。略曰。遭家多难。灾祸屡臻。朕以无德。生在乱兵。和尚大恩。神祗盖护。今遣使送绢百疋。并假东齐王俸高山荏二县封给。书不尽意。称朕心焉(弘明集)。

北燕

慕容盛冯跋据龙城。二主。二十八年。

前秦

据平阳。七主。四十五年。

苻坚

坚。字永固。雄之子。洪之孙。攻拔襄阳。获道安.习凿齿。迎至长安。坚出东苑命安同载。仆射权翼谏曰。道安毁形。不可参乘。坚曰。安公道德所尊。乃令翼扶安登辇。时蓝田得古鼎。腹有篆文。朝无识之者。以问安。安曰。鲁襄公所铸也。坚勑三馆学士有所疑皆以问安。国人语曰。学不师安。义不禁难。安貌侻而姿黑。喜谈论。故谚曰。漆道人。惊四邻。左臂有肉方寸。隆起如印。世号印手菩萨。【标】坚与泰山朗和尚书。略曰。大圣应期。灵权超轶。荫盖十方。化融无外。若山海之养群生。等天地之育万物。今遣使安车相。请并送紫金数斤。奴子三人。可备洒扫。幸望纳受。【标】坚闻鸠摩罗什居龟兹国。遣吕光等率兵西伐龟兹。谓光曰。若获罗什。即驰驿送之。光破龟兹。乃获罗什。还至凉州。闻坚为姚苌所害。光留什於凉(晋史并弘明集)。

后秦

姚苌据长安。凡三主。三十四年。苌。弋仲第二十四子也。

姚兴

兴。字子略。苌之长子。少崇三宝。锐志讲习。【标】及吕光父子败。兴伐吕隆。隆降。乃迎罗什归秦。什雅好大乘。志在敷演。叹曰。吾若着笔作大乘阿毗昙。非迦旃子比也。今深识者寡。将何所论。惟为姚兴着实相论二卷。兴奉之若神。尝讲经於草堂寺。兴及朝臣大德沙门千余人肃容观听。兴如逍遥园。引诸沙门听什演说佛经。由是公卿以下皆奉佛法。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北史)。什弟子道[(丰*力)/石]。奉律精苦。兴重之。自什入关僧尼以万数。以[契-大+石]为僧正。诏曰。大法东流。於今为盛。僧尼寝多。宜设纲领。[契-大+石]法师早有学义。晚以德称。可为僧正。给舆吏力。秩比侍中。又以僧迁.禅慧为悦众。以法钦.慧斌为僧录。班秩有差。什寻览旧经多所舛谬。皆厘正之。乃译出金刚.仁王.大品般若.法华等经。兴着通三世论以示因果。王公钦赞(僧史.高僧传)。

西秦

乞伏国仁据陇右。四主。二十七年。

南凉

秃发乌孤据广武。三主。十八年。

后凉

吕光据姑臧。四主。十八年。

北凉

假业据张掖。三主。四十三年。

沮渠蒙逊

蒙逊。丐奴之种。杀假业。自立后徙姑臧。龟兹沙门昙无谶至。蒙逊留之。译大涅盘及悲华.光明等经。逊初於凉州之南百里许设五佛像。或以石刻或以土塑。千变万化。又为母造一石像。甚灵。逊因子亡。而有毁寺逐僧之心。像则泪下如泉。逊稽首礼谢。倍复精虔(感通录)。时拓跋珪王中山。闻谶。思一瞻礼。遣使来迎。逊不许。珪再遣高平公李顺策拜逊凉王。加九锡。谕之曰。昙无谶道德广大。朕思一见。可驰驿送至。逊曰。臣奉事朝廷无所负也。前表乞留。今复来追。此臣师也。有死则已。欲往则不可。顺曰。朝廷钦王忠义。故显加殊礼。今以一道人亏损大功。不忍一朝之忿。吐所不当言。失朝廷待遇之意。切为大王不取。逊竟不遣。谶西归而逝(统纪)。

西凉

李暠据敦煌。三主。二十二年。

赫连勃勃据朔方。三主。二十五年。

佛法金汤编卷第二

天台释如惺重校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