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念诵结护法普通诸部 [ 金刚智 ]

念诵结护法普通诸部,一卷,唐金刚智授,日本龙海题记,净严题记,慈忍题记,快道题记。 查看详情>>

毗尼珍敬录 [ 佚名 ]

律学著述。明崇祯六年(1633)广承辑录,广镐、大真参订,智旭会补。二卷。系唐怀素集《四分比丘戒本》的注释书。据书首序文称,袾宏撰《梵网经菩萨戒义疏发隐》而未释《四分戒本》,故广承辑录本书,以“补祖缺而善继师志”。序文后有《戒相图》及智旭的《戒相摄颂》。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查看详情>>

法集经 [ 佚名 ]

六卷,元魏菩提留支译。佛在虚空界法界差别住处最上楼阁妙宝台上,诸菩萨诸声闻各说胜妙之法集佛悉赞印。 查看详情>>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 佚名 ]

十卷,唐义净译。揭受戒说戒忏悔等诸种所关之一一羯磨法者。其事数多,故曰百。就其事为一一之羯磨别,故曰一。梵EkaśataKarman。 查看详情>>

金刚经 [ 佚名 ]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 一部佛经。属般若类经典,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金刚喻坚固,这部佛经的名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以金刚坚固之志和大智慧之心乘度彼岸”。《金刚经》为佛弟子阿难记述,如所有佛经一样,以 “如是我闻” 这句套语开篇,然后记录了释迦牟尼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与长者须菩提的答问。释迦牟尼以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的三段论式,阐发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者则是非相” 的“性空幻有” 的基本观念,说明般若 (智慧) 就是不著事相 (无相),不生留恋 (不住)。卷末有四句偈文,为全经点睛之笔: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谓 “有为法”,据注家说,就是 “凡有所为者皆是,上自天地造化,下至人之所为,皆 ‘有为法’。” 《金刚经》有六种译本,最早由鸠摩罗什译成汉文,后来真谛、玄奘、义净等翻译名家都曾重译过,但鸠摩罗什的译本最为流行。由于篇幅简约 (全经仅五千二百余字),述义深刻,文字通俗,所以流传颇广。禅宗五祖弘忍传教就以 《金刚经》为主,常劝僧俗持诵,说是这样 “即得见性,直了成佛”。六祖慧能是文盲,不识一字,但偶然听见别人念诵 《金刚经》,就豁然感悟,后遂以 《金刚经》作为禅宗的法宝。历代为其作注者不下百家,包括唐玄宗、明太祖、明成祖等帝王,堪成佛经之最。 查看详情>>

诸经要集 [ 道世 ]

凡二十卷。又称善恶业报论。唐代显庆四年(659)道世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对本书之撰者,自古有二说:一说道世,一说为道宣。本书系根据大小乘诸经律论,取其中各种佛教要目(关于善恶业报者尤多),集录要义,加以分类 辑而成。全书二十卷分为三十部一百八十五项。本书盖为便利于检寻一切经而作,具有佛教百科辞典之性质。后来之法苑珠林则系扩大本书范围而成。 查看详情>>

磬山牧亭朴夫拙禅师语录 [ 佚名 ]

六卷,清 拙说,光模等编,有像赞,李焞序,附洞虚禅师塔铭。卷第一住鄱阳剑溪永镇禅寺语录,卷第二住霸陵白鹭渡西汀寺语录,卷第三丰城庆云寺说戒语录浮梁圆通庵说戒语录崇仁天竺寺说戒语录,卷第四住临川青云草庵语录,卷第五勘辨机缘代古拈古颂古,卷第六偈赞传佛事洞虚禅师塔铭。 查看详情>>

弘明集 [ 僧祐 ]

中国古代佛教论著文集。收入东汉末至南北朝萧梁时期中国人撰写的佛教论文以及相关文章。僧祐编集。僧祐《出三藏记集》所列《弘明集》目录为10卷,今本14卷。各种佛藏中都收有《弘明集》,另外有明万历汪道昆本,清光绪22年金陵刻经处本及《四部丛刊》本。选编了东汉以后至梁代的佛教各类文章183篇。书末有作者自撰《弘明论》,又称《弘明集后序》,将当时社会上怀疑、排斥佛教的议论,归纳为“六疑”,一一加以辩驳。这些文章,论争之文居多,并均系“梁以前名流著作”,大部分在后来佚失,因《弘明集》而得以传世。故该书在中国佛教史上居有极高的资料价值。 查看详情>>

大乘密严经 [ 佚名 ]

大乘佛教经典。简称《密严经》、亦称《原严经》。全书共分8品,第1密严会品,讲述佛在密严国,为金刚藏等诸菩萨讲如来法身常住不变,不生不灭,色、受、想、行、识等一切诸法“但有假名,初无实义”;第2妙身生品,阐述五法、八识、三性、二无我,说明一切世间之物皆非实有,而是众生“习气”覆遮心识而生的种种戏论;第3胎生品,讲述众生生死轮回的缘由,认为欲生密严佛国当修真实三昧(禅定),善调其心,且不为三昧所缚,使心无所执著;第4显示自他品,讲述世间皆心所现,而密严佛国则本采常住,不坏不灭;第5分别观行品,讲述修行密严佛国的方法;第6阿赖耶建立品,阐述阿赖耶识本来圆满清净,同于涅槃,众生的迷悟皆以阿赖耶识为因;第7自识境界品,认为诸法无我,亦无“我所”,批判外道对有无的执著;第8阿赖耶微密品,说明一切诸法皆阿赖耶识所变现。本书主要阐述了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法相、唯识思想,是中国佛教法相宗所本的“六经”之一。主要汉译本有唐地婆诃罗译3卷,唐不空译3卷。 查看详情>>

梵志计水净经 [ 佚名 ]

失译人各附东晋录,即中阿含水净梵志经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