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出苏轼之门,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创“江西诗派”,书法为“宋四家”之一,著作有《山谷文集》等。幼警悟,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他是宋代继苏东坡之后的另一大家,并且他是苏东坡的得意弟子兼知心朋友,历来都是“苏黄”并称。他在17岁时便和周越学书,坚持学书20余年,深受其影响;后又以苏舜钦为师。他主张学习书法当重在“悟”,当然这里的“悟”要从书法作品本身中去参悟,穷微测妙,推求奥赜。他说:“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出身贫寒,4岁丧父,其母以荻秆画地教他识字。10岁能诗,且小有名气。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后调汴京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而得罪保守派,贬为夷陵县令,后调乾德县令。庆历元年(1043)被调回京任馆阁校勘,此后又任太常丞、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按察使等职。庆历新政失败,他写文抨击保守派,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后又知同州。不久又召回编修《新唐书》,此后又先后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宋仁宗嘉祐二年(1056)与苏轼同应进士考试,主考欧阳修并予录取,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父子三人合称“三苏”,都列入唐宋八大家。苏轼中进士后,在嘉祐六年又应试制科入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满因父丧归里守孝三年。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还朝,正逢王安石变法,苏轼连续上书申述不同主张,不被采纳,要求外放为官。熙宁四年至元丰初年(1078),先后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官职。元丰二年,何正臣等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攻击神宗,“包藏祸心”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罢相后封荆地,世称王荆公。卒谥“文”。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王安石出生于临江郡清江(今江西省清江县),父亲王益其时任临江军判官。由于王安石家世代都是科举仕宦出身,因而他从小就受严格的儒家经典教育,“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忆昨诗示诸外弟》)。庆历元年(1041),他入京应礼部试,一试而中,次年以第四名进士及第,开始仕途生涯。庆历六年(1046),王安石求外调为鄞县令,兴学校,严保伍,起隄堰,贷谷于民,吏人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